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佛教

发布时间:2025-07-04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人生佛教(注一)

──三十四年春在汉藏教理院编──

人生佛教开题(代序)

笫一章总叙

第一节人生佛教名辞的提出

甲、中国从前……十善文化的人世。(注二)

附录对于中国佛教革命僧的训词

第二节人生佛教学理的说明(注三)

附录

十七年在法国东方博物院,讲佛学之源流及其新运动文中,对人生佛学亦有一则简略提示,兹摘录于次:

一、人生之佛学……圆满福慧的无上菩提。

第三节从人乘行果进趣大乘行

一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

堕世年复年……是名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

二判摄一切佛法

在民国八九年后……普遍全球。(注四)

第四节人生佛教之目的

第五节旁录

一、兹录民国十年评梁漱溟君之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文:

梁君以生活意欲……余则谓须昌明五乘的共佛法以达到之耳。

二、录民国十三年章君太炎一信(见人生观的科学后序),及李君正刚余之佛教复兴论于次:

章太炎先生书。

李正刚居士余之佛教复兴论。

第六节人生佛教之层系(注五)

第二章无始终无边终之宇宙事变

事变,亦可曰现变实事,亦曰现实,亦曰真现实。以无始终无边终中之宇宙显其义相,兹分三节明之。

第一节因缘所生法

一略叙

因缘所生法……都打破之。(注六)

二能知所知关系概论

能知所知及其关系……故为胜也。(注七)

三因缘生果之三要则

因缘生果……亦无所用其怨祷矣。(注八)

四亲因生果之因缘法界

法界之广义……皆依此因果而立。(注九)

第二节世间

一何谓世间

甲、世间之名义……为时不太促乎?(注一○)

二所知现实之成事

所知现实之成事者……故随顺中仍加以修改也。(注一一)

三所知之器界

器界与根身一切种……世间相违之过也。(注一二)

四所知之情器

有情与器之世间相……植矿之异,应更研究。(注一三)

第三节大蕴处界(注一四)

第三章 事变中之有情众生业果相续

宇宙一切现变实事中之有情众生,即为一切变化之主动力,玆亦分三节明之。

第一节十二缘起

一世间之因缘情器论

因缘所生之果法……乃示以因缘所生之正义。(注一五)

二情器之十二缘起

正因生果……三世业感之生死说明之。(注一六)

三生活与生死

四有情为本之世间

佛法无他事……附表(注一七)

第二节有情

一何谓有情

有情,具云有情众生……殊不足怪也。(注一八)

二有情之分类

于有情类略分为六生……二十五有情众生类也。(注一九)

三有情类之流转与进化

有情类强烈之意识与行动……可以观有情之进化矣。(注二○)

四情器之生命由来问题

有情及植物之生命……人生亦有互助与进化之可期矣。(注二一)

五有情类之生起

前言每一有情……生起为各类类似之身命耳。(注二二)

六有情众生之决择

有情众生,前已广说……第五非狂似狂所作。(注二三)

第三节业与界趣

一总论业与界趣

业谓行为造作之义……大略如此。(注二四)

二三界五趣九地

三界表……皆无主宰故皆是苦。(注二五)

三福非福不动业及三世生死流转

福业应得福报……无有已时。(注二六)

四因缘生果与业力

佛法以因果律……庶能进化为优良也。(注二七)

五二世缘起之业力说

业通有漏无漏……可了然于因缘所生之情器果矣。(注二八)

第四章有情业果相续流转中之人生

第一节人生世界

一此一人间之器界

此人间之器界……可见天人之关系。(注二九)

二动植矿之关系与区别

凡动植矿物……遂成物本论等。(注三○)

三人间情器与非人间情器

依人间情器之现实……三类之分别。(注三一)

四人间之有情器界

依上述区别与关系……可知人生世界为何状矣。(注三二)

五人生世界之我与非我

常俗以自身谓之我……缘起无碍之现实矣。(注三三)

六切近之人生宇宙观

以人生为本位……亦通于器世间也。(注三四)

第二节人生之特性

一人生之特性与即人成佛

古锥就因明果……即人即佛,如是如是。(注三五)

二有情类之教育

教化之能发育……曰天人师,如是如是。(注三六)

三人间之上中下士

中国自孔仲尼说……后名上士。(注三七)

思惟义大者……岂不哀哉!(注三八)

四人性之研究

异生性或改称个性……言性命者之所知也。(注三九)

第三节人与器界及一切有情

一人生于器界之依资

兹再就资人生所依持受用之器界……可衣食住行康乐于天地。(注四○)

二有情与有情之相处

瑜伽第二……乃皆归仰。(注四一)

第五章有情流转中继善成性之人生

第一节人乘正法(注四二)

第二节家庭之男女道德

一男子

居士子!若有人善别六方……若人尊奉沙门梵志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注四三)

二女子

佛语玉耶:世间有七辈妇……是名夺命妇。(注四四)

三优婆夷教育与佛化家庭

附录一异性与女性

男女之性别……仍不能平等。(注四五)

二女子宗教心理学之解剖(注四六)

第三节国与国际道德

一模范政治家

佛言:宿命无数世时……上下和乐,遂致太平。(注四七)

二人间政治领袖之德失

佛法施行于人间世……则庶几矣。(注四八)

第四节人生世界之净化

一人类之净化

净化之功……乐意喜故。(注四九)

二世间之净化(注五○)

第六章人生向上胜进中之超人

第一节佛法与人天

一六种情众

人众,为有情众之一类……是为出世之众。(注五一)

二佛乘与人世的关系

谓先观察佛法流行于世……而后人天善法之为用大也。(注五二)

第二节由人而菩萨

一进化的人生(注五三)

二生活之量的扩充与度的提高

王化中评王国维思想云:盖生生主义之所以不能充其量者,……而必由解脱之道达其目的也。

三人生观的科学(注五四)

四修行信心。(注五五)

第三节菩萨学处

入中论第一颂:声闻中佛能王生,诸佛复从菩萨生,大悲心与无二慧,菩提心是佛子因。悲心于佛广大果,初犹种子长如水,常时受用若成熟,故我先赞大悲心!

一建立菩萨学处的计划

在佛教戒律中……附表三。(注五六)

二瑜伽菩萨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日日中,若于如来或为如来造制多所,若于正法……又一切处无违犯者,谓若彼心增上狂乱,若重苦受之所逼切,若未曾受净戒律仪,常知一切皆无违犯。(注五七)

第七章人生向上进化不退之菩萨

第一节法界众

法界犹云宇宙……如华严教义之所明。(注五八)

第二节三乘共十地

经云:须菩提!是中菩萨摩诃萨,从初发意行般若波罗密……具足是十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云:此中佛更解得无上道因缘……以是故言十地具足故,得无上道。(注五九)

第三节境行果与三祗五位

佛学通说境行果三……大菩提之二转依。(注六○)

第四节分别发趣道相(注六一)

第八章无始终边中之宇宙完美人生

第一节由菩萨而佛

甲、建大心……是故第十一说名佛地。(注六二)

第二节教育圆满之人生

教育新见分教育为二……备有前三者之长而无其弊矣。(注六三)

第三节重重无尽之法界

兹以华严之周遍含容观,以明此法界之重重无尽义。

事如理融,遍摄无碍……深思之令现在前也。(注六四)

按古德准此十义开为十玄门,玆录五教仪文以明之: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当成无所畏。

(注一) 本书系大师述意而命人编录者。文悉重出,今但存目以见编篡之体系。

(注二) 录对佛教革命僧训词文中三要建设的方面。

(注三) 原题人生佛学的说明。

(注四) 录我怎样判摄一切佛法之第三期我对于一切佛法的看法。

(注五) 原题人生佛教与层创进化论。

(注六) 录佛学概论学理之第一章第一节。

(注七) 录真现实论宗依编第五章第五节第一目。

(注八) 录宗依编第四章第一节第一目。

(注九) 录宗依编第四章第四节第一目。

(注十○) 录佛乘宗要论序论第一章第一节。

(注十一) 录宗依编第二章之叙言。

(注十二) 录宗依编第二章第二节第一目。

(注十三) 录宗依编第二章第三节第一目。

(注十四) 录宗依编第三章第一节全。

(注十五) 录宗依编第四章第二节第一目。

(注十六) 录宗依编第四章第二节第二目。

(注十七) 录印顺之印度之佛教佛理要略章第一节。

(注十八) 录宗依编第二章第一节第一目。

(注十九) 录宗依编第二章第一节第三目。

(注二○) 录宗依编第二章第一节第六目。

(注二一) 录宗依编第二章第五节第六目。

(注二二) 录宗依编第二章第一节第五目。

(注二三) 录宗依编第五章第二节第一目。

(注二四) 录佛学概论学理之第一章第三节。

(注二五) 录佛乘宗要论本论第二章第二节。

(注二六) 录佛乘宗要论本论第二章第二节。

(注二七) 录宗依编第四章第一节第二目。

(注二八) 录宗依编第四章第二节第九目。

(注二九) 录宗依编第二章第二节第二目。

(注三○) 录宗依编第二章第三节第二目。

(注三一) 录宗依编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目。

(注三二) 录宗依编第二章第三节第五目。

(注三三) 录宗依编第二章第三节第六目。

(注三四) 录佛乘宗要论序论第一章。

(注三五) 录佛教讲演集序。

(注三六) 录宗依编第二章第二节第十八目。

(注三七) 录宗依编第五章第二节第五目。

(注三八) 录菩提道次第略论。

(注三九) 录宗依编第三章第五节第六目。

(注四○) 录宗依编第二章第二节第十二目。

(注四一) 录宗依编第二章第一节第十二目。

(注四二) 录人乘正法论全部。

(注四三) 录善生经。

(注四四) 录玉耶女经。

(注四五) 录福善之唯性论第四章第六节。

(注四六) 录张圣慧之女子宗教心理学之解剖。

(注四七) 录孛经。

(注四八) 录宗依编第五章第二节第七目。

(注四九) 录佛教救世主义众的净化之人类第一。

(注五○) 录印顺印度之佛教佛理要略章第三节。

(注五一) 录佛教救世主义众的净化之有情第二。

(注五二) 录佛乘宗要论下篇第二章。

(注五三) 录芝峰之进化的人生。

(注五四) 录人生观的科学三至六,共四节。

(注五五) 录起信论修行信心分。

(注五六) 节录我的佛教改进运动略史。

(注五七) 节录瑜伽师地论本分中菩萨地之戒品。

(注五八) 录佛教救世主义众的净化之法界第三。

(注五九) 节录大智度论七十五卷。

(注六○) 录宗依编第四章第三节第四目。

(注六一) 录起信论分别发趣道相。

(注六二) 录佛教救世主义心的净化之成德第三。

(注六三) 节录自由史观第五章第二节。

(注六四) 录华严法界玄镜卷三。

上一篇:所希望于星洲佛教徒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