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什么是佛法僧三宝?

发布时间:2023-07-27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我们通过学修四外加行,在相续中生起了无伪的出离心以后,就要寻求解脱的方法。梵天王、帝释王等世间的天尊无法教给我们解脱的方法,因为他们自己还没有摆脱轮回。身边疼爱我们的父母等亲属也无法教给我们解脱的方法,因为他们自己还在迷茫中,他们只会教我们怎样去降伏敌人,怎样去保护自己和亲人,怎样积累财产,怎样获得世间的名闻利养。除了上师三宝之外,谁也没有能力教给我们解脱的方法,因此我们要皈依佛、法、僧和上师。

  一、佛法僧三宝是显密共同的皈依处

  第一,佛宝。断证圆满就是佛。佛有法身佛、报身佛和化身佛,也可以说是法身佛和色身佛。法身佛是本体上的佛,色身佛是显现上的佛。

  法身佛是诸法的本性,是一切众生本来具有的觉性,只是有的显现了,有的没显现。他是自然、任运地圆满断证功德。

  色身佛是从法身中依众生的福德力而显现的。所化众生有清净和不清净两种:在清净的众生面前显现的是报身佛,在不清净的众生面前显现的是化身佛。

  在八地以上的菩萨,尤其是十地菩萨面前显现的就是报身佛,即五部佛。五部佛的坛城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但是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见到。十地菩萨能亲眼所见,九地菩萨能见到相似的,八地菩萨只能见到接近的。

  化身佛是八地以下的菩萨以及我们这些凡夫所见的。也可以说是依我们的福德力所显现的,有殊胜化身佛、投生化身佛、工巧化身佛和种种化身佛四种。

  殊胜化身佛。如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菩提树下示现成佛,依次转了三次法轮,以他的教法度化了无数众生。如释迦牟尼佛一样的化身佛都是殊胜化身佛。

  投生化身佛。《涅槃经》中说:“阿难莫哀伤,阿难莫哭泣,末时五百世,我现善知识,饶益汝等众。”佛所化现的这些具德的上师善知识都是投生化身佛,以补特伽罗的形象度化众生。

  工巧化身佛。指从事铸像、画像、雕像等增上善法的能工巧匠,或所雕铸、绘制的,能代表佛身口意的这些佛像、佛经、佛塔等。佛在世的时候亲口讲过:佛像代表佛的身,恭敬佛像相当于恭敬佛的身;佛经代表佛的语,恭敬佛经相当于恭敬佛的语;佛塔、铃杵代表佛的意,恭敬佛塔、铃杵相当于恭敬佛的意。所以我们平常用的铃杵都不能随便放、随便扔,要时时恭敬。为什么要塑佛像呢?它真正的作用是让大家提起正念,恭敬佛身,忆念佛的功德,同时发誓、发愿学修并且成就这些功德。若是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塑佛像就失去意义了。佛经也是同样,你看见佛经的时候,有没有把它当作真正的法宝,视为佛的真言?有没有想到佛的功德?有没有发誓、发愿学修并成就这些功德?佛像、佛经、佛塔等,对有些人来说是造业的对境,对有些人来说是积福的对境、成就的所依。在这些对境前,我们一定要提起正念,忆念佛的十力、四无畏等无漏的功德,并且发誓、发愿学修并成就这些功德。

  种种化身佛。对我们有帮助、有利益的一切显现都是种种化身佛,他是各种各样的,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标准,都是从本体法身佛中显现出来的,都是法身佛的幻化和游舞,所以我们要处处感恩佛陀。有人打你,骂你,伤害你,这是帮你消业;有人抢你东西,欺骗你,这是替你还债。我们要在顺境中积福,在逆境中消业。所有这些顺境、逆境等一切显现都是种种化身佛,都在帮助你、利益你。

  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若是你能提起正念,将一切转为道用,那一切显现都是法身佛的幻化;若是你不能转为道用,心里生起了烦恼,生起了分别念,那就是魔的幻化。显现的一切是佛的化身,还是魔的化身,主要看你的心。

  佛与魔就在一念之间。念没有转过来就是魔,念转过来了就是佛。若是有正知正见,都是佛,是殊胜化身佛、投生化身佛、工巧化身佛和种种化身佛。一切都是清净的、圆满的,不清净、不圆满的是自己的心。所以,若是你觉得有什么不对、不好的地方,都是自己的问题,不要找其他的理由,不要找别的原因,不要埋怨别人,不要冤枉别人。本来是你自己的问题,为什么要把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这是冤枉众生,冤枉他人。你若是有智慧,哪一个不是成就你的助缘?哪一个不是在帮你消除业障、积累资粮呢?比如,今天有人打你骂你,你不但不生气,反而感恩对方,当作是消业,这就变成了一种消业的方法,消业的过程。如果你能对他发慈悲心,发愿将来成佛后要度化他,这又变成了修慈悲心、发菩提心的一个助缘。念一转,结果也改变了——他打骂你,不仅帮你消除了业障,还让你积累了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

  假设你身边有一个疯子,若是你没跟他一样疯,这是你们两个的区别;若是你跟他一样疯,那你就和疯子没有区别了。同样,在修行的道路上,众生是愚痴颠倒的,但是你作为佛子,不能跟他们一样愚痴、颠倒,不能以牙还牙,不然你和凡夫就没有区别了。大家一定要明白,学佛修行就是要改变、转变。若是你的思想、行为还和凡夫一样,就不是学佛修行了。

  第二,法宝。佛法有教法和证法。教法是三藏: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注重讲的是禅定,律藏注重讲的是戒律,论藏注重讲的是智慧;证法是三学:戒学、定学、慧学。教法是暂时的皈依处,证法才是究竟的皈依处。

  第三,僧宝。僧众分为圣者僧众和凡夫僧众两种。一地菩萨以上都是圣者僧众,一地菩萨以下都是凡夫僧众。

  在小乘里,四位比丘(尼)以上的僧团是僧宝,这是佛制定的。当时佛在世的时候,主要弘扬的是显教,尤其是小乘。小乘特别注重戒律,只有比丘和比丘尼受持的是圆满戒,所以佛当时规定,比丘和比丘尼才是佛教的主人。但僧宝必须是僧团,是团体。但在大乘佛法里,只要有修有证,即现量见到诸法本性的一地以上的菩萨,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都是僧宝,单独一个人也可以称为僧宝。


 

上一篇:达真堪布:2011百日共修发心(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