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36集文字版

发布时间:2023-07-21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十二品经文。

  这品经文的题目是: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这一品经文是给我们说明为什么能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真正达到了清净庄严。就像经中所说的那样,都是“住正定聚”,决定在一生中证得圆满菩提,这才真正圆满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大愿——四十八愿,愿愿都究竟圆满。

  题目中的〔极果〕,是表示究竟圆满的佛果,叫“极果”。

  我们看这一段经文: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复无住著家室。于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唯受清净最上快乐。】

  看这几个词汇:

  〔标式名号〕:这个“标式”是标志;“名”是名称;“号”即是号数。

  看下面五句经文: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

  佛叫着当机者的名字,这是什么用意呢?是提醒他注意,下面将有重要的开示。以后我们在读经的时候,看到这个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是一真法界,没有生灭、变异之相。

  我们这个世界,比如说,人是动物,所有的动物都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总而言之,上面的现象都是生灭相。另外,白天、晚上不断地交替,这也是生灭相。

  西方极乐世界没有生灭相,为什么?因为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是每个人身上放光,一切万物都是放光的。这是一个光明的世界,就像经上所讲的“大光明藏”,不需要日月。极乐世界确实是大光明藏,所以它没有夜晚,没有黑暗,没有“昼夜之象”。

  看下面一句经文:

  〖亦无岁月劫数之名〗

  这一句经文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世间人有时间的概念,有空间的概念,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西方极乐世界是不生不灭的世界。因此,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身体就跟阿弥陀佛一样,不需要像小孩那样一点一点慢慢长大。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是“金刚那罗延身”。没有时间观念,是真的;有时间观念,是假的。

  看下一句经文:

  〖复无住著家室〗

  这一句是说不执著居处的相状,就是不著相。

  下几句:

  〖于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

  看这三句经文,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六种神通都统统具足,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比如,我们执著我们距离西方极乐世界有十万亿佛国土,我们看,有距离。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看,没有距离,因为你动一个念头就现前了。

  “亦无取舍分别”,这句话是教我们永离四相、四见,达到心境的一如。

  《金刚经》前半部讲“四相”,是说“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后半部的境界提升了,讲“四见”。“相”是讲外表;“见”是讲内在。如果还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就不是菩萨。最低的标准要破“四相”,不能著相。内心跟外境一如,对于一切境界,决定没有分别、执著。真正做到不执著,解脱、自在,得大自在。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能够得到真正的快乐。

  看下面一句经文:

  〖唯受清净最上快乐〗

  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心净则土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真正的条件。如果心不清净,妄念很多,心里头还是人我是非,这样的人,念多少佛也往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真正能往生的是“心地清净”。

  什么是最大的快乐,心地清净是最大的快乐!

  请大家看下一段经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先看下面的名词解释:

  〔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和我们平时说的善男子、善女人不一样,这里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具足善根、福德、因缘的男子和女人。

  我再说一遍,什么叫“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具足善根、福德、因缘的男子、女人。依照本经的标准,就是具足了信、愿、行三个条件的学佛的男子、女人,称为善男子、善女人。

  〔若已生〕:是已经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的人。

  〔若当生〕:是具足了信、愿、行往生的条件,还没有往生的,将来一定往生,这叫若当生。

  〔正定聚〕:“聚”即是类的意思。“正定之聚”即修行所依据的理论、方法正确,决定证果,这叫正定之聚。

  〔邪定聚〕指修行所依的理论、方法是错误的,决定不能证果,这叫邪定聚。

  〔不定聚〕:“不定聚”就是跟着正定聚的善知识修行,就变成正定聚;跟着邪定聚的人修行,就变成邪定聚,故称不定聚。

  〔彼因〕:指带业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

  这一段经文可以说是四十八愿中的第二十九愿、第十二愿的成就。第二十九愿是“住正定聚”,第十二愿是“定成正觉”。

  这一品的标题“决证极果”,是夏莲居老居士拟定的。

  〔极果〕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跟阿弥陀佛完全平等。

  经里讲的〖善男子。善女人。〗

  这个“善”的标准是什么?就本经而言,就是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不具足,就是男子、女人,那个“善”字就谈不上了。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你决定能够往生。

  〖若已生〗

  过去具足三个条件的已经往生了。

  〖若当生〗

  现在具足的,这一生决定往生。这里面就包括我们在内。

  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是〖住于正定之聚〗

  “聚”就是类的意思。佛将众生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正定聚”;

  第二类“邪定聚”;

  第三类“不定聚”。

  用这三类把一切众生都包括在内了。

  下面分别说说这三个大类。

  第一类,“正定聚”。修行的理论方法正确,决定证果。

  不管修学哪个法门,所依据的理论方法正确,显教也好、密教也好,参禅也好、学教也好,念佛、持咒等无量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有理论、方法。理论方法正确,没有错误,依正确的理论和方法修学,一定能够证果,不问证果的大小。证阿罗汉果的,证须陀洹果的,菩萨果的,佛果的,这是果位的大小不同,但是有一条,决定证果。这是正定聚。

  第二类,“邪定聚”。所依据的理论、方法是错误的,虽然修行勇猛精进,但是决定不能证果。

  第三类,“不定聚”。

  这一类众生,跟正定聚的一起修,就变成正定聚;跟邪定聚的一起修,就变成邪定聚,所以称为不定聚。那就看他遇什么样的缘了。

  西方极乐世界是“正定中的正定”,因为他的果报不是阿罗汉,也不是辟支佛,也不是菩萨,也不是法身大士,他成就的是圆满的佛果。

  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如此,因此能〖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样的智慧才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才是我们学佛的最高目的。

  念佛法门为什么十方佛赞?因为它的理论和方法达到了极处,完全没有障碍,不要断惑就能证真。上哪去找这么便宜的事情?所以这个法门就成为了“难信之法”——最容易修,最难相信。

  谁相信呢?十方诸佛相信,所以十方诸佛赞叹。菩萨中相信的就不多。

  我们在经上看到,相信念佛法门的也不过是文殊、普贤、观音、势至、弥勒。其余相信这个法门的,提倡这个法门的,以这个法门劝导一切众生修学的,就很少。

  玄奘大师说,这个法门是“极难信法”,不是假难。

  下面几句:

  〖何以故〗即为什么?

  〖若邪定聚。及不定聚。〗这两类人。

  〖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这里的“彼因”是指什么?是指带业往生,不退成佛。这个奇妙的因果,邪定聚和不定聚的人他们不知道。

  我们依这一部经典修学,一定成就,往生不退成佛。

  有人这样说, “我也没有啥文化,也不懂得什么理论方法,能修成吗?”

  我们不是知道谛闲老法师的弟子锅漏匠吗?再近一点儿说,我们不是知道海贤老和尚吗?你说他们懂不懂理论?我说他们懂。怎么懂的?念佛念到了心地清净,一心不乱,理论自然贯通,豁然大悟,一切通达。注意这三个词“自然贯通、豁然大悟、一切通达”。

  再简单解释一下。

  “自然贯通”就是自性现前了;“豁然大悟”就是一下子全都明白了;“一切通达”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锅漏匠达到了,海贤老和尚达到了。

  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他们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怎么不多住几年讲经说法度众生呢?”这个跟大家这样解释。

  大家都知道,讲经说法要有法缘。和众生没有缘,你讲得再好,没有人听。这两位老人都是智慧之人,他们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他们知道和这个世界没有太大的法缘。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是他们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理能讲,但是经文不认得。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他们出生微贱,与一般人接触,大家瞧不起他。

  这个我们看到,在佛经里证阿罗汉的人,世间人不认识他,鄙视他,瞧不起他。结果是什么?得恶报。

  对阿弥陀佛得一心不乱的弟子,如果你存轻慢心,恶报不可思议。

  锅漏匠知道,海贤老法师知道。如果因为他们让众生存轻慢心,他会得到恶报的,而且这个恶报不可思议。他们不忍心让众生受恶报,所以赶紧走,免得众生瞧不起他,讽刺甚至谩骂他而造作罪业。这是菩萨的大慈大悲。

  我这回讲,大家是否听明白了?为什么他们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不留下来讲经说法而往生了?这三点原因,我告诉大家了。

  因为种种因缘,他们示现往生。这个示现,度多少众生?连我们自己不都被度了吗?我们听到他们的故事,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一点儿怀疑都没有。他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现身说法。他们有这样的成就,我们一定也能有这样的成就。你说他们的往生是不是在度众生?

  世尊当年说法是“三转法轮”。

  第一,示转。就是直截了当地指示我们。

  一说,上上根的人一听就明白,就觉悟了,就接受了。中等根性的人听了佛的开示,还没有想到这是佛对自己说的。比如我们读这部经,听到佛叫阿难,我们可能就以为这是佛对阿难说的,不是对我说的。那你这个想法,你就当面错过了。你一定要想,佛不单是对阿难说的,而是对我们大家说的。尤其你要认识到,佛是对我说的,这个认识就正确了。这是第一——示转。

  第二,劝转。

  这个劝哪就比较容易觉悟,原来对他们说的就是对我说的。这一劝哪,有人就认识到这一点了。认识到这一点,他就觉悟了,他就精进了。

  第三,是证转。

  劝之后有的还未必相信。怎么办?这才用证转,用证据来说话。没有证据人家不相信嘛,所以那就拿出证据来。锅漏匠、海贤老和尚、刘素青老居士,都是在做证转。

  这是第二十二品经文“决证极果”,咱们就讲到这。

  下面说说四个重点。

  这一品经文为我们说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能够证得究竟圆满佛果的原因,就是为什么能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第一个原因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地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境界就清净,所以能证得圆满佛果。

  第二个原因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住于正定之聚”。他们修行所依据的理论、方法都是正确的,所以一定能证得圆满的佛果。

  这就是为什么能证得圆满的佛果,两个原因。

  第二个重点,明了《无量寿经》里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的标准是什么。

  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是指具足了信、愿、行三个条件的人。这三个条件不具足,就是男人、女人,谈不上那个“善”。

  第三个重点,西方极乐世界是“正定中的正定”。

  因为它的果报不是阿罗汉,不是辟支佛,不是菩萨,也不是法身大士。它成就的是圆满的佛果。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一定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第四个重点,念佛法门是十方佛赞的法门。

  因为它的理论、方法达到了极处,没有障碍,不要断惑即能证真,真真实实是难信之法。

  这是这一品经文的四个要点。

  下面我们接着学习第二十三品经文。

  这一品经文的题目是: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这一品经文是说,十方诸佛都共同宣扬赞叹这个殊胜的念佛法门。阿弥陀佛在因地发愿,他愿自己成佛之后,十方诸佛都赞叹。这一品经文就是告诉我们,阿弥陀佛为什么发这样的愿,要求一切诸佛都赞叹?他这个要求一定是有深刻的道理。

  弥陀的弘愿,如果没有十方诸佛的赞扬,他的愿就不能圆满。为什么?因为他的愿是帮助一切众生平等成佛的愿。这个愿力实在是太伟大!这么伟大的愿力,十方一切诸佛都没有想到过,那一切众生呢,就更不知道这个事情了。所以十方诸佛没有想到,十方众生不知道,那你说他这个愿力怎么样能达到呢?

  他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帮助十方一切众生在一生中圆满成佛。那十方众生怎么能知道这件事呢?怎么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这就得有人大力地宣扬、推荐、介绍。阿弥陀佛虽然有这么好的设施,给众生建立这么好的修学的道场,但是大家不知道也是枉然哪。没有诸佛来介绍,众生未必相信,必须靠十方诸佛来介绍。唯佛与佛才有这个能力,才有资格跟大家介绍念佛法门。

  这几句话非常重要,我再说一遍。

  没有诸佛来介绍,众生未必能相信。所以,必须靠十方诸佛来介绍,唯佛与佛才有这个能力,才有这个资格,跟大家介绍念佛法门。

  阿弥陀佛在因地,他就想像到了这件事的难度之大,必须是十方诸佛同声赞叹,此愿才能兑现。所以阿弥陀佛发愿之后,希望一切诸佛都赞叹。

  看下面的经文: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

  看这几个词汇:

  〔广长舌相〕:这是佛的三十二相之一。“舌”广而长,柔软红薄,出口能覆盖面部,一直到发际。这是无量劫口业清净的果报。

  我们看现在,张口就打妄语。你的舌头伸出来能遮到哪儿?我们现在的人如果有人舌头伸出来,能舔到你的鼻子尖,那都好不错了。而佛呢?他的舌头伸出来以后,能把整个面部、整个脸都盖上,一直到他的发际。这个果报是怎么得来的?是无量劫以来口业清净,所以说这个口业多么重要。

  下面两句: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

  这两句经文是比喻,举东方佛刹为例来说明,数量数之不尽,说之不尽。

  下面一句经文:

  〖一一界中如恒沙佛〗

  每一个世界里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诸佛,指佛的数量太多太多,没法计算。

  下面一句经文:

  〖各出广长舌相〗

  刚才说了,“广长舌”这里是形容遍法界地宣扬。它深刻的含义是这个。“广长舌”是形容遍法界宣扬这部《无量寿经》、这个念佛法门。

  〖放无量光〗

  “光”是智慧。没有真实的智慧,对于念佛成佛的法门不会接受的,当然,更不会宣扬的。所以必须有真实的智慧、有真实的善巧方便,你才能够接受这部《无量寿经》、这个念佛法门。

  下三句经文:

  〖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

  这句经文跟《阿弥陀经》上的经文完全相同。《阿弥陀经》说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诸佛怎么样赞叹,怎么样宣扬,怎么样劝说大众求生净土?就是为大众讲解《无量寿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称赞阿弥陀佛。

  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句“说诚实言”。经里讲的话句句都是真实的,没有一句夸张。这个“说诚实言”特别重要。

  我们要认识西方极乐世界,怎么办?就读《无量寿经》。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全在《无量寿经》里,本经实在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你念到心地清净,信心清净,就有感动。西方极乐世界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你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阿弥陀佛与菩萨们表法。

  这种情况古时候有。佛讲这部经的时候,阿难与与会的大众都看到了。佛讲《观无量寿佛经》时,韦提希夫人与五百宫女也都看到了。一千年之后,佛法传到中国来,慧远大师一生见过三次,这不是假的。我们相信,海贤老和尚也一定见到过,只是他老人家不说而已。

  看下面一段经文:

  【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

  南方、西方、北方就跟东方一样,也有数不清的诸佛世界。每一个世界里有恒河沙数那样多的诸佛,跟东方的情况是相同的,也是出广长舌,说诚实言,放无量光,称赞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

  下面四句经文:

  〖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

  〔四维〕是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再加上四方,称为八方。再加上上方、下方,就是十方。

  这一段经文含义非常深远。因为查遍《大藏经》,一切经中从来没有说十方诸佛称赞的。一切诸佛都宣扬,一切诸佛都赞叹,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法门,值得每一尊佛都赞叹、宣扬,劝告大众呢?这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这部经是一切诸佛宣扬的第一经!

  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个“如来”,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示现成佛。“弥陀本愿海”就是这部《无量寿经》。

  读到这里,听到这里,我们才真正明了黄念祖老居士注解《无量寿经》,引用古大德之说,“本经是如来正说,称性极谈。”

  注意这八个字“如来正说,称性极谈。”

  下面还举了个例子,说《华严》称性,《法华》称性,但是没有达到极处。这就是和《无量寿经》的区别。《无量寿经》是如来正说,称性极谈;而《华严》和《法华》虽然是称性,但没有达到极处。而这部《无量寿经》达到了极处,是如来的正说,其他一切经典都是佛附带说的。

  正说和附带说绝对不是一样的,附带说的不是正说,正说唯独此经,这是经文所含的深刻含义。

  注意这段重要的经文。

  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这一段经文又稍微长一点。

  我们来看词汇:

  〔忆念受持〕:这个“忆”是忆佛的功德;“念”是念佛的名号;“受持”是信受、坚持、不间断。

  〔归依〕是身心归向,依止不舍。

  〔一念净信〕:“一念”是指心;“一念净信”是指信心相续,不杂余念。

  〖何以故〗

  这句经文,就是为什么十方诸佛都赞叹?

  下面几句经文:

  〖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

  这几句经文是什么意思呢?是佛为一切众生宣扬这部《无量寿经》,劝导大众“持名念佛”的真义、深义,也是佛说这部经的目的所在。

  目的是什么?就是这几句经文,希望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平等成佛。这里讲的“众生”,包括九法界的有情,上自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平等得度,平等成佛。这不可思议!

  我们这部《无量寿经》,这个念佛法门,最最殊胜的地方就在“平等”二字。不但平等得度,而且平等成佛,这真的不可思议!

  往下看,阿弥陀佛度众生的方法善巧方便,实在是其他一切法门都不可以比拟的。方法多么简单,就是执持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经》讲“执持名号”;《无量寿经》讲“一向专念”。说法不同,意思完全相同。这个方法有多么简单!还有比这个方法更简单的方法吗?没有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殊胜的方法,最神奇不可思议的方法。

  这两句话: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最殊胜的方法,最神奇不可思议的方法。又回到那一句话——“大道至简”。

  等觉菩萨想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要用什么方法?用这个执持名号的方法。三恶道的众生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用什么方法?也是用这个执持名号的方法。所以我们又一次强调: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下一句经文“闻彼佛名”,这个“名”就是指名号,名号所含的内容就是《无量寿经》。也可以这样来说,《无量寿经》就是这句“阿弥陀佛”佛号的注解。

  下面两句经文“忆念受持。归依供养。”这两句经文,就是三辈往生中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不明了名号的功德,你这个心生不起来,这一句名号你也念不下去,这部经你也念不下去。为什么?如果我们简单笼统地说,就四个字“业障深重”。

  因为业障深重,所以佛念不下去,经念不下去。你不了解这名号功德的殊胜。

  那如果说你光说业障深重,不太好理解,太广泛了,那咱们再具体点儿说。

  具体点儿说,就是你对这句名号的功德不甚了解。我们没说你不了解,是说你不甚了解。什么意思?就是你了解得不透彻、不全面。对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你知道得太少。

  这个困难呢,我们是可以克服的。怎么克服?我们要向大众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介绍名号功德的不可思议,这就非常重要了。

  怎么介绍呢?要把西方世界的理、事、因、果,依正庄严,一件一件地讲清楚、讲明白,大家听了才会相信。不介绍,大家怎么能知道呢?

  所以我们佛陀弟子,有义务把西方极乐世界介绍给一切大众听,让他们了解西方极乐世界,了解阿弥陀佛。

  如果他听你讲了,他还有怀疑。比如说,我现在在讲《无量寿经》,向大家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可能有人说,“你也没去过西方极乐世界,你也是听经上讲的,我怎么知道经上讲的都是真的呢?”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着急,要学会善巧方便。换个方法嘛,你这么讲他不信,给他换个方法。

  用什么方法呢?可以给他讲故事,讲一些往生人的具体事例,越近的越好,大家亲眼所见的,让你不能不信,对吧?人们不都说,我见着了我才信。那怎么办呢?给他讲故事,讲实际的例子。最好将来如果你送往生,有这样的实例你带着他,让他亲自去看。越近的越好,大家亲眼所见,让他不得不相信。他相信了,这样就建立起信心了。

  比如说,刘素青老菩萨往生的实例,可以那样说,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大众听,给大家看真实的光碟。尽管有人不相信,但是我相信,多数人还是看明白了,还是能够相信的。相信,他就得度了。

  这种讲故事的方法呀,对中年以上,特别是对年岁大的人效果比较好。使他觉悟,在晚年充满了希望,不至于过那种毫无希望、坐吃等死的生活。

  现在退休老人的日子,真的是不好过。如果身体再有点儿毛病,那就更不好过了。如果我们把西方极乐世界介绍给这些老人们,让他们了解西方极乐世界。告诉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人人有份。只要你信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你会去西方极乐世界的。这样呢,让老人们感到前途是光明的,他感到有奔头,他晚年把一切放下,专心念佛,他会有真正的乐趣的。

  所以我在这里劝同修们,如果你们的家里有老人,一定要劝老人念佛。这是做晚辈的最真正的孝顺。

  “忆念受持。归依供养。”发心之后最重要的是“修行”,这八个字就是教我们怎么样修行。

  “忆念受持。归依供养”,这八个字是教我们怎么样修行。大势至菩萨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教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个“忆”就是心里想。想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四十八愿。你天天想,想久了,阿弥陀佛的本愿就变成了你自己的本愿。我们的心愿跟阿弥陀佛的心愿完全相同了,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保证。

  “受”是接受。佛在经典里讲的理论、方法、境界,我们完全接受,丝毫都不怀疑。“接受”就是把它做到。“持”是保持。一定要把经典变成自己的生活行持。

  按什么来行持?按《无量寿经》。这部经最大的功德利益就在这里。它是十方诸佛所共同宣扬的,是如来度众生的第一法门。看起来很浅显,实际上是浅人看得浅,深人看得深,妙就妙在这里,无比殊胜之处也在这里。

  这几句话是非常重要的重点,就是说《无量寿经》它最大的功德利益是什么呢?就是十方诸佛所共同宣扬的,是如来度众生的第一法门。看起来很浅显,实际上是浅人看得浅,深人看得深。大家仔细琢磨琢磨这两句话,说妙就妙在这里,无比殊胜之处也在这里。

  “归”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们从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回头,专依《无量寿经》。

  以往我们一听到佛,就想到佛像;听到法,就想到经典;听到僧,就想到出家人,这完全是著相。著相就见不到性。

  真正修行人一定要“离一切相”,才能“见一切性”。

  六祖惠能大师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为什么这么说?就是防止我们著相。

  佛教我们从颠倒迷惑回头,依“觉而不迷”;从邪知邪见回头,依佛知佛见,是“正知正见”;从一切烦恼、染污回头,依清净心,是“净而不染”。“大觉”“正知”“真净”是自性三德。我再说一遍,“大觉”“正知”“真净”是自性的三德。恢复了自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十方诸佛,赞叹这是真正的皈依处,念佛法门殊胜到了极处。

  有人说,三皈依不知道从哪里做起。讲皈依佛、法、僧,觉得有点儿虚无缥缈;讲皈依觉、正、净,稍微踏实一点儿,但是还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念佛法门把三皈依具体化了。皈依佛,无量诸佛如来,我们皈依一尊阿弥陀佛;无量的经典法门,我们皈依《无量寿经》;皈依僧,我们皈依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样,我们的三皈依就落实了。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我们供养诸佛如来,供养诸大菩萨,我们用什么来供养?要用“真正的修行”来供养。那我们供养一切众生,又用什么供养呢?用《无量寿经》和念佛法门来供养。这是普遍供养一切众生,这是“上求下化”。

  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开经偈里说“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的真实义就是这个。所以也可以说,这一品经文就是“愿解如来真实义”的解释,它的意义是说不尽的。

  看下面这几句经文:

  〖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前面一段经文,专说皈依净土,皈依《无量寿经》的修学功德。这一段经文的范围非常深广,不单是指《无量寿经》,只要“能发一念净信”,将“所有善根。至心回向”,也能往生,就是三辈往生末后的一段,叫“一心三辈”。这才显示出了《无量寿经》圆满到了极处,就是古大德所讲的“圆中之圆,专中之专”。

  前面一段经文是讲“专中之专”,这一段经文是讲“圆中之圆”。什么意思?就是不管你修学哪个法门,无论依照哪一部经典修学,只要对阿弥陀佛、对极乐世界有“一念净信”,这就是求生西方的条件。注意那四个字,特别重要——“一念净信”。

  我们大家都知道,印度的马鸣、龙树菩萨不是专修的。中国的永明延寿大师是修禅的,到了晚年专修净土,成为净土宗的一代祖师。禅宗有一位禅师叫彻悟禅师,他有一本《彻悟禅师语录》,语录的内容完全是劝人念佛的。近代的虚云老和尚,他是禅宗的泰斗,他没有发愿求生净土,他与弥勒菩萨有缘,求生兜率天亲近弥勒菩萨。虚云老和尚在最后的开示录里几乎百分之九十的开示,都是劝人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不是在给我们做榜样,在为我们表法?

  以上说明,无论修学哪一宗、哪一个法门,只要发“一念净信”,将一生所修的善根“至心回向”,就是真心回向求生西方,没有一个不往生的,阿弥陀佛一样来接引。念佛法门广大无边,专与不专都能往生。

  这个“专”是指净土法门而言。修学其他的法门也要专一。如果不是专修净土念佛法门,关键在哪儿呢?关键在那四个字——“一念净信”。只要你做到了“一念净信”,求生西方,阿弥陀佛照样来接引你往生。

  “随愿皆生。得不退转。”这两句经文,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最大的好处,就是后面那四个字“得不退转”。你只要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就不会再退转了。如果说没有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菩萨修到“七地”,就是七地菩萨还会退转。你说这该有多难吧!一定要修到“八地”,你才能保住不退。八地称作“不动地”。

  下面一句经文“乃至无上正等菩提”,这一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这是究竟的果报,一生中必定证圆教的佛果。

  这一品经文就说到这里。

  这两品经文都非常重要。

  下面我说说,第二十三品经文的几个要点。

  第一个要点,这一品经文是说十方诸佛都共同宣扬、赞叹这个殊胜的念佛法门。

  第二个要点,阿弥陀佛为什么在因地发愿,愿自己成佛之后,要求一切诸佛都赞叹?

  有三点原因:

  第一个,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大愿,是帮助一切众生平等成佛。这样伟大的愿力,十方一切诸佛连想都没有想到过。诸佛没有想过,十方众生怎么能知道这件事儿呢?概括起来说就是,诸佛没想过,众生不知道。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阿弥陀佛的愿力,怎么样能够让众生知道?就得有人大力来推荐、介绍、宣传。谁来做这个工作最合适?当然是诸佛最合适。没有诸佛来介绍,众生未必能相信。所以必须靠十方诸佛来介绍。唯佛与佛才有这个能力,才有资格跟大家介绍这个法门。

  第三个原因,阿弥陀佛在因地就知道,这个法门实在是难信之法,如果推动力度不够,这件事情难度很大,必须十方诸佛同赞叹,阿弥陀佛的大愿才能够兑现。“一佛出世,千佛拥护。”

  这是第二个要点。

  第三个要点,诸佛怎样赞叹,怎样宣扬,怎样劝说大众求生净土?

  就是为大众讲解《无量寿经》,劝念阿弥陀佛,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赞叹阿弥陀佛。这是第三个要点。

  第四个要点,“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我们要明了,这个“如来”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示现成佛,“弥陀本愿海”就是这部《无量寿经》。本经是“如来正说,称性极谈”。

  第五个要点,我们三皈依从哪里入手?

  念佛法门把三皈依具体化了。皈依佛,我们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法,我们皈依《无量寿经》;皈依僧,我们皈依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第六个要点,三辈往生讲“专中之专”,一心三辈讲“圆中之圆”。

  这充分显示出,《无量寿经》圆满到了极处,真正是古大德讲的“圆中之圆,专中之专”。不管修哪个法门,无论依照哪一部经典修学,只要对阿弥陀佛、对极乐世界有“一念净信”,真心回向求生西方,阿弥陀佛同样接引,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关键在“一念净信”。

  今天的心得交流就到这里。

  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感谢龙石为本站提供数据治理平台技术支撑 http://www.longshidata.com/pages/government.html】
上一篇:无量寿经试讲第九集文字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