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一门深入(1)

发布时间:2023-07-23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问:修行要一门深入,不换题目。那弟子们诵经是否也应选择一部经诵到底呢,还是根据修行的层次来决定诵哪部经?不诵经行吗?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叫一门深入?现在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就是比如说念佛,我专念佛,别的什么也不干。什么诵经、诵咒、诵戒一概不干,我就是念佛了,我这就叫“一门深入”。对此世间还有一种说法,“一条道跑到黑;不撞南墙不回头”,还有这种说法。把这个说得好听,就是所谓的“一门深入”。

  答:我的看法,一门深入首先要找到这个门,有了门才能深入。那什么是成佛的这个门呢?那就是开悟、见性。见性了你才能找到这个门。要不然我们想进这屋,但人还在外面,连门都没找着,你说你往哪儿深入?你走哪儿不碰墙,是不是?所以你不存在深入的问题。

  一门深入指的是进了这个门才能深入。所以,首先我们要想进门,禅宗有一句话“悟后起修”,和一门深入应该是一个意思。悟了以后才开始真正修呢,在没悟之前还是盲修瞎练。真正一门深入,他就不会换题目了。为什么不会换题目了?因为他知道怎么修都回到自性,换不换都没有问题了,这叫一门深入。

  至于诵经应该选择哪部?哪部能叫你找到门你就诵哪部。怎么能找到这个门呢?你诵经的目的不是想一门深入吗?你先找着这个门,那就行。门找不到,你怎么叫一门深入?所以我从这个意义讲。

  当然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说我们不应该朝三暮四,要专注一个,这也是正确的。但这个不能作为“一门深入”的说法。你要说我这是“不换题目”行,但是你如果说是一门深入,还达不到一门深入。因为那个只是一个方法,你还没有入门。我从字义上给大家这么解释。

  当然了,如果一部经,或一句佛号念到底,必然有它的功夫。但是你心里不“明”也不行,你心里不知道怎么用功也是不行的。不能说“我就一句佛号,我就不诵经了”。就像人有病似的,你说:“我感冒了,扎点青霉素。”但青霉素只是消炎,它不治感冒。你说:“那我就多扎点。”(众人笑)你扎多了只能药物中毒,是不是?感冒还是感冒。如果你能正确地对症用药,吃一片“去痛片”或者“扑热息痛”马上就好了,你何必扎那些针?那多疼?所以有时候没有必要造成一种损失。就是说需要诵哪部经,我就诵哪部经。

  有的人问:“那是不是夹杂啊?”我说你“思惟胡思乱想”那叫夹杂。如果不胡思乱想叫什么夹杂?是不是?不是以你诵多少来决定杂不杂,是你思想上是不是乱,为杂不杂。标准在哪儿?在思想上,也就在你清净不清净上。你要清净就不杂,你要不清净那就叫杂。当然我不反对用一门来作一个深深的理解,功夫用熟,这是有道理的,不是没有道理。比如念佛、参话头,都是一句佛号或一句话头要绷住了,要参下去,这是正确的,不是反对这个。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到底要干什么?如果道理不明白,甚至在外面给人开示的时候就乱讲、胡讲:“你这夹杂了,你这个都是干吗……”有时候一个人一个样,一概而论反而不好。

  至于“不诵经行不行”?这个经就是路,就是在这里不断地深入。至于哪部经该诵、哪部经不该诵——如果你还有一个该诵不该诵,你的思想就有问题了。什么叫该诵不该诵?我们是要见性,我们是要成佛,我们不是做什么孝子贤孙来了。我们要求的是成就,只要能成就,你该诵就得诵,不该诵就不能诵,根据需要而来。当然有些祖师大德的说法(指以一部经作为入门方法),还是很准确的,还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不能说哪部经该诵,哪部经不该诵,这样的话就否定了佛法,心量就狭窄了。心量狭窄的人就是我执重。我执重、法执重反而障道了。

  我们要求在修行道路上,要五宗平等弘扬,经经法法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不该诵的。哪个是该诵不该诵的,都不存在,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直指人心,八万四千法门法法平等。至于哪个人需要哪部经,那根据需要就行了。我们首先把心态放正了,和佛所讲的不违背,和大众的利益不违背。什么都不违背的情况下,不管诵经也好、念佛也好,我们的心都是平的。

  你心平,就不念佛它也在念,你念了以后它更深入了。就像鼻孔出凉气似的,总是清凉清凉的,非常清凉,上下都通,通气特别地好。到谁跟前也没有那种别扭,不然人家说,“我修禅”、“我修密”,首先互相的就产生了知见。完全没有那个,看谁都是一样,所以说心平是道。不要有该诵和不该诵的问题,主要是根据需要和师父指导,这就可以了。

 

【文章转自 网站模板 http://www.1234xp.com/moban/ 欢迎留下您的宝贵建议】
上一篇:人生如能看一遍《楞严经》你就没白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