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嗔之法

发布时间:2023-07-25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富贵之人,每多嗔恚,以诸凡如意,需使有人,稍一违忤,即生嗔怒。轻则恶言横加,重则鞭杖直扑,唯取自己快意,不顾他人伤心。又嗔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心意烦躁,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消灭,福寿增崇矣。昔阿耆达王,一生奉佛坚持五戒,临终因侍人持拂驱蝇,久之昏倦,至拂堕其面,心生嗔恨,随即命终。因此一念,遂受蟒身、以宿福力,尚知其因,乃求沙门,为说皈戒,即脱蟒身,生于天上。是知嗔习,其害最大,《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古德云“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学菩提道,忍辱护嗔心。”

  如来令多嗔众生作慈悲观者,以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既是过去父母,则当念宿世生育恩德,愧莫能酬,岂以小不如意便怀愤怒乎?既是未来诸佛,当必广度众生,倘我生死不了,尚望彼来度脱。岂但小不如意不生嗔恚,即丧身失命,亦只生欢喜,不生嗔恨。所以菩萨舍头目髓脑时,皆于求者作善知识想,作恩人想,作成就我无上菩提道想,观《华严·十回向品》自知。

  又吾人一念“心性”与佛无二,只因迷背本心,坚执我见,则一切诸缘皆为对待,如射侯既立,则众矢咸集矣。倘能知我心原是佛心,佛心空无所有,犹如虚空,森罗万象,无不包括。亦如大海,百川众流,无不纳受,如天普盖,似地均擎,不以盖、擎自为其德。我若因小拂逆,便生嗔恚,岂非自小其量,自丧其德?虽具佛心理体,其起心动念全属凡情用事,认妄为真,将奴作主,如是思之,甚可惭愧。若于平时常作是想,则心量广大,无所不容,物我同观,不见彼此,逆来尚能顺受,况小不如意便生嗔恚乎?

  若凡夫人,又欲维持世道,则居心固当如菩萨深慈大悲,无所不容。处事犹依世间常理,或行捍御而慑服之,或以人次而感化之。事非一概,其心断断不可有毒恚而结怨耳。(增广下册示净土法门及对治嗔恚等义)

  学道之人以治习气为修行第一步功夫,若能克除一分习气,其功夫方始实得一分,否则有因无果,难得与佛相应也。性情暴戾,当时时作我事事不如人想,纵人负我德,亦常作我负人德想,觉自己对一切人皆有愧作,歉憾无已,则暴戾之气便无由生矣。凡暴戾之气皆从傲慢而起,既觉自己处处抱歉,自然气馁心平,不自我慢贡高以凌人。(三编上册复郝智熹居士书)

  节选自《印光大师全集净土法要》

 

上一篇:净土法门的特点是什么(133-136)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