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如居士:学习与行持《感应篇》的功德

发布时间:2021-12-01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关于《感应篇》的殊胜,净宗十三祖印光大师曾在其书信中多处提及,并一生不遗余力地倡导弘扬《感应篇》。印祖曾为《感应篇直讲》作序说:“因果者,世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书》曰:惠迪吉,从逆凶,唯影响。又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皆因果之说也。至于佛法,则更为彰着,前究过去,后明未来。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了此,则善恶报应,不爽毫厘。吉凶祸福,皆由感召。人虽至愚,决不至幸灾乐祸,避吉趋凶。惜无殷鉴,每致所作反乎所求。此忧世君子,汲汲然流通《感应篇直讲》为急务也。”意思是说,因果是世出世间圣人治国平天下,以及度化众生的大方便。儒家很多著作中都提到了“行善获福,作恶得祸”的教言,至于佛家对因果的阐述就更加显明深刻了。世间人虽然愚昧,但没有一个不求乐避苦,但是可惜他们没有得到因果取舍方面的明确教诫,以致虽然求乐,却种下苦因。所以,心里装着百姓苦乐的君子人,竭力弘扬《感应篇直讲》是当务之急。

印祖又说:“即凡教子女,必在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又说:“《阴骘文》、《感应篇》,必令其熟读,且勿谓此非佛书而忽之,以凡夫心量浅近,若以远大之深理言之,则难于领会。此等书,老幼俱可闻而获益。而况德无常师,主善为师乎?”

为什么《感应篇》殊胜呢?殊胜就殊胜在它浅显易懂,将善恶的种种事相说得很具体,读了之后可以让人立即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一般凡夫,心识粗猛而昏昧,虽然知道要弃恶从善,但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内心模糊不清,因而事到临头之时,取舍就会犹豫不决。读了《感应篇》之后,对善恶的理解就会更加具体明确,因而取舍善恶就会更加得力。《感应篇汇编》中说:“此篇所载善恶,纤悉毕具,即唾咳歌哭,皆谓有关天鉴。人读此等语,皆疑为渺茫恍惚,不可究诘,不知慎小谨微之道,固圣贤所贵也。《书》曰:细行不矜,大德之累。《易》曰: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不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不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一部《礼记》,于人一举一动,皆有轨度。古人教人慎小谨微,多是如此。”意思是说,《感应篇》记载的善恶之事,非常细微,即使是咳嗽、唱歌、哭泣这样的小事,也不可随意。常人读到这些,都很犹豫怀疑,他们不知道,谨小慎微是圣贤所看重的。《尚书》中说:“细小的行为不注意,就会障碍大德行的提升。”《周易》中说:“小人认为小善没有什么利益就不去做,而小恶也不会有什么危害就不断除。”实际上,小恶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成为无法掩盖的大恶,而大恶就没有办法解救了。所以,一部《礼记》,对人的一举一动都有严格规定,古人教人谨小慎微,大多是这样。

《感应篇汇编》中说:“持此篇者,须是时时心中默念,字字反入身来。有无是事,渐渐寡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自然动处是善,触处是善矣。他刻卷首,载持诵仪则,及诸圣号,只是教人摄心为善之意。学赵阅道焚香告天故事可耳,若不实意奉行,而落讽诵祈福之见,其失远矣。”意思是,读《感应篇》要对照自己的身心,无论自己有没有其中所说的恶事,都要渐渐减少。这样持之以恒,自然举心动念就会是善。念佛念咒念经等仪轨,实际上也是教人摄心向善。如果仅仅口头念,但心却没有向善,这样的仪轨念诵就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了,还不如学赵阅道焚香告天来修心了。

下面为了增强大家学习《感恩篇》的信心与意乐,摘录几则公案。

南宋峨嵋县令王湘,在绍兴三十一年,发愿按照《感应篇》来断恶行善。一天因病而昏迷过去,王湘自己感觉身在半空之中,周围有男男女女围绕着他哭泣,哭声细小得像蜜蜂和苍蝇的声音。过了一会他听到空中有声音说:“王湘正要发愿行持《感应篇》,应该放他回去。”不久王湘就苏醒过来了。后来,王湘毕生行持《感应篇》,活到了一百零二岁才寿终。

南宋遂宁府有个叫周篪(chí)的人,每天读诵《感应篇》,又喜欢为人讲说。绍兴二十一年仲春,他突然暴死,过了几天居然又活了过来,他对妻子说:“我到了阴司,见到左右都是乡里饿死的人,大殿上一个官员叫我的名字对我说:‘你命里本来是要饿死的,因为你虔诚奉行《感应篇》,为人讲解劝说,听了你的教言回心行善的人很多,今天就修改你的禄寿。如果你再坚固修持,可证大道,以后永远都不会再来这里了。’出来之后又遇到一个官吏,教诫我说:‘你还阳之后,应该将《感应篇》广泛传播,若一方受持,则一方免难,天下受持,则天下丰饶而太平。传授者,受持者,皆功业不浅。脱离水火刀兵盗贼疾病之难,求子求寿求禄求仙的方法,都在《感应篇》中了。”

明朝河间这个地方有个人叫杨守业,每天读诵《感应篇》,六十岁了还没有子女。万历六年,病死之后忽然又活过来,对家人说:“我到了阴间见到一官,拿着一个花名册对我说,我命里没有子女,因我毕生读诵《感应篇》,所以增加禄寿,赐给一子。”第二年,他果然生了一个男孩,不仅给他养老送终,而且这个男孩还登了科第。

宋朝西蜀有个叫李昌龄的,是光州的太守。他平反了很多冤狱,有很好的政绩。此外,他还详细注解了《太上感应篇》,使人从事情上明白了因果不虚的道理,对教化一方起了很大的作用,《感应篇》的要义也因他的注解而弘扬于世间。他的官位最终做到了御史中丞,福德寿命两者都很高。

台州的王竺,有个儿子叫净,四岁时病死了。王竺哀痛情切,发心刊刻《感应篇》,想求死去的儿子重新投胎做他的儿子,不久他的妻子果然有了身孕。因此他赶到黄岩寺进香,恍惚之间好像和死去的孩子同时乘着一个轿子回家,不久妻子就生下一子,取名师回。这个孩子的面貌与净没有任何差别,骨肉之情就这样又重续了。

黄岩县有个人叫杨琛,见人刻印《感应篇》,想到自己没有钱,就随缘出资制作了第十七号印刷板一块,梦中听到空中有声音告诉他说:“已经如你所刻考中了!”后来,他考中了第十七名进士。

明朝钱塘有个人叫于玉陛,娶了梁氏为妻,梁氏为重病所患整整三年。一天晚上他们一起看见云栖大师站在祥云中,光明灼烁,鬼魅俱遁,于是他们赶紧礼拜,梁氏就像做梦一样,身心愉悦,多年的疾病也顿时痊愈了。云栖大师开示说:“病从业生,业从心生,力行功德,可以延龄。”并将《感应篇》交给于玉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实为《感应篇》的要旨,这个道理凡夫奉行了,天下就太平;即便是彻底净除了私欲、万善周圆、天中天、圣中圣的世尊佛陀也是奉行‘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教言。所以,你应当广弘其中的道理。”于玉陛感悟信受,撰著了《标元八卷》以劝化世人。

像这样的公案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枚举。总之,学习并奉持《感应篇》的功德不可思议,大家应该以欢喜和踊跃之心学习受持。

摘自《太上感应篇浅释》(明如居士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