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法师:大乘攻略:初学 六、认识自我

发布时间:2021-11-30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六、认识自我

  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继续学习大乘道次第。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认识自我”。这个“自我”是假我,下午我们探讨“认识真我”,真我就是“无我”,我们的如来本体,空性实相,它是涉及到密法层面的胜义谛内容。

  我们来看“认识自我”。

  【自我,亦名我执。以内容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以缘起分为:俱生我执和分别我执。我执是无明的代名词,我法二执虚妄而生,无有自性。】

  什么是“我”?什么是“我执”呢?我们所说的“我”往往只是小我、假我、自我,局限在一个小点上,而不是看全面。这个“我”在佛教中就称作是无明,也称作魔王波旬。当你把“小我”当成我的时候,就是无明,就是被波旬所控制。

  小我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所说的我执,就是执著身体是我,我就是这个身体,叫我执。佛陀用了一个比喻,就像大海,大海中的任何一滴水都是大海的组成部分,因此都是大海。就像我们身体上的任何一个器官都代表着我们,是不是?任何一部分都是我们。但是在大海中有个能量块,自然产生一个我执,当一念我执产生的时候,形成了一个独立个体,就像在水上形成了一个气泡。“哦,气泡是我,大海是人家,人家大海多伟大,我就是一个小气泡啊!”这滴水抱着小气泡不放,这个能量显现不放的时候就叫我执,假我并非真我,当假我产生的时候,他会有个基本的恐惧,他害怕自己破灭,怕自己消失,保护“我”不破灭,不消失的想法,我们称为法执。

  我执和法执,就是这么纠结产生的。比如头目手足等组成的身体,如果有个手指突然觉得:“我是个手指,什么时候我也能变成个人?”其实他放弃“我是手指”的想法,他本体就是个人。但是他形成了错误想法:“人那么高大,咱们手指那么小,我可别没了。”他就害怕。于是这个小指头独立成了体系。但是从本体来说,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人。他存在一个自我意识,产生一个自我意识的感觉,错认为这小部分就是我。就像我们想:“人家佛那么神圣,那么伟大,我也想成佛,咱什么时候能成佛?”佛陀告诉我们:你本来就是佛。就像这个小指头想:你看咱这么卑微,人家“人”那么高大,咱什么时候能成个人呢?我们说,这个小指头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人,从来没有不是人,只是他误认为自己是个小指头,不是“人”,我们就是这样。我执就是这么产生的。佛陀告诉我们,它是个无明。当这个小指头认为它是独立的时候,就是无明。小手指总感觉自己是那么卑微,自己是指头里面还是最小的一个,会很卑微,总是不自信,感觉自己很苦,甚至感觉自己很惨,这都是错误的。这个小指头认为自己是个指头,不是人,这种感觉我们称为我执。

  我执以内容分为人我执和法我执。什么是人我执呢?人我执就像这个小指头想的:这个小指头就是我。法我执就是:我得保护它,别让它消失了。“这是我”和“我要保护”,这就是人我执和法我执。

  以缘起分为:俱生我执和分别我执。什么是缘起呢?就是产生的因缘。什么是俱生我执呢?我们就是因“我执”投胎进入这个世界,一出生也就自然继续带着,这就叫俱生我执,从前世就带来的,前世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后面会讲到。

  什么是分别我执呢?随着年龄的长大,别人开始教导他:你看到坏人要躲开,别碰火会被烧着……他就开始分别:别碰火会烧着,别下河会淹着,别跟那人混,他是坏孩子。这就分别好坏、对错、是非、善恶等,分别我执慢慢累积产生。

  俱生我执,就是我们一出生,不高兴就哇哇的哭,饿了塞个奶头他就吃,这个能量就是俱生我执,与生俱来。没说是哪个小孩还得培训吃奶,不用培训。一出生就有这种本能,这种本能我们称为俱生我执。后面相续而产生的就是分别我执。我执是无明的代名词,我法二执是虚妄而生的,并非真实的。就像这个小指头,认为它是自己,它在这里独立思考,它是虚妄而生的。其实不用他思考和造作,他只要接纳来自大脑的信息,享受安然于本体就可以了。

  【1.法执代表信念、价值观、规条。我执为体,法执为用。法执如爱犬一般,以忠诚服务于“自我”为基本信念,力图实现“我”的安全最大化和利益最大化,是众生产生烦恼纠结的根源,也是众生转凡成圣的修行所在。】

  法执是什么呢?法执代表信念、价值观、规条。信念就是我们的一些想法,价值观就是我们对事物的价值认识,规条就是规约制度。

  我执为体,法执为用。万事都有体和用,就像这个杯子是体,里面能装水就是用。水是体,我喝了它能够解渴就是用。灯、火是体,它能够放光明就是用。万物都有体和用,体就是本体,用就是它的作用。我执为体,法执为用。法执是依附我执而存在的。如果没有我执,法执就不存在了。就像灯火灭了,光明就消失了。这是体和用。

  法执,是围绕我执而存在产生的。我执产生之后,法执就专门来保护它。就像我们本能的保护“我”:冬天冷了,我得买件棉衣;夏天热了,我得穿件单衣;天下雨了,我得买把伞等。这些想法都是法执在产生作用。法执就像狗一样,专门为自我服务,它不管“我”是好坏对错,它认为是“我”,就为之服务。它是非常强大的潜意识力量,坚决捍卫它认为的那个“我”。当我执不安全的时候,法执也会不安全,法执会在第一时间保护这个“我”。法执能量十足,遇到危机时它会紧急跳到前台。例如走在路上,突然飘来一个东西,我们会自然地用手去保护头部,甚至眼睛还没有看清楚,胳膊就已经挡住了;我们开着车在路上行驶,突然有个人横穿马路,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脚已经本能地踩住刹车了。这个能量是怎么产生的呢?就是法执产生的作用。法执在我们的心性中,没有特殊情况的时候,它隐藏在潜意识层面,当危机出现,它就跳到前台,控制局面。

  我们外在有两层意识:意识、潜意识。内在还有藏识。我执和法执都是在潜意识中,它直接影响着意识。表层的思想叫意识,我执和法执在潜意识中时时刻刻影响我们,但又让我们感觉不露痕迹。它在里面隐藏。

  法执是怎么产生的呢?由外面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收回来的六尘,信息累积,就形成了潜意识。我们产生的所有烦恼,都是因为我法二执所产生的感觉。烦恼和痛苦,快乐和解脱,其实都决定于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外在的事没有根本关系。并不是说你挣了多少钱就快乐,没有钱就不快乐,不在于这个。快乐与不快乐,感受好不好,其实只是一个感受。因为法执不一样,所以大家对同一事物状态的感觉也不一样。苦乐的感觉是一个内在的心理活动状态。我们要知道产生烦恼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往往认为:外面的一件事让我们产生烦恼,这个人说我坏话让我产生烦恼,那个人做了我不认可的事让我烦恼。其实这都是不对的,并不是外面的事让我们生烦恼,而是我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让我们产生烦恼。

  比如,你看到有两个人在嘀嘀咕咕,你就想:说什么呢,背着我说话,看那表情在说我坏话吧!你心里很生气,开始恨他。慢慢你走近了,听他们说:白菜降价了,你没买啊?没有。那你赶快去买点吧,现在挺便宜的。……哦,不是说我,你马上就舒坦了,刚才的烦恼其实是你自我判断的纠结。

  你走在路上,突然有个人打你一下,你想谁啊?回头一看你不认识,找茬的!你刚要生气,那人说,不好意思,认错人了。哦,认错人了,没事,不生气了。其实这里面有个状态,并不是那人拍打你,或者不拍打你产生烦恼,而是你自我的感觉,你自我的心理活动的结果。

  我们买了辆新车,开着到商场买东西,买完东西出来看到,有辆车倒车,倒到自己车上了。刚买的新车,昨天才挂的牌子,你愤怒:你怎么倒的车啊?!仔细一看,这不是我的车,我的车在那边停着呢。接着心就不疼了。一看是自己车的时候心绞痛,不是自己的立刻就不痛了。因此,我们的感觉认为是“我”的,我执和法执就产生纠结,开始疼,是心理的作用。当知道不是我的时候,马上就不疼了,疼和不疼的转变就这么快。由此,我们知道痛苦和烦恼其实就是心理活动。并不是说还要理疗半天才不疼了,不需要,发现不是自己的,当场就好了。不是外面具体的事让我们疼,是我们对外在的事物的认识让我们感觉疼。所以,疼是“感觉”在疼,烦恼是“感觉”在烦恼,快乐是“感觉”在快乐。它只是一个感觉。

  如果你想调整世界,不容易调整。如果你希望调整你内心的感觉,则是很方便调整的。只要适当的加以训练,内心的感觉是随时可调整的。调整到你总是舒坦,充满喜悦的状态,当我们把我们的心调整到随时都保持喜悦状态,我们就是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当然并不是说人人都能即刻做到,但只要稍加心理训练,初步效果即刻就能显现。自此,赚钱你会欣喜,赔钱你也很自在;当官你很高兴,不当官你也很幸福。怎么都是充满了喜悦,因为喜悦是在内心完成,和外面的具体事情没有太多的关系。外面只是辅助的条件,但不是决定的因素。我法二执的纠结是众生烦恼的根源,同时也是众生转凡成圣的修行所在,我们修行就是修这个位置点。

  【2.我执和法执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所有的意念行为的思想基础。】

  我执,就是分别我、我的。我执有时候会扩展,有时候会缩小。首先,他认为这个身体是我;再拓展为那人是我兄弟,那是我的朋友;然后再向外拓展就是我的山东、我的中国。乃至宗教中都有“我的信仰,我修的法门”,都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我执。因为产生巨大的我执,法执就随着它而产生,随着它而延伸。它就是我们的人生观以及意念行为的思想基础。

  两个学佛的居士有时聊:“学佛的里面也有是非。”“谁说不是呢?”但是碰到基督教徒的时候,俩人就不说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要保护“我的”,并不是说保护佛教,而是保护“我信仰的佛教”。我说不好可以,但是基督教徒说:“你们学佛的不好。”他就会反击:“你们基督教才不好呢!”他保护佛教,并非是为了信仰和理解,而是为了保护“我的”。“我的”也会延伸到国家领域,我们自己也经常说:“中国人不讲信用,见死不救,道德沦丧。”但是如果有个日本人说:“我们中国人见死不救,道德败坏。”我们就会回骂:“你们日本人更坏,你们外国人没一个好东西。”这是他本能的保护“我”和“我的”。并不是因为爱国思想在那对抗外国人,而是说它是“我的”,你就不能伤害。这个小孩调皮捣蛋,天天流着鼻涕,不讲卫生,不爱学习,但是你为什么疼他呢?因为他是“我儿子”。那个孩子很优秀,考的很好,干干净净,你不会疼他,因为他不是“我的儿子”。

  因此我们要注意,我们所有的行为都能找到那个根源,包括面对出家师父也是这样的。并不是说这位师父很好很修行,我就护持他,跟着他学习。不!他认为这位师父是“我的师父”,我就跟着他。不是“我的师父”,再好,那是人家的。在修行中要警惕,你是基于“我的”而参加某种法会活动呢,还是你真实地基于法的修行而用功?这是我们要加以警惕的,其实我们假以修行的名义只是把 “我”扩大而已。很多人把“我”不断地强化,认为是修行,只是把外面的某种事物加盟进了“我的”概念里面,所以才对他好。因此,我们要警惕,我们要认识到它,认识到这种思想。

  【3.信念是事情应该如何,是事情的原因;价值是事情的意义,其中什么重要、可得怎样好处等;规条是事情怎样安排才能取得价值,实现信念。】

  我们的法执包含这三种:信念、价值、规条。

  假如我们有个基本的信念:狗是咬人的。价值就是:我们不能让狗咬着。产生的相应规条就是:见到狗要作好防护措施。法执就慢慢产生了,大量的法执累积在我们的心意识中,力量就很强大。再比如说,我们有个信念:要有钱。价值认为:有钱能买东西。然后就有个规条:要具体行动去挣钱。任何一个法执都包含这三个层面:信念、价值、规条。这三种就形成法执在我们的心意识中。由于存在大量的错误的信念,错误的价值,错误的规条,也就导致产生了错误的人生,错误的努力,错误的感觉。越来越多,就会很苦。

  我们来看,你当公务员,你就想当大官。“我要当官”,这是基本信念。为什么要当官呢,他的价值认为当了官说了算。然后就产生规条:我怎么才能当官呢?见了领导我要说好话,我要看领导的眼色,我要给领导送礼,于是他的一生,就围绕这个在前进。商人就想办法赚钱,学者就想办法出书,演员就想办法出名。我们仔细思维:其实他要的是这个东西吗?你从副组长、组长,副科长、科长,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局长……一直往上升,你当了多大的官,就说了算呢?说了算到底是什么状态呢?你仔细发现,其实他要的是:自由。从小就有种意识,被人管着不自由,管着别人就感觉自己的世界很宽松。就像小学生,当个班长就能管着全班,全班同学写作业,他就可以转来转去。慢慢的他就想着要当官,法执就这么一点一点的累积累积,然后他就开始围绕着信念、价值、规条运作。他忘了为什么要这样?他的核心其实是为了要自由。自由在佛教中叫解脱。为什么我们疯狂地赚钱?我们小的时候,看见人家买冰棍吃,咱们买不起只能看着别人吃,在那一刻就感觉我要赚钱买东西。或者带着弟弟出去,看人家买东西,弟弟很馋,自己没钱给他买,就下决心我一定挣钱,给我弟弟买冰棍吃。

  这种意识逐渐地贯穿进去以后,就成为我们的人生动力。其实,都不是把有钱或者当官作为终极目标,而是有钱当官后可以获得“自由”——我们渴望自由和解脱。然而,有钱了就一定能够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吗?你仔细想想,你可以买来健康吗?你能买来爱情吗?你能买来友情吗?你能买来亲情吗?你能买来寿命吗?你发现钱不好使了。没钱的时候还宽松些,有钱的时候就不宽松了。咱们在座的生意都不是太大,太大的话根本没空来听课,你养活几千人,大家一张嘴就要吃饭,年底了工商税务你要走访,客户你得维护,质检的、环保的、安检的,你全得走访,根本没空来听一堂课。

  当官也是,你要是官职小点去菜市场逛逛还可以,如果你官当大了,逛菜市场的自由都没有了。你真到了总理副总理那个级别,你要去逛菜市场,那探测器还不知道得探测多少遍。卖菜的都得赶走,由当地的干部换上卖菜的衣服。你走到哪里,后面都得跟着一大队保镖,这是安全条例。你上个厕所都得在监控视线之内,怕你有危险,不看不行。你上厕所都得有人看,多难受,你就发现你彻底没有自由了。我们想升官发财的核心就是想要自由和解脱,而自由和解脱并不是钱和官能给我们的。你官再大,钱再多,面对死亡的时候根本不自由,仍然会心生恐惧,官越大越恐惧,同样钱越多死亡的时候越恐惧。孩子们得分家产吧,分不平得打架啊,而且你心里还很难受——穷人死就死吧,我这么有钱也得死。死得更不甘心,还增加了痛苦。因此,我们要调整心态。不是说当官和有钱不好,我们是说:你心态调整不好,做什么都是苦的,都得不到自由和解脱。如果你没有修行,调整不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你有钱也苦,没钱也苦,有官也苦,没官也苦,一样的苦。我们要调整好心理状态。不管我们此时此刻外在的事业有多大,我们把内心的感觉调整好了,心理强大到可调控信念的时候,我们随处都可以解脱。

  【4.法执是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处世模式,是推动无明轮回的力量。】

  法执是生活经验,我们平时的积累,有时候是道听途说来的,有时候是自己生活中慢慢积累起来的经验,积累多了,就会成为我们固有的模式。比如说,我们每天吃完饭,人家说“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仙”。一开始我们没觉得抽烟好,每次吃完饭人家说:抽一支抽一支,很快乐的。我们抽一支,呛得难受。第二天再抽一支,第三天再抽一支……抽到一个星期,饭后抽烟就成为了一个模式。不抽反而开始难受了,你抽了快乐不快乐没感觉,但是不抽就很难受了。习惯就这么养成了,潜意识就这么形成了。我们可以用一星期来养成一个习惯,也可以用一星期来破除一个习惯,都是可以的。

  之所以在无明中轮回,就是被我法二执紧紧地缠绕。首先是我执抱着不放,就如水中的气泡,它有种意识,我们称作神识,就是第七意识,民间称作灵魂。它紧抱成团,凝结不散,它害怕自己破灭离散。如果寄宿体朽坏了,它就会重新找地方寄宿投胎,有时是人体,有时也许是动物,这就是轮回。

  我执越重,你在轮回中就越不能出离,永远是大海中的小水泡,破了,赶紧鼓起一股能量来重生水泡,好歹又投胎了。然后又破了,再鼓起一个小水泡。……永远在恐惧中轮回,永远在大海中当小水泡,这就是我们的神识,推动我们的无明、轮回。

  法执越强烈,灌注在上面越保护我执。我执越不能离散,越不能回归大海。成佛就是回归于我们的如来本性。我们越抱紧我执,越强化这个“我”,名誉、财富、职位、眷属,就越坚固轮回。包括有些人假以度众生的名义,认为“我”这一辈子度了多少众生等等,你度的越多可能越轮回。因为你成佛和不成佛,与你度了多少众生根本没有直接关系。我们往往假以世间的修行,却其实是在圆一个贪恋世间的梦,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动机。

  我有位老师兄,年龄大了出家,辛辛苦苦筹建起一座庙,建起来身体就垮了,八十多岁了,大家给他助念,他坚决不让给他助念:“你们给我念《大悲咒》,念观世音菩萨,祈求观世音菩萨再给我十年的寿命,我把那两个殿堂也给建起来!”他把建殿堂当成换寿命的筹码,这和修行无关。也有的人说:你看我这辈子建了座庙,值了。什么叫值了? 面对死亡,世间的一切有为法,没有一样是有价值的。

  我遇到一位居士。他母亲在路上被车撞了,医院根据情况给截肢了,就把腿截下来了。出院时,人家问他:你母亲的腿怎么办?你要拿回去就拿回去,你要不拿回去,我们就扔到垃圾桶里。他想:这是我妈的腿,扔到垃圾堆里让老鼠野狗的吃了,不舍得。他让医生帮忙用绷带缠缠,把老太太接回去了,腿也扛回去了。回去后,他说:妈,这是您的腿。老太太说:拿走拿走。让腿弄得很伤心,看都不想看。放哪里呢?没地方放了,这可犯愁了。打电话给殡仪馆火化,人家说可以火化,但你得公安局、卫生局、医院开证明,别是销毁罪证什么的,很复杂。不去火化了,保存不好会变坏变臭,他就专门买了一个冰柜冷冻,放在家里一个房间。大家想到那个屋里冻着老太太的一根腿就害怕,都不敢进那个屋了,感觉阴森森的,阴森是因为有个冰柜制冷,再有心理作用,冻了一条人腿。全家犯愁了,为了这条腿开了好几次家庭会议,没办法,要不埋了吧。最后,挖个坟把腿埋到里面,等他妈妈死了再埋进去,先给老太太埋了个腿坟。

  由此我就想到,我们执著这条腿是这样,这个身体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有个故事讲到:过去山里的禅僧坐禅,大和尚领着一群小和尚打生死禅七,有个小女孩来报名打禅七。老和尚说:“女孩子太年轻,不行,老太太来还行。”小和尚们说:“小女孩挺漂亮挺懂事的,让她来吧。”大家都要求,老和尚只好同意了。小女孩来了之后,身体很香,走路也好看,小和尚们一边坐禅,一边就偷着瞅两眼。第二天,女孩就生病病倒了。到了第三天,女孩就死了。大家说:“挺可惜的,抬出去吧。”老和尚说:“不行,生死七,七天不到,谁也不能出去,死了也得放在这里。”大家心里感慨:“这么清秀的女孩子躺在那里了,真是无常,我们得精进修行。”第四天开始臭了,第五天身体开始腐烂流水了,到第六天臭不可闻。大家就苦苦哀求:“师父,快抬出去,实在受不了了。”到第七天,没了,消失了。

  这是佛菩萨的示现,在短期内给大家示现生死无常。小女孩一进来很好,一会就死了。对我们来说,我们执著这个身体,不管你对它多好,它的结局是定了的。既然这样,就不用对它好了?你对它好,或者对它不好,并不是我们探讨事情的本源。你不要期望它长生不老,更不要把它当成根本的你。

  佛经中有个故事讲到:有个人迷了路,天黑了,走到深山里面了。遇到两个修罗鬼,传说中很暴烈,以人为食。他们从新埋的坟里挖出一具尸体商量着要吃,为了谁多吃谁少吃,两个鬼吵起来了。正好看到他,让他过来评评理。一个说:“我发现的,是不是我该多吃?”另一个说:“我挖出来的我背过来的,是不是我该多吃?”这个人害怕了,一个鬼问:“是不是我该多吃?”他只好说:“是你该多吃。”另一个鬼听了恼了:“你说他应该多吃?” “咔嚓”把这个人的胳膊给拽下来吃了。那个鬼一看,就把尸体上的一根胳膊拽下来,给这个人接上。另一个鬼又把这人另一条胳膊给拽了下来,那个鬼就用尸体上的胳膊给这人接上。然后是,一个鬼吃这个人的腿和五脏六腑,另一个鬼就把尸体上的腿和五脏六腑拽下来补上。这个人原来身体上的东西都没了,死人身上的东西都上他身上了,就成为了他。

  佛陀通过这个比喻告诉我们,我们神识投胎,上一辈子我们的身体没了,这一辈子投胎到这个身体上,我们认为这个身体是我。你仔细想想,这个身体是你吗?你发现,他不是一个真我,他是一个假我。他不停地在生灭变化。小的时候,那个小宝宝的身体,和今天这个大身体,你认为是一个身体吗?人体都是在新陈代谢,基本上三年整个身体细胞都会换一遍,小孩长成大人,只有我执没换,其他的都换了。小宝宝六七斤,长大了一两百斤,所有小孩的一切都换掉了,有个没换的东西就是我执。不停地换,不停地换……那个我执就跟着跟着,还有伴随着我执的法执。这就是我们轮回的根本。佛教讲破除我执,破除掉就不再轮回。

  【5.法执,也被称作“前尘影事”。】

  法执就是之前我们积累的一些经验,成为我们内心中制造感受的能量和思想,因此我们称为“前尘影事”,就像尘埃和影子一样,虚幻不实,却被我们当做价值和真理。

  【6.法执机械的认为:我最能,我最好,我最正确;我绝不会错,只有你错,即使我错,也是你的错造成的。并挖空心思为此找出理由和证据。】

  法执有个基本的理念,认为“我”是最能的,“我”是最好的。法执认为我执最能,始终有个基本的我慢心。我是最能的,我是最好的,我是最聪明的,从小就聪明。我绝不会错,只有你错;即使我错,也是你的错造成的。每个人都有这种基本信念。

  有时候我们迟到了,会辩解是天气原因,塞车的原因。为什么考的不好啊?这次老师出的题偏了,我又生了病,我去的时候正好那个什么……他会找客观理由,不是我的错,是别人的错。什么事都这样。夫妻间也是,你怎么把碗打了?谁让你放这里了。在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的情况,一出了差错,老板就问:这是怎么回事?他会辩解:我不知情,不是我分管。他会找外面原因。他不会说:这是我不好,我德行不够,我改正。一般都是先找客观,刮风下雨什么的,什么事情都是这样。如果你说他的错,他会起嗔恨。比如说:你怎么做错了,这个地方是不是不对?他就说:人家都这样,你怎么总盯着我啊。这就证明:不是我错,是你在找我的茬。如果一个人的脸上脏了,你告诉他,坦然的人就会洗干净,不正常的人就会先反驳你,你衣服还脏了呢。所以,你让别人提出意见的时候,是真想听意见还是假想听意见,如果不是真想听意见就会生嗔恨。

  这是我执自然的一个反应,包括孩子给父母提意见,下属给领导提意见,提完了他就开始收拾你。他为什么要收拾呢?并不是说他故意收拾或者不故意收拾,是法执本能地要找个茬把你报复一下。乃至这次抬扛辩论没抬过你,过三个月他还想着,找个办法把你抬回来,今天抬不完的,下回接着抬。只要有办法找回那个事来。大家都有这种基本的法执。

  【7.法执为保护我执,因为不同的基本需求和恐惧点,形成种种不一的性格。】

  所谓的需求,就是每个人都有个基本的恐惧点,这个恐惧点是与生俱来的。我执害怕破灭,为了保护我执,不要破灭,不要有损失,所以会产生法执。法执就会对过去所产生的经验进行归类,在这种状况下哪种方法最能起到保护的作用,达到我要求的效果,于是,慢慢用的多了就形成了习惯。这个习惯,以前我们讲过九型人格,就是九种性格,都是基于某种恐惧点而产生的性格。其实就是法执用习惯了,他认为这种方法是有效的,他用的多了,越来越多连贯起来,就形成了性格。性格就是思想分类,有的性格内向,有的性格外向,不管是哪一类,都是为了保护“我”。

  1号 完美型,韦驮菩萨潜质,善修持戒波罗蜜

  2号 助人型,观世音菩萨潜质,善修布施波罗蜜

  3号 目标型,普贤菩萨潜质,善修精进波罗蜜

  4号 艺术性,缘觉菩萨潜质,善修禅那波罗蜜

  5号 智慧型,文殊菩萨潜质,善修般若波罗蜜

  6号 忠诚型,地藏菩萨潜质,善修愿波罗蜜

  7号 快乐型,济公活佛潜质,善修方便波罗蜜

  8号 权威型,大势至菩萨潜质,善修力波罗蜜

  9号 和谐型,大肚弥勒菩萨潜质,善修忍辱波罗蜜

  10号 圆满型,圣者佛陀,本自圆满之智波罗蜜

  

  有的人一遇到危险就哭,为什么哭呢,因为小时候妈妈本来是批评他,一哭就不批评了。还有一种是笑,他一笑,大家就很喜欢他了,所以就形成了性格。还有一种是攻击性,先下手为强,先把他灭了再说,见谁就灭谁,灭不动的绕开,也形成了性格。还有一种是帮助别人,别人就喜欢自己,逮着谁帮谁,别人不让他帮的时候,心理还挺失落的。所以,形成了助人型的性格,像郭冬临演的相声《有事你说话》。不管自己再困难,只要能帮助别人就感觉产生价值,达到目的了。因为害怕“我”的消失,“我”是有价值的,“我”是存在的。性格慢慢延续形成。他认为这种做法,对保护“我”最有效果,于是他就用这种方法。我们暂且不谈论它的对错是非,但我们要知道我们的法执是怎么来的,知道怎么来的,我们就好调伏自己的烦恼。

  【8.一个人在出生时有“俱生我执”,没有“分别我执”。所有的“分别我执”,都是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经由生活体验而产生的,随经验而不停变化。】

  随着经验经常变化,性格也好,做法也好,随着我们事业的拓展,经验的积累,处理应对的方法也会不停地变化。

  【9.法执的形成,有四个途径:

  (1)本人的亲身经验。

  (2)观察他人的经验。

  (3)接受信任的人之灌输。

  (4)自我思考做出的总结。】

  这四种法执,有的是有效的,有的是无效的,有的是能够减轻危险的,有的却是增添混乱的,不一而足,混乱不堪。如果我们不把它整理得很清楚,就会把我们搞得很纠结,一辈子处在纠结中。

  【10.法执坚信下一个目标最好,幸福在未来,于是就永远不会感受到当下的幸福、成功和完美。】

  我们说欢喜或者厌烦,幸福或者烦恼,快乐或者痛苦,其实只是一种感觉,是我执和法执结合所产生的一种感觉。我们要知道,这个感觉和外在事物没有具体的关系。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等你考上大学就好了,等你有工作就好了,等你长大了娶个媳妇就好了……就是说我未来怎么好。从小我们就被灌输了:我的未来才是幸福的,我的幸福在未来。我们都把对幸福的期望放在未来。包括我们做生意,明年我在哪个地方再开个店好了,再开个分公司好了,再上个什么项目就好了,都是放在未来就好了。

  因此,我们的法执就形成了固定的感受模式:我的好在未来。潜台词是——我现在不好。当他潜台词“我现在不好”的时候,怎么都是不好,就是烦、累;怎么都不安心,老想着,我的幸福在未来。

  就好比我们走路,我“两米前方”是幸福。我们往前走的时候,“两米前方”也往前走了。我们的感觉是固定模式的感觉:两米前才是幸福。这时候,我们就认可了我的幸福在未来,当下是没有幸福的。因此,我们就发现什么都陷入到一种不幸福的感觉中。

  我们追女孩子的时候,没追到怎么看怎么好,追到了就不好了,总是喜新厌旧。开公司也这样,觉得开起来一定很好,开起来就感觉不好了。再开下一个,下一个,下一个……就像黑熊掰棒子,黑熊认为“下一个”棒子最大,当它掰下来的时候就不是“下一个”了,是“这个”了。而它的法执感觉模式是“下一个”最大,手里的扔了。没掰的时候它就是“下一个”,掰过来了就不是“下一个”了。我要的是“下一个”,于是就扔了。所以,它掰一天也找不到最大的。我们也是这样,不断地扩展,开分公司,买上了车就幸福了,买不上就不幸福。

  如果我们感觉没有的才是最好的,有了的就不好,而没有的永远是没有,当你没有的东西拥有了,有了它就不是“没有的”了。所以,不停地追逐,不停地折腾,折腾了一年又一年,折腾了一辈子又一辈子,我们折腾了无始劫到今天。所以,从现在我们要调整这个法执。怎么调整呢?我现在就是最好的!——我过去是最好的,现在是最好的,未来也是最好的。此刻的当下就是最好的,我要体验当下。

  告诉自己,时间取当下,幸福就在我的脚下。既然幸福在我的脚下,往前两米也是在我的脚下,往后两米也是在我的脚下,无论在哪里幸福都在我的脚下,都在我的当下。你不要以为我这个工作不要了,换个工作就好了。不,我这个工作就是最好的。我这个人就是最好的,我这个事就是最好的,我这个家就是最好的,我这个世界就是最好的,我当下一切都是最好的。这时候,你不需要改变外面的任何事情,只需要改变想法,而这种想法会成为你的感受模式:现在就是最好的,当下就是最完美的,一切都具足了幸福的资源。一般认为幸福得具足几种条件才叫幸福,不!幸福和外在条件没有因果关系。同样,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你此时此刻具足了幸福所要的一切资源。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已经超过我们所需要的。大家说我交上好朋友我就幸福了,你现在的朋友就是好朋友;我学佛了就幸福了,你现在就在学佛;有饭吃就幸福了,你现在就有饭吃;我再买辆车很好,你现在那辆车就很好;我再买套房子就好,你现在的房子是最好的;你的孩子是最好的孩子,你的太太是最好的太太,你的行业是最好的行业。你此时此刻是最好的状态,不需要等到未来。你强化自己的这种感觉,于是你的幸福指数豁然提升,这就叫解脱境界。千万不要想未来才会幸福,不!你现在就具足了幸福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就这样!把感受模式调整过来,就会发现我们当下具足幸福。

  【11.信念必须有价值的支持,信念的改变,来自价值的改变。】

  有时候,我们的信念和别人的信念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总想把我们的信念凌驾到别人的信念之上。为了改变他的信念,使之接受我们的信念,我们就会在别人身上下功夫,包括在自己家人、朋友身上下功夫,老想改变别人。其实,期望改变别人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如一头牛,拉着一辆车,我们要让它往前走,你拍打车是不起作用的,但当你与牛达成共识就好办了。同样,你要想改变一个人,你要让他接受你的价值观,他就被改变了。你不改变他的价值观,以强行的手段改变他的行为没有作用,可能在某种强权下改变了行为,但是稍微离开你的视野立刻就变回原来,是没有用的。想改变就调整价值观,调整别人和调整自己都一样,价值调整了,态度就调整了。比如,刚学佛的人劝导自己的家人,自己的丈夫,自己的老婆:你要好好学佛,你不能喝酒吃肉了!你强行压制他,他就偷着喝,还弄得很烦恼:凭什么不让我喝酒,凭什么?搞得大家焦头烂额。如果你给他调整价值观。什么价值观呢?过去他认为,喝了酒有朋友,是好汉,有面子。当他认识到,喝了酒会伤害身体,损失钱财,失去理性,胡言乱语,他自然就不喝酒了,价值观改变了。你强行改变会很辛苦,会起冲突。但是,他认可了你的价值观的时候,你不在他身边,他也会与你保持一致。

  当我们与人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可以寻求相同的价值观。价值观相同,你不需要去征服和约束。就像我们这个世间,为什么乱糟糟?就是大家的价值观混乱。你用强权的手段只能维持表相,不能治本。

  比如,咱们过去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吃点喝点,这是大家的价值观。当我们学佛后就发现,光这样折腾没意义,帮助别人做点善事才有价值,大家就忙着做世间的善事。面对生死,光做善事还不够,人天善行再多只是个福报问题,并不能解脱生死,然后我们又调整到要成佛。当大家认识到解脱成佛的时候,自会精进修行。我们过去的价值观就是挣钱,有面子。价值观的调整,所以行为和态度也都调整了。我们和别人产生冲突,没有对和错,只是价值观不一样。如果我们希望他和我们一样,就把我们的价值观介绍给他。他认可了我们的价值观,自然的行为和态度就和我们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