造福万民,福泽绵长;骄横欺人,背生疽痈

发布时间:2021-12-01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古语云:“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恶者天报之以祸”,“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因此君子敬天知命,修善修德,善待他人,是以积福。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因果关系,从古至今,因果报应无不历历应验。是福是祸,要看种的是善或恶的因。以下为古籍中记载的明代的两个故事。

  拯饥救溺 福泽绵长

  广东鼎湖山庆云寺的主持大慧长老,养气悟道的工夫相当深厚,知道一些天机。他七十多岁时,仍然仙风道骨。虽然他精通医术和面相,却不随便轻易表现。当时高要县的县令来到庆云寺游览,随行的有位姓刘的幕僚官,因为与大慧长老熟悉,知道他精于命理,便告诉县令。县令便请大慧长老为自己看相。

  大慧长老推辞不了,只好勉强答应县令的请求。他请县令闲坐休息,心情放松,自己定神看过后,便告诉县令说:“生灵操在手,积德能保寿。”县令又问:“我的前途如何呢?”大慧长老微笑地说:“老衲愚昧,不敢预言您的前程。大德之人自有福泽。只要您能保持虔诚的仁爱心,便是县民的大幸。”县令知道大慧长老不轻易畅谈,又见他说话很含蓄。于是茗茶完毕时,便请刘幕僚官私下去探问玄机。

  大慧长老坦白告诉刘幕僚官:“老衲观看县令的相,发现他脸上的光华和瑞气已经消失了,呈现灰黑色的气。他的寿命恐怕不出一年。幸好原来的气色尚未退尽,表示:险中有救,命不该绝。他身为百里的父母官,举手投足,布施政令,关系着百姓的性命安危。如果他本着一念的善心,济人助人,未尝不可以造福万民。所以老衲最后断言他积德保寿,并不是空口乱说话啊!”刘幕僚官一直点头说:“是!”他不敢直接把话禀告县令,只是委婉地告诉县令:“老僧的意思是:尊县在数个月内,必须做出一件拯救许多苍生的善事,才可以增长寿元!”

  不久,西潦一带泛滥成灾。洪水在一夜之间涨了数尺,淹没了农田,接着又淹浸许多房屋。不少灾民身溺水中,急声呼救。县令急忙赶到附近的高岗了望,惊心惨目,一时无法处理善后。只见年壮而且勇敢的乡民纷纷驾小船逃命,但是年纪较小的孩子婴儿却没有援救,任他们在水中浮沉。见到这种情景,县令突然下令:救起一位小孩的人,可以获赏一两银子,多救多赏。于是,有船的人家相继出动拯救小孩,一共救了四百多位孩子。随后县令又开仓赈济、安置灾民,使很多百姓得以活命。

  后来,县令升任惠州的知府。当他路过罗浮山时,又会晤了大慧长老。大慧长老一看见他,便说:“善心人终于得到报应,您的福泽以后绵长了。”

  人生在世,寿夭贪富,虽说命中注定,但也可以靠行善积德来改运。所以说,心为一身之主,心善则命善,心恶则命恶,欲知吉凶祸福,但问自心便知。如有的人任意非为,种下罪根,虽本有福而终得凶灾,难逃因果报应之理。

  骄横欺人遭恶报

  某太守,本是部郎。外放云间(华亭)作太守。性情贪婪而暴戾,每次出府,骑马在前开道的卫队所过处,路上行人躲避稍有迟缓,就遭鞭挞。

  有一天太守从城西回府,有一个为纸店担纸的挑工,担着担子立在路的左边。太守嫌他不放下担子就生气了,命轿旁的役夫把他拖到轿前,呵责他。他性格憨直,说: “我没有冲道。不放下担子,有什么罪?”太守大怒说:“你是什么东西,竟敢顶撞。”大声叱令役夫把他痛打一顿,打完,又命把他拖到轿前,说:“你知罪不?”他回答说:“小民有什么罪而遭责打,真不知道。”太守本性很傲慢,现在竟然在街市广众之中被人顶撞,恼羞成怒之极,又下令打了几百棍,打得他血肉横飞,还不放他,命令役夫把他押送到华亭县府,治他冲道之罪。吏役乘机勒索纸店店主数十千钱。幸亏华亭县令见他伤的很重,没有再责打他,只关了几天就放了出来。他回到店里,老板埋怨他惹出事来牵连老板,把他赶了出去。他无缘无故遭到酷刑,回到店上又被逐出,两天后就死了。

  不到十天,太守背上生了五个疽痈,疼痛难忍。医生说这种疮名百鸟朝凤,幸好没有溃烂,还有救治的希望。有天夜里,太守梦见担纸的人,用手揭他的疽疮,痛极大叫而醒,呼来侍婢拿烛火一照,全部溃烂,脓血四溢,被褥都湿透了。医生已束手无策。他想尽办法祈祷消灾,都归无效。太守不能仰面平躺,只有用肘撑住床板翘着头,俯伏在床上,稍一转动身体,就痛入心肺。见此情景的人都说这真是地狱变相,就这样痛苦号叫了几十天,才断气。

  清代的汪道鼎对此事评论说:“当官掌权的士大夫,当你威福在手之时,任意妄行,一点不考虑别人的难堪处境,可悲啊!大家都是人,难道可以随意逞显自己的凶狠残忍,以求自己快意吗?你把他打得血肉横飞之时,他固然把你无可奈何!而当自己疮溃脓溢时,你也就无可奈何他了!我但愿世上当官掌权的士大夫们,谨慎小心,不要把事情弄到‘无可奈何’的地步,就后悔莫及了!”

  人能一心向善,遵循天理,济人利人,才会有好的机遇和前程。天地神明鉴察,丝毫不爽。境由心造,境随心转,人的命运与祸福,都是取决于自己心念行为的结果,因为天道对于善恶的果报,必定是如影随形!

  (资料来源《太上感应篇汇编》、《坐花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