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

发布时间:2023-07-25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印光大师: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示殷德增母子法语二则(民二十五年)

  因果二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罄无不尽。盖不特佛教之所尚,亦世法之所不废也。其在儒书,早垂明训。易云,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书云,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岂非因果之谓耶。而春秋左氏传所载,一切奇奇怪怪,善善恶恶,皆因果之实录。使后之人诵其书,按其事,懔然于祸福之无常,报应之不爽。由有鬼神,战兢惕厉,上智者固能奋志时敏,聿修1厥德。下愚者,亦知所畏惧,不敢为恶。故因果者,实为维系人心之大防,足以辅助王化所不及。乃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亦古今国家治乱兴衰之关键也。

  今日世道陵夷2,人心陷溺3,所以至于此极者,皆由不明因果报应之理所致。因果之理不明,其近因虽受新学说之影响,而其远因实由宋儒辟佛有以酿成之也。盖自宋儒之说兴,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曰,人死神亦飘散,虽有剉斫舂磨,将何所施。曰,君子有所为而为善,则其为善也必不真,何事谈及因果。夫无所为而为善,只可以语上智之人。中人以下,必资有所劝而后善。今曰无所为而为,是阻人向善之路也。

  圣人以神道设教,幽赞于神明。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今以鬼神为虚诞,是废先王之教也。既死归断灭,无因果,无报应,则一切逆恶之行,凡可以得逞其志者,有何所惮而不为乎。乱天下而祸人类者,必自此始矣。彼程,朱只知勉君子无所为而为善,独不虑小人无所畏而为恶耶。天下君子少而小人多,则程,朱之言,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矣,可不恫(tōnɡ)4哉。然程,朱理学之说,多取诸佛经,乃欲以此自雄,以得于人者,反谓人不我若。遂掩耳盗铃,阴奉而阳违,甚至不惜操戈以逐之,夫果何为而然也。曰,为门庭之见,及欲配飨5文庙耳。彼徒以门庭之见,而贻天下后世以无穷之祸患,此亦程,朱所不及料,而有心人所为深痛之也。夫程,朱为有宋一代大儒,其维护人伦纲纪之功,何可湮没。而其立言6,乃不免违悖先圣,贻误后世。吾人读书尚古7,可不深察乎哉。

  ●(其二)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及其实行之方法,必先从事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须以妇女为主体。盖世有贤母,方有贤子。伊古贤母,从事胎教,钧陶8于禀质之初,化育于未生以前,而必期其习与性成9也。如周之三太,(太姜,太任,太姒。)阴相其夫,胎教其子,皆女中之圣人,实开周家王业之基。予尝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谓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者,即指克尽妇道,相夫教子而言也。乃今之女流,多不明此义,而妄欲参政揽权,思做大事,遂将家庭培植根本之道,置之度外。此真聚万国九州岛之铁,也铸不成此一个大错,深可慨也。

  培植家庭根本之道维何。即凡教子女,必在于孩提之时,先须使知因果报应之说,则一切悖恶行为,自有所畏而不敢为。讲因果之书,莫善于感应篇及阴骘文。此二书,能为之常常讲说,自有莫大之利益。盖童蒙天性未漓,善言易入,幼而习焉,久则成性,及既长而不可改也。正本清源,端在于此。故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今天下所以大乱者,皆由一班不明教育原理之父母,有以养成之也。盖既不能以胎教善其始,又不能以因果策其后,根本一坏,遂泛滥而不可收拾。于是非孝无亲10之说,家庭革命之谈,乃昌言而不讳。驯至朋友则利交而货卖,夫妇则兽合而禽离。廉耻道丧,天理绝灭,洪流滔天,未知所届。即起孔子释迦于今日,亦无法以救之,岌岌乎殆哉。然则将奈何。曰,挽救之道,唯有注重家庭教育,冀各为子女讲明因果之事理,以培植其根本而已。既植善因,必获善果,庶将来人心丕变,风俗渐淳,天下国家,其有太平之望乎。

  释如诚【研读】

  因果二个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竭尽无遗。不仅是佛教所崇尚,也是世间法所不能废置的大道。因果的道理在儒书中,早有明训。《周易》中说:“修积善行的家族,必定留下许多庆祥;累积恶行的家族,必定留下许多祸殃。”《尚书》中说:“行善,上天降下各种吉祥;作不善,上下降下各种祸殃。”这些难道不是因果的道理吗?而《春秋左氏传》中所记载的,一切奇奇怪怪,善善恶恶,都是因果的真实记录。使得后来的人读到这本书,按照这些事的前因后果,戒惧祸福的无常,报应的不爽。由于知道有鬼神,战战兢兢,警惕谨慎,上智之人,固然能够振奋志气,敏于时事,继承发扬先人的德业。下愚的人,也知道有所畏惧,不敢做恶。所以因果教育,实在是维系人心的大防堤,足以辅助王政教化的不足。是世出世间圣人,治理天下,度脱众生的大道关健,也是古今国家大治大乱,兴盛衰败的关键。

  今天的世道衰颓败落,人心沉迷陷溺,所以到如此地步,都是由于不明白因果报应的道理所导致的。因果的道理不明白,其中的近因,虽然是受到新学说的影响,而其中的远因,实在是由于宋儒辟佛而酿成的。自从宋儒学说兴起,他们说:鬼神,是阴阳二气的天赋之能。说:人死了,神识也飘散了,虽然有地狱的剉斫舂磨,将如何来施用?说:君子有所求而行善,那么这个行善也必定不是真的。为什么要谈到因果呢?因为无所求而行善,只可以对上智的人来说。中等根性以下的人,必定要借着有所求来劝导他之后才来行善。今天却说,要无所求的去做善事,这是阻拦一个人的向善之路。

  圣人以神道施设教化,暗中赞叹神明。在《周易·系辞》中说:“推原事物的初始,反求事物的始结,就能知晓死生的规律;考察精气凝聚成为物形,气魄游散造成变化,就能知晓鬼神的情实状态。”现今认为鬼神是虚妄荒诞的,这是废除了先王的教化。既然死后归于断灭,没有因果,没有报应,那么一切逆反罪恶的行为,凡是可以达到满足他志愿的,有什么值得害怕而不敢去做呢?挠乱天下而遗祸人类,必定从此开始了。二程、朱熹只知道勉励君子无所求而行善,怎么就不考虑小人无所畏惧而做恶呢?

  天下的人,君子少而小人多,那么二程、朱熹的话,利益天下的也太少了,而危害天下的也太多了,可不是哀痛吗?然而二程、朱熹的理学,大多取自佛经,他们想以取自佛经中的义理来自我壮大,却将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反而认为别人不如我。于是掩耳盗铃,阴奉阳违,甚至不惜操戈相伐来驱逐,他们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答:为了门庭之见,以及想要死后进入文庙受后人的祭祀罢了。他们因为门庭之见,而留给天下后世,无穷的祸患,这也是二程、朱熹所没有料到的,而有心人所深深痛心的。二程、朱熹是宋朝的一代大儒,他们维护人伦纲纪的功劳,不可以湮没。而他们的思想学说,还不免违悖先圣,贻误后世。我们读书崇尚古制,可不是要深深思察吗?

  ●(其二)现今想要发扬光大因果的事理,以及实行的方法,必须先要从事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必须以妇女为主体。因为世间有了贤母,才有贤子。古时的贤母,从事胎教,熏陶造就在禀受色身的最初,教化培育在没有出生以前,而必定期望他熏习养成好的性格。例如周朝的三太,(太姜、太任、太姒。)暗中辅助他们的丈夫,胎教他们的儿子,都是女中的圣人,实在是开启了周家王业的基业。我曾经说:治国平天下的权力,女人家操得一大半。又说:教育女儿是齐家治国的根本,就是指克尽妇道,相夫教子来说的。

  现今的女流,大多不明白这个意义,而妄想参政揽权,想做大事,于是将家庭培植根本的大道,置之度外。这真是聚集万国九州岛岛的铁,也铸不成这样的一个大错,深深的慨叹啊!培植家庭根本的大道是什么?就是凡是教育子女,必须在于他孩提时代,首先必须使他知道因果报应的学说,那么一切悖反凶恶的行为,自然有所畏惧而不敢去做了。

  宣讲因果的书籍,没有好过《感应篇》以及《阴骘文》的。这二本书,能够为孩子们常常讲说,自然有莫大的利益。因为儿童天性还没有浇薄,好话容易入心,幼小时熏习,时间久了就成为性格,等到长大了,就不会改变了。正本清源,就在这个地方去做。所以《周易》中说:“蒙童时代应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现今天下之所以大乱,都是由于一班不明白教育原理的父母,因此而养成的。

  因为他们既不能以胎教,好好教育在孩子的最初,又不能以因果教育鞭策在孩子稍长之后,根本一旦损坏,于是泛滥而不可收拾。于是不讲孝道,不敬双亲的说法,家庭革命的谈论,就公开提倡而不忌讳。渐渐到了,朋友,是以利益相交而以货物出卖,夫妇,是野兽相合而家禽分离。廉洁羞耻的大道丧失,天理绝灭,洪流滔天,不知道要到哪里去。

  即使孔子、释迦世尊出现在于今天,也没有办法来挽救,实在太危险了。然而要怎么办呢?说:挽救之道,只有注重家庭教育,希望父母各自为子女讲明因果的事理,来培植这个根本而已。既然培植了善因,必定获得善果,使得将来人心大变,风俗渐渐淳厚,天下国家,有太平的指望啊!

  1【聿修】《诗·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毛传:“聿,述。”聿本助词,后多训为“述”,因以“聿修”谓继承发扬先人的德业。

  2【陵夷】由盛到衰。衰颓,衰落。

  3【陷溺】比喻深深陷入错误的泥淖而无法自拔。

  4【恫】1.哀痛。恫(dònɡ) 1.恐惧。

  5【配飨】合祭;祔祀。指孔子弟子或历代名儒祔祀于孔庙。

  6【立言】指著书立说。

  7【尚古】崇尚古制,推崇古道。

  8【钧陶】用钧制造陶器。比喻造就。

  9【习与性成】谓长期的习惯将会形成一定的性格。《书·太甲上》:“兹乃不义,习与性成。”

  10《孝经》:“非孝者无亲。”意思是:不孝敬父母的人,他心目中就没有父母的存在。

 

上一篇:食五种辛诵经念佛,皆无大利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