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要新白话版(二十九)

发布时间:2023-07-25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书摘二百三十七

  梁任公(梁启超),有超出群众的才华,现在正是相互忌妒的世道,为什么不归隐起来,回归乡里而去认真研究出世的大法?这样可以彻悟本来具足的妙性。还必须努力修净土法门,回向往生西方净土,使所有领悟的人,一一亲证佛法。然后乘大愿轮,再来示现出生浊恶世界,以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作各种对治的方法。对于刚强的友人,就用刚强的办法克制;对于柔和的友人,就用柔和的办法克制。无论上中下根性的人,没有一个不受度化的。这是大丈夫继往开来、自利利他的究竟真实意义。在这个时代这个世道,不尽力研究佛法,而只是空有担忧世界的心,不免会危及自身的危险,那是英雄豪杰愤闷时的表现,不是圣贤随缘而行、乐天知命的本色啊。过去生生世世培养出来的慧根,本来不容易,倘若不对佛法专精致力,达到亲证佛果,那就如同泥做的坯器还没有用火烧成瓷,经过雨水就化了。光阴短促,人命几何?一口气上不来,就属于来生后世了。没有证道的人,从本来有悟又回入到迷的状态,一万个里面有十千个。从悟再增加悟的,一亿个里面没有一二个。怎么忍心让无上的好法器的坯模,再经雨水,而又化为尘土呢?

  梁任公与我,从来没有交情,最近因为谬听人言,也可攀扯为知己。知己就为知己谋划,必须在大体统方面讲道理,才不失为一句话相投,毕生都是知己的深厚友谊啊。不知梁公看到了,是竖着点头认同呢?还是横着摇头不认同呢?请把这个意思转达吧。(增广文钞卷二·复张云雷居士书一)

  书摘二百三十八

  梁任公在日本住久了,他所叙述的佛法,大略都是依日本人的成书而论。日本净土宗,以善导为初祖,这话不太恰当。关于净土一法,自远公(慧远大师)以后,极力宏扬的,代代都不缺乏人。即使我国以善导大师为净土第二祖,也属于偶然,不是说远公以后,没有人宏扬这个净土宗了啊。这样的节目,似乎应该依古制,依我国向来的贯例,怎么能以讹传讹,导致后人产生疑议呢?……禅宗下,说“印度无”,下又说,“中国特创”,这七个字也不恰当。西天印度原本有二十八祖,怎么能说无?……梁公文章超过世人,聪明也超过一般人。可惜对于佛法没有深入研究,只是依日本人所论的而叙述。所以虽不造成大碍,总是有点不合适的论调,有时冒出来。……大聪明人,大名人,讲出来的话必须仔细考虑,不可草率。因为对他人对自己都是模范啊。如果平常人有错谬处,人们还容易知而且容易改;如果名人错谬那人们必然以错讹为正确,而互相讹传了。(文钞三编卷一·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七)

  书摘二百三十九

  一切诸佛,莫不是以流通法道为谆谆嘱咐。流通的方法,最初必须以建立塔庙、印造经像为创始。因为如果没有塔庙经像,那就没有凭借可以奉行尊仪而修净行,阐扬佛道而化导群迷。而一切含识众生,都不知怎样瞻礼圣容,培植善根,闻法修持,开发心地智慧啊。

  流通佛法的人,必须有真修实践的僧、以及有势力财力的王公大臣绅士商人。一种名叫内护(僧),一种是外护。内护要严持禁戒,认真修净土法门。对于禅、教、律、密、净土,或者专门主修一门,或者兼修各宗。必定使自己和他人都得益,阴间和阳间都蒙庇护,暗中维持社会,不知不觉中引导民情而后已。外护是不惜资财,广种福田,普遍劝同道的人,发起信心。内外相互配合,佛法就流通了。如果没有有道德的内护,那么师的表率没有树立,人们将有什么敬仰呢?如果没有有势力的外护,那么资费没有出处,外侮不能抵御。所以如来将要入涅槃时,把佛法付嘱给国王大臣,并及所有上天善神。要他们后世乘愿示现投生在一切国土,流通佛法,普遍利益含识众生。所以二千多年来,应化遍布各国的,以内护、外护的形式,为什么都有人相继不断了。(增广文钞卷三·《修正管理寺庙条例并护教文稿》序)

  书摘二百四十

  佛法僧三宝,是无明长夜的灯烛,生死苦海的航船。不只是想达到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的人,所应当依靠;就是高尚亲民、治国安邦的人,也必要显示佛教的心性妙理,宣扬因果实事,用来扭转人心而辅治社会的一大助缘啊。所以古代建大功,立大业,精忠直贯日月,浩气塞满天地的人,多数是由学佛得力而来。莫不是用力庄严佛像,流通佛经,护持僧宝,希望一切人民,共同住持三宝,悟入一体三宝,直到亲证这个心本来具足的真如佛性啊。(文钞续编卷下·四川乐山县大佛陵云寺创建藏经楼功德碑记)

  书摘二百四十一

  清世宗(雍正)宪皇帝,久已证了法身,乘愿再来,对于宗对于教,没有不通透的。当皇帝以来,十年之内,专门处理政治,不提佛法。等到天下太平,风俗醇厚,然后宣布法化,就容易得到利益,如器皿除去毒性,就可以装存甘露。到了雍正十一年(1733年),就以人王的身分,行法-王的事,佛法世法,一肩担下来了;儒教释教,一条道齐行。借取佛儒两家的心法,表达皇帝延续法脉的旨意,“空与有”不是两个,真与俗本是圆融。一心想着普天下的人民,都成为如来的真子;现在未来有情众生,共同获得本地风光(比喻自性)。每到初一十五,以及佛菩萨的诞辰,或者当面训诫朝廷大臣,或者传圣旨到边疆大臣,直到士官与庶民,使他们都明了自心,全部走向背离凡尘迎合佛觉的大道,不至于白白具有佛性,枉受生死轮回的悲哀。或者整顿天下丛林寺院,一切僧众,要他们恪守清规,精修梵行,真正的参真实的悟,明心见性。希望这样光大佛法,赞助皇帝的教化。

  又在初一十五,必定亲自运用睿智的笔,恭敬绘画一位古德的道像。取他本人的传记,选出纲要,作一个小传。又作一首赞诗,阐发其中奥义,亲笔书写在像的上方。刻在皇宫里的石头上,以备临摹拓印而希望流传。自雍正十一年二月起,至十三年(1735年)三月止。共绘了三十二尊画像。(增广文钞卷三·《三十二祖传赞》序)

  书摘二百四十二

  自佛法传入中国,历代皇帝,没有不崇奉的。其中只结缘佛种的,与有所悟证的,种种不一。但能求深入经藏,直达禅源,证涅槃妙心,具金刚正眼,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闲暇,阐扬拈花微笑直指人心的宗旨,唯有清世宗皇帝为第一啊。如果不是法身大士,乘愿再来,掌握权教实教不二道柄,度轮回无依的众生,怎么能这样呢?他所著述的,大藏经内有《圆明居士语录》三卷(圆明居士,世宗道号)。其他《序》、《跋》、《传》、《记》,分散在《经》、《论》、《语录》中。全都妙道契合佛心,暗暗符合祖意,言言都见真谛,语语归向宗旨。就如“走盘珠”,又像“摩尼宝”。凡是具有慧眼的人,没有不佩服的。(增广文钞卷三·《拣魔辨异录》石印序(代企觉居士赵希伊作))

  清世宗宪皇帝,过去生中种有德本,乘愿再来。深入经藏,直达禅源。宗门教门都通透,悟证将近极处。秉受儒佛两家的传统,阐发心就是佛的妙道。自佛法流到本土,二千年来,在皇帝中,最为第一。如果不是久已证得法身,示现在末法时期,借俗法表明真如,广度含识众生的人,怎么能这样呢?佛法普利众生,大菩萨随机感应,广大如法界无边,究竟如虚空无形,不是大智慧,不能形容。清世宗用时节雨露滋润万物的道理,极力发挥,可算是妙理契合佛心,不用比喻而容易明白了啊。(增广文钞卷三·清世宗御制普陀法雨寺碑文跋(乙卯年代赵希伊作))

  书摘二百四十三

  宋朝,杨杰,字次公,号称无为子,参见天衣怀禅师大悟。后来母亲去世,阅读大藏经,深知净土法门的殊胜,而从此极力劝化他人修净土法门。临终说偈:“生亦无可恋,死亦无可舍,太虚空中,之乎者也,将错就错,西方极乐。”杨公大悟后,归心净土,极力提倡,直到临终时,认为生死都在真性中,犹如空中的花,因为没有证真性,不得不以求生西方净土为主啊。将错就错就是,如果彻底证到真性,那用不着求生西方净土,求生还是一错。没有证的也是错而必须要求生西方净土,所以说将错就错,西方极乐。莲池大师《往生集》,在杨公传后,赞说:“我愿天下聪明才士,都能就此一错啊。”这可是真的大聪[url=]B[/url]明,不被聪明所误的人。

  但是像宋朝的苏东坡,虽然是五祖戒禅师的后世,常携带阿弥陀佛像一轴在身边,说:“这是我生西方的公证啊。”到了临终,径山惟琳长老,劝他不要忘了念求西方净土,苏东坡说:“西方不是没有,只是在这里用不得力了。”学生钱世雄说:“这是先生平生的追求,应该用力。”苏东坡说:“用力就差。”说完就逝世了。(文钞三编卷四·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自序见文钞续编))

  书摘二百四十四(白居易念佛诗)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年纪大了,不再写诗了)

  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看经眼花,作功德跑不动了)

  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怎么办呢,念佛)

  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行也念坐也念)

  假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再忙也要念)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离目标还远,我这一生耽误了)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要清净就念佛)

  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那些聪明人会嘲笑我)

  达又作甚么,不达又如何,(聪明有什么用,不念佛免不了轮回)

  普愿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文钞三编卷二·复方耀廷居士书二)

  书摘二百四十五(黄庭坚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

  名殊体不殊,(名不同实际一样)

  本是一种性,(都有佛性)

  只为别形躯,(受报的形体不同)

  苦恼从他受,(不管被吃的痛苦不痛苦)

  肥甘为我需,(只要我爱吃)

  莫教阎君断,(不用阎王审判)

  自揣应何如?(自己想想对不对)

  (文钞三编卷三·劝戒杀放生文序)

  书摘二百四十六

  宋太宗、宋真宗二位皇帝的时代,净土宗第七祖省常法师住持浙江杭州的西湖昭庆寺,仰慕效仿庐山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的遗风,也组合净土修行的莲社。而当时宰相王文正公王旦,首先皈依莲社,为莲社倡导。凡是各类官员,知识分子,以弟子身份而加入莲社的,也有一百二十多人。出家沙门则有数千,而普通百姓加入就难以计数了。

  后来有潞公文彦博,做官历任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皇帝,出任将相五十多年,官位达到太师,封潞国公。平生最信佛法,晚年向佛更加有力,专心念佛,没有一点松懈。与净严法师在京师组织十万人求生净土法会,一时间知识分子多数受他的教化。寿辰直到九十二岁,念佛而逝。有人颂词说:“知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自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文钞三编卷三·丹阳金台寺募结同生西方万人缘序)

 

【文章出处:建湖网站制作 http://www.1234xp.com/jianhu.html 欢迎留下您的宝贵建议】
上一篇:怎样理解娑婆一大劫极乐一昼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