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生脱死,岂可志大言大

发布时间:2023-07-25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观想[1]一法,非理路明白,观境熟悉,无躁妄欲速之心,有镇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则损多益少。

  至于实相念佛,乃一代时教,一切法门,通途妙行。如台宗[2]止观[3],禅宗参究[4]向上[5]等皆是。所谓念自性天真之佛[6]也。如是念实相佛,说之似易,修之证之,实为难中之难。非再来大士,孰能即生亲证。

  持名[7]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

  外[8]持名而专修实相,万中亦难得一二实证者。能得苏东坡[9]、曾鲁公、陈忠肃、王十朋[10]等之果报,犹其上焉者。了生脱死一事,岂可以志大言大而成办乎哉。[(正)复吴希真书](《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线装书局,2014年版)

  注:

  [1]观想:谓依十六观经作观,或专观白毫,或但观丈六八尺之佛身,或观广大法身,及具观十六种观。(《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弥陀圣典序》)

  [2]台宗:参见“天台宗”条。隋智者大师入寂于天台山,故曰天台大师。天台大师所立,名天台宗。(中略)智者曰:传道在行亦在说。于是讲说三部:一、玄义,是说一家之教相者;二、文句,是解法华之经文者;三、止观,是示一心之观行者;一宗之教观备于此。(后略)(《佛学大辞典》)

  [3]止观:参见“止观宗”条。天台宗之异名。因彼宗以止观行为本也。(《佛学大辞典》)

  [4]参究:在禅宗,即指参访师家,致力体得佛法。禅家排斥单方面之知解,以亲至师父处参学,求其开示之参禅为一生之大事,亦即强调在正师之处参禅学道。(《佛光大辞典》)

  [5]向上:禅林用语。指由下至上、从末至本;反之,从上至下、从本到末,称为向下。禅宗以自迷境直入悟境、上求菩提之工夫,称为向上门,又称逆卍字,属于自利门;反之,自悟境顺应而入迷境,示现自在之化他妙用,称为向下门,又称顺卍字,属于利他门。若未兼具向上门及向下门者,皆非真悟。(后略)(《佛光大辞典》)

  [6]天真之佛:参见“天真佛”条。法身佛之异名。谓众生本具之理性,天真独朗者。(后略)(《佛学大辞典》)

  [7]持名:谓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弥陀圣典序》)

  [8]外:排斥;抛弃。

  [9]苏东坡:五祖戒禅师(五祖寺名,师戒禅师为五祖寺住持,故称五祖戒),于宋初名喧宇宙,门庭高峻,若龙门然,死后为苏东坡(有事迹可证)。东坡以前世慧力,其文字见地,俱不平常,而复不拘小节,其守杭时,尚常邀妓自娱,可知戒师并初果尚未能证。(《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第二•复化凡居士书》)

  [10]曾鲁公,陈忠肃,王十朋:曾鲁公,陈忠肃,王龟龄,史大成(曾陈王三公,皆宋名臣,史公清初状元,四公皆信佛,唯忠肃悟入甚深,以前世皆为高僧,故虽处富贵,犹能不昧本因耳),今世之孝子贤孙,皆此类也。(《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一•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二》)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

 

上一篇:念佛心不够恳切的原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