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妙音居士
最难消除的就是人的意淫(意淫就是在心里想象淫乱的事情,比如看见漂亮的女人、男人就生起邪念,想把她或他占有并发生淫乱行为)。
意淫是由扎根于人意识中的淫念产生的(前面的身、口两种行为也是由淫念产生的)。意淫时有时无,随境而生,随境而灭。产生时人们往往沉湎于其中而不能自拔,不能自警;消除时了无可得,无人知道,因此心安理得,意志薄弱的人常常会沉湎于此。有的人可能产生过羞耻心和恐惧感,但转瞬即逝。同时有的人认为我只是想一想而已,又没有做什么事,也没有危害到别人,有什么关系。这就会很容易让人自我放纵,意识不到意淫的危害性。
其实意淫对人的危害非常大。如果经常放纵自己,产生意淫时不去抵制它、消除它,长此以往淫念就会在意识中深深地扎下根,在一些场合就会用淫秽的语言表达出来,逐渐地认为实际做做也无妨,潜移默化,慢慢地就会走上犯错误甚至犯罪的道路,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其实很多人也知道意淫不好,但都自信自己会控制好,不会犯错误,没有意识到意淫对人意志的腐蚀是巨大的。
一、意淫对人身体有很大的危害
中医名著《景岳全书》中说:“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心有所动,肾必应之。”
《(太上)感应篇直讲》中说:“因人身的精,散在三焦(指心肺、脾胃、肝肾、大小肠、膀胱),荣华百脉,及欲火一动,合聚流通,都从命门(命门附于肾上)出來,极是可怕。”
意淫则精气外泄,长此以往也会肾虚,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有些没结婚或没有性生活的年轻人也肾虚而且体弱多病的原因。
《重写戒淫辑证集(白话)》中明代保阳子说:“大凡见美色而起贪爱,使身体奔逐于声色之中,叫做外感之欲。夜深睡在床上,念念想得到美女的陪伴,因此淫欲之念如火焚心,叫做内心之欲。凡贪爱于美色,身心二欲就缠绵不断,最是损精伤气,因而容易感染疾病。如果能远离色欲,那么精气不露泄,肾水自然滋生,并可上交于心。不思美色,心中常清朗,即能使心火不致上炎(意思是亢盛),而可以下交于肾。水火能获调剂,身心的一切疾病,即可消灭。这就叫善调身心,不用药而可使疾病霍然痊愈。”
由此可知,我们贪色纵欲、各种淫乱行为产生的根源就是存在于意识之中的淫念。淫念一旦产生,会时时刻刻存在于意识深处,遇到不同的境缘,就以身、口、意三种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要想彻底节欲,根除意识中的淫念是最重要的。
淫念就是恶念。淫念就是邪淫的种子。心存淫念会大大损害人的福德,会给人的生活、事业带来巨大的危害。
《太上感应篇》云:“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钟离仙祖戒淫歌》中告诫犯邪淫者:“折尔祖宗遗下福,削尔前生修下禄,损尔悠悠好寿数,斩尔绵绵广嗣续。”
《寿康宝鉴》中汪舟次云:“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莫过于此。……夫一动淫心,未必实有其事,已积恶造业如此,况显蹈明行,罔知顾忌者乎?世有忠厚善人,而身后不昌;才士文人,而终身潦倒者,其病皆由于此。今欲断除此病,当自起念時,截断病根。太上不言私美色(私通美色发生淫乱行为),而言‘见他色美,起心私之’(看到美貌的人心里便起了奸邪的私心),盖止一起心,而罪已不可逃矣。”
二、佛的教诲
于自己妻子不知道满足的人就是好色、贪淫、多淫的人,不单指的是行为上,在意念上多淫,也是贪淫、多淫的人。《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云:“夫人祸福。随心而起。心念善故。受报亦善。心念恶故。受恶果报。”
放纵自己嫖妓的人也一定是好色、好淫之辈。对于好色、多淫之人,世尊多有究竟了义的严厉呵斥,比如:
(1)爱恋于女人,堕于大怖处。或吞于铁丸,或饮烊铜汁。有二热铁山,彼此来相合。昔时耽欲者,于中受苦殃。受斯苦楚时,都无救护者。——《大宝积经·卷九十七》《大正藏》第十一册页546中。
(2)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暖气。
温陵曰。多淫之人。本由暖触迫发。生为欲火。死为业火。业力增炽。故成猛火聚也。(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四 明 交光大师 述)
(3)耽醉淫欲者,当悬剑树林。譬如以猛火,烧然彼镬汤。投之以麻麦,随沸而漂没。如是耽欲人,不识于善路。死当堕恶道,煎煮镬汤中。——《大宝积经·卷九十七》《大正藏》第十一册页546中
(4)若有众生味著男女妻妾诸女色欲,当知即是味著砾石之雹,即是味著利刀之刃,即是味著大热铁丸,即是味著坐热铁床,即是味著热铁机邓……若有摄受妻妾男女诸女色欲,当知即是摄受一切众苦忧愁悲恼之聚。——《大宝积经·卷四十四》《大正藏》第十一册页258中
(5)《观佛三昧经》云:“多淫众生,命终感一高铜柱,状若火山。下有猛火焰炽,焚烧其身。惊怖下视,见铁床上有端正女。(女则见男)心生爱著从铜柱上下,至铁床上男女三根俱时火起。有铁嘴鸟从二根出入,一日一夜九百次生死。”
(6)《首楞严经》中云:多淫众生,淫习交接,染心会合研磨不休,精血耗散积而成火。火旺水落石出竭,现生多感神志委靡,畏风寒炎热,多病短命。命终感铁床铜柱之报。”。”(按:手淫者、老嫖客、邪淫他妻者一定迷恋淫欲不能自拔,业力感召,多病短命。前世的善因不能成熟,福寿消损,且现受报应。)
(7)《四十二章经》说:“人怀爱欲,不见道者,比如澄水,致手搅之,众人共临,无有见其影者;人以爱欲交错,心中浊兴,故不见道。汝等沙门,当舍爱欲,爱欲垢尽,道可见矣!”
(8)《受十善戒经》云: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醒。没于五欲驶流河中。
二者贪淫之人。虽为人王威力自在。作恩爱奴野人所使。多得财宝如火受薪不知厌足。亡身丧国死堕恶道。
三者贪淫之人。恒系属他六贼驱策。无常大象蹑其背上。心如猿猴不知众难。欲火焚烧不识父母兄弟姊妹。犹如猪狗更相荷担无复惭愧。
四者贪淫之人。常饮不净女人脓血。于无量劫常处胞胎。生藏熟藏子藏诸虫以为衣服。唼[口*束]女根用为饮食。
五者贪淫之人。心如利刀眼如火车。割截烧灭功德行藏。(末学理解:贪淫损害福报)
六者贪淫之人。到刹利众。然结使火起贪欲薪。意欲剥夺犹如罗刹。到婆罗门众不生惭愧。犹若幻人但作妖祥说不净事。到沙门众不知归依。动诸情根如胶着草。欲染诸使围绕意根。六情火起烧善种子。破灭先世梵行白业。举手动足犹如利刀。眼如猛火口如罗刹。遍体毛孔淫火所使。
七者贪淫之人造八种业。杀生作杀生具刀剑杖等。和合男女作大妄语。饮酒歌颂作淫境界。或复偷盗一切宝器。庄严虫聚为心王所使。眼根恶狗偷啖臭秽。
八者贪淫之人为淫所使。心如大火亦如铁聚。直当陷坠破灭梵行必堕地狱。
九者贪淫之人。身坏命终如掷贝珠顷。必定当堕赤铜地狱。赤铜地狱纵广正等七千由旬。如铜花林。下有铁床。床上复有百千由旬热铜八楞柱。柱端有镜。镜中自然有诸女像或作男形。淫人爱念动诸情根同时火起。铜花化为大热铁钉。铜柱变成沸铜镬汤铁床火然。女化为狗男化为刀。驱蹴罪人受无量苦。啖热铁丸吞饮洋铜求死不得经无量岁。寿命一劫。
十者贪淫之人。不得见佛如重云障。破梵行故。必定当堕阿鼻地狱。身满狱中寿命一劫。左右宛转复经一劫。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淫欲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地狱命终生鸠鸽中。受龙蛇身污梵行故。百生千生不见于佛不闻于法终不得道。
(9)、《五苦章句经》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 译:知淫、怒、痴三垢无原,意不复著,是谓得拔三重棘篱。晓了六情皆无本末,譬如芭蕉,意不缚爱,是谓得离六拔刀贼。
(10)、若心贪女色,是欲最尤甚,女色欲烧心,后受大苦恼。现在所作业,贪欲自迷心,痴心不能觉,女欲之所迷。——《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九》《大正藏》第十七册页169中-下
(11)、《般舟三昧经 》:无得听贪淫心 弃瞋恚及愚痴 莫得堕魔罗网 求三昧当如是
(12)、《杂譬喻经 》后汉月支沙门支娄迦谶译:何等为五毒。一者无贪淫心。二者无嗔恚心。三者无愚痴心。四者无妒嫉心。五者无克虐心。若有此人者其病便愈。王告诸师曰。此人来归我。唯我无此毒。
(13)、《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贪欲之人亦复如是,无有厌足,求于欲境忧苦艰难,得已守护,缠缚倍增,死堕地狱,受大剧苦。求静虑者,常于如是,色欲怨家,不应想念,况亲近之,以是名为贪欲重盖。
(14)、《大宝积经.菩萨藏会》:彼无智者,为于男女、妻妾诸女色等,所缠缚故,于诸善法多生障碍。
《大宝积经.优陀延王会》:迷醉于女人,贪火所烧害,由斯堕恶趣,无依怙亦然。。。。。。。爱恋于女人,堕放大怖处,或吞于铁丸,或饮洋铜汁。
(15)、《佛名经》:淫欲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饿鬼受苦;若在畜生,则受鸽、雀、鸳鸯等身;若生人中,妻不贞良,得不随意眷属。
《正法念处经》:若人欲断爱,悕望大富乐,欲至寂静处,彼应舍妇女。
《八师经》:淫为不净行,迷惑失正道,精神魂魄驰,伤命而早夭,受罪顽痴荒,死复堕恶道,吾用畏是故,弃家乐林薮。
(16)、《大萨遮尼干子经》节录:自妻不满足,好淫他人妇,是人无惭愧,受苦无常乐;现世未来世,受苦及打缚,舍身生地狱,受苦常无乐。
(17)、《受十善戒经》:五者、意寂不动,不起淫心,不念淫事,不想淫乐,不动淫根,淫识不转,如解脱心,住寂灭处,处常乐城,
《月灯三昧经》节录:贪爱淫欲甚鄙秽,能生苦恼丧天趣,
《出曜经》节录:佛告比丘:‘淫火炽盛,便能燔烧诸善之本。
《大乘日子王所问经》节录:贪著淫欲常称赞,不了愚迷粪袋身,昼夜恒行下劣行,薄福沉沦于恶趣。
三、当淫念产生时,我们如何克制和根除?
1、印光大师教给我们一些根除淫念的办法:
“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姐想,少者作妹想,幼者作女想。欲心纵盛,断不敢于母姐妹女边起不正念。视一切女人,总是吾之母姐妹女,则理制于欲,欲无由发矣。怨想者,凡见美女,便起爱心。由此爱心,便墮恶道。长劫受苦,不能出离。如是则所谓美丽娇媚者,比劫贼虎狼,毒蛇恶蝎,砒霜鴆毒,烈百千倍。于此极大怨家,尚犹恋恋著念,岂非迷中倍人。不净者,美貌动人,只外面一层薄皮耳。若揭去此皮,则不忍见矣。骨肉脓血,屎尿毛发,淋漓狼藉,了无一物可令人爱。但以薄皮所蒙,则妄生爱恋。华瓶盛粪,人不把玩。今此美人之薄皮,不异华瓶。皮內所容,比粪更秽。何得爱其外皮,而忘其皮里之种种秽物,漫起妄想乎哉。”
“又当淫欲炽盛,不能自制之時,但将女阴作毒蛇口,以已阳纳蛇口中想,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热恼,当下清凉矣,此又窒欲之简便法也。”
“(此法妙极,若是女人,当想毒蛇入己女根。)”
2、文昌帝君在《蕉窗十则》(白话)中也告诉了我们戒除淫念的办法:“在没有见到的时候,不可以去想;当在见到的时候,不可以乱来;已经见到之后,不可以回忆。”
3、《重写戒淫辑证集普劝流通序》中梦醒居士说:“淫念一生,恶意缠绵,若见女色,遂不能自持而身犯淫行。为了制止淫念的生起,平时即应谨慎,不要亲近整日荒于嬉,追逐声色的邪友。更不可随人进入酒家、茶馆、舞厅、妓女户等引人思淫的邪地。对于描写男贪女爱,诲人于淫的邪词小说,切不可观看。也不可去听人谈论淫秽之事的邪语。因为一近邪友,那端身守正的益友,就会日益被疏远。而常与邪友接近,自然会渐渐被染引诱,终致心为所动而随邪友之行。至于引人思淫的邪地,若常进入,耳濡目染,心念难以克制,终致把持不定,而身犯邪淫,及至醒悟已追悔莫及。”
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贪色纵欲、邪淫不但对人身体和福德有极大的害处,而且由于贪色纵欲、邪淫和其他罪恶是相伴相生的,因此更能使人快速地丧节、丧命。
《戒淫歌》云“万恶淫为首,死路不可走。天配夫妇缘,淫孽可造否”。
淫是万恶之首,是万恶之源。好色纵欲、邪淫就是打开了潘多拉盒子,各种罪恶随之而来。例如,研究一下现在的贪污腐败现象就会发现,贪污腐败分子几乎都有包二奶、养情人、找小姐等等的淫乱行为。他们由于邪淫而腐败,由于腐败而邪淫,腐败与邪淫相伴相生。有统计资料显示,时下被查处的贪官污吏中95%有情妇,行为腐败的领导干部中有六层以上包二奶,贪官的色情腐败已经疯狂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这些人图一时的快乐,却削尽了自己的功名利禄和福德,葬送了大好的前程和美好的家庭,甚至由于违犯了法律而断送了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祖宗和家人蒙受耻辱。上天有路他不走,地狱无门他偏行,真是愚不可及!
现在世风日下,人欲横流,各种低级下流的娱乐场所和娱乐节目触目皆是。公开和半公开的妓女、三陪小姐到处都是。最可怕的是有些人把包二奶、养情人、找小姐等等淫乱行为视作生活情趣,视为有档次、有层次,不以之为耻,反以之为荣,而且还有一些愚蠢的人羡慕这种生活,正在跃跃欲试准备往粪坑里跳。岂不知这些淫乱行为天怒人怨。人天路上没你份,富贵簿上除你名。你淫别人的妻女,你的妻女也将被别人所淫。因果报应,如影随形,任何人都逃脱不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报应到时,悔之晚矣。
4、耕云先生说:淫念人人都有,有很多人不能战胜淫念,于是乎就堕落。在杜漏歌词里说:“躯壳起念滋三毒。”三毒就是淫、怒、痴,也就是贪、嗔、痴。贪财、贪色都是贪。你如果不想这个事,就没这个事,越想,它就越严重。四十二章经里说:“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很多事情都是想出来的,当淫念来的时候,就想失意的情形,想那种很狼狈的样子,你换个主题去想,淫欲之火就熄灭了。
常言说:“饱暖思淫欲”,吃饱了没事干,就是佛讲的五阴炽盛,色、受、想、行、识都很旺盛,都很饱和,他就会起贪、嗔、痴邪恶之念。
人到生理过盛的时候,想打架,就是嗔,打不过人家没关系,挨几拳也很爽快。为什么?五阴炽盛。所以说修行人要调饮食,譬如不要吃大蒜、葱、韭菜、肉类……等。如果体重已超过标准,就不要再吃肉,喝点脱脂奶粉,蛋白质、钙质也都够了,吃点青菜、水果,帮助肠蠕动,对身体是有益的。
5、如淫心起时什么办?只要停下一切淫念,净净观察自己的淫心从起到灭的过程,心如如不动的观察等待。这样就灭了淫心,止了淫行了,好简单。这应该与定力有关。
古人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很有道理,当我们看到一些能引发淫念的东西的时候,一开始觉得这个念头很小,自己能控制住也就放任着再接触,这样淫念就被逐渐滋养壮大了,那时候即使想要控制也是很难的了。所以,以个人经验来看,要控制淫念就从刚发起这个念头的那一刹那起最好,总之不要放任其发展到无法控制的时候,越早越好,因为一经放任自己就会姑息自己,那时候要谈“觉”就难了。
6、如何才能制止淫意,而达到平心静气的地步?以下几点供参考:
1)、注意饮食 尽量清淡,尽可能少食或不食“酒、肉、葱、韭、蒜”,因这些食物极易引发淫欲心。 食勿过饱。睡前勿食。
2)、注意心念 慎莫攀援美色、心莫胡思乱想。
3)、常护耳目 尽量远离种种违缘,不住不善境界。
4)、习不净观 (视各人因缘而定,非一概而论,亦勿走极端。)
5)、尽量早起 每日醒来即当起身。
6)、常阅经典 每日晚间(最好睡前)安排固定时间读经,养成习惯。
7)、恒持心咒 常持《楞严咒心》。
8)、借助佛力 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求菩萨护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