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布施学佛网,这是一个能找到心灵归属的网站!
>
最新如本法师的文章
求生西方净土心要悲切,悲切如何提起? 首先要了解什么叫做悲切?心能慈悲透澈,引发道念,是名悲切。 我有生死轮回之苦,众生(梵语bahu-jana)亦有生死轮回之苦;我欲解脱轮回,众...
观音、文殊、普贤、地藏等诸大菩萨有何意义? 观世音菩萨(梵语Avalookitesvara)表征大悲心,文殊菩萨表征大智慧,普贤菩萨表征大行,地藏菩萨表征大愿,这是以狭义立场而言,每尊菩...
“阿罗汉”如何解释?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是小乘之极果,是果位名称。 阿罗汉(Arhan)为梵语,华译成三种义理: 一、译杀贼:杀烦恼贼之意。 二、...
佛制定过午不食戒,有何好处?修行到何种境界,才可持过午不食戒? 过午不食的好处极多,是故佛陀制定之: 一.食欲少,能减低男女爱欲之心。 二.能得身心轻安,让肠胃得到适当...
佛菩萨那么多,念哪一尊最好? 佛佛道同,法法平等,佛菩萨的确非常之多,那么到底念那尊好呢?佛门中常有人问过这个问题。 证成果位的佛菩萨,一律对众生平等的,佛菩萨彼此之间...
何谓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如本法师:见思惑是凡夫之惑,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如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不正见;思惑是思想上迷惑错误,如...
佛教徒有人非常用功修行与精进办佛事,可是业障不断现前,这是不是所学方法不对所致? 如本法师:不完全如此,除了修行方法不正确或办佛事有误之外,往往还有往昔无量劫前所造...
佛法讲因果(梵语hetu-phala),没有造因,就没有果报。换句话说:倒楣运也有倒楣运的因果,倒楣运就是果,倒楣运的前身就是因,因果不会错乱,因果有一定的定律,在正信佛法中,找...
梦 真正达成无梦的境界,要修证到佛之果位才无梦,不但凡夫会做梦,阿罗汉(梵语Arhan)声闻缘觉乃至菩萨亦然会做梦。俗云:智者无梦。 梦是由睡觉之际,意识起现行,现行而产生...
何谓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于恭敬供养中,不生憍逸,于嗔骂打害中,不生怨恨,是名生忍。 于寒热风雨饥渴等法,于恼害之时,能安能忍,不生嗔恚忧愁,是名法忍。 把心安住于...
发心想学佛、修行,但习气重,不能持戒,怎么办? 习气(梵语vasana)。又作烦恼习、余习。由于吾人之思想及行为经常生起的习惯、习性。众生习气重,是无量劫以来所累积的通病,的...
因果律是自作自受,佛绝对无虚言,重罪或重债,不易超度,如五逆十恶(梵语dasakusala-karma-pathani),欲超度极为甚难,因为亡者内心恶念炽盛,必召极恶之报,佛亦无特权施救;若轻罪...
为亡者做功德,是一件很重要之举 -如本法师- 为亡者做功德,是一件很重要之举, 莫敷衍了事,做表面工作; 对亡者丧事,要很认真,很诚恳以待, 如理如法妥善办理。 对尊敬长辈...
正观淫欲之心,即可根治淫心之道。 凡夫在修行的历程,尚未证得果位,有时会淫欲炽盛是在所难免,因为众生所以为众生,就是以淫欲为生命的所依所归,动不动淫欲即时现前,的确...
要怎样才能摄心念佛? 摄心念佛的方法颇多,今略举八点供给诸大善信共参共修: 一、彻底净化感情,勿恋恋世法,生心留情,是念佛的大障碍。 二、发菩提心,真为生死而念佛,是...
佛教世间的忍辱和出世间的忍辱,有何差别? 世间的忍辱没有透过般若空慧,因此,无法正见能忍所忍诸法空幻不实,于是暂时伏住烦恼之心,勉强安住,如石压草一般,非根本之道,...
佛门对杀生之罪,等级如何? 杀生大体上可分三等罪,细说不能尽,何等为三? 一、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二、重罪:杀人置死,名为重罪。杀法手...
诸位同参!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轮回的原动力,是障碍佛道的病本,众生在六道轮回,根本的原动力就是情欲所牵缠,众生要上升与堕落,都被情欲所束缚而不得自在;鸠摩罗什旧译的...
身体有病苦时,求佛菩萨是否能得到感应呢? 如本法师 身体是四大五蕴所和合,在人生的过程,免不了会产生四大不调而病苦的时候,当此之际,应找德术兼优的医师为你诊疗看病,...
问:佛珠(念珠)为何是一0八粒?有其渊源吗? 如本法师:佛珠是记数修行用的道器,没有特别的神秘感,后人逐渐加以严饰,品质种类极多,出家行者佩带身上更能显得身教庄严殊...
有一位初学佛的师兄问师父,世界上真的有鬼附身这种事情吗? 如本法师回答:是的,根据佛教《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原文介绍:鬼道众生也是六道中的一道,鬼的种类很多,譬如有:...
佛(梵语buddha)、菩萨(梵语bodhi-sattva)、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声闻(梵语sravaka)、天(梵语deva)、人、阿修罗(梵语asura)、地狱(梵语naraka)、饿鬼(梵语preta)、畜牲(梵...
问: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基。意义何在? 答: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这是圆觉经给我们的启示,佛陀大慈大悲告诉弟子说,三界轮回根本在于众生淫欲未净化,导致三界周旋...
我已受过五戒,乃至菩萨戒,但淫欲之火不易克服,如何是好? 淫欲是人类最难游过的爱河,乃无量劫来所共依共命之处,难割难舍又难断,如胶如漆又如丝!这些观念,佛门弟子必须...
请问禅定可分为几种?境界有何差别? 禅者梵语为禅那(dhyana),华译为静虑,或正定之义。禅的分类千差万别,广说不尽,今略提三种,供给诸位大德共参研: 一.世间禅:就是一般民...
身体是四大五蕴所和合,在人生的过程,免不了会产生四大不调而病苦的时候,当此之际,应找德术兼优的医师为你诊疗看病,该服药即服药,该开刀即开刀,听随医师专业之看诊与药...
佛法有空门与有门,如何能深入? 有门乃泛指现象界乃至有为生灭诸法,譬如因缘果报,轮回(梵语samsara)生死,十方净土,业力,缘起法,诸佛法名言,唯识学,广谈有生有灭,有造作...
问:佛教里常听人说“发心”二字,是什么意思? 答:所谓发心者,就是启发未发之心,令心生起,是名发心。指发愿求无上菩提之心,发菩提心之略称。即发起求解脱苦难,往生净土...
世人修行何以学道者多,而得道者少? 若追究其原因,有多种因素,是故得道者少,今略举十点,供给诸大善信共参究: 一.误把求感应当学道,误把求平安当学道,误把外道当佛道,...
ÎÊ£º·ðÍÓΪʲô˵ÉÐδÐÞÖ¤µ½°¢ÂÞºº¹û£¬²»¿ÉÐÅÈêÐÄ£¬ÔÒòºÎÔÚ£¿ ¡¡¡¡Èç±¾·¨Ê¦£º°¢ÂÞºº£¨èóÓïarhat£¬°ÍÀûÓïarahant£©£¬ÒâÒë×÷Ó¦¹©¡¢ÎÞÉú¡¢...
什么叫做‘心猿意马’? 社会人士把心猿意马,形容拿不出主意的意思。依佛门的解释不如此,心猿意马是表示心地没有禅定的功夫,心意杂思妄想,烦恼丛生,无法制止,是故,比喻...
如本法师:佛教为何分宗派 佛教,整体的佛教是一味的,在佛陀时代,并无所谓八宗十宗,甚至数宗数派,大圣佛陀观机逗教,什么根机说什么法,自在为众生广说诸法,佛陀住世八十...
请问学佛的过程,解脱的境界可分几种? 解脱梵语为(vimoksa),解脱的境界可分大乘与小乘之别,其境界略有差异,依小乘佛法而言,要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等果位,方称得上解...
朋友与亲戚有病苦,当我欲前往探望病人之际,相命的人与老一辈的人,告诉我说,会犯煞!犯冲,会带来不如意,使我一直不敢任意看护病人,是否真会犯煞!犯冲呢? 佛法讲因缘果...
修道者以大智慧观照自身有五种不清净处,称为五种不净。 一、种子不净:肉体系由因缘而形成的,故内(烦恼(梵语klesa)、业),外(父母之精血)之种子不净。 二、住处不净:于...
这是印度(梵语avinivartaniya),华译为不退转,是菩萨的阶位名,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到达此位。佛陀告诉我们说:只要我们一心专念佛号,能达一心不乱(梵语aviksiptacitta),...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是何义? 这是出自楞严经的一段经文,释迦牟尼佛(梵语Sakya-muni buddha)证成无上菩提,将其心境一一表露无余,这是心地解脱的意境。 物乃指著五欲(梵语panca...
问:佛教的典籍,难懂难读,要如何才能深入? 如本法师答:佛教(梵语Buddha-sasana)教义的确深广无际,浩瀚如海,难懂难读,要深入法海,体解大道实在是一件不易之事,但只要我们有...
为何每翻起经书想阅读时,马上想睡觉,是何原因? 如本法师答:经书所阐扬的是真理,解脱之道,众生不易相应,生涩贫乏故,如路面砂砾荆棘,坎坷难行;众生无量劫以来与五欲...
请问慈悲与感情有没有一样? 慈悲(梵语maitrya)与感情是有差别的,慈悲是由感情的净化而来,感情本身未得修行净化,是故,慈悲是慈悲,感情是感情,现在细腻分析慈悲与感情之不同...
归依三宝可以离苦得乐,往生西方,为何有些人在未归依三宝之前,诸事如意,家道兴隆,然而归依三宝之后,凡事不能如前,家道却日渐衰弱,有的更无后嗣,是何原因? 如本法师:...
不食众生肉,仅食植物类,不食一切众生肉,亦不得食五辛,何谓五辛?就是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也。若能如是而食,是名吃素。吃素可成熟我们的慈悲之心,吃素不会与...
如何才能看出修行者有没有“道行”? 道行之深浅,有时行于外,有时行于内,有时内外兼行,权实不定,正反不定,要知道修行者的道行高低深浅,是不容易的,毕竟,佛去高深莫测...
佛教徒和外道同样都在吃素,到底有何差别? 社会人士与外道行者,吃素的动机往往不能与正法相应,跟佛教徒的吃素确实悬殊甚钜。社会人士或外道行者的吃素,不外乎为求平安而吃...
佛法是觉悟之法,丝毫不差,因果善恶分明,是有规律的、平等的、有前后的,更不会错乱! 定业(梵语viniscita-karman)是不可转的,不定业可以转,但佛法肯定定不定业皆是空无自性,如...
所谓业障者(梵语karmavarana),就是无始劫来所造的业因,障碍我所行所为的一切逆境,包含有形无形者,乃至障碍菩提自性的一切困境,称之为业障。业障有轻重之别,有深浅之分,...
问:佛教见性后,其境界如何? 如本法师答:修行以见性为宗,任何一宗一派若不以见性为其根本,当视其不了义、不究竟之法门,永远滞留生灭法中,于有为幻化染污之心起伏动荡而...
问:真有轮回吗? 答:是的,轮回(梵语samsara)之存在是不可思议的,犹如昨天到今天,从中睡了一夜,一夜之间是维系昨天与今天的线索,这种不可思议的传递,轮回亦复如是。再比喻...
自修与大众共修都建立在修行佛法为出发点,目的在于明心见性,了悟生死大业,证成菩提,出三界为正宗。修道者若背离此意义,其自修与大众共修便成多此一举,虚度光阴,徒劳浪...
问:佛教界每年于七月期间,请僧宝施放焰口时,死亡的祖先是否实际有领受到? 如本法师答:当人死亡之后,快则瞬间即往生他道,慢则七七日,也就是四十九天即可投胎转世,随各...
佛法肯定凡夫的生死(梵语samsara)轮回是无止尽的,而且是一期一期,一世一世随业接踵延续下去,除非修道证道而顿断无明(梵语avidya)生死,因此轮回之事方可罢休!众生在多生累...
请问出家人已不重名利了,为何还要盖那么大的佛寺? 答:佛寺盖得庄严(梵语vyuha)而广大,若能广度无量众生,盖大寺又何妨?若不度众生,又不弘法,亦不修行,盖雄壮的佛寺,的...
请问佛法的道理,是否与宿命论之说相同? 不是。宿命论强调人生的行为、境遇,都依预定的命运发生,非人力所能变更。也就是说,人生一切祸福吉凶,是非善恶,是肯定注定不变,...
什么叫真心?什么叫妄心?我们修的是那个心? 真心是宇宙的本体,因为无相,则不生灭,故称真。妄心是万有的能源,能生诸法,因有生灭,故称妄。这样说,可能你还是不了解。我再补...
请问在平常见到鬼界旳众生,是好或不好? 通常看见鬼界的众生,有三种情况。 一、余报:自己八识田中,有过去生中的业识果报,尚未净尽,是故,鬼道众生亦然可见,有些人小时...
我念佛很精进,为什么没有见佛见光,或感应呢? 念佛应以清净之心而念。莫以有所求之心而念,有念念成邪,无念念成真,有希求之心,当下之心即有所染污,以有所染污之心而念佛...
戒律中的“开、遮、持、犯”,其意义何在? 开遮持犯是持戒者所应有的共识,为了能持戒解脱,圆满戒法,成就持戒功德,必须深入戒律的开遮持犯,何谓开遮持犯?开者允许之义,...
问:如今想要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要作什么样的修行福业,以何者为种子,方得往生彼国。此外凡夫世俗之人都有夫妻子女,不知如果没有断除淫欲,能够得生彼国极乐世界...
身为佛教徒,对祸福吉凶,要抱著何著心态来正见它?对风水地理,又该存何种态度以待? 身为正信佛教徒,若遭遇到祸福吉凶之际,应以正见以待,了知眼前一切祸福吉凶,乃自己无...
一心不乱 佛教中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佛或持咒若能念得一心不乱,能念所念双泯,菩提自性即时彰显,当下即见本性;是故,念佛或持咒能专注一心,必然念佛得见自性,因此超脱...
我业障深重,念佛念不下去,有何办法下功夫呢? 如本法师答:每个人都有业障(梵语karmavarana),业障的确有轻重之别,由无量劫以来广造诸恶所得之果报,业障重因而念佛的话,的确...
学佛贵在精进,请问精进的定义为何? 精则不杂,进则不退,不杂不退名为精进。学佛贵在精进,精进如披铠甲,勇往直冲,不达终程,绝不罢休。精进(梵语virya)则能早证佛道,懈怠...
身为佛教徒入三宝殿时,有何礼节? 身教与言教同等重要,理与事是不二的,内心解脱,外在必定亦解脱(梵语vimoksa),所谓诚于衷形于外,内外一如是也。 心地解脱者,身教愈如法,...
问:归依三宝有禁忌吗? 答:归依三宝,仅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没有任何之忌讳,归依三宝犹如上学读书前必须先注册,亦如当选总统后,就职前必先就职宣示,要做个基督教徒必先...
如何最近几年来,常常走倒楣运,该如何解危? 佛法讲因果(梵语hetu-phala),没有造因,就没有果报。换句话说:倒楣运也有倒楣运的因果,倒楣运就是果,倒楣运的前身就是因,因果不...
成佛之后,还会变为众生吗?还有因果吗? 成佛之后,不会再变为众生了,请放心,如果成佛还会变成众生,普天之下所有修行者,就可以停止不修行了,修成果位还会堕落凡夫,这种...
畜牲(梵语tiryanc,巴利语tiracchana)。有些人我们看见会心生欢喜,也有些人一看见之后,会心生厌恶,这就是佛门所讲的缘分问题,业报问题;畜牲也一样,有些畜牲见之,内心生欢...
三量是佛法为了证实一切真相的方法。 1.现量:不用意识思索,能够直觉亲证到的境界,譬如六根触六尘(梵语sad visayah),能正智契真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如手触火,当下能肯定...
人若往生西方,其子孙代其诵经作功德,所做之功德,是往生人所得?还是子孙所得? 一般学佛的人,都不知道现生中广行布施喜舍,大作功德,非等到命终才做功德或布施喜舍,这种...
常听别人说:“夭寿”这两字,不知其义?“夭寿”是如何构成的? 夭寿就是出生后,生命活得不长,不以正常死亡年龄而死亡,这叫做夭寿。夭寿死法千奇百态,举例不尽。 不该死...
问:何谓中阴身?中阴身寿命维持多久? 答:当人命终之后,神识尚未投胎转世之际,所维持的生命旅程,每过一星期记忆即减半,过二星期记忆减1/4,过三星期记忆减1/8,到第七个星...
我已受过五戒,乃至菩萨戒,但淫欲之火不易克服,如何是好? 淫欲是人类最难游过的爱河,乃无量劫来所共依共命之处,难割难舍又难断,如胶如漆又如丝!这些观念,佛门弟子必须要...
如本法师:尚未明心见性的人,的确易受外境所侵,往往身不由己,该如何安住,如何下功夫呢?今略举两点: 一.明白轮回生死,就知道如何安住其心:什么叫做轮回(梵语samsara),又...
真正达成无梦的境界,要修证到佛之果位才无梦,不但凡夫会做梦,阿罗汉、声闻缘觉乃至菩萨亦然会做梦。俗云:智者无梦。 梦是由睡觉之际,意识起现行,现行而产生执著,因执著...
对别人演说佛法,要具备什么条件? 大智度论记载五种人可以说法:“一、佛自口说。二、佛弟子说。三、仙人说。四、诸天说。五、化人说。” 宣扬如来正法人人可以演说,只要具...
听经、念佛都要回向吗?其意义为何? 听经念佛,乃至所做一切功德,皆须回向(梵语parinama),回向这个法门,是十方诸佛殷勤所倡导,意义深广,回向具足有:超越、解脱、与空性相...
请问在平常见到鬼界旳众生,是好或不好? 通常看见鬼界的众生,有三种情况。 一、余报:自己八识田中,有过去生中的业识果报,尚未净尽,是故,鬼道众生亦然可见,有些人小时候...
即是性,离见无性,离性无见,见即是性,性即是见,见性不二。 性无形无相,非青黄赤白黑,非长非短,非大非小,非净非垢,非来非去,非增非减;性离言说相,离心缘相,言语道...
世界上风行所谓复制人的说法,以佛教的看法如何? 如本法师答:科学再如何进步,纵然所复制而成的人,也绝对无法与被复制之对象百分之百的圆满成功,在某些基因上、因素上、条...
我已受过五戒,乃至菩萨戒,但淫欲之火不易克服,如何是好? 如本法师答:淫欲是人类最难游过的爱河,乃无量劫来所共依共命之处,难割难舍又难断,如胶如漆又如丝!这些观念,...
断除淫欲根本! 摘自如本法师的《心地法门》 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诸位同参!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轮回的原动力,是障碍佛道的病本,众生在六道轮回...
天台宗所立之三惑,何谓三惑? 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名为三惑。凡夫、声闻、缘觉、菩萨,尚未证成无上佛道,因而拥有的一切迷惑。 见思惑是凡夫的迷惑,见思惑中的见惑是...
为什么修行者一定要受戒,不受戒而修行不是一样吗? 如本法师:凡夫(梵语prthag-jana)修行的过程,不是执理废事,就是执事废理,不能行中道法门,因此,顾此失彼,顾彼失此。 凡夫...
何谓“三轮体空”? 就是布施者、所布施之物、与受物者,谓之三轮,行布施之后,此三轮相,空无自性 ,不存于心,名三轮体空;后五度亦如是。...
佛教中“食肉十过”是哪些过失 如本法师 法苑珠林卷九十二中,记载食肉有十种过失: 一、众生是己亲,谓一切众生轮回于诸道,互相生育而递为眷属,以此因缘,故所食之肉无非亲...
信佛是学佛的开始,学佛是信佛的实践阶段,更进一步而言,成佛是学佛终极圆满之归宿。信佛与学佛略有前后的差别,立场须要稍为解释一番。 信佛是正信佛陀的真理,因正信佛法而...
“无明”如何解释? 不明白道理,无明(梵语avidya)即愚痴的别名,迷惑的别名,对广泛人生与浩瀚宇宙不知真相,是名无明。 成实论云:“追逐假的事物和名相,叫做无明。”...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如何? 佛陀的弟子有两大类:一则出家弟子。二则在家弟子。 出家弟子修持梵行,坚守如来圣戒,以自度度人为根本意趣,是故,出家弟子不得行男婚女嫁之途;在...
灵魂之称乃一般俗人的称谓,中阴身乃佛门中的称谓。 灵魂、中阴身有点差别,灵魂就是人的灵性或精神,一般宗教家认人体死后仍旧存在的幽灵,故称之灵魂,灵魂的寿命不等齐,有...
人生苦短,有心往生极乐净土,如何才能构成往生净土的条件? 在有限的生命,也应该具足高瞻远瞩的眼光,来对待自己未来生命的去处,不然时间一晃就是数十年,人的一生有几个十...
做人心好就好了,又何必学佛呢? 世俗(梵语samvrti)之辈,往往如是说,乍听之下,似乎有道理,但仔细思惟一番,却酝酿无限错谬,此话如何而说呢?因为心好就好了,那么,心好是以...
六根清净如何解释?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是名六根。根为能生之意,譬如眼对色而生眼识,乃至意对法而生意识,故名为六根。 清净即离恶行之过失,离烦恼之垢...
佛教要消业障,要从那方面入手,才能达到真正的消业障? 业障(梵语karmavarana),生死轮回的凡夫,大家都有业障,这是不容怀疑的,佛弟子都想消业障,但是要从何处著手呢? 诸位同...
天天念佛,业障还是频频而来,是何道理? 勤修佛法的行者,不是意味业障从此就不现前了,精进学佛念佛,是种下转凡入圣的因种,将后必定开花结果,证成佛道。而业障频频而来,...
问:‘隔阴之迷’如何解释? 答:是指凡夫死亡之后,神识投生转世,不知自己前世的一段因缘,一概无知,懵懵懂懂,故名隔阴之迷。这是站在凡夫未证成果位来说,业障深重所蒙蔽...
佛教常说“随缘”,这是否含有消极的态度? 表面看起来,似乎有点倾向消极的意味,难怪佛教徒往往将“随缘”的圣意,错解横飞,导致一般人将“随缘”任意挥用,把它的真义多少...
如果当淫欲炽盛,应以何方便令其离欲? 凡夫在修行的历程,尚未证得果位,有时会淫欲炽盛,是在所难免,因为众生所以为众生,就是以淫欲为生命的所依所归,动不动淫欲即时现前...
天台宗创立三观,何谓三观? 空观、假观、中观是名三观。空观是观诸法空无自体;假观是观诸法但有缘生假相;中观是观诸法非空非假, 亦空亦假之中道实相。 修此三观,能破三惑...
问:什么叫做“色法”?什么叫做“心法”?学佛之人是否要空二法? 如本法师答:色法(梵语rupa-dharma)。心法(梵语cittadharma)。物质界,或器世界,由众因缘和合,谓之色法。精神界,...
如本法师:为何在家人的衣服不可模仿出家人衣服,出家人的衣服也不可模仿在家人的衣服 佛陀制定出家人的衣服,不能与在家(白衣)人的制服一样,其理由有两点:一、表徵出家修...
请问四弘誓愿和自性四弘誓愿有何差别? 四弘誓愿是事愿,普愿六道众生各个皆能发菩萨弘誓,著重慈悲利益一切众生也;自性四弘誓愿是理愿,不但自己要度脱,而且普愿六道众生皆...
学佛者发愿有何忌讳? 发愿对学佛者有相当之重要,只要不发亏损他人,以及有害于自己的口愿,因而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愿,如此必与正法相应。 严格说来,发愿并无忌讳,在入...
在家弟子入大殿应注意那些规矩? 是的,在家有家规,团体有团体的规范,国家有国法,佛寺有寺规,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都各有其法治,平等平等! 佛门在家弟子,若参访善知识(梵语...
佛、圣人(梵语arya)、僧三种为敬田;和尚、阿合黎、父、母等四种为恩田;救济病人为病田,又称悲田。此八种皆堪种福,故称为‘田’。若人能尽力从事此八种供养尊敬,即能如农...
何谓“现报”?何谓“花报”? 现报亦称顺现法受业、顺现报受业、顺现业、顺现报受、现在受业等名称。意谓现在世所造作之善恶业,于现在世受果报。 何谓花报呢?亦称为华服,...
断命曰杀,有情曰生,断有情生命叫杀生(梵语pranatipata)。为何释迦牟尼佛(梵语Sakyamuni Buddha)要为弟子们制定不杀生呢?其意义有五点,何等为五? (一)杀生害命,罪业深重,不能入佛门解...
“信佛”与“学佛”有何不同? 信佛是学佛的开始,学佛是信佛的实践阶段,更进一步而言,成佛是学佛终极圆满之归宿。信佛与学佛略有前后的差别,立场须要稍为解释一番。 信佛...
凡夫发愿,愿生生世世留于娑婆度众生,是否正确? 修行是本分事,度众生随缘,莫以头发试火,将有烧毁的危机,自己还处于凡地,业障(梵语karmavarana)深重,苦苦恼恼,而且最根本...
问:为何每翻起经书想阅读时,马上想睡觉,是何原因? 答:经书所阐扬的是真理,解脱之道,众生不易相应,生涩贫乏故,如路面砂砾荆棘,坎坷难行;众生无量劫以来与五欲(梵语...
问:中阿含经所载,女人有五事不得当,何等为五? 答:中阿含经所载: 1.女人不得当如来(梵语tathagata)。2.女人不得当转轮王。3.女人不得当天帝释。4.女人不得当大梵天王。5.女人不...
佛既然神通广大,佛法无边,为什么不把天下恶人全度脱? 神通(梵语rddhi),佛的确神通广大,佛法亦无边,但佛陀说一句话:我无法度无缘的众生,无缘不是不度,而是众生不让佛度...
问:自己知道佛法,吝啬不向人讲,有没有罪过? 答:自己明白佛法的道理,有人请问,吝啬不向人宣说,是有罪过的, 第一、此人忘恩负义,不知报三宝(梵语tri-ratna)恩故。 第二、...
社会人士与外道行者,吃素的动机往往不能与正法相应,跟佛教徒的吃素确实悬殊甚钜。社会人士或外道行者的吃素,不外乎为求平安而吃素,为求健康而吃素,肉吃太多,肉吃腻了,...
归依三宝,仅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没有任何之忌讳,归依三宝犹如上学读书前必须先注册,亦如当选总统后,就职前必先就职宣示,要做个基督教徒必先洗礼一般;同样的理由,要做...
请问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 如本法师:尚未成佛之前,皆属有情的众生,既是有情的众生,就是感情尚未达到彻底之净化,当然生活中亦含有感情成份,以经典所记载,唯有佛方居...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象征著何种意义? 如本法师答:千手表征神通广大,自在自得,无障无碍的意思;千眼表征智慧无限,观照世间,自在无碍的意思。 观世音菩萨(梵语...
是的,鬼道众生也是六道中的一道,鬼的种类很多,譬如有:多财鬼、少财鬼、饿鬼、恐怖鬼、厉鬼、孤独鬼、啖血鬼、啖气鬼、恶毒鬼王等等,鬼道众生的果报很多,千奇百态,完全...
佛门弟子有七众,何谓七众? 一、比丘(Bhiksu)是男众出家后,受具足戒者。 二、比丘尼(Bhiksuni)是女众出家后,受具足戒者。 三、式叉摩那(Siksamana)是沙弥尼之学六法者。 四、沙弥(Sr...
极乐世界(梵语Sukhavati)教主阿弥陀佛,现在亦然于彼国土为弟子广宣正法,令诸有情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共证无生法忍(梵语anutpatti—ka—dharma—ksanti),成就佛道。若阿弥陀佛于...
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摘自如本法师的《心地法门》 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诸位同参!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轮回的原动力,是障碍佛道的病...
须要具备信、愿、行之资粮,恳切持名念佛,以一心不乱(梵语aviksipta-citta)为宗。 一、信——坚信释迦牟尼佛宣说净土的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发,命终三圣绝对接引无疑。 二、...
这是有相与无相之并称。有形相者,称为有相;无形相者,称为无相。 有相亦即指有形相而能与他物区别者,亦称会生变化之事物为有相,故有相亦称有为法。无相为有相之对称,然而...
问:为什么佛教徒对人会说你很有“福报”?而不说你很有“慧报” 如本法师答:是的,的确佛教界的人士,每当遇到别人常会说你很有福报,而不说慧报,这问题实在很有趣的,在整...
常听到涅槃这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涅槃(梵语nirvana),涅槃是佛弟子修学佛法,最终的归宿,最后的目标与终程,更是佛弟子的理念世界。 涅槃经云:‘夫涅槃者,名为解脱。’...
悲天悯人火车站超度僧救赎了谁(图片来源:凤凰网资讯) 回向,又作回向、转向、施向。以自己所修之善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向菩提涅槃。或以自己所修之善根,为亡者追...
王阳明前生当和尚之因缘,请慈悲开示? 王阳明号王守仁,是宋朝理学家。 宋朝时候,有一天,王阳明游佛寺,见寺关房森严,封条封之,一边字条题著:‘南无护法韦陀尊天菩萨。...
何谓“三藏十二部”? 三藏(梵语trini pitakani), 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 十二部经(梵语dvadasanga-buddha-vacana) ,十二部就是佛广说一切经典,把经典分门别类为十二种类型,亦称十二...
何谓‘我执与法执’? 所谓我执者,又名人执,以五蕴假和合,而有见闻觉知之作用,固执此中有常一主宰之人我者,是故,一切之烦恼障,从此我执而生。 所谓法执者,不明五蕴等...
众生业重,如何转业力为愿力? 愿力强业力则弱,业力强愿力则弱,两者成反比,进修佛道者,无非为转业力为愿力而努力,那么,如果众生业障深重该如何转化呢?这是修行者面临的...
学佛最终目的是什么? 成佛。成就无上佛道就是学佛最终目的,六道轮回不是我们久居之处,毕竟,六道充满苦痛、无常、空幻、无我、六道非永恒的。声闻(梵语 sravaka)缘觉(梵语pra...
问:身为佛教徒,对祸福吉凶,要抱著何著心态来正见它?对风水地理,又该存何种态度以待? 如本法师答:身为正信佛教徒,若遭遇到祸福吉凶之际,应以正见以待,了知眼前一切祸...
人从那里来? 佛教(梵语Buddha-sasana)不相信宇宙有个创造神,专门创造宇宙与人类的神权,乃至祸福吉凶,是非善恶由神权所主宰,这一连串的邪说谬论,在目前的时代,已逐渐被文明的...
问:许多佛菩萨的头上又有佛相,甚至多手多足多身,是何意义? 如本法师:佛菩萨的头上还安有佛的头,甚至安有多手多足多身的现象,这表征佛的智慧(梵语jnana)与神通(梵语rddhi)广...
往生西方净土要具备什么条件? 须要具备信、愿、行之资粮,恳切持名念佛,以一心不乱(梵语aviksipta-citta)为宗。 一、信——坚信释迦牟尼佛宣说净土的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发,命...
问:每尊佛菩萨示现的形像都不一样,其意义代表著什么? 如本法师答:佛菩萨示现人间度化众生,为了契机方便,因此示现的形像就有差别,譬如观世音菩萨(梵语Avalookitesvara)常示现...
圣者投胎转世是凭愿力自在而来,凡夫投胎转世是随业力无奈而来,同样转世投胎,境界却截然不同。 凡夫(梵语prthag-jana)投胎转世是随习染、妄识而来,当中阴身处于幽暗世界之际,...
静 佛法中常以忍辱来对治憎恨,因有憎恨才有忍辱之法,一切法都是对治法,火烧功德林,是意味著所修行的德行,不要因一时的憎恨或发脾气,把修行所得的一切功德全部烧尽,毁在...
问:朋友与亲戚有病苦,当我欲前往探望病人之际,相命的人与老一辈的人,告诉我说,会犯煞!犯冲,会带来不如意,使我一直不敢任意看护病人,是否真会犯煞!犯冲呢? 如本法师...
发愿对学佛者相当重要,发愿时,只要不发有损与他人利益,而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愿,此必与正法相应。 严格说来,发愿并无忌讳,在入佛门受三归依之际,就发过清净庄严之愿,...
修行当中,口业很难守,守口业有什么好处? 口业(梵语vak-karman)如果能守得清净,功德是无限量的,其果报美好难思议,略提五点: 一、口业守得好,在大众人群,能让大众信赖,一...
如何修行? 众生所以会沉沦生死,无非由身口意起贪嗔痴,因贪嗔痴广造诸业;修行就是发起戒定慧三学来息灭贪嗔痴,贪嗔痴是修行者面对挑战的大障碍,如来一代圣教无不以种种法...
我们一家人常吵架,甚至冷战与热战都搬出来,苦不堪言,如何维系下去呢? 冷战与热战是吵架的专有名词,首先必须解释一下,然后再回答黄居士您的问题。 何谓冷战?所谓冷战就...
问:“念佛一声,罪灭河沙”,是真的吗? 如本法师答:诸佛不妄语,妄语非真佛,佛陀彻始至终,从未对众生说过妄语,反而悲心彻骨循循诱导我们踏上解脱之道,共证菩提(梵语bod...
问:学佛者对忍气吞声,与修忍辱行的看法如何?有没有一样? 如本法师:天壤之别,忍气吞声是压抑之法,令脾气不要发作,若压抑不住,则有爆发之际;又如石压草,石头一旦拿掉...
问:修行之人,何以要断爱欲? 答:六道众生所以不能证得菩提(梵语bodhi),就是不知爱欲自性不可得,因此,无止尽贪求爱欲,因爱欲故造业,因造业感召轮回之报,是故,修行者必...
如本法师:称呼出家法师,其法名特加『上下』两字,其意义何在? 割爱辞亲,识心达本,解无为法,是名沙门(梵语sramana)。出家人为了自度,必须上乞如来正法,以滋润法身慧命,故...
做完早晚课,或完成一件功德,为什么要做回向? 回向(梵语parinama)的意思代表何义?就是要我们将所作的一切功德,令自己超越解脱,破除自我执著,因而圆成佛道,下化众生为宗旨...
佛陀为什么奉劝我们不要杀生,意义何在? 如本法师答:大圣佛陀苦口婆心劝我们不要杀生,其意义有四种。 (一)杀生害命,罪业深重,不能入佛门解脱之道。 大智度论云:“诸余罪...
¡°Ìø³öÈý½çÍ⡱ÊÇÌø³öÄÄÈý½ç ×÷Õß:Èç±¾·¨Ê¦ Ìø³öÈý½çÍâ²»ÔÚÎåÐÐÖÐ ·ð½ÌÖн²µÄÈý½ç£¨trayo dhatavah£©£ºÓû½ç¡¢É«½ç¡¢ÎÞÉ«½ç£¬ÊÇÃûÈý½ç¡£³öÈý...
我们常说菩萨,而菩萨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菩萨是印度梵语,是菩提萨埵(Bodhisattva)的简称,华译为觉有情,就是觉悟的有情,换句话说,就是上求佛道与下化众生的圣者。 菩萨是因,...
修行与度众生何者重要? 两者都重要,只是轻重有别。修行是本份之事,度众生是随缘,释迦牟尼佛(梵语Sakya-muni buddha)示现六年参访与苦修,而后证成菩提,先后弘法利生四十九年。...
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诸位同参!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轮回的原动力,是障碍佛道的病本,众生在六道轮回,根本的原动力就是情欲所牵缠,众生要上升...
从事杀生业者,是否可归依佛门? 有时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往往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逼不得已而为,甚至环境所逼迫,无奈的从事杀生工作,这就是业力感召,要脱身实在不容易...
问:有些畜牲人见之会生欢喜心,有些畜牲人见之生厌恶心,是何原因? 如本法师答:畜牲(梵语tiryanc,巴利语tiracchana)。有些人我们看见会心生欢喜,也有些人一看见之后,会心生厌恶,...
这是对于一般学佛弟子,一时无法马上改过吃素的人,个人的立场有种种不便,给予他们一种权宜方便之法,令他们逐渐对佛法的道理有所了解,而后再改除吃三净肉的观念,因而理念...
佛与神仙有何不同:(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佛(梵语buddha)、菩萨(梵语bodhi- sattva)、缘觉(梵语pratyeka-buddha)、声闻(梵语sravaka)、天(梵语deva)、人、阿修罗(梵语asura)、...
问:为何梦会有善恶念?梦可以预测事兆吗? 答:梦就是吾人没有熟睡所产生的心识活动,动善念是善梦,动恶念是恶梦,佛门称之梦中意识。梦是睡中意识活动的前后景像,如人白天...
在家弟子有优婆塞、优婆夷之称,是何意义? 优婆塞(upasaka)与优婆夷(upasika)是梵语,华译为近事男或近事女之义。 何谓近事男?就是亲近奉事三宝之男众。是在家曾三归五戒,及亲近...
何谓“念佛三昧”? 何谓三昧呢?三昧(梵语samadhi)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由梵语 译音而得,华译为正定,即离诸邪念,把心安住于一处,而内心不散乱的意思。 念佛三昧,就是把佛...
问:未信佛前所造的罪业,及信佛之后所做的功德能不能相抵? 如本法师:这应该从三方面谈起: 一、未信佛之前所造的过失,必定恶因已种下八识田中,将后随机缘成熟,必感召恶...
“发菩提心”为何那么重要? 是的。发菩提心就是发成佛之心。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菩提心(梵语bodhi-citta)是觉悟之心,佛弟子若欲成佛,必须发过菩提心,不发菩提心,欲得成佛,终...
佛教讲三世因果,佛教徒生病,请医生看病服药是否徒劳? 如本法师:不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无非是因果(梵语hetu-phala)所成,生病之例亦不外乎因果,然因果有远报与近报之别,病情...
出家是一件神圣庄严的伟业,是超凡入圣的转捩点,是世间而出世间的关键,是小我而大我的人生观,是由迷妄而觉悟的分水岭,是生死而涅槃的界碑,是烦恼而菩提的起点,因此,在...
如本法师:“空”的含义 空(梵语为sunya),大乘佛法最根本的原理即是空义,如来说空的道理,是要令众生破迷启悟,是转凡入圣的关键所在,大体上可分为两层深义:一、世间诸法本...
梦就是吾人没有熟睡所产生的心识活动,动善念是善梦,动恶念是恶梦,佛门称之梦中意识。梦是睡中意识活动的前后景像,如人白天之妄心一般,妄心飘浮不定,极为微脆,妄心强烈...
请问成佛之后,还会变为众生吗?还有因果吗? 成佛之后,不会再变为众生了,请放心,如果成佛还会变成众生,普天之下所有修行者,就可以停止不修行了,修成果位还会堕落凡夫,...
佛教发愿到极乐世界修行,与发愿在娑婆世界修行有何差别? 如本法师:极乐世界(梵语Sukhavati),在净土修行与秽土修行,的确有差别,差别何在呢?现在举例三点供给诸善大德恭参:...
何谓离三心,去四相? 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是名三心。过去心如幻如化,了不可得,空性(梵语sunyata)故;现在心如幻如化,了不可得,空性故;未来心如幻如化,了不可得,空性故...
男众与女众在修持上,证果上有何差别? 立场有差别,业报悬殊,故修持与证果是有差别的,现在分三点以答之: 一.以现世而论定修持与证果的话,不很正确,何以故?因为男众或女...
ÎÒʱ³£µÀÐÄÌá²»ÆðÀ´£¬ºÎÒÔÈç´Ë£¿ ¡¡¡¡ÒµÕÏÏÖÇ°»áʹÈËÌá²»ÆðµÀÐÄ£¬ÔÚÖÜÔâ»·¾³µÄ³å±ÆÒ²»áʹÈ˵ÀÐĶ¯Ò¡£¬¿Í¹ÛÒòËغܶ࣬×ÜÊDz»ÀëÄæ¾³...
请问佛教真正的禅定是什么? 禅定梵语(dhyana),禅定的种类颇多,举之不完,说之不尽,若依佛法正观禅定,则有三种类:一则世间禅。二则出世间禅。三则出世间上上禅。禅定固然种...
如本法师:有病应吃药,而药方里有动物药方,若服此药方,是否犯杀生戒 若依彻底理念持戒,绝对不可行,所谓宁愿持戒而死,不以破戒而活,正如此意;若开方便缘,不是绝对不可...
一心虔诚念佛就可以往生净土,那么念佛之人,还须要研究经典吗? 如本法师: 须要的。因为越懂得经典大意的念佛人,越能坚定求生净土的意念,如过去的慧远大师、智者大师、永...
“般若”含义是什么,分为几种? 般若是梵语(prajna),华译为智慧。谓通达诸法之智,及断惑证理之慧,是名智慧。般若可分为三种,可等为三? 一.实相般若:实相(梵语dharmata)即众生...
摘自如本法师的《心地法门》 圆觉经云:「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诸位同参!淫欲是生死的根本,是轮回的原动力,是障碍佛道的病本,众生在六道轮回,根本的原动...
佛教重因果,大致可分几类因果? 因果梵语(hetu-phala),通常因果在佛门中可分为三种因果,何等为三?分别如下: 一.种因得果:何谓种因果呢?佛法深信一切人事物,乃至宇宙万法,...
临终者面前不可说伤心话或哭泣落泪 -如本法师- 临命终者未断气死亡,为他说伤心话或哭泣,他听了之后,耿耿于怀,惦念不忘,反而让他心情低落,烦恼丛生,罣碍世间,贪恋五欲而...
宇宙的存在,佛教的看法如何? 佛教讲缘起论,不是创造论,更不是神权论者。世法与出世法皆不离缘起,缘起法就是佛法,佛法就是缘起法,离开缘起法并无佛法,如来一代圣教,总...
皈依三宝,仅是踏入佛门的第一步,没有任何之忌讳,皈依三宝犹如上学读书前必须先注册,亦如当选总统后,就职前必先就职宣示,要做个基督教徒必先洗礼一般;同样的理由,要做...
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能秉持这个目标而精进办道,贯注精神,一心一意,安住如来正法当中,为证悟菩提而迈进,为度化无量众生而誓愿,不达目的绝...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