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未得一心[1]前,断断[2]不萌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欲见即可顿见,不见亦了无所碍。
倘急欲见佛,心念纷飞,欲见佛之念,固结胸襟[3],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则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现作佛身,企报宿怨。自己心无正见[4],全体是魔[5]气分,一见便生欢喜。从兹魔入心腑,着魔发狂。虽有活佛,亦末如之何[6]矣。
但能一心,何须预计见佛与否。一心之后,自知臧否[7]。不见固能工夫上进,即见更加息心专修。断无误会之咎,唯有胜进之益。
世间不明理人,稍有修持,便怀越分期望。譬如磨镜,尘垢若尽,决定光明呈露,照天照地。若不致力于磨,而但望发光。全体垢秽,若有光生,乃属妖光,非镜光也。
光恐汝不善用心,或致自失善利,退人信心,是以补书所以耳。永明[8]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今例其词曰:但期心不乱,不计见不见。知此当能致力于心与佛合之道矣。[(正)复周群铮书](《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线装书局,2014年版)
注:
[1]一心:一心有事理之二种:无余念为事之一心。入实相为理之一心。(后略)(《佛学大辞典》)
[2]断断:绝对。用于否定式。
[3]胸襟:犹胸怀。指心里头。
[4]正见:正确的见解,亦即离诸邪知邪见的如实知见,为八正道之一。(《佛学常见词汇》)
[5]魔:梵语,魔罗之略。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中略)义林章六本曰:“梵云魔罗,此云扰乱障碍破坏。扰乱身心障碍善法破坏胜事,故名魔罗,此略云魔。”(后略)(《佛学大辞典》)
[6]末如之何:没有办法、莫可奈何。
[7]臧否(zāngpǐ):善恶;得失。
[8]永明:宋智觉禅师延寿,住杭州慧日山永明寺,故称为永明。唐末五代僧。净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佛学大辞典》及《佛光大辞典》“延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