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甚境界发生

发布时间:2023-07-25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印光大师嘉言录》

  今人多半是要体面,凭空造楼阁,有一分半分,便说有百千万分。如某居士录,其境界皆是手笔所做,不是心地所做。汝固不妄,诚恐或有此习气,则其过不小。佛以妄语列于根本五戒者,正为防此弊也。若或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乃妄语之流类。若凭空造楼阁,妄说胜境界,即犯大妄语戒,乃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其罪甚于杀盗淫百千万亿倍。其人若不力忏,一气不来,即堕阿鼻地狱,以其能坏乱佛法、疑误众生故也。汝切须慎重,所见之境有一分,不可说一分一,亦不可说九厘九,过说亦罪过,少说亦不可。何以故?以知识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为断耳。此种境界,向知识说,为证明邪正是非,则无过。若不为证明,唯欲自炫,亦有过。若向一切人说,则有过。除求知识证明外,俱说不得,说之则以后便永不能得此胜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关,而台教中屡言之。所以近来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胜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胜境,一生贪著欢喜等心,则便受损不受益矣,况其境未必的确是胜境乎!倘其人有涵养,无躁妄心,无贪著心,见诸境界,直同未见。既不生欢喜贪著,又不生恐怖惊疑。勿道胜境现有益,即魔境现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转,即能上进故。此语不常对人说,因汝有此种事,固不得不说也。汝最初礼佛所见之大士像,不的确。以若果实是,不至因念与《观经》不合而隐。然汝由此信心更切,是亦好因缘。但不宜常欲见像,但志诚礼拜而已,庶无他虑。临睡目前白光,及礼佛见佛像悬立虚空,虽属善境,不可贪著,以后不以为冀望,当可不现。窥汝根性,似是宿生曾习禅定者,故致屡有此相也。明,虞淳熙,在天目山高峰死关静修,久之,遂有先知,能预道天之阴晴、人之祸福。彼归依莲池大师。大师闻之,寄书力斥,谓彼入于魔羂,后遂不知矣。须知学道人,要识其大者,否则得小益必受大损。勿道此种境界,即真得五通,尚须置之度外,方可得漏尽通。若一贪著,即难上进,或至退堕,不可不知。

  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甚境界发生。若心中专欲见境界,则境界便多。倘不善用心,或致受损,不可不知。

  谭碧云之着急,不独彼一人独犯此病,一切学佛之人,多多皆犯此病。既有此病,不是招感魔境,便是未得谓得。须知心本是佛,由烦恼未除,枉作众生,但能使烦恼消灭,本具佛性,自然显现。如磨镜然,止期垢净,勿虑无光。如医目然,但能去翳,自复本明。若于垢未净,翳未去时,即欲大放光明,曷可得乎?若发,便是妖魔所现,决非镜目之真正光明也。凡初发心人,俱宜以此意告之。

 

【感谢龙石为本站提供api管理平台 http://www.longshidata.com/pages/apigateway.html】
上一篇:净土法门与古大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