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要新白话版(三十九)

发布时间:2023-07-25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书摘三百零九

  另外现今是一个患难的世道,天灾人祸,常常发生。无论水火、战争、饥饿、瘟疫、虫害、旱涝、怨家、对头等,灾患临头,只要肯至诚恳切,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决定可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再有女人临产,念观世音,决定安然而生,没有苦痛。即使长时间生不出来,将临死亡,只要肯念观世音,那也就立时而生了(要出声念,不可心里默念。因为这时须用力送子出,若默念,必致伤气受病。旁边照应的人,也代彼念。家中人,不在产房,也应该为念。不限在产房内、产房外,念之皆有利益也。平常于睡眠,与衣冠不整齐,及未洗漱,并沐浴、抽解、至不洁净处,都应当默念。默念功德仍是一样,出声念于仪式不合,不是完全不可念也)。

  世间人无知,认为这种事是不好的。纵然平常有信心的人,也不敢教别人念,认为裸露不净,念了有罪。不知道这时候母子性命相关,菩萨只是以度众生为根本,这时只取那诚心,而裸露不净,是出于不得已,不是故意不恭敬的可以相比。肯念,那孩子就出生了,不但没有罪过,而且使母子同种善根(此见《药师经》,非光杜撰。)。如果在平常,必须虔诚整洁,不可以拿这个特殊时刻为例,而散漫不恭敬,那罪过有天大了,这种事凡是念佛的人都不知道。我从前不知道俗习的谬误,所以《文钞》中都没有说到,后来深知了,所以经常为一切人说,而那些依从的,没有不当即得到效果的。这也是利人的一个方面啊。(文钞续编·与马星樵医士书)

  书摘三百一十

  佛为大医王,普遍医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然而生死大病,是由心而生起,所以先要把医治心病作为前导。如果能依法修持,那身体的病就可以随之而愈。身体的病有三种:一是宿业、二是内伤、三是外感。这三种病,只有宿业(往世造的业)难治。倘若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的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往世所害的怨家对头,它若离苦得乐,病人就可以业消病愈。不但不再为害,反而感激超度的恩,而在暗中护佑。凡是有这样的病,以及医这样病的人,都不可不知这个道理。

  ……我从来不懂医术的,很希望世上的人都没有病,天天持念大悲咒,加持净水。有长期患病,中西医都不能治的,劝他戒杀护生,吃素念佛,以及念观音菩萨。如果真的至诚,就可以立刻有转机,不久自然好了;纵然是不马上好,决没有加重的道理,而且能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又不用有什么花费。

  你要学医,虽然重在针灸药品上,也须要有大菩提心,常以佛菩萨圣号,以及大悲咒,广为自己和他人持诵,期望大家都获得现生身心的安乐,临终决定往生西方净土。那就不辜负作为佛弟子,随缘分随能力,自利利他的大道了。如果像世间的庸医,只为了得利,不把救人病苦当回事,纵使财发巨万,也只落得自身永堕恶道,子孙成了败类,或者究竟灭绝,白白浪费了自利利他的机会,反倒成了害人害己的恶果,可不悲哀吗,可不畏惧吗?《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只有世间的“大聪明人”,多数都是想得福乐,反召祸殃。你能不随波逐流,应当可以得称大国手的实名,否则便是民贼而已。如何取如何舍,请自己选择吧。(文钞续编·学医发隐)

  书摘三百一十一

  人在幼小时,教养最重要,这是因为认知和识别刚刚开始,熏习容易接受。熏习善的,就成为善士;熏习恶的,就成为恶人。何况无父、无母,无衣、无食的孤儿呢?这种人得不到教养,不是饿死,就是流为乞丐,或者匪类,因为天赋的才德,由于贫困而不得发显出来,不是可惜吗?如果得到教养,如晋朝的释道安、明朝的释妙峰,用法道传扬佛心,上宏佛法下化众生;宋朝的吕文穆(吕蒙正)、范文正(范仲淹),用法道救济时艰,继往开来的,古今就不缺乏这样的人。纵然是没有这样的天资,也应当养成良善,得以自主自立,而成为一乡一县的淳厚严谨的人士。因努力实行的“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而得以改变世道人心在不知不觉中,因此巩固了国家的基本并且辅助了国家的治理,那利益就不只是在乎孤儿了啊。

  愿仁人君子,本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爱自己的孩子扩展到爱别人的孩子)的心,而齐心协力,赞助这件事,因此慰藉“孔子少怀、释迦一子”(孔子希望凡是少年都给予关怀,佛看待众生都如独生子)的心(比喻圣人的境界不落空),那作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心,才算圆满,没有欠缺啊。忍不住用馨香早晚祈祷这件事(希望实现)。(文钞续编卷下·上海市佛教会慈幼院序)

  书摘三百一十二

  古人说,师是人的模范啊。模不成为模,范不成为范,为害不小。须知人与天、地,并称“三才”,才是才能。天不知多高多大,地不知多厚多广,人以五、六尺长,六、七十岁的小小东西,怎么可以与不可测量的天地并称呢?须知天地虽然能生成万物,如果没有人的参赞教育,就不成世道。所以人能继承往世的圣贤、开启未来的学风,这是为父为师的责任。如果知道我作为人师的道理,纵然我没有德感化人,也应当自己一举一动,都不失仪范。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唯恐他人因我的不良而效仿我。那就可以学圣学贤,超凡入圣啊。(文钞三编·复宁德晋居士书十八)

  书摘三百一十三

  二位身任军官,更当严以律己,为士卒的模范。所谓以言语说教就会争论,以身体力行才会服从啊。世间没有一件事,不是以身体为本的。至于对士卒,应当以真诚对待,谆谆告诫。使他们各各都能守除暴安良,保绥百姓的意志。对别人像对自己,对自己像对别人,不相互欺陵侵夺;看他人的妇女,就如自己的姐妹,不敢起非分的妄念。必定要不辜负卫国保民的职责,那么这个军队可不就是道德军、仁义军吗?以道德仁义军制敌,那就所向无敌,必能得胜。所以孔子说:“我战则克”的话,就是这个意思啊。近世年年有战事,稍有心存仁慈忠信,并念经念佛的,大多在枪林弹雨中,绝不受伤,这就是效果啊。(文钞三编卷三·复(薛英慧,刘一鹤)二居士书)

  书摘三百一十四

  在政-府部门修行,不是专指诵经、持咒、念佛而已。必须尽自己的职责,除暴安良,包括所统领的士卒,一一都要除暴安良、保护人民为意志。那么地方受福,而主将士卒都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业障,增长福寿啊。如果不以这件事,用恳切至诚心劝勉士卒。那兵士所到之处,地方受淫掠的惨状,就有不堪说的了。何况甚至还有毁烧房屋,杀人示威的呢?居士你如果能如此,用至诚心使士卒将地方人民当作自己家人想,不使他们受无谓的逼迫苦恼,那功德太大了。能够这样,再加上诵持经咒、念佛名号,那必定受到佛和上天的护佑。没事时军威远镇,盗贼逃避,有事时承蒙佛和上天的力量,克制敌军,就是护国将军,救世菩萨啊。(增广文钞卷二·复河南第五军副司令部杨明斋书)

  书摘三百一十五

  现今世道人心,沦丧到极点,天灾人祸,也频繁到极点。或流布有益世道人心的善书,希望这样同登觉岸;或拯济遭水遭风的穷民,希望这样死里逃生。与其留资财供给子孙吃喝嫖赌,令人唾骂,不如自己做济人济世的事,为自己培来生福,为子孙作百千世的受用来得值啊。

  昔日范文正公(范仲淹)对别人像对自己;对不亲的人像对亲人;看天下就是一个家;看中国就像一个人。所以能够从宋朝初年到清朝末年,足足一千年,子孙富贵不绝。长洲地区的彭氏家族努力行善事,从清朝初年以来,科甲考试天下第一,他家的状元有四五人,而同胞兄弟也有名列前茅的,因为世世敬奉佛,敬奉《阴骘文》、《感应篇》。他们的志向固然是长想利益别人,而上天对他们当然长施厚报啊。

  会稽地区的道尹(官名)黄涵之,名庆澜,非常信佛法,吃长素念佛。前年台州有灾,大力捐赈;今年灾难更大,因为捐款不容易,灾民又可怜,打算燃烧手指来筹赈灾捐款,也许可以感发人心。救得一个人,功德尚且无量,何况很多人呢?让我代他募捐,我自愧没有德,说话谁肯听,因为你亲戚的忧思,感动了我的心。倘若他怜悯儿孙中年夭折,为他行赈济的事,用来超度那灵魂,为自己培福德,甚至缘及儿孙;或超荐父母宗亲;或祈祷家门安泰。只要是出自诚心,绝不会不得福报的。现今的人,多数是借公济私,所以人们难以相信。如果论黄涵之的为人,可算是官长中数一数二的。他在宁波,每年布施药物,应当超过二万元,何况还施送善书,以及种种善事呢?他的为官,是用家资贴补的,不是害民误国来肥自家的人可比的啊。张瑞曾与他是施送善书的朋友,瑞曾在扬州设立一个借钱利平民的机构(不要利,只还本),写信请涵之在宁波开办,涵之就开办。凡是做小生意没有本钱的,都可以无所忧虑啊。就这一件事,可以知道大概了。(文钞三编卷四·复刘观善居士书二)

  书摘三百一十六

  如来讲的经典,因果通三世;一般人生子女,大概有四种因。“因果通三世”的:第一是现报,就是现在作善作恶,现生就获得福获得殃,如考上状元,现身得功名,这是凡夫肉眼能看见的;第二是生报,就是今生作善作恶,来生享福受罪,如祖父有道德,子孙才发达,这是凡夫肉眼所不能看见的,天眼还能看见(今生、来生,都对本人来说的。但是隔世的事,难以明白,就按祖父子孙来说吧,想要人明白了。不可以因为词影响了意义,至祷);第三是后报,就是今生作善作恶,到第三生,或四、五、六、七生,或十、百、千、万生,或一、十、百、千、万劫,甚至无量无边恒河沙劫,才受善恶的果报,如商、周的帝王霸业,实际是从稷帮助舜契帮助禹开始的。如果是三、四生等,天眼还能见到;如果是百千万劫,天眼就不能见到,声闻(阿罗汉)的道眼,还能见到;如果是无量无边恒河沙劫,只有如来的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圆明才能见到。尚且不是声闻道眼的境界,何况天眼、肉眼呢?知道这个三报的意义,那作善就降吉祥,作不善就降灾殃,圣人的话本来没有差错。富贵贫贱、长寿短寿发不发达,天命也没有过偏失。外境的缘到来,就像镜子里的影像,智者只修饰镜外的容貌,愚人只会憎恶镜里的影子。逆来顺受,才是乐天主义,不怨天不尤人,才可以安身立命。

  “子女有四种因”的:一者报恩,二者报怨,三者偿债,四者讨债。“报恩”的:就是父母对于子女,往世有恩,为了报恩的原故,来做子女。就会服侍奉养,活着照顾死了安葬,必定使活着的亲人高兴,死后祭鬼享受。甚至是为国为民,名垂青史,让天下后世,敬仰他的为人而且也敬仰他的父母。如曾鲁公、陈忠肃、王龟龄、史大成(曾、陈、王三公都是宋朝名臣,史公是清朝初的状元。四公都是信佛,只有忠肃悟入的比较深,因为前世都是高僧,所以虽然处在富贵中,还能不迷失本因了),今世的孝子贤孙,都是这一类啊。“报怨”的:就是父母往世对于子女有负恩的,为了报仇怨的原故,来做子女。小的就是不孝顺父母的心,大的就是惹祸牵连父母的人身;生前没有一点好处奉养,死后还要受羞辱。又有更严重的,身居高官,图谋不轨,遭到灭门灭族,掘坟挖墓,使天下后世,唾骂他的为人并且涉及他的父母。如奸臣王莽、曹操、董卓、秦桧等就是啊。“偿债”的:子女往世欠父母钱财,为了偿债的原故,来做子女。如果欠的多,就可以养父母一直到老;如果欠的少,就不免半途而去(短寿)。如学业刚成名而丧命,经商才得利而丧身。“讨债”的:就是父母往世欠子女钱财,为了讨债的原故,来做子女。小债就白费学费、聘金、请老师、娶妻,以及种种教诲,希望成名成家,而大的命限到了,忽然死掉。大债就不止这样了,必要使倾业荡产,家败人亡才罢休。(增广文钞·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二)

 

上一篇:弘一法师为什么对印光大师服膺不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