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霖:印祖对显荫法师之死的开示

发布时间:2023-07-25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印光大师文钞》里面讲,「试观显荫之死,远不如愚夫愚妇」。显荫法师这个事情,我等一下再来补充。他说显荫这位法师死掉的事情,不如一个愚夫愚妇。「而显荫之所知」,显荫法师所知道的佛法,可能这些愚夫愚妇也达不到。可是愚夫愚妇所得到的,又不是显荫法师所能达到的。

  为什么法师他所知道的佛法,到最后往生的时候,竟然输给愚夫愚妇呢?印光大师说,「所谓性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以渟凝,故致上智不如下愚」,弄巧成拙,这句话怎么解释呢?为什么你鼓励老人家念佛呢?「性水澄清」就是说你可以让他慢慢地,告诉老菩萨念佛的功德,让他可以慢慢把这一生的荣辱死生,这一辈子里面的所有恩恩怨怨,乃至于一些平常的这些毛病习气,藉由这一句佛号,把这些得失能够慢慢放下来,把这些苦乐忧喜舍慢慢放下来,让我们的性德,这个「性水」就是我们的智慧之水,能够清净下来,就澄清。

  如果你不念佛的话,每天年纪大了,还在那边分别东,分别西,子女不孝,孙子不听话,每天就忙东忙西的,「由分别而昏动」。你年纪大了,身体本来功能就差了,就会因分别而变到后来昏沈。因为「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识波」就是什么?我们的烦恼习气,我们的执着分别,我们的阿赖耶识就像大海里面那个波浪一样,「识波奔涌」。但是我们虽然烦恼这么多,像波浪里面的波一样,但是因佛号而停止。所以「上智不如下愚」,弄巧成拙。

  这里提到这个显荫法师,我特别来说明一下。显荫是民国年代的一个出家人,他江苏人,他十七岁的时候,他礼观宗寺,浙江观宗寺的谛闲老法师出家。这位法师他年纪很轻,根器也不差,但是有一点点的,印光大师说,有一点点的慢心。他入观宗学社,观宗学社是当时谛闲老法师所创办的一个学佛的机构,团体,他学习了天台教观。后来他专心学密宗,东渡到日本高野山大学学密法。

  后来他去见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是一个大修行者,他一看到显荫法师,就知道这一个人根器不差,但是慢心习气重。他就跟他开示了,「急宜韬晦力修。待其涵养功深,出而弘法,则其利溥矣」。印光大师的意思是说,你应该要在一个地方扎下,好好扎下根基。「韬晦力修」就是自己,可以讲说,在一个断绝一切往来的地方好好用功,扎下所有的修学根基,等到你修持到一定的功夫,就是涵养功深的时候。

  我们知道印光大师在浙江普陀山藏经阁,你知道待多久吗?三十二年,才被上海的一些大居士发现,最后书信往返以后,才有这样后来的《印光大师文钞》。印光大师在这个浙江普陀山的藏经阁潜心修持三十二年,就是这里讲的涵养功深,我们佛家讲长养圣胎。以前开悟的人都要怎么样?开悟了以后没有马上去度众生,在高山水边长养圣胎,就像六祖大师一样。六祖大师开悟以后,到哪里?到猎人队当他们的厨师。帮猎人煮饭煮了多久?煮了十五年。那就是什么?涵养功深。

  现在的年轻人没有这个耐性,看到净土法门法师很有名,看到定弘法师很有名,看到净土法门法师就追逐,看到定弘法师也追逐。现在追逐日本跟韩国的影星,跟歌星,叫粉丝,我们台湾叫粉丝。就是很迷恋那个影星歌星,叫粉丝,台湾有一种食物叫粉条,淀粉类的,只会追逐,追逐这些虚有的名相。

  佛陀不是跟我们讲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是现在年轻人,他不扎根基的。我从受菩萨戒,到佛陀教育基金会内典研究班,开始学基础的佛法,开始跟简丰文老师学佛,学讲经,我用了几年?我用了大概是八年。每一堂课讲完,简老师一定把我这一堂课讲的缺点,全部用纸条写给我,写七八张。写到后来我自己都不好意思,无地自容。老师纠正的缺点一大堆,都让我很难堪的,等到我八年学完了以后,简老师跟我讲,你可以上佛陀教育基金会的三楼讲大座,就可以对学生讲话了,讲经了。

  我从学讲经到成立孝廉讲堂,能够稍微有一点点福报,可以利益众生,用了十三年,但是现在基础还是不够,自己本身的修持也没有功夫,还是要好好听印祖说的,涵养功深。是因为定弘法师叫我来讲这个《太上感应篇汇编》,我们才敢这样抛头露脸的,跟大家做共修共学,不敢讲说是讲经。

  所以印光大师说显荫法师应该韬晦力修,「待其涵养功深」,再「出而弘法,则其利溥矣」。他这个利益太大了,「聪明有涵养,则成法器」。你像果清律师,定弘法师的师父,净空老法师说,李炳南老居士座下,他这几个学生里面,这几十万个弟子里面,最有成就的除了净土法门法师,再下来就是果清律师。净土法门法师跟李老师学多久?学十年,跟了十年,果清律师跟李老师学法以后,也跟净土法门法师学法,自己闭关,每一次都三年,一共闭三次关。

  这个叫做什么?真正果清律师有照印祖这样说,韬晦力修,涵养功深。就光闭三次关,就一次三年,就九年了,几乎断绝所有的音讯。所以正觉精舍为什么,像他们的副住持天因法师、果良法师,为什么他们修持的功德力那么好?都是学习果清律师啊。我听说天因法师也闭关过,也是三年,还修过般舟三昧。那一次去正觉精舍听天因法师开示,我佩服得五体投地,那真是大开圆解,称性而谈。你出而弘法,那个力道就是不一样,那功夫就很深了,这个利益就大了。

  所以印祖说,聪明有涵养者,则会成为法器,法器就是弘法的大菩萨。但是显荫法师没有听话,二十三岁就死掉了,因为显荫法师的师父谛闲老法师有劝他,不是没有劝,但是他听不进去,显荫法师没有听进去。所以显荫法师死掉的时候,印祖非常地哀痛,他也是惜才。印祖以哀痛可惜之语,指出原因出来,他说「显荫天姿甚高」,他是非常聪明的一位修行人。「显密诸宗,皆得其要领」,他不仅通显教,也通密教。「但以志尚浮夸」,但是他的个性很浮夸。这个是印祖说的,我是一个居士,在家修行人,这是我把这个印祖的开示朗诵出来。

  他「不务真修」,他没有真修实干。他死的时候,「显密之益不得力」,也就是说他死的时候,显荫法师死的时候,显教所懂的一点道理,跟密教所修持的一些开示,不得力,帮不上忙。念佛之事从来他就没有去深入过,「向未理会」,也不得力。虽然那时候,死的时候,很多人为他助念,但是自己胡里胡涂。可能那时候,他往生的时候是昏迷,不然他怎么会讲胡里胡涂?印祖怎么会讲胡里胡涂呢?「不省人事」就是昏迷,很可怕。

  所以你说,阿弥陀佛第十八愿里面,十念必生,那万一临终像这样昏迷怎么办?你一句都念不出来了,怎么十念必生呢?印祖说他不省人事,印光老法师就这样说了,「此可为年轻之聪明人一大警策」。我刚才讲我们现在的一些,学佛的年轻一辈的,好好读这一段印祖的开示,不是光追逐名师就能够跟名师一样,你要有根基,要韬光养晦,要涵养功深。

  所以印祖说,「良由显荫天姿虽高,气量过小」,虽然显荫法师根器不差,但是气量不够,就是肚量不够。「无韬晦涵养之真修,有矜张夸露之躁性」,这是什么?「躁性」就是我们现在讲是说,有一点点躁动性,而且很喜欢夸张,很喜欢表现,这个叫做「矜张夸露之躁性」。

  所以印光大师对这些老人家特别提示,「腊月三十日」,过年的最后一天,乃一年的最后,「一岁之尽日」。「倘预先未曾打叠得好」,没有事先打点好,等到债主怨家,群相来绑你,「系缚」,哪容你过关呢?过年关呢?「临命终时,乃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也」,临命终就好像一年的最后一天,腊月三十。倘若你的信愿行资粮不具足,贪瞋痴的恶习还在,则无量劫来的冤亲债主,统统来逼讨,哪肯饶你呢?不要说不知道净土法门的,无可奈何,就他可能随业受生。知道净土法门而没有,「不务实修」,没有真正在修的,「亦复如是」,还是这样。「被恶业牵向三途六道中,永永轮回去也。欲求出苦之要,唯有念念畏死」。

  所以怕死不是坏事,怕死是好事。老法师说念念要畏死,「及死而堕落三途恶道」,以及怕死掉到三恶道去。如果能这样警觉,「则佛念自纯,净业自成。一切尘境,自不能夺其正念矣」。这个是印祖在回复宁波某居士的书里面提到这一段。我特别把它引用出来,鼓励我们老菩萨,老人家,好好听印祖的开示。

  最后印光大师说,「求生西方者,不能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就变成可遇不可求了。「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较。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这一段讲得非常地好,就老人家你要讲这个道理给他听,你活到八十岁也是死,到一百二十岁,也是一样。但是你往生不是死,是活着去的,假如你真信切愿,报终命尽,就能够莲开九品,佛一生给你授记。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九十二集)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因果教育弘化网】

 

上一篇:净土法要新白话版(二十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