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一切诸善,无不弥纶。然有世出世间,大小本迹之异。
世间之孝,服劳奉养以安其身,先意承志以悦其心,乃至立身行道以扬名于后世。虽其大小不同,皆属色身边事。纵令大孝格天,究于亲之心性生死,无所裨益。所谓徒徇其迹而不究其本。况乎杀生以养以祭,俾亲之怨对固结,永劫酬偿不已者乎。
出世间之孝,其迹亦同世间服劳奉养,以迄立身扬名。而其本则以如来大法,令亲熏修。
亲在,则委曲劝谕,冀其吃素念佛,求生西方。吃素则不造杀业,兼灭宿殃。念佛则潜通佛智,暗合道妙。果能深信切愿,求生西方。必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托质九莲也。从兹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永离娑婆之众苦,常享极乐之诸乐。
亲没,则代亲笃修净业,至诚为亲回向。心果真切,亲自蒙益。若未往生,可即往生。若已往生,高增莲品。既能如是发心,则与四宏誓愿相应,菩提觉道相契。岂独亲得蒙益,而己之功德善根,莲台品第,当更高超殊胜矣。而况以身说法,普令同伦发起孝思乎。
此其孝方为究竟实义。非若世间只期有益于色身及现世,竟遗弃其心性与未来而不论也。
是知佛教,以孝为本。故梵网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又于杀盗淫各戒中,皆言应生慈悲心,孝顺心。于不行放救戒中,则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由是言之。佛教之孝,遍及四生六道。前至无始,后尽未来,非只知一身一世之可比也。知是而不戒杀放生,吃素念佛者,岂究竟至极无加之孝乎哉。
杭垣紫荫张公,孝思无既。亲没数十年,每一念及,尚复挥涕。因念亲故,专念佛名。盖以我此色身,即亲之身。我既为亲念佛,亲必蒙佛摄受也。其孝也,可谓兼世出世而两全之也。而有其父必有其子。其令嗣馨谷,善体亲心,笃修净业,广行众善。初则遍请名贤,发挥祖母费太孺人,苦节抚孤,德镇坤维之贤。刻其文为旌节录。冀所以慰祖母之贞灵,而安父终身孺慕之孝思也。继则以父常时思慕,因筑一室,罗植松竹,额曰循陔小筑。中供祖母之像,四壁铺张名贤题咏。以期其父常奉颜色,而致其如在之诚也。又以循陔小筑,遍求名贤题咏。一以彰其父之孝思,一以冀感发于同人。深合观经孝顺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之道。既有净业正因,必获往生实果。然则紫荫公之父子,及诸眷属。虽则尚居娑婆,实皆西方极乐世界中之诸上善人也。世之欲孝其亲者,可不以此为法乎哉。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四》:“循陔小筑发隐记”
汝母年高,于净土一法,未能认真修持。宜常与谈说六道轮回之苦,极乐世界之乐。人生世间,超升最难,堕落最易。若不往生西方,且莫说人道不足恃,即生于天上,福寿甚长,福力一尽,仍旧堕落人间,及三途恶道受苦。不知佛法,则无可如何。今既略晓佛法,岂可将此一番大利益事,让与别人,自己甘心在六道轮回中,头出头没,永无解脱之日乎。如是说之,或可发其宿世善根,信受奉行也。菩萨度生,随顺机宜,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汝能力修孝友,及以净土法门,劝导自己眷属,及一切有缘者,同作莲池会里人,则功德大矣。
节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二》:“复周孟由昆弟书”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炼,则烹炼之大冶洪炉,反为毒器,为苦具。是在各人能自得益耳。
同室之人,固宜于闲暇无事时,委曲宛转,开陈至理,令其心知有是非可否。则心识不知不觉,渐摩渐染而为转变。至其愚傲之性发现时,可对治,则以至理名言,和气平心以对治之。否则任伊,一概置之不理。待其气消,再以平心和气,论其曲直,久之则随之而化。若用强蛮恶辣手段,断非所宜。以彼有所恃(所恃者子女也),兼失子女观法之训。
节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二》:“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若欲化人,必须自己实行,人自生信。光所言实行,尚不专指能念佛而已。凡发心学佛之人,必须所作所为,高出平人之上。所谓高出者,谓能力敦伦常,恪尽己分。父慈子孝,是所应然。一切时,一切处,务存真实。凡起心动念行事,俱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凡有迷而不信者,必须以真实诚意为彼宣说所知之因果等事理。不能知者,不可强说。众生在迷,如生而盲者,迷本有家。若欲归还,须待人领,方可不致撞墙磕壁,堕坑落堑。彼得人领,当须全体依从领者所说,不得稍生违抗。彼若违抗,不但不能到家,或恐丧失身命。
节选自《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二》:“复冯不疚居士书”
【转自:东台网站开发公司 http://www.1234xp.com/dongtai.html 欢迎留下您的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