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使浮躁远离 五、从内观到禅宗

发布时间:2023-07-20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五、从内观到禅宗

   佛,就是觉者,意味着生命的彻底觉醒。反过来说,众生就是迷者,是处在颠倒迷惑的状态。但我们不必气馁,因为佛陀已经告诉我们转迷成悟的方法。佛陀出现在这个世间的最大贡献,就是发现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自救的能力。
   这个觉悟潜质就是佛性。禅宗正是立足于这样一个见地,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谓直指,就是通过特定手段,帮助学人以最直接的方法去体认心灵内在的觉悟本性,从而完成生命的自我解脱。这也就是《六祖坛经》所说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悟此心,直了成佛。”每个人都具有本来清净、无垢无染的菩提自性,只要体认到这个觉悟本性,我们在生命的某个层面就与佛菩萨无二无别了。
   也正因为方法直接,手段猛利,所以禅宗对学人的根器要求很高,必须上根利智方可。所谓上根利智,就是心灵的尘垢很薄。只有这样,才能在善知识的点拨下直接契入,彻见本心。如果把觉性比做阳光,那么尘垢就像遮蔽阳光的云层。如果云层太厚,就会遮天蔽日,使阳光难以照射出来。同样,我们虽然具有觉悟本性,但因为烦恼深厚,尘垢重重,所以慧光也无法显现。
   禅宗在唐宋时期大德辈出,盛极一时。有记载的开悟者达数千人,但宋以后却逐渐衰落。原因虽然很多,但主要在于两点,一是大善知识越来越少,二是学人根机每况愈下。很多人虽然喜欢禅宗,但多半都流于口头禅,能依禅宗见地着手修行者为数不多,相契者更是寥寥无几。
   我们看到这样一种现状,同时也看到,南传的内观正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它和禅宗有某些相通之处;另一方面,操作起来较为容易。可以说,我们只要用心去做,都是可以修起来的。所以,“观自在禅修营”的定位,既有内观的观,也有禅宗的禅;既有观照般若的层面,又有实相般若的层面。
   有因缘来参加这样一个禅修活动,非常难得。希望大家在这几天之内放下万缘,不论在座上还是座下,都要保持观照,精进努力。禅是无所不在的,是超越任何形式的。打坐是修行,吃饭是修行,走路也是修行。我们要把每件事都作为禅修的所缘,作为培养觉知力的所缘,时时提起正念,安住当下。让每一分都不要空过,让每一秒都了了分明。
   大家在社会上都很忙,能够请七天假,想必大不容易。而寺院要组织这样一次活动,也要投入许多人力物力。希望大家珍惜因缘,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现在社会上佛学已成为热门,也举办了很多与佛学有关的课程,收费很高。有些人可能觉得交了钱会比较珍惜,会比较用心。但作为寺院来说,我们是以成就大众为目的。大家能在七天的活动中有所收获,才是我们最高兴的事。从另一方面来说,你们惟有认真修行,才不辜负护持你们前来禅修的家人和同事,以及为大家创造禅修环境的道场,为大家提供各项服务的义工。

 

【文章原创作者:香港服务器 http://www.558idc.com/hk.html提供,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