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观法:转化被压抑的结使

发布时间:2023-05-03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正念观法:练习18转化被压抑的结使

  诸比丘,彼应了了分明眼根(耳、鼻、舌、身、意),了了分明色尘(声、香、味、触、法),了了分明依此二者生起之束缚,了了分明尚未生起之束缚云何生起,了了分明已生起之束缚如何弃舍,了了分明已弃舍之束缚如何令未来不生。(这段经文与练习17的引文相同)

  这个练习的目的就是要促使我们体会和转化被埋藏和压抑在我们内心的结使。贪欲、嗔恚、恐惧、自卑和悔恨等结使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已经被压抑了很长一段时间。尽管它们受到压抑,但是它们一直在寻找机会,在我们的感受、思想和言谈举止中现行。对我们来说,当结使作为感受浮现在意识的表层中的时候,要观察它们是很容易的,但是,受到压抑的结使不可能以一种直接的、自然的方式出现在意识中。它们只能间接地表现自己。因此,尽管它们持续地将我们捆绑着、并以一种隐蔽的方式使我们痛苦,但是我们却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

  是什么压抑了它们、使它们无法显现出来呢?是我们的意识、理性。我们知道,我们的贪欲和嗔恚不能够全部地被社会和我们自己的理性所接受,于是我们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来压抑它们,把它们推到我们意识的死角,以便能够忘掉它们。这是一种被称之为失念(musita smrti,forgetfulness)的心所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理解人的内心为什么会存在压抑这一心理现象。因为我们想回避痛苦,所以我们心中的防预系统就把我们的心理痛苦、矛盾冲突和不可接受的贪欲推到潜意识中,这样,我们就会感到与自己相处得更和谐一些。但是,长期受压抑的念头一直在寻找机会,现行为不被社会所接受的言语、观念和行为,而且,它们以后还会发展成为生理和心理疾病。我们也许知道,我们的言谈、举止和心念是具有破坏性的,但是,我们对它们却束手无策,因为我们的结使是如此地强大。

  举做女儿的为例,一方面她想结婚,这就意味着她要离开她的母亲去独立地生活,而另一方面,她又不想撇下母亲孤零零的一个人。女儿理解母亲,爱母亲,但是她也想结婚,与她所爱的那个男人一起生活。然而,她母亲生病了,需要有人照顾,所以她不能容忍自己撇下母亲一个人的念头。这两种对立的欲望和感受在做女儿的心中造成了一种心理冲突。于是她的防预系统就把这种矛盾冲突所引起的痛苦压进她的潜意识中,并且告诉她,要为照顾她的母亲而献身。然而,结婚的欲望仍然存在。这种心理矛盾便成为一个结使,滞留在她的心中,并寻找机会现行。她变得烦躁不安,说一些连她自己都不能理解的话,作一些对她来说莫明其妙的梦。她不快乐,因此她的母亲也不快乐。实际上,她的母亲多年来心头一直萦绕着这个恐惧,生怕女儿会离开她跟人结婚去了,正是这个心理原因使她突如其来地病倒了,而且变得很虚弱,尽管她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她听女儿说她不准备结婚时,她非常高兴,但是,在她心灵深处,她很痛苦,因为她女儿不能做她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心理矛盾在母亲心中也形成了一个结使,这个结使使她痛苦烦恼,于是做母亲的也变得烦躁易怒,说一些她自己也不明白的话。她也做一些自己不理解的梦,做一些自己不理解的事情。做母亲的不快乐,做女儿的也不快乐,这样两个人都在继续承受着痛苦和烦恼。

  治疗因结使受到压抑而产生的忧虑的方法,就是深入地观察这些结使。但是为了观察它们,首先我们必须想办法把它们带进显意识中来。《四念处经》教给我们的方法就是修习有意识地呼吸,以便辨认出我们的感受、念头、话语和行为,尤其是那些作为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反应而自动生起来的身语意行。也许我们可以从埋藏在我们内心中的结使中找到我们所作出的反应的根源。

  当我们对自己的所感、所思、所作保持观照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为什么当我听到有人说那句话的时候,我会感到不舒服?为什么我一看到那个女人就想到了我母亲?为什么我对他说了那句话?为什么我不喜欢电影里的那个角色?这个人象我过去所恨的哪一个人?这样练习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我们的感受、心念、言语和行为的根源,并且逐渐地把埋藏在我们心中的结使带入到显意识的范围中来。

  坐禅期间,为了停止听、看和推理,我们已经关闭了感官的入口,因此埋藏在我们心中的结使就有机会以感觉、意象的形式在我们的显意识中现行,展现它们自己。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一种焦虑、恐惧或不快的感觉,它的原因我们尚不明白。我们必须把觉照之光照在它上面,并且作好观察这种感受的准备。

  当这种感受开始露面、并积聚力量变得更强烈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到,它夺走了我们所有的安祥、喜悦和轻松。我们也许不再想跟它打交道了。我们也许想把注意力集中到另一个禅观对象上。我们也许不想再继续做这个禅观了,我们或许会说,我困了,想另外换个时间再做这个禅观。在现代心理学中,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之为抵制。说心里话,我们害怕把埋藏在我们心中的痛苦感觉带到显意识中来,因为它们会使我们痛苦。

  有一些人每天坐禅好几个小时,但是他们不敢真正地面对自己的痛苦感受,并邀请它们进入显意识中来。他们欺骗自己说,这些感受无关紧要,他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其它禅修主题上——无常、无我、孤掌相击,或者达摩西来意。我不是说这些主题不重要,而是说,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问题来考虑它们,这样它们才能够成为我们真正的禅修主题。

  在佛教中,我们修习正念不是为了压抑自己的感受,而是把它当作一种照看我们自己感受的方法,以一种亲切无害的方式做它们的监护人。当我们能够保持正念的时候,我们不会被自己的感受或内心的矛盾冲突挟裹而去,或者溺毙其中。我们通过有意识的呼吸滋养和保持正念,并试图在结使和矛盾现行的时候能够觉知它们。我们慈悲地接受它们,就象一位母亲把她的孩子抱在怀中:我的心中有正念,我知道我有足够的力量去接触心中的这些结使。在这样一种氛围里,我们的结使就会作为感受和意象现行于我们的心中,我们就有可能彻底深入地去接触并识别它们。

  虽然有这些感受和意象,但是我们不要作任何评判,也不要责备或批评自己,只是观察、识别和接受它们,以便看清它们的来源和本性。如果有痛苦,我们就感受这种痛苦。如果有悲哀,我们就感受悲哀。如果有嗔恚,那么我们就感受嗔恚,不过,我们的悲哀和嗔恚是在正念的相伴之下现行的。我们不会在痛苦、悲哀或嗔恚中迷失自己,相反使它们平息下来。即使我们还没有观察到这些结使的根源,但是我们能够以正念去欢迎自己的痛苦、悲哀和嗔恚这一行动事实,就已经使我们的结使失去了一部分力量。借助我们清醒的观察,最终我们会看出结使的根源,并转化它们。《四念处经》教导我们怎样去直面我们的感受、并邀请它们上升到意识的表层,这个教法是非常有效的。在老师或同修的帮助下,修行者可以处理比较棘手的结使。借助于正念观察,老师和同修能够向他指出深藏在他意识深处的结使之现行。

  佛陀在世时,人们赞叹他为大医王(a king of Docters),他帮助了成千上万的人,包括摩竭陀国(Magadha)的阿阇世王(King Ajatasatru),处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那些修习正念观察的人,可以学习佛陀处理结使的方法,以帮助自己和别人。因为有很多人在生活中不修习正念,也不懂得怎样去转化结使,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这些结使就会变得强大起来,导致不安、焦虑和压抑,这些不安、焦虑和压抑表现在言谈举止中,很难被社会接受。那些内心藏有强大结使的人,在与他人交往和共事方面会有种种障碍,这些障碍使他们感到在社会上越来越失意。当他们的结使增长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分寸,最终,这种压力变得如此深重,以至于他们不得不中止他们的工作,或者放弃婚姻

  如果我们知道怎样以一种清醒的方式去过好每一刻,我们就能够觉知在自己当下的受和想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因而不会让结使在我们的意识中变得根深蒂固。如果我们懂得怎样去观察自己的感受,那么我们就能够发现长期盘踞在我们心中的结使的原因,并且转化它们。

【文章由香港云服务器 http://www.1234xp.com 复制请保留原URL】
上一篇:似有实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