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辞亲割爱,必定于亲情十分淡漠,不仅无法像常人一样光宗耀祖,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养死葬都做不到。当这种误解与中国传统中对孝道的尊崇与对家庭的重视相结合,就导致佛教传入中国后始终面临着不孝的指控。事实上,佛教的教义是否真的有失于孝道呢?出家人对于自己的父母又是否真的不闻不问,等同抛弃呢?
从本师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大孝释迦尊,累劫报亲恩的报恩事迹,到世尊此番应化为父抬棺、为母说法的感人记载,从佛法中孝名为戒、孝养父母以为净业正因的谆谆明训,到家喻户晓的目连救母典故及其相关的《盂兰盆经》和盂兰盆会,无不昭示着佛法孝亲的理念。这些暂且不谈,但说佛法传入中国后历代祖师的孝亲事迹,便已不胜枚举。
道纪母必亲供
南北朝时的北齐,在邺下有一位道纪法师,他的修学以《成实论》为主,著有《金藏论》七卷,并在邺城东郊讲解此论。每次欲往东郊讲经时,他总是将他的母亲和经书佛像一起挑着,经书佛像在一边,母亲在另一边。不仅如此,道纪法师考虑到无论是经典还是母亲,为表恭敬,都不可以背面相对,因此以肩横着担荷,十分辛苦,当时人称为横担纪。
纪法师常对人说:根据佛经的记载,能亲自照顾供养母亲的人,所得的福德与登地菩萨一样。因此,凡他母亲的衣服、饮食、大小便利,都是他亲自为母料理,从不麻烦他人。有人要提供帮助,他就拒绝说:这是我的母亲,不是你的母亲啊。母亲形骸之累对我来说就如同我自己的身体一样,有身体就有痛苦,何必连累别人受苦呢?当时无论僧俗听了道纪法师的话,无不感动于他的孝行。
法云居丧不食
南北朝梁朝光宅寺法云法师,阳羡(江苏宜兴县)人,七岁出家,拜庄严寺宝亮法师为师,不仅相貌庄严,而且才华出众。曾在妙音寺开讲《法华经》和《维摩诘经》,很多学人从四方聚集来听。云法师性至孝,服侍父母很殷勤。母亲逝世后,他悲哀过度,好几天里什么东西都不肯吃,瘦得不成人形。
当时,另一位高僧旻法师劝他说:儒家尚且有哀伤不得致命的规定(礼记有云毁不灭性,不以死伤生也),何况佛有至理名言,要报父母生养的大恩,浅近的就要竭力侍奉,博得父母的欢欣;长远的更要启发他们发菩提心,把他们引入正法。因此你须长远着想,使她得以超度,怎能像一般世俗浅见之辈一样,一味地悲哀绝食呢?云法师听了这些话后,才开始吃了点稀饭。上一页 1 2 下一页【本文来源:香港服务器租用 http://www.558idc.com/st.html欢迎留下您的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