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四件事不能永久保存

发布时间:2021-12-01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释迦牟尼佛住在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

  父母非常疼爱这个独生女,甚于自己的生命,凡有任何忧愁,见到女儿,心中的忧愁苦恼,当下就消散了。面对女儿突然死亡,父亲心中的悲痛难以言喻,每天伤心啼哭,不觉竟然疯了,整日到处乱走。

  有天来到佛陀所住的地方,一见到佛陀,当下神智清醒,并向佛陀顶礼。悲伤的父亲说:“我没有儿子,只有这个女儿,爱惜她如手中珠玉,让我忘掉一切忧愁。可是忽然重病,在我的面前舍我而亡,唤不醒,叫不答,眼睛一闭,身体就冷掉,呼吸就停止。任凭我呼天不应,叫地不灵,心中的郁闷痛苦,无法形容,难以忍耐,唯愿世尊解开我的忧愁。”他的声音哽咽,泪流满面,令旁边闻者也不禁为之湿袖。

  佛陀就跟他开示说,世间有四件事不能永久保存:

  一、有常者必无常。

  二、富贵者必不久。

  三、会合者必别离。

  四、强健者必归死。

  第一、有常者必无常

  就是说凡是存在的任何事物,不可能永远不变,继续保持原貌;它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本质会慢慢改变,最后就消失。例如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新陈代谢,经过生老病死,最后在这个世间消失;山河大地、地球、宇宙,也时时刻刻都在经历成住坏空、生住异灭的过程。

  第二、富贵者必不久

  就是说不管怎样大富大贵的人,最后也会颓败下来。俗话说:「富不过三代」,除非代代行善积德,才能保持子子孙孙的荣华富贵。但是我们凡夫都有悭贪的心,有了还要更多,多了还要永远。所以,没有布施,富贵就不长久。

  第三、会合者必别离

  六亲眷属在一起,或是亲戚朋友的往来,有一天都会离散,所谓「无不破之家,无不败之国」。尤其时代不同,孩子长大往往离乡背景出外谋生,放年迈双亲守着故乡田园,即使生活在一起,最后也会生离死别。

  第四、强健者必归死

  不管多么年轻、强壮的身体,总有死亡的时候;即使再长寿,也终归一死。人不论谁,从生下来,就被判了不定期的死刑,「死」时刻在他旁边威胁着。所以人都要在有生之年,及早解决后生大事,则生亦安,死亦安,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佛陀因此说了四句偈:

  常者皆尽,高者亦堕,

  合会有离,生者必死。

  这位婆罗门恭闻佛陀为他开示这些偈语,心便开解,而作比丘,深观无常,终于证阿罗汉果。(摘自释慧净著《以佛为念以净为归》)

  上人的话

  世间皆虚假 弥陀独真实

  “世间皆虚假,弥陀独真实。”世间的一切,无论是身体也好,物质上的、精神上的也好;或是时间、空间,所有的人、事、物,凡是存在的,看得到、听得到、想得到的,一切皆假,一切都不是真的。虽然眼见的当下是存在,但那是一时的因缘和合,业缘到了,才有那种现象。既然是“缘”,无论善缘、恶缘,好缘、坏缘,是“缘”就总有离散的时候,一旦离开,当下成空,不再存在。

  我们学佛的人,最基本就是要了解一切都是因缘和合,都是因缘的假相。因为那不是真实,无有本体,所以不能永远存在。人的一生,成、败、得、失、穷、通、祸、福,都有它的因缘,而且也只是一时,不是永恒性的,不是不变化的。所谓:

  苦莫悲,喜莫笑,原是浮生梦未觉。

  意思是说:逆境不必感到苦恼,顺境也不必过于欢喜,因为一切都是未醒的浮生之梦。有一句话说: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业,因为这个业,大家相逢、相处,甚至做夫妻、做父子、做朋友。等到业缘一尽,各人就由过去所带来不同的业,再去受不同的、无穷尽的轮回果报,所以并不固定。我们要有这种无常观,了解这只是一时虚假的存在。

  什么是真实?我们念佛的人就是要舍离虚假,仰慕真实,追求真实,然后证悟真实。藉假修真,舍假入真。“真”就是我们自有本来、永远不变、不受因缘的变化,这就是佛为我们开示的佛性。一切众生皆有如来佛性,只是因为被无始劫以来业缘的烦恼妄想遮盖住了,所以自有的本性、佛性不能显现。如果这个本性、佛性能够显现,他就是得到真正的本来人了。他的身心就非常安乐,非常自在,非常无碍地存在于宇宙之中,不受生老病死的变化,而且能够自由自在、无挂无碍来救度众生,这就是“弥陀独真实”。

  人人心中皆有弥陀佛性,所以我们要认清这点,了解世间苦、空、无常。当然,在尽了各人的义务、本分以外,我们就要一心来学佛,一心来念佛,这才是真实的。(摘自《佛教的无常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