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打坐期间不能持咒念经:现在很多人在打坐静修时,会特意地持咒、念佛、诵经。按雍仲本教的打坐方式来讲,只有在打坐静修的前后可以持咒、念佛、诵经,可是在真正精进地打坐静修时,是不能持咒、念佛、诵经的。因为我们持咒的心、念佛的心,诵经的心也都是妄心,都是“有能、有所”之心, “持咒”就是即有能持之心也有所念之咒;“念佛”就是既有能念之心也有所念之佛;“诵经”就是既有能诵之心也有所念之经。这里的“能所”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相对的心都是妄心。相对的都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真实之心是绝对而无相的,凡是有相的东西都是虚幻的。打坐静修都是为了修到一心不乱,假如我们真地修到一心不乱的时侯,一切相对的虚幻的东西都自然就化为乌有了。那时候,我们的身、心、外面的世界等万物都将净化于空性之中,虚空与虚假的东西也破灭了,而真实不虚的万物本性与法界空性的本来面目才会整体显露出来,我们才能见到真正的佛性。若是你还没有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那么,在打坐静修的前后就必须要持咒、念佛、诵经。
第二、打坐不能只追求理论:目前很多修学密宗之人,只重视灌顶,却很少有人注重打坐静修;有些学净土的人,也只重视念佛祈祷,而不注重一心不乱地打坐静修;有些自称禅修者,看了很多书,多半是了解些佛教的理论之后,没有师父指导就通过文字和理论而打坐;有些闭关的师父把自己关在房子与山洞里,每天看书,思考一些佛教的问题,持咒诵经等,大家认为这些都是在打坐静修,实际上,这些统统不是打坐,也不是静修,更不是禅定。另外,灌顶只是一种开放佛性的缘起和增添智慧的方法,除了赐给你修密的权利以外,它也并不是真正的打坐静修,因为,灌顶也是“有能、有所”的妄念,即有能灌之心也有所念之达到顶上的妄念。灌顶的修法很多,但那些密宗修法的所有过程,都是为了达到静心的前行,灌顶等所有密法的仪轨、持咒等只是起到增添你法力的作用,比如在房间里增加新的东西,可是无论增添再多的新东西,房子如果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接纳的话,也是徒劳无功的。打坐静修就是把你的污秽、垢染、习障等等全部都排掉排净,犹如换了一个新的房间一样,新的房间又干净,空间又大。净土念佛祈祷也一样有“有能和有所”的妄念。有些自称禅修者,看了很多禅宗的东西,就觉得有点理解了,不过,那只是文字上的理解和理论上的悟道。光是文字上的理解和理论上的悟道,实际上还是没有多大的用处的。因为,你既没有感受到,也没有亲证到,你的定力还不够,道理虽然明白了一些,但是事情来了就挡不住了。现在很多人都会说,道理我懂,但我做不到,这就是定力不够。所以仅凭文字上的理解和理论上的悟道是不能超脱生死痛苦的,一定要亲自证悟、亲身感受到,亲自见到诸法的本性,才有定力和法力。这里讲的“见”当然不是眼睛所见,眼睛只能见有相的东西,这里指的“见”就是用心亲证到诸法的本性与无相的空性。法身与空性本身是无相可见的,也不是断灭非空,而是非非空,万法融入空性时就如同“水中之盐”,水和盐融合在一起时,人们只能看见水,但水里的盐巴却是看不见的,但它确实又是真实存在的。
打坐静修不是把自己的身体关起来,而是将心完全静下来,打坐静修不是每天看书,持咒与诵经或者思考一些佛教的问题,而是要将自己的心彻底清静下来,安下心来、安定下来。看书,思考问题,持咒与诵经都是“有能、有所”的妄念。
第三、打坐不能观想本尊:很多密宗师父认为,在闭关时,用五支坐法而观想本尊就是打坐静修,实际上,五支坐法只是身打坐,而不是心打坐。身打坐不能代表心打坐,如果心能够打坐,身不打坐也可以。因为,真正的打坐就是心打坐,心安静、清净自心,自由自在。“观想”并不属于打坐静修,因为“观想”本身就是起心动念了,“观”就是观照,就是动念;“想”是思考,也是动念。观想也是有能观之“心”与所念之“想”。
在打坐的过程当中,还会有很多现象出现,如庄严的佛、菩萨、阿罗汉以及光明等善像,或丑恶的魔相等等,但这些都不要去理睬它。不要说打坐静修,平时也一样,凡是有相的东西都是假的,一旦执着那些相,就很容易著魔,所以千万不能执着这些假象。打坐静修时,心还在跟随有相之上,那就说明你还没有打好坐,无法将心静下来。另外,当你从“有相”过渡到“无相”的这个过程中要起一些变化,因此,在改变之中也会很容易产生执着之心。密宗有个好处,就是通过修法而获得佛菩萨的加被,可是,在打坐静修期间却不能观想本尊,也不能祈求佛本尊的加持,千万不能求什么,更不能追求任何境界,对打坐定境中的一切形象都不能理睬,我们必须要牢牢记住,一切色相都是假的,不睬它就没事。一理睬执着它,就会著魔的。只有在打坐静修的前后才可以观想本尊,祈祷本尊,祈求诸佛菩萨本尊加持。
第四、打坐不能追求成果:很多人打坐静修时候,心里怀有目的或者追求成果,无论如何,我们打坐静坐都不能有目的和追求,因为有目的和追求就是动了念,那样的话,想让心安静下来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有目的想追求成果,你心里自然就有了所求的妄念,一旦有所得的妄念,你就会执着,你就会著相,一旦著相就会被妄念遮住你的证果,不要说成就佛,就连进入空性状态都很难,甚至根本入不了。只有心静才能见到本来的面目,才能达到清净的境界,才能做到自由自在。如果我们能用功地打坐静修,无欲无求,自心自然会进入空性之中,那时我们就能明心见性,心领神会而见到空性了。那么,见到空性是不是就成功了呢?很多人以为这样就是成功了,实际上,还不是那么容易的,见到空性和成就佛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见到空性只是达到“见道”,犹如刚打开宝藏见到一点影子一样,还要进一步修炼才能成熟,还须要努力往前修,除尽恶习,开启智慧,才能获得成果。
佛经里所讲的“明心见性”,只是见到空性,见空性只是初悟,也可以说才初步打破了“我执”,才跨过了第一道门槛,但是仍然还有妄念和习气的存在,生死还是不能了断,还要继续修炼,护持正见,精进地打坐静修,把无始劫以来的执着与妄念习气全部消灭掉,真正做到将凡所有相的一切假象都归回到虚妄与空性之中,遇到善与顺境而不欢喜,遇到恶与逆境更不苦恼,没有丝毫的动念,这样才能了断思惑乃至了断生死。如果你打坐静修的时候想获得成果,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真正的佛果不是追求与执着而能获得的,而是不追求与不执着而自然获得的,因为,真正的佛果是追求不到的,我们连自己的心都不可得,还能得到诸法的本质空性吗?那还去动的什么心呢?真正见到佛性的人,就是心安静下来了,心越清静境界自然就越高,越放下妄念清净心就越明显,明心自然就显露出来了,心地的境界与觉性就会不断地向上发展。
若是你还在追求成就佛果和获得觉性的话,那你就是离佛越来越遥远了。若是你见到外境就生起念头,随念而转,追求成果,那就很难“明心见性,立即成佛”。阿罗汉果所分的不同四果,也是在是否起心动念上划分的(这里就不一一详细解释了)。从初地菩萨到七地菩萨之间的见解也是有为,有染垢的,入了“八地”才是无为的,清净的。“七地”虽然已证到“无为”了,但是还有个“无为”在,还有个“无为”的影子,还是不干净的。到了“八地”,“无为”的影子才能取消,才能达到一心不乱,才能达到真空妙有、妙有真空,彻底地大开悟了。那时候,才能彻底明白万物的真性,见到真正的本来面目而达到无上的境界。
第五、打坐不能自心散乱:打坐静修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心不散乱乃至一心不乱,除了打坐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平时用功,如何用功呢?时时观察自心,看着自己,念头一起来就能马上发现,自心不要跟着念头瞎跑。如果你的自心能够不跟念头乱跑,你的心就是不散乱,不执着,不睬理,不追求。有时候,念头起来也没有发觉与看不见,自心都跟随念头跑了一大段才发现,那样的话,明心见性是很难的,连自心东飘西泊都没有发现,就说明那时候你的自心早就散乱了,所以很难收回来,自心散乱犹如汉奸,西藏的俗语有云:“不怕敌人,只怕汉奸。”念头出来并不是很可怕的,最怕的是自心也跟随念头跑了,散乱了,而那时候却很难发现自心跑了,这样一来就耽误了觉醒,汉地禅宗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就是说,念头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没发觉,自心跟著念头跑了一大段才知觉,这就如同人丢失了好几年才再找回来一样。如果我们能做到“前念起,后念觉”,自心不跟随念头跑,就能受生自在了。这里的“自在”不是指了断生死,而是在生死的当头能够自己作主,想去哪里就到哪里,不受业障的牵连和随业受报。
自心散乱就一切都不自在,那样的话,就永远无法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这里的“自在”是指打坐静修的自在,自心如如不动,我们的心“自在”。那么,我们的“心”怎么样才能自由自在呢?只有通过打坐禅修,身心打坐就会“自在”,静心静坐就能“自在”。这样才能达到自由自在无上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