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大师讲述修禅发心和修行

发布时间:2023-05-12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智者大师讲述修禅发心和修行

  一千多年前,有人问了智者大师一个问题:菩萨去山中修行,是不是舍弃了众生,只顾自己?不是的,因为他们的发心是不同的。本期玉佛讲堂继续给大家介绍智者大师在《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中提出的关于修禅发心的阐释。

  菩萨的发心最是殊胜。修禅发心的问题十分重要,发心不正,结果就不正,发心低微,成就也会低微。那么,怎样发心最殊胜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智者大师向大家讲述了菩萨是怎样发心的。

  菩萨所发之心,称为菩提心。菩提心是以中道正观,诸法实相,生起大悲之心,发出四大弘愿。修行人若能具足此四愿,又不执着,便是清净菩提心。

  四大弘愿则包括,未度者令度,亦云众生无边誓愿度;未解者令解,也叫作烦恼无数誓愿断;未安者令安,或称法门无尽誓愿知;未得涅槃令得涅槃,也就是无上佛道誓愿成。

  心量广大,故称为弘;志求四大弘愿,心如金刚,不退不没,志求圆满,故称誓愿。

  四弘愿是与四谛相对应的。正如《缨珞经》中所云:未度苦海,令度苦海。未解集谛,令解集谛;为安道谛,令安道谛。为证灭谛,令证灭谛。

  这四种法,在声闻乘和缘觉乘这二乘果位的修行人心中,只有名无实,而在菩萨心中则大不一样。菩萨虽知此四法毕竟空寂,但为利益众生,善巧方便而用此四法。

  接下来,智者大师用一段比喻引起大家对愿与习行的思考:有愿而无行,如欲渡人彼岸。不肯备船筏,当知常在此岸,终不得渡。那么,发心之后该如何修行呢?

  智者大师提出,深入禅定是快速满此四愿的法门。因为修行禅定可以获得五种神通,这些都是用来普度众生的方法。此外,修禅定而生发的智慧,能断除烦恼。烦恼如绳结一般缠缚着众生,役使恼乱众生,而那些无定之慧,像风中之灯,是靠不住的。

  欲知法门,当知一切功德智慧,并在禅中。一切功德智慧,都从禅定中生发。诸佛成道所有功德,尽在禅中。菩萨若欲深入无量法门,入无量三昧,具足万行,证菩提道果,是必须修行禅定的。

  这时,有人提出疑问:菩萨想要圆满四弘愿,应当修持十度,为何独赞禅定?所谓十度,指的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行、力、智。智者大师提出,十度之中前四种易行,后五种因禅而生,所以从关键处来讲,修禅可以具足上四种、下五种波罗蜜。

  菩萨发心修禅,舍弃一切家业,内外皆舍,这是布施波罗蜜;菩萨身心不动,关闭六情,恶不能入身,这是持戒波罗蜜;能忍难忍之事,一切好事、恶事皆能安忍,即使众恶来扰,亦不生嗔恨之心,这是忍辱波罗蜜。

  菩萨为修禅故,一心精进,不畏疲苦,长坐不卧,收摄乱意,经年不得证道,亦不退转,即是精进波罗蜜。所以说,菩萨不特意修四度,而因修禅的种种因缘,四度自成。

  这时,有人问智者大师:菩萨去山中修禅,是不是舍弃了众生,只顾自己?

  智者大师回答说,菩萨去山中修禅,身虽离开众生,而心实不曾舍弃。寻一处闲静之地,修习禅定是为得到真实的智慧,断除种种烦恼,生发大神通,然后回入六道,普度众生。以如是等种种因缘,菩萨摩诃萨,发意修禅波罗蜜,心如金刚,天魔外道,及诸二乘,无能沮坏。

  以上是智者大师关于修禅发心和修行的论述,对世人修行的观念具有导向意义,可助人端正方向,努力向菩萨看齐。

上一篇:天女散花讲的是什么故事与道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