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这些艺人造的业实在可怕!在千千万万人的心中熏染不清净的习气

发布时间:2021-11-30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佛教的每一条戒律

  不是随便制定的,是遍知佛陀以智慧眼照见一切因果后制定的,对众生是绝对有利益的,有智

  之人深入学习佛法后会

  对此诚信不疑。

  ——索达吉堪布

  下面我们详细分析邪淫

  首先,按照严重的程度,邪淫可分为三类—大邪淫、中邪淫和小邪淫。

  大邪淫是指对母亲、阿罗汉尼、尼姑等作不净行,这属于近五无间罪。

  《金色王经》中记载:

  以前有位菩萨曾在四十劫行菩萨道,后来他到娑婆世界度化众生。在一处森林中,他见到一对母子在作不净行。见此丑行,他想:世上竟有如此恶劣的众生,看来众生实在难以度化,我现在应该自求解脱。他因此从大乘道中退失。通过观察五蕴生灭之相,他获证了缘觉果位。获得成就之后,他说偈曰:“因爱故生苦,如是应舍爱,当乐于独处,犹如犀一角。”其他佛经中也有母子作不净行的记载。

  此外,佛经和论典中说,染污阿罗汉尼的过失非常大,这属于近五无间罪。乔美仁波切也说,染污尼姑属于近五无间罪。《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玷污僧尼者当堕无间地狱。所以,染污僧尼的罪过非常大。造此类恶业者不但来世会堕入地狱,甚至即生也可能现前苦果。

  《感应篇说定》中记载,晋江有个叫许兆馨的人,一天他偶经一座尼姑庵,对一位年少的尼姑生起了贪心,许某挑逗不从就强暴了她。第二天许某无故发狂,最后自己咬舌头而死。

  中邪淫是指不仅对别人的妻子作不净行,而且对自己的妻子在白天、斋戒日、妊娠期间、不愿意的情况下行淫,或者在佛像、佛塔、佛经以及上师所在的地方行淫。中邪淫的罪过也很严重。

  以前有一位法师给在家人讲了许多不邪淫的道理,后来有些人说他不是在讲佛法,而是在教在家人怎样作不净行。其实,这样评论法师是不对的。很多在家人对佛教有虔诚的信心,可是由于不懂因果之理,受五戒者经常犯佛制罪,没有受五戒者经常犯自性罪,所以很需要有人开示这方面的道理。

  在这方面,居士们要特别注意起居的卧室。藏地有这种情况,有些偏僻地方的牧民家只有一顶帐篷,在家人生活在里面,三宝所依也陈设在里面,请出家人念经也在里面……结果有些在家人不知不觉造了很多邪淫业。

  在汉地,很多人家的佛堂和卧室是分开的,这样比较合理。如果有的人住房困难,不得不把佛堂设在卧室中,就一定要在三宝所依前挂一张帘子隔开。总之,一个人应该尽量不造罪业,如果不能完全不造罪业,也要将罪业降到最低,这才是有智慧的做法。

  小邪淫是指具足上述邪淫的一分,这也有不同程度的许多种类。

  在行邪淫方面,自己行邪淫和教唆他人行邪淫的罪过是一样的。有些人自己并没有直接行邪淫,但他们的言行导致别人行邪淫,这些人实际上也造了邪淫罪业。

  现在有些演艺界的人就是如此。他们唱的歌、演出的节目内容很不健康,引发无数人产生贪心。甚至有些艺人已经去世了,但他们的音像制品还在世间流传,还不断地在千千万万人的阿赖耶识中熏染不清净的习气。这些艺人造的业实在可怕。像以前的邓丽君,她唱了很多不健康的歌,甚至她去世很多年了,还有很多人喜欢她的歌,所以她的罪业还在一天天增长。

  有些文人也是如此。他们在书中描写男女贪欲之事,读者一看到这些文字就产生强烈的贪心,这些作者也因此造下了深重的罪业。

  宋代有一个叫黄庭坚的文学家,他的诗词非常有名,他写过很多男女情爱的艳词。一次他拜访圆通秀禅师,禅师呵斥道:“你身为大丈夫,怀有盖世文才,难道竟用来写动人邪思的哀艳词章吗?”

  当时的画家李伯时一心画马,精神气质都化为马,他的妻子见到自家床上卧的是马。禅师据此说:“李伯时天天心想马,要堕落也是堕为马,而你以艳词诱动天下人的淫心,你的报应恐怕是要堕入地狱。”黄听后悚然悔谢,从此绝笔。

  但也许是以前写艳词的业成熟了,他一生坎坷多难,二位爱妻先后死亡,老年时多病缠身。

  另外,明代的笑笑生写《金瓶梅》,中描写了很多淫秽之事,据历史记载,此人的三代子孙都是哑巴,五世后就绝了后代。

  因此,即使一个人没有亲自行邪淫,但如果因他而导致别人起淫念、造淫业,他本人也会积下可怕的罪业。

  如今世风日下,传播淫秽的人非常多,甚至藏传佛教界的有些人也模仿西方人,觉得没有任何遮蔽、在众人前作裸体表演很精彩,将自己的很多下劣行为落在文字上,然后到处传播。身为一个佛教徒,却做出如此下劣可耻的行径,以后的果报真的是无法想象。

  如果能完全断除邪淫,现世会受到众人称赞,来世会转生人天善趣并成为种姓高贵者,生生世世喜欢持戒……有此类的无量功德

  佛经中说:“不去他妻旁,断除邪淫行,知足于自妻,此士转善趣。”意思是,若能做到不与他人的妻子行淫,断除一切邪淫,知足于自己的妻子,这种人将转生到善趣。

  因此,希望各位在家佛友能受持不邪淫戒,这有很大的功德。

  敬摘录《藏传净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