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往生论注》2016第四讲(4-5)

发布时间:2022-01-06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往生论注》2016第四讲(4)

  这是天有不测风云,伴君如伴虎,不知道灾难什么时候落在自己头上,哪怕贵极人臣都有恐惧感。北魏时期的太武帝,他灭佛当然跟他有个大臣,宰相有关系,叫崔浩。崔浩这个人他是北方的大贵族。他的父亲崔宏就是在朝廷做大官的,崔浩又是很有才华的,广学多闻的。而且还懂天文的,就是占星学他都懂的。所以太武帝对他非常的宠信,他也是权利很大的。他又有一种要用儒家的这种思想,来治理天下的抱负。必然他就会使那些北魏的贵族,就是鲜卑族的贵族利益受到了损害,所以积怨深。太武帝叫他修国史,已经告诉他可以实事求是地写,秉笔直书,他也以那种文人的理想秉笔直书,而且也是经过魏太武看过同意了的,就把它刻下来,这一刻下来,就引起了很多北魏贵族的强烈不满,说他暴露了国家的阴暗面、丑恶面,这么一举报,魏太武勃然大怒,就把崔浩给他抓了,不仅是崔浩家族的被杀光了,就是跟他有关联的几个贵族家庭也都株连,一下子就把北方的汉族的士大夫杀得很寒心了。所以以后这些汉人,都不敢到北魏政权去做官了,这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不知道什么时候灾难,这种灾难都是很大的,把整个的家族全都杀光了,这个情况。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幼小的时候生长在一个贫贱家庭,陋室。到了大了,就发达了,这就是“长列方丈”。吃的东西,饮食都很丰富,这也是一种无常的表现。

  第三种就是“鸣笳道出历经催还”。从汉代刘邦以来的和亲政策。实际上就是北方的匈奴,他们草原民族比较的军事强大,所以没有办法,就跟它和亲,和亲的这些或者是公主,或者是冒充的,那都是比较的辛酸。毕竟要到边远的沙漠地带去,所以像王昭君都是经过这个。鸣笳道出,历经催还。“催还”有时候又让她回来。这里就谈到汉末有一个朝廷的文官叫蔡邕,也在权利之争当中,也是死在监狱里面,他有一个女儿叫蔡琰又叫蔡文姬。博学有才,精通音乐。她就在中原战乱的时候被南匈奴所获,嫁给了左贤王生了两个儿子,在南匈奴生活了十二年。曹操以后在朝廷是握有大权,他跟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很好的朋友,他就想到要把他的女儿给他赎回来,就派人就带了很多金银珠宝,就给南匈奴要把蔡文姬给赎回来,回归故国。出嫁到匈奴当然不是好现象,但是让她回来也不是什么幸福的事情,由于她还有两个儿子在那里,这两个儿子带不回来,她只能一个人回来。所以她内心是很纠结的,是很痛苦的。相传《胡笳十八拍》就是蔡文姬作的,非常的悲愤、哀感。

  在人类历史上这样的种种的不如意的,或者痛彻心髓的事情很多。是故发愿,要使我所住持的刹土,离开这些苦恼、灾难的事情,永远都是“安乐相续”,毕竟不间断。毕竟不间断这就是大涅槃的常乐了。我们这个世间的快乐都是短暂的。乐极就生悲,苦尽就甜来的。否和极是转化的,祸福是相倚相衬的。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情况?是由于我们一切的善恶业导致的。这种祸福、这种苦乐,是跟善恶业的错综复杂相对应的。极乐世界的安乐是阿弥陀佛果地上的恩赐,永远不会间断、不会转化。由于这个安乐是阿弥陀佛契证超越对待的那种法性的快乐。这里解释什么叫身的苦恼,身体的苦恼就是饥饿、干渴、寒冷、炎热、被杀害这些,这是我们业报身直接来感受到的。就我们前两天经行,那个空间很热就觉得有点受不了,有点汗蒸房的感觉了,得强忍了,就感觉身体苦恼。如果被怨家债主抓到了要杀头了,那感觉更恐惧、更害怕。心里的烦恼就是,是非得失、贪瞋痴,每天伴随着我们,宠辱皆惊,所以我们这个心真是难以制服,坐在那里观照你的念头,都是烦恼、都是是非,都在想,这个人怎么骂我一句?为什么他骂我?就恨恨不已。都是会打这些妄想的。再琢磨着到哪里去赚钱,怎么能赚到钱。所以我们这个世间真的是苦海,苦不堪言。所以我们要感恩阿弥陀佛给了我们一个,永远没有灾难、永远没有身心苦恼的净土。而且所受的安乐、快乐无有间断。

  《往生论注》2016第四讲(5)——大安法师

  所以《法华经》说“诸声闻”,这些声闻怎么样才能得解脱?“但离虚妄名为解脱”为什么没有得到解脱?是由于他还有分别。虽然证人我空了,但是他还执著法有,没有证法我空。所以他就不能得一切解脱,也就生起不了像佛那样的无量的神通妙用,是由于他没有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故。从这个原理来推断,阿罗汉,就声闻的最高果位,断见思惑的,能够解脱三界的分段生死,但是他还有变易生死、他还有尘沙惑、还有无明惑没有断,所以不能说他得究竟解脱,只是有部分解脱。所以他没有究竟解脱,他必定有生的地方。阿罗汉他不会在三界里面去出生了,就离开三界的分段生死。这是长揖三界,不受后有的。所以三界外除净土,他就没有可生之处了。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阿罗汉应该以净土作为他的出生之处,这是指极乐世界本土而言,本土没有声闻。

  但是经论当中说极乐世界有声闻,有一种情况,是他方世界的声闻来往生的。既然是他方世界来往生的,就根据他往生前的名称去称呼他,称他为声闻。就好像忉利天王,上一生生到人中的时候,姓憍尸迦,后来他从人道里面终止生命,生到了忉利天作天主了。有时候他也会下来听佛说法,佛为了使大家知道他的因缘果报,知道他的来历,所以他跟忉利天王在对话的时候,也称他为憍尸迦。这就是用这个来类比,净土的声闻是他方世界往生前的身分。

  《往生论》只是说“二乘种不生”,这里千万不要理解为二乘种性的人不能往生。因为阿弥陀佛是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声闻、缘觉是九法界里面的两种法界,他不可能把这两个法界的众生给排除在外。所以二乘种不生是说,极乐世界不生起二乘的种子,但并不妨碍他方世界二乘的行人来往生,这个关系一定要辩识清楚。

  再就比喻,又用比喻来加深理解。就比喻这个橘子,它是在长江以南栽种,如果过了长江到北方去,这个橘子味道不对了,有时候橘就成了枳,就很苦了。所以谈甜味的橘子是在长江以南,不是在长江以北。所以“橘栽不生江北”,不在长江以北生、栽种。但是河南洛阳的水果店里面也能见到橘子,货物是流通的,只要那个地方有钱赚,从长江以南把橘子贩到长江以北去,这有什么不可以呢?不能说江北不生橘子就拒绝,河南洛阳北方不能看到橘子,不是这个道理。

  又比喻,鹦鹉一般是在甘肃一带,所以“不渡陇西”。但是也不妨碍它在中原地带,像原来的赵魏。赵国和魏国是在中原的东北方这个区域,但是这里虽然不生产鹦鹉,但是鹦鹉也可以运过来。所以在赵魏,中原地带的架桁上也有鹦鹉。所以就表明这两种东西,橘子和鹦鹉,“但言其种不渡”。比如橘子不在江北来生,鹦鹉不在中原地带生。“彼有声闻”,极乐世界有声闻亦复如是。如果这样去理解,那所引用的三个经论,就跟天亲菩萨《往生论》的这个偈颂,就能会通,并不矛盾。

  第二个问题疑问就是,名称就是概念,是表达事实的。有事实才有概念、名相。极乐世界既然没有二乘行人、没有女人、没有六根不具的这种事情,又为什么还要说没有这三种之名称呢?就是二乘、女人、根缺这个事情都没有,为什么还要啰嗦地说连这个名称也听不到呢?

  这种疑问还是有深入思考的才能提得出来的。无此名,这里面回答是以一种相似的这种不如意来表达。比如软心菩萨,软心菩萨就是信位菩萨,叫轻毛菩萨。属于外凡夫的菩萨,虽然他也称为菩萨,但是没有证到圣贤之位,所以他修菩萨善业菩萨行,不怎么勇猛精进,信位菩萨就容易退转,他的刚强勇猛的精神还是缺乏,所以就讥讽他行为就像声闻。

  再比如有人为人很谄媚、很有机心,又遇到什么事情优柔寡断没有意志力,别人就说像女人一样的,“讥言女人”。又比如虽然有眼睛但是不识相,看不到事情真相,人家就说你是盲人,瞎眼了。虽然耳朵能够听,但是言外之音听不懂,人家骗了你你还觉得人家很有义气,把你卖了你还得跟他数钱,人家就说你是一个聋子。舌头虽然可以发出语言但是口吃,讲话人家听不懂、听不清楚,人家就讥讽你像哑巴、哑人。就是虽然六根形态上具足,但是内涵上打了很大折扣,这就有“讥嫌之名”,是故以这个来比类,乃至没有这些二乘、女人、根缺的讥嫌之名,都没有,就以此表现。

  极乐世界往生者不仅长相像佛一样,他内在的德性也具有智慧、也具有神通、也具有慈悲、也具有平等,六根非常的敏锐、六根互用的这种情况。极乐世界没有这些好坏优劣的这样名了,离开它。实际上没有这个名,还有更深远的修道上的意义。名是能够影响心理的,老说一个名相概念,就会勾起他阿赖耶识的这种记忆、回忆,就会勾起他的烦恼。极乐世界没有女人,连女人的名字都没有他就很清净。如果还有女人的名字,说到某个美女的名字,说说说,说得就会浮现女人的形象,又想到她很美,那就麻烦了。所以名字都没有他才清净。

  第三个问题是,问的人说,依据法藏菩萨的本愿,及龙树菩萨所作的阿弥陀佛的赞,它都好像表达以极乐世界声闻众多作为奇特,作为一种赞叹的事情,这是什么意思?因为站在大乘圆教立场,对声闻种性它不是很看好的。但为什么要用正面赞叹声闻众多,这是什么意思?

  这里具有着阿弥陀佛深刻的悲心和智慧,就是从修行佛法来看,五乘佛法或者三乘佛法,声闻就包括声闻乘和缘觉乘,他是厌离这个三界,视生死为牢狱,他有很强的出离心。他有很强的出离心为什么叫羊车?就是他度自己赶紧离开。对于庄严净土、饶益众生不感兴趣,赶紧离开这个生死,所以他要以实际,实际就是偏真涅槃,为他到家的证位,他只要证人我空,断见思惑,他取证这个涅槃就以为到家了。所以这样的声闻从他种性来说,本来是不应该能生起发菩提心进趣大乘佛果的根芽,他这种菩提心根芽没有了,这叫焦芽败种。龙树菩萨在《十住毗婆沙论》里面讲,就是宁可下地狱也不能去作这样的焦芽败种。下地狱从地狱出来还有成佛的可能,成为定性声闻取证偏真涅槃,永远就不能去成佛了。它的危害性是超过下地狱的危害性的。对这样的众生,阿弥陀佛是以大悲愍心要摄受他的。所以他的本愿就是四十八大愿当中,就具有对声闻的这种不可思议的威神力量,摄受他,先让他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因为在这个世间叫他发菩提心很难,他已经是惯性了,这种增上慢者,这种以为我到家了。佛开始说《法华经》的时候,五千声闻退场。他觉得我不需要听,我已经到家了,还需要听什么?

  所以阿弥陀佛慈悲至极,摄令这些很难生起大菩提心的这种声闻,先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菩萨的法界,再到那里去料理他,就再给他不可思议的威神愿力加持,令他生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无上道心,这是一个很难转化的事情,奇特就体现在这个地方,净土法门殊胜哪。

  这就比喻一个鸠鸟,鸠鸟就是一种有毒的鸟,这种鸟是专门吃蛇的,吃蛇吃多了它身体就很毒,羽毛都是紫绿色的,拿鸠鸟放在酒里,只要一放,喝这个酒的人马上就会死。鸠鸟让它入到水塘里面,水就有毒了,水塘里面的鱼、虾、蚌壳、螺蛳、这些鳝鱼全都死亡,这就比喻声闻的状态,但是造物是神妙的,有毒的地方必然有解毒的东西。就在不远的地方,就有一种犀牛,犀牛的角就能解这个毒。当鸠鸟入水鱼蚌都死了,犀牛角触到这个水里,死的鱼蚌又活过来了,复活了。这在世间法当中也是很奇妙的,也是很难遇到的,但是会有这种现象。用这个来比喻,本来死掉的鱼蚌是不应该再复活的,所以它才奇特。但奇特的事情,概率虽小毕竟是有啊!这叫不可思议。

  《大智度论》讲有五种不可思议:众生多少不可思议,就是这个世间的众生的类别、数量多少是数不清的,众生多少不可思议。第二是业果报不可思议,众生的业力错综复杂,它是不可思议的,不是说今生是一个好人,一辈子就能过好日子的,因为不知道宿世是什么业感得今生的生命。第三个禅定力不可思议,在禅定状态当中的那种力量不可思议。第四是龙力不可思议,龙就是一滴水,它可以变化成无量的雨水,甚至龙的力在不同的地方,它下的是不同的东西。第五种就是佛力不可思议,就是佛的威神力,佛法的力量在五种不可思议当中,是最不可思议的。由这个来体认,阿弥陀佛由他的大慈悲心里面,对这种声闻种性的众生的高度的悲愍和摄受,让他菩提心已经焦坏了的心性当中,到了极乐世界重新生起无上菩提心。也就是说有成佛的保证,这就叫真不可思议当中无与伦比的,登峰造极的这种慈悲和智慧。

  好,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