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是指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
信心
信心是指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
汉语词语
拼音:xìn xīn
注音:ㄒㄧㄣ ㄒㄧㄣ
基本解释
1. [Sincere desire]:诚心
信心不欺
奉佛信士,又不识我佛度世之理,惟以施财焚诵为信心。——《后西游记》
3. [At random]:随心;任意
信心而出,信口而谈
4. [Confidence;Conviction faith]: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
有信心提前完成任务
引证解释
1、诚心
晋袁宏《后汉纪章帝纪》: 晖 闻其妻子贫穷,乃自往候视,赡赈之。其子 颉 怪而问之, 晖 曰:吾以信心也。 清黄虞稷《周亮工行状》:其敦笃友朋,信心不欺,则如朱文季 。
2、虔诚信仰,宗教之心
唐李德裕《赐回鹘可汗书意》:信心既去,翕习至难。且佛是大师,尚随缘行教,与苍生缘尽,终不力为。 前蜀 贯休 《题弘顗三藏院》诗:岳茶如乳庭花开,信心弟子时时来。《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颤笠》: 宋金 将老僧所传《金刚经》却病延年之事,说了一遍。宜春亦起信心,要丈夫教会了,夫妻同诵,到老不衰。
3、随心任意
明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一: 常郡 司理 吴兆壆 , 闽 人也,冷面慈肠,信心而行,绝无顾忌。 明袁宏道《与张幼于书》:至於诗,则不肖聊戏笔耳。信心而出,信口而谈。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公信心直行,矢慎矢公,终其任无一幸进者。
4. 相信自己的理想、愿望或预见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
毛泽东《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我们是完全有信心的。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望了一阵,他转身问:拿下 蟠龙镇 ,你有没有信心?巴金《三次画像》:画家更成熟了,更勤奋了,对自己的艺术创作更有信心了。
心理学概念
信心是指对行为必定成功的信念。信心的表现构成包括对行动实现难度的外在认知、情绪和外在意识三个方面的构成要素。有时激增信心中的任何一个表现要素,都会引发另外两个要素的相应反应,这也就是外在认知、情绪和外在意识这三个要素的协调一致性。
信心构成要素中的外在认知是指人们对行为必定成功的认识过程,由于这种认识过程只能是对行为未来发展状况的预期,所以这种认识过程实际上又是一种对行为过程的想象和推断;情绪是指有机体在受到生活环境中的刺激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的较剧烈的评价和体验,它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外在意识是指人们在行为中大脑对外界事物觉察的清醒程度和反应灵敏程度,人们在睡眠时意识水平最低,在注意力高度凝聚时意识水平最高。
自信与不自信原本是描述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即人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过程。文化觉得有必要把这种心境割裂为两个面:自信与不自信,这种割裂逼迫人们采用对立的思维,或二律背反、非此即彼的观察方法。于是自信不自信从一种原本统一只是有起有伏的心境变成截然相反,不能并存的两件事。你是自信的,就不可能同时也是不自信的。事实上看起来自信的人,往往需要努力忽视内心的不自信,表演出自信的样子。[2]
【文章原创作者:韩国机房 http://www.558idc.com/kt.html欢迎留下您的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