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第14集)刘素云老师试讲文字版

发布时间:2023-07-21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

  我们接着上一节课的内容往下讲。请看下面一段经文:

  【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信解明记。悉皆第一。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逾者。】

  我们先把几个词汇解释一下。

  〖高才勇哲〗

  “高才”是才德过人;

  “勇”是大志大愿,有强烈的愿望帮助一切众生,这叫大志大愿;

  “哲”是对一切深广无际的道理都明白。这里是赞叹法藏比丘高才勇哲,才德过人,他具有坚强的大志大愿帮助一切众生,并且对一切事物都通达明了。

  〖与世超异〗是指超过世间所有的人,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信解明记〗

  “信”是信佛所说的法,信自己能够有能力接受老师的教导;

  “解”是对自己所信的佛法都能理解;

  “明”是明了;

  “记”是记忆,不忘记。这个词是讲他的信心、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超群。

  〖殊胜行愿〗

  “殊胜”是特殊超胜;“行”是行为;“愿”是愿心。

  “殊胜行愿”是指法藏比丘所发的,超过一切诸佛菩萨们在因地时所发的大行大愿,这个具体的就是指四十八愿。

  〖念慧力〗

  这是五根、五力中的两个力,念力、慧力。根是能生的意思,能出生一切佛法,所以称为根。五根是信、进、念、定、慧,这是五根。

  “信”是深信不疑;

  “进”是精进不退;

  “念”是忆念不忘;

  “定”是一心专注;

  “慧”是智慧。

  这个“力”是所生的善法产生强而有力的作用,能断烦恼,所以称力。这五种力是断烦恼、开智慧的基本条件。

  〖增上其心〗“增上”是增长、上进;“其心”是指他的信心、愿心、行心。

  〖逾〗是超越。

  词语就解释到这里。

  下面,我们把经文比较详细地解释一下。

  〖高才勇哲。与世超异。〗

  这两句经文是讲法藏比丘的天赋,就是我们常讲的天资、禀赋。法藏比丘的天资,一般人比不上,也学不来。如果是先天不足,通过后天的勤奋,也可以得到弥补。

  大家都知道,《阿弥陀经》前面有十六位尊者。这十六位尊者当中,有天赋好的,像舍利弗尊者;有天赋很差的,如周利槃陀伽。一个人的禀赋与过去生中的修行有关系,这个禀赋、天资也是一种果报。

  如果你过去生修财布施,这一生得财富的果报;如果你过去生修的是法布施,你这一生得聪明智慧的果报;如果过去生修的是无畏布施,你这一生得健康长寿的果报。法藏比丘在过去生中,这三种布施都修得好,所以他才能得这样殊胜无比的果报。佛教我们三种布施都要修,这样你的果报才能够圆满。

  在中国,这三种果报圆满具足的不多。大富大贵、高才勇哲又健康长寿,这是真正的福。在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是乾隆皇帝,真的富贵、聪明,有智慧又长寿,他是五代同堂。这就证明他过去生中,三种布施都修得广、修得大,才有这么大的福报。书画里有一枚图章是“古希天子”,这枚图章就是乾隆皇帝的。

  我们有些人羡慕别人有福报,不必羡慕别人。别人的福报是修来的,你修也可以得到,你不修就得不到。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这一生中好好修因,将来的果报必定是很好很好的,甚至能超过他。

  〖信解明记。悉皆第一。〗

  这两句经文是讲法藏比丘后天的勤学。前面是讲他的天资,这两句是讲他后天的勤学。他有好的天赋,又有后天的勤学,所以他的成就就这么殊胜。

  “信解明记”里,我们先看第一个字“信”。

  这个“信”有两层意思。

  1第一层意思是信自己。

  信自己有佛性,信自己的佛性与诸佛没有两样,特别是信自己依本经修学,决定能往生不退成佛,要建立这样的信心。这是第一层意思信自己。

  2第二层意思信他。

  这个他指的谁呢?是指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真实的,佛不打妄语,我们要完全相信,不能有丝毫的怀疑,要相信阿弥陀佛度众生的真实大愿。《无量寿经》是两尊佛说的,除了本师释迦牟尼佛之外,阿弥陀佛亲自说的也不少。四十八大愿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讲的。所以我们对于佛的开示,要能够信受奉行。

  下面看看这个“解”字。

  信了之后当然要解。解不是研究,不能落在心意识里。用心意识不能解如来的真实义,往往会错解、误解和曲解如来的真实义。如何理解经的大意?修觉、正、净。你修得一分,你就解一分如来真实义;你修得十分,你就能解十分如来真实义。

  我们要真正地解如来真实义,没有别的,就是老实念佛,念到心地清净自然就理解了。什么人能解?有修有证的人。换句话说,他的心跟佛心一样。

  佛是什么心呢?

  就是经题上讲的清净心,没有丝毫染污;

  平等心,没有人我是非;

  大慈悲心,对一切众生视若自己。

  这是佛心。

  不是佛心怎么能够解佛义呢?这是佛教我们要怎样才能真正解义。用一句话概括说,用佛心解佛义才能解如来的真实义。

  〖明记〗“明”是明了,是智慧,“记”是记忆。这里是说法藏比丘的记忆力好。

  〖悉皆第一〗是极优秀的,样样都第一。这里指信、解、明、记样样第一。

  〖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

  这几句经文是法藏比丘独有的,这是重点。

  “殊胜行愿”就是四十八愿。

  “念慧力”就是佛在《阿弥陀经》上讲的“五根、五力”,“念慧力”是其中的两个。

  “五根、五力”的条目是“信、进、念、定、慧”。信有根有力就不会动摇,就不会见异思迁。我们今天修净土法门,同修们经不起风吹草动,经常动摇、拐弯,学禅、学密、学教去了。为什么会动摇呢?你这个信没有根,也没有力,常常见异思迁,结果是一无所成,真的是很可惜

  我为什么经常为一些老菩萨们惋惜?因为我知道这次机会太难得了,真是千载难逢,百千万劫难遭遇。如果我们没遇到,没办法。我们遇到了,不知道珍惜,又擦肩而过了,你说多么可惜,多么冤枉。什么时候再有这样的机会?五千劫以后再说吧。

  所以我在这里:

  泣劝众生快觉醒

  把握此次好机缘

  成佛机缘遇到了

  当面错过真愚顽

  〖修行精进。无能逾者。〗

  这两句经文是赞叹,是赞叹法藏比丘出家后,跟他的老师认真修行,精进不退。同学中他是第一名,没有人能超得过他。

  上面这一段经文告诉我们:

  法藏比丘的智慧、才能超过世间所有人。他的信心,他的理解能力,他的记忆能力,信解明记在同学当中都是第一。而且他有殊胜的行愿,具足念慧的力量,能增长他的信心、愿心、行心,使他坚固不退,这种精进修学也没有人能超过他。

  这就是上一段经文的概括和总结。

  请看下面经文:

  【往诣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赞佛。发广大愿。颂曰。】

  〖往诣〗是到的意思。

  〖伽他〗这是印度语,中文叫“孤起颂”。“孤起”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与前后的经文没有重复;颂是赞颂。这个孤起颂就相当于中国的诗歌。

  法藏比丘到老师那里,他的老师就是世间自在王佛。

  〖顶礼长跪。向佛合掌〗

  这是礼节。“顶”是最敬礼。

  这个“礼”是有节度的,就是不能过之,也不能不及。如果过了就显得巴结,不及就显得傲慢。所以这个敬礼,一定要把握好它的分寸,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

  佛门的最敬礼是“顶礼”,“顶礼”就是五体投地。佛门的礼拜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礼拜的时候心地清净,这是净;心地真诚,真诚心里一念不生,这是修定;同时身体每一个部位都在运动,是强身健体的一种好方法。这种修行的方法非常高明,是极高明的养生术。现在很多人都在追求这个养生术嘛,那这种方法是一种很高明的养生术。养心,心要静;养身,身要动。这拜佛呢,心是静的,身是动的。所以养心要静,养身要动,这两点都做到了。所以说,拜佛是一种极高明的养生术。

  “长跪”是表示敬意。

  “合掌”是表示一心一意,代表心地清净,一心一意接受老师的教诲。

  〖即以伽他赞佛〗

  “伽他”中文的意思就是孤起颂,类似中国的诗歌。

  这个偈颂起什么作用呢?起总结前文的作用。在这里是七言颂,每首是四句,每句是七字,一共有十首。

  这十首偈颂可分为三个段落:

  前面的两首是赞佛,也是表示对老师感恩戴德之意;

  从第三首到第九首是发愿,说明自己修学的愿望;

  最后一首是求佛为他做证明,他的愿望是真实的,不是妄语,不是虚论,是真实的。

  上一段经文说的是法藏比丘回到老师世间自在王佛的住处,见了老师,恭敬地顶礼长跪,向佛合掌,以偈颂来赞佛,并在佛前发了十大心愿。

  下面具体说偈颂的内容。看第一首:

  【如来微妙色端严。一切世间无有等。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

  这一首偈颂,是赞叹佛的相好光明。

  〖色端严〗是身相端正、庄严。这个“色”是身相;“端”是端正;“严”是庄严。

  〖匿曜〗是说光明隐而不显。“匿”是藏匿、隐藏;“曜”是光明。

  这首偈颂很简单,就这么四句。它的意思是如来微妙的身相端正庄严,一切世间没有任何人能与佛相等。如来的智慧光明无量,普照十方世界,日、月、火、珠的光明,在佛光中都显得黯然失色,就好比是灯光在太阳光底下一样。

  看下一首偈颂:

  【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

  〖随类〗是随着各个种类不同的语言。

  这一首偈颂是赞叹佛的德能和佛的慈悲。世尊能以一种音声演妙法,每一类众生听起来,都像是佛在说自己的语言,而且都能够明白理解佛所说的道理。同时,佛又能示现微妙的身相,一切众生见了都认为佛是自己的同类身相,而且是自己最喜欢的身相。

  看下一首偈颂:

  【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

  这是第三首偈颂。从这首偈颂开始到第九首偈颂,都是发愿。

  〖清净声〗是没有过失,远离烦恼的声音。

  〖戒定精进门〗“戒定”是指戒定慧三学;“精进”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是菩萨修学的六个纲领。

  〖甚深微妙法〗通指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修学方法。

  法藏比丘发愿,希望自己能得到像佛一样的清净音声,让说的音声能普遍传扬到无边的法界,宣扬三学、六度大乘法门。目的是让一切众生都能通达明了深广无尽的宇宙人生的真相。

  在这里,我想说说发愿。

  什么是发愿?说出自己的愿望就是发愿。发愿在学佛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学佛,世间法也不例外。“愿”是一个人一生努力的目标。因为有愿望,生命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学佛如果没有愿望,修学决定得不到成果,所以发愿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向阿弥陀佛学习,就是学习他发的大愿。

  我们看这首偈颂的第一句,〖愿我得佛清净声〗是什么意思。

  是愿我自己像佛一样,普遍利益一切众生。佛以音声为佛事。佛如是,法藏比丘发愿要像佛一样,用清净的音声教化众生。这是法布施,法布施的教学功德不可思议。

  孔夫子当年在世也是以音声作为教学的唯一手段,当老师讲课嘛。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人的果报能和孔夫子相比。他的后人,就是到今天仍然为世人所尊敬。那夫子之德是什么呢?他一生教学,他的德就在这里。

  释迦牟尼佛也是一生教学,所以佛的大德世间所尊,才称为世尊。阿弥陀佛的德更不用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世界,上至如来,下至六道众生,没有不尊敬阿弥陀佛的,因为阿弥陀佛教化众生的功德不可思议。这是我们要向佛学习的地方。首先立志得佛的清净声,以清净心求佛菩萨加持,这是这首偈颂的第一句。

  看下一句:

  〖法音普及无边界〗

  法藏比丘发心和别人不一样,“无边界”就不是一个两个佛世界。

  大家都知道,一个佛世界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法藏比丘的愿是法音普遍到无量无边的世界,这才是真正的普度众生。

  〖宣扬戒定精进门〗

  前面所说的“法音”是什么?

  就是指这一句“宣扬戒定精进门”,这是佛教学的内容。佛教一切众生教什么?佛佛道同,今佛犹如古佛再来,绝对不会违背古佛。佛与众生说法,无论是古佛或者是今佛,内容都是一致的,离不开三学、六度、六和。

  这里,我想重点说说“戒”和“精进”两个问题。

  先来说说“戒”。

  什么是戒?简单通俗点说,戒就是规矩,守戒就是守规矩。

  我们佛门的根本戒是五戒。很多同修受五戒多年了,有的到现在还不知道五戒的具体内容。大家想一想,连五戒的具体内容都不知道,何谈守五戒?

  还有一种受五戒的人,五戒的内容他知道,而且是背得滚瓜烂熟,就是做不到。就拿不打妄语来说吧,我们有多少同修做到了不打妄语?严重者,妄语是随口便来,还美其名曰这是方便语。

  针对这个问题,我曾经和有的同修探讨过,什么是妄语?什么是方便语?二者有何区别?打妄语有什么害处?我就把我们探讨的结果跟同修们说一说,供大家参考。

  妄语是什么呢?

  妄语就是用不净之心、染污之心来说不实之语,欺诳众生,这是妄语。若是用清净心、慈悲心、智慧心来帮助救度众生,暂时用不实语来劝导众生,则是方便语,没有妄语罪。

  给同修们讲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

  佛的儿子罗睺罗年龄很小,还很幼稚,不知道要谨慎口业。

  当有人来问他:“世尊在吗?”

  他就骗人说:“不在。”

  若世尊不在时,有人问罗睺罗说:“世尊在吗?”

  他就骗人说:“在。”

  有人把这个情况告诉了佛。

  佛就对罗睺罗说:“你去拿澡盆来给我洗一下脚。”这个罗睺罗给佛洗完了脚。

  佛对罗睺罗说:“你把这个盆颠倒,倒过来。”罗睺罗就按照佛的说法,就把这个盆倒过来,那就是扣着呗。

  佛说:“你给这个澡盆往里注水。”罗睺罗就给这个澡盆注水。大家想想是个什么结果?

  注完以后,佛问他:“水注到澡盆里了吗?”

  罗睺罗回答说:“没有注入。”

  佛就告诉罗睺罗:“那些无惭愧之人打妄语,就是把自己的心颠倒了,佛的道法也无法进入此人的心田,这个道理就如同水无法注入这个颠倒的澡盆里一样。”

  这是第一个故事。没听懂,仔细再琢磨。

  第二个故事

  国中有一个大长者,资财无数,眷属很多。他年龄大了,住的房子也有点朽坏了。他的儿子们是智愚不一,有的很聪明,有的很愚痴。这些孩子们就在房间里嬉戏玩闹,他们不知道这个房子坏了,已经很危险了。

  有一天这房子忽然失火了,延及到四周。可长者的儿子们还在房间里玩,不知道往外跑。长者知道只有一个门可以逃离火宅,他就招呼儿子们赶快逃离。可是儿子们不理睬他,继续玩耍。

  这个长者知道儿子们的弱点,于是就哄他们说,你们最喜欢的玩具,羊车、鹿车、牛车都在门外,你们赶紧去拿。儿子们听说门外有玩具,就纷纷地夺门而出,去拿这个玩具。出去以后一看,也没有羊车,也没有鹿车,也没有牛车。父亲告诉他们说,那种车不好,大白牛车最好,于是这个长者就给每个儿子一乘大白牛车。儿子们从来没有见到这么好的车,喜出望外。

  佛问舍利弗,长者先说有三宝,就指那羊车、鹿车和牛车,后又说这三宝不好,而给孩子们大白牛车,这是不是犯妄语?舍利弗回答说,不也,世尊。长者的方便语,哄儿子们逃出了火宅,使他们得免于难。就是什么都不给他们,这都不是妄语,况且还给了他们比羊车、鹿车、牛车更好的大白牛车呢。

  第三个故事

  有一个婴儿啼哭不止,他的父母就拿了一片杨树的叶,黄的杨树叶,对这个婴儿说,不要哭不要哭,我给你黄金。婴儿见到黄金就不哭了。这杨树叶不是黄金啊。

  上面三个故事讲完了,大家琢磨琢磨,上面的第二个故事、第三个故事,我们能说长者和父母在打妄语吗?当然不是。这就是基于清净、慈悲和智慧的方便语。我们判定一种不实语是妄语还是方便语,就看这种不实语是基于贪、瞋、痴这种不净心、染污心,还是基于用清净心、慈悲心、智慧心来善巧方便地帮助、救度众生。这是两个分水岭,截然不同。

  什么叫妄语?什么叫方便语?我们可以从这里看,这种不实语是否是短暂的方便语,短暂的方便善巧最终会揭示真相,这个就不能叫妄语。

  打妄语真是一件很讨厌的事情,如果哪个人特别能撒谎,随口就撒谎,时间长了,他说真话,可能也没人相信了。这是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

  《大智度论》里记录了佛所说的“妄语十罪”。

  如果你经常打妄语,你就造作了十种罪业。哪十种呢?我给大家说说,你对照对照。

  一者:“口气臭”。

  可能我们有同修有这种经历,就是周围的人有的人一说话,嘴里冒出来的那个气是臭的。

  第二:“善神远之,非人得便”。

  善神离你远远的,不会靠近你。谁得便呢?非人得便。妖魔鬼怪,他们就得便了。

  第三:“虽有实语,人不信受”。

  就是我刚才说的经常撒谎打妄语,你偶尔地说真话了,别人也不信了。

  第四:“智人谋议,常不参预”。

  就是人家不愿意和你接触,人家说什么也不愿意让你掺和。

  第五:“常被诽谤,丑恶之声周闻天下”。

  好打妄语的人经常被人诽谤,就是你这个声名很臭。

  第六:“人所不敬,虽有教敕,人不承用。”

  就是不被人尊敬的意思。

  第七:“常多忧愁”。第八:“种诽谤业因缘”。第九:“身坏命终,当堕地狱”。第十:“若出为人,常被诽谤”。

  好几条,都沾这个诽谤的边。特别是第九条“身坏命终,当堕地狱”。这个打妄语真的不是一件小事情啊,你最后要上地狱的。如果过去不知道,今天听我讲了,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千万不要打妄语。说话一定要说真话,实事求是,不能骗人。

  下面再说说〖精进〗

  六度中的“精进”是菩萨的善根。

  世法的善根是不贪、不瞋、不痴。

  这里大家可以听明白,菩萨的善根和我们世法的善根是不一样的。这三条,菩萨当然都具足,修学圆满了。所以菩萨的善根只有一条,那就是精进,这是菩萨的善根。世法的善根是不贪、不瞋、不痴。

  “精”:就是专、纯。精纯进步,不是杂进、乱进。

  我2000年开始听老法师讲《无量寿经》,最先听懂的一句话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我最先听懂的一句,也是我最受益的一句。我这将近二十年受持这一部《无量寿经》,从来没有换过题目,我真的受益了。

  老法师说的“一经通了,经经通”,我多少有那么一点点粗浅的体会,只能说一点点。可就是这么一点点,我已经受益无穷了。我的感受是:十年一部经,经经都通;十年十部经,一部经也不通。这就是我的感受。我们学佛要做专家,不做杂家。

  看下一句:

  〖通达甚深微妙法〗

  这一句话意味深长,“甚深微妙法”是什么?

  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就是甚深微妙法。在无量无边的法门中,确实这一法门是甚深微妙法。可惜的是,这个法门不但普通人不知道,许多菩萨都不知道。菩萨要是知道了,他这一生决定成佛。因为菩萨不知道,所以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无量阿僧祇劫,要这样迂回绕路,他们不知道有这么一条捷径。

  “甚深”到底深到什么程度?佛在《观经》里讲得清楚,“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两句话,不管是修学哪一宗的同修都知道。虽然知道,虽然会念,这八个字的真正含义,未必真的能体会得到。因为真正懂得这八个字的含义,一定是老实念佛,绝对不会再涉及其他的法门。就像莲池大师一样,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对这八个字还没有搞清楚的人,他们需要一大藏教。真正搞清楚的,不需要了,死心塌地地老实念佛,那是真清楚、真明白了。

  明白之后,他心里妄念不生,这才决定成就。真正通达了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妙法,这一句才道出佛说法度众生的本怀。不说畅佛本怀嘛,那佛的本怀是什么?就是帮助众生〖通达甚深微妙法〗,这就是佛的本怀。

  看下一首偈颂:

  【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无明贪瞋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

  看下面的词语:

  〖绝尘劳〗就是断灭一切烦恼。“绝”是断绝;“尘劳”是比喻烦恼。

  〖无边恶趣门〗“无边”说明这里不单单指三恶道,凡是烦恼没有断尽的都是恶趣,所以九法界(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恶鬼、地狱)都是恶趣,只有佛法界才是最圆满的果报。

  〖菩提究竟岸〗指圆满成佛。

  〖无明贪瞋皆永无〗是讲一切烦恼都永远地断尽了。

  “无明”不明白事实真相,就是痴。

  “无明贪瞋”就是贪、瞋、痴三种根本烦恼。

  〖惑尽过亡〗“惑”指一切无明烦恼;“过”是过失罪业。

  “惑尽过亡”是一切无明烦恼,身语过失、罪业都不会再造了。

  这一首偈颂是法藏比丘发愿,希望自己能具足像佛一样广大无边的智慧,内心清净,断绝一切烦恼,超越九法界,迅速成就圆满究竟的无上佛果。永断无明、贪瞋,从此再不迷惑,再不造一切罪业的行为。这都是修学念佛三昧的效果。

  这六句是一段,前四句是说“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一句是说智慧,六句是以智慧为首,告诉我们学佛要有智慧,连修福都要有智慧,何况是学佛。

  智慧从哪里来?从戒定中来。所以心不清净,你就没有智慧。

  我们净宗修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平时我们读经念佛的目的就是在修定。读经念佛功德非常大,能把妄想、执著同时抛掉。读经的时候,绝对不能分别经义,不要研究经里的意思,经里没有意思。讲的时候就无量义。老实念就对了。

  我再说一遍最后这几句话的意思就是:佛经,你不要去研究它的意思,经里没有意思,你讲的时候,你会讲出无量义。如果你一说经里有意思,你研究出来的,那是你凡夫的知见,就是“不解如来真实义”。

  下一句是〖智慧广大深如海〗

  如果你没有智慧,你只要把这一句佛号抓住,把一部《无量寿经》抓住,天天念经,天天念阿弥陀佛,你一定会“智慧广大深如海”。没有这样的智慧,你不会认识这部经,不会抓住这一句佛号。

  念佛有口无心是没有智慧。我们要坚信自己有这么大的智慧。有人老好这样说,我障深慧浅啊,我没有智慧啊,我愚痴啊。好,你不是这样说嘛,那你就真的是障深慧浅,你就真的没有智慧,你就真的愚痴。为什么?一切法由心想生,这都是你心里想的,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

  〖内心清净绝尘劳〗“尘”是染污;“劳”是劳累。

  今天我们生活的环境染污,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重视,开始重视环保了。但是心地的染污、精神的染污、思想的染污、见解的染污,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内心的清净就非常重要了。心清净,所有一切妄想、邪知邪见进不来。

  你怎么样才能内心清净呢?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清净句。你念阿弥陀佛,你的心就清净。这是天亲菩萨在《往生论》上说的。

  下一句:

  〖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

  这两句是果报。心地清净,智慧增长,当然就“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了。

  我们必须要明了的是,不但三恶道是恶趣,三善道也是恶趣,二乘圣者也是恶趣,权教菩萨还是恶趣。我们能听明白吗?能接受吗?

  佛在大乘经上说,“念佛法门第一殊胜”,古德称赞是“圆中之圆,专中之专,顿中之顿”,不但超越三途六道,超越二乘权教,再往上还不止,果报等于是七地以上的菩萨。

  “七地菩萨看六地菩萨都是恶趣”。

  讲到这里,我们才真正地体会到,认识念佛法门,实在是殊胜无比。

  诸佛菩萨都说这个法门难信,也是实实在在的话。从我们凡夫地,一下子就升到七地以上,升到等觉菩萨,谁能相信?不但一般人不相信,阿罗汉不相信,辟支佛不相信,权教菩萨不相信,明心见性的菩萨还有很多也不相信。你能相信,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什么你能相信?怎么想也想不通。读了《无量寿经》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你过去生中曾经行菩萨道,供养了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这一生是善根现前。同时又得十方诸佛如来,冥冥中的加持,这样你才能信、能解、能行。所以经上说,你不是凡夫。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

  我讲到这里,你能不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你能不能知道你自己为什么能够相信《无量寿经》,能受持《无量寿经》?相信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一直念到底?原因在哪,这回你知道了吧?

  看下两句,

  〖无明贪瞋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

  要想达到前面这样的成果,这两句是必须做到的条件。还有无明,还有贪瞋,智慧就不广大,心也不清净,就没有办法超越恶趣,更得不到菩提。所造的一切罪业、过失都没有了。怎么样才能没有呢?

  下面三个字“三昧力”,就能把无明、贪瞋,迷惑颠倒断尽。永远不要忘了这个念佛三昧,这个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所以念佛三昧被称为宝王三昧。

  这个念佛三昧怎么样才能得到?就是用古人教我们的“老实念佛”这四个字。

  怎么样才算老实?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老实。

  夏莲居老居士在《净修捷要》里称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他是法界众生的净宗初祖;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的净宗初祖;慧远大师是中国的净宗初祖。

  下面再说说“拜忏”。

  老法师真的是慈悲至极,他讲真话,把真相告诉我们。他说:“诸位把事实真相看清楚,才肯死心塌地,不再有妄念。想学《金刚经》,想学止观,读《法华》,那些念头全部断掉。拜《梁皇忏》、拜《水忏》,就不如拜《净修捷要》,拜阿弥陀佛。”这是老法师讲的真话、真相。

  我再把这一段话念一遍。老法师说:“诸位把事实真相看清楚,才肯死心塌地,不再有妄念。想学《金刚经》,想学止观,读《法华》,那些念头全部断掉。拜《梁皇忏》、拜《水忏》,就不如拜《净修捷要》,拜阿弥陀佛。”

  夏莲居老居士非常慈悲,看到众生有拜忏的习气,喜欢拜忏,所以他也编了一个“宝王忏”,是专修净土的忏法。为什么编这个?是为那些习气不断,还不相信专精直入的人,总认为念佛功德没有拜忏的功德大。因为是没有深入研究大经,真正深入研究就知道,拜忏是度下根的,止观是度中根的,念佛是度上根的。

  这三句话同修们听过没有?我再说一遍,拜忏是度下根的,止观是度中根的,念佛是度上根的。上中下三等根基怎么分?智慧有浅深不同,唯有真实的智慧,你才会选择第一法门,才会选择第一经。

  《无量寿经》是第一经,不但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第一经,也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经,第一法门。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正如夏莲居老居士所讲的“万亿人中一二知”,不容易!所以往生净土,念佛三昧都成就,就圆满了。

  今天的时间到了,就讲到这里。感恩大家!

  阿弥陀佛!

 

【本文由: 阜宁网页开发公司 http://www.1234xp.com/funing.html 欢迎留下您的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