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圣贤录续编新白话版5

发布时间:2021-12-06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二

  往生王臣第三

  清张师诚

  张师诚,字心友,号兰渚,是湖州归安人。父亲梦见日轮照窗,醒来生下师诚。母亲早亡,张因孝顺父亲闻名。少年考上科举,历任大官。任江苏巡抚时,见苏城的杀业太多,屡次出示劝戒。遇有放生河等处,就严禁捕鱼。官署中不宴客,不杀生。后来吃长素信佛,安心在净土,自己号称一西居士。选择前代贤人的净土论说,编辑成《径中径又径》一书,后面附净土歌咏。其中自己作了数十首,最为警切。现今记录他的八首。一是“佛缘幸遇识鸿名,火急西归此一生。不向此生拌力去,胞胎再入堕无明”。二是“才提佛号众魔侵,降伏云何到一心。口耳相闻心应手,牟尼历历字推寻”。三是“全抛名利与悲欢,切己无如此一端。斫断爱绳凭慧剑,云栖七笔万回看”。四是“船乘大愿度尘寰,自利利他念一般。先借枝栖莲界稳,羽毛丰满任飞还”。五是“执持无间矢初衷,尤在临时一念融。堪惜坡公公据在,未能著力弃前功”。(自注。苏东坡常把弥陀像随身带着,说是往生西方的公据,似乎有志净土。但在病重时,却说:“西方不是没有,然而这里著力不得。”钱世雄说:“既然先生平时有实践,这时更须著力。”苏说:“著力就不行。”说完逝去了。这苏东坡临终时,竟然没有著力,不能往生,实在可叹息。)六是“最怕临终神识迷,舌根坚硬气难提。若非平日心专一,那得资粮助往西”。七是“唯心自性理难明,水火镜观取譬精。念到一心心佛合,临时自有佛来迎”。(自注。《般舟三昧经》,有水火镜的比喻,说是因为镜有水火的性,比喻众生本有佛性的力啊。须要借助日月的光来照,比喻弥陀慈光摄取的力啊。因为珠艾能引水火,比喻信心念佛的力啊。所以知道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不是空洞的。果然能够专注净修,念到一心不乱,那么这心这性,恢复本初,与佛融成一片。临命终时,自然能够见佛。)八是“稍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时被此牵。欲出娑婆除必尽,次公名论许重诠”。(自注。宋朝的杨次公曾经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那极乐世界的往生,一定是因为念的专一,实在是至论。而要出离娑婆世界,假设有一爱没有除去,就恐怕很难出离世网,不只是爱重的才是啊。应当说“爱不除不出娑婆”,似乎更精到。)道光八年,张六十多岁,告假回乡。在清静斗室里,一心念佛。过了一年死了,临终时,念诵《弥陀经》完了,才提起佛号,念到第五声,平静往生了。(《张兰渚年谱》,《径中径又径》,汪石心述。)

  清章攀桂

  章攀桂,不清楚他的出身。乾隆年间,做官在外,专信净业,自己号称宝严居士。与投子寺的沙门世惺,编辑《莲宗集要》一书。自己作序说:“《净名经》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华严经》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都是唯心净土的旨意啊。乐邦与苦域,金宝与泥沙。垢净都是心生,粗妙境就现前。这个道理唯有禅净双修的人,可以默契。初机浅学的,哪里找得到门呢?永明大师的‘四料拣’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而云栖大师说:‘持名一法,彻上彻下,大小兼收。’所以修净土的,应当把持名念佛作为正课,把修一切善法作为助因。正助既然分淸了,而后修行的路,明明白白不会迷惑了。莲池大师的《弥陀经疏钞》,把信愿行,判为一经的资粮。而把一心不乱,专持名号作为宗旨,实在是确论。我素来仰慕佛乘,一心向往西方净土。虽然做官将近三十年,好坏都经历过。而十念的固定功课,没有一天忘了啊。己酉年春,与投子寺的憨公游历浮山,到华严寺,偶然在案头见到《龙舒净土文》,理明词达,确实是净土的桥梁。但篇幅稍微繁多,读者或许读不完就半途而废了。于是与憨公,把所有净土文章捜集选取,细心商榷,重新加以编集。冗长的删节,欠缺的增补,分门别类,略如蘧庵(明初天台僧)的《净土指归集》。而大旨以阿弥陀经为主,以持名为宗旨。所以开卷就把这部经作为首篇,使行人知道先守约。从早到晚,专持名号,作为正行。而以深信发愿,作为往生的前茅。信愿行三者相互配合,净业才能成。因为净土法门是佛门的特异方便,而持名又是特异方便中的方便啊。书总共六卷,篇幅虽然是《龙舒净土文》的一半,含义实际包括了莲藏。于是交付刻印,供四方净侣判断,倘若以为不背教理,不违净规,愚者暂时心开意解,智士更加增进净行,我的愿满足了。若是唯心净土,就在当事人的默契中,固然不须要门外汉的废话啊。”后来不知他的结果。(《莲宗集要》)

  议论说:向来记载官员往生的,不下数十人,但都是古人记录传下来的,而近代往生的没有听说。我广采博访,寥寥无几仅有二人了,因为过去世什么因就蒙昧到这样了啊?呜呼!豪贵学道,自古就难。何况现在正当像法时代,不更是如此吗?现在这二人,一是自尊贵中,而不贪恋世间荣华。一是经历波折,而不废止定课。有志净业的人,应当以二人为榜样。所谓公务虽忙暂时放下,天天十念不应当亏欠,不觉他们的话很有深意吗?

  往生居士第四之一

  清黄武城

  黄武城,是泰州姜堰人,世代读书人家。遇到法宗和尚,被劝导念佛。康熙十年,黄有微病,就沐浴更衣,请法宗来,排除临终四关(四种影响往生的事,大意是怕死、贪恋、吃肉、恶心等)。猛然省悟,顿时断了恩爱,不容妻儿相见,一心念佛。三天后,盘坐合掌往生了。(《莲藏》)

  清吴如庵

  吴如庵,是徽州人,住在常州宜兴县。生平信向佛乘,参拜璞中和尚,于是修净业。康熙十二年夏天,示现微病,把佛珠分给子女,教他们修持。他的亲家俞有光前往问候,与吴谈到念佛法门,吴说:“念佛的方法,须要闲也念,忙也念,行坐也念,梦中也念,甚至鬼哭神号没有不念的,才是真念佛的人。要得到这个真念,只在一信字,你要紧信,你要紧信。”接着说偈语:“参禅念佛本非歧,三圣慈悲引我西。普劝世人勤念佛,白莲台上见阿弥。”遂后吩咐家人,朗声念佛号,盘坐往生了。(《莲藏》)

  清俞有光

  俞有光,是新安人。幼年住在宜兴,与吴如庵同修净业。每天持念佛号五千,《金刚经》三卷,发愿往生净土。后来见如庵往生西方了,自己更加精进,书写“念佛紧要”四字在床边,用来警策自己。康熙二十三年,三月三日,告别所有亲友。作偈语说:“西方净土是吾家,一句弥陀度岁华。清磬数声明月上,此身稳坐白莲华。”初八日,示现微病,对家人说:“我走了,你们千万不要啼哭,应当念佛相送。”十二日,安静闭上眼睛。这时眷属围绕,忽然睁眼说:“念佛紧要。”说完就往生了,享年七十八岁。(《莲藏》)

  清苏起凤(吴敬山)

  苏起凤,字岐山,是昆山人。幼年有志禅宗佛乘,到处参访善知识,有所领悟。一生戒杀,虫蚁都不伤害。晚年专修净土,在四威仪(行住坐卧)中,没有间断过。康熙三十八年,苏已八十岁,当时正值严寒,捂着被子而坐。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午,对他孙子甸方说:“净土的缘成熟了。三天前,就见佛来了,我不想明说罢了。今夜子时,我就走了。”一更后,披上衣服起来,焚香燃烛,端坐向着西方,要求家中人念佛,自己也随着念。将近三更,声音渐低,寂静往生了。有个吴敬山,与苏起凤是邻里,也是莲社的好友,已七十多岁了,发愿参究禅学。甸方因为他年老,劝他专修净土,可以一生成就。吴就听信了,昼夜念佛不断。不到一年,他的亲戚好友来,对甸方说:“今早敬山见到护法神出现,接引往生。临走前,安然往生了。嘱咐我们要致谢,所以来报告。”(《西归直指》)

  清恽又騑

  恽又騑,是常州人。一直念诵《金刚经》。大儿子嗣曾,三儿子皋闻,都修净业。有一年春天,恽生病了,二个儿子呈献莲藏一部,恽很欢喜。二个儿子说:“大人既然信净业,为什么不从此修持?”恽就在佛诞吃素,每天持念佛号上万声。到五月二十六日,儿子们进献药剂,恽不要服用,说:“药只医不死的病。”接着举起念珠说:“佛只度有缘的人。”这时全家人忽然闻到莲华香。儿子们惊异,请问:“大人现在感觉怎么样?”恽回答:“月白风清,香烟满路。”遂后面向西方端坐就往生了。事情发生在康熙三十九年。(《莲藏》)

  评说:修净业的,不在时间的长久,而在信的深厚。恽又騑发心,才一个月罢了。一念坚定勇猛,迅疾证到菩提。犹豫不决的,这确实可以作为借鉴啊。

  清王贞生

  王贞生,是昆山人。父亲彦敷,是昆庠的善友,崇奉三宝。而王贞生多习气,不很信奉。有一天得病,见有高大黑鬼,说是前世怨仇,王吓坏了,于是勇猛念佛,求生西方净土,念佛稍有松懈,鬼就现形。从此求生西方更加恳切,念佛更加锐利。念了很多天,鬼不再出现。临终时,气力都衰竭了,声音渐低,隐隐向西去了。(《西归直指》)

  评说:临终善友,最难遇到。王贞生见到的恶鬼,表面是怨仇,实际是善友啊。而且王贞生既然能往生,恶鬼必然能度脱。一举两得,不可说不幸啊。

  清蔡鹏九

  蔡鹏九,字资万,是苏州西洞庭山人。世代经商,蔡却喜好佛道的书籍,与高人隐士交往。后来遇到唯然和尚,劝他修净业,蔡才开始念诵佛经,举办放生会。接着持长斋,自己号称虚白居士。后来生病,乾隆四十五年,八月八日,在家去世。前一晚上,洗浴好了,天快亮时,召集家人告别,说:“世间的眷属,果报尽了就离别。要图久长的,应当结法缘,你们努力吧。”众人哭,蔡说:“不要哭,为我齐声唱念阿弥陀佛。”又对他儿子说:“我吃素食,有一年。丧事中的祭祀、宴客,不要用肉。你如果想念我,须要常断杀。能断杀的,就是孝子,努力吧。”遂后脸转向西方往生了。直到将要入敛,移尸体到大堂,脸向西不变。儿子跪下祝愿,脸才向上仰。享年五十岁。(《一行居集》)

  评说:往生的人,首先重要的是慈心不杀,经上有明文:“现今你如果记得我的一句话,只要把众生身当自己身,心就是菩萨的心了。”慈悲的话啊。

  清唐沤和

  唐沤和,不清楚他的出身。身列武秀才,最初不信因果。晚年与鉴机子交往,才开始信向。鉴机子因此教他受持十念法,唐就精进不懈。九十六岁时,示现微病,忽然跃起合掌说:“佛来迎接我了。”忽然往生了。(《莲宗集要》)

  清陈君魁

  陈君魁,是池阳的贡生秀才。遇到净川的老僧,指示他念佛,于是吃长斋戒杀,精勤礼拜念佛,昼夜不断。发愿印刷布施《龙舒净土文》,结菩提缘。不到半年,两次看到阿弥陀佛,全身充满虚空。最后又见到,自知往生的时间到了,沐浴焚香,手拿着佛珠,端坐往生了。(《莲宗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