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佛在世的时候,阿难为什么没成阿罗汉呢?

发布时间:2023-07-27 来源:互联网 我要投稿

  “于我常生欢喜心”:生生世世,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冒犯上师,更不能让上师生气,应该令上师善知识欢喜。以三种供养让上师欢喜:财供养、力供养、法供养。力供养就是侍奉上师,帮上师弘扬正法,继承上师的事业,承办上师的事业。法供养就是依教奉行,让上师欢喜。在修行的道路上,这是至关重要的。

  以前佛陀在世的时候,阿难是佛的堂兄弟,关系也是非常好的。人人都尊重佛,但是阿难经常跟佛顶嘴。善星比丘走了以后,没有人敢当佛的侍者。因为阿难不怕佛,所以大家都推荐阿难,当时阿难还向佛提了三个要求。你看阿难的口气!阿难经常这样。

  佛圆寂的时候,把事业交给迦叶尊者继承。因为阿难跟随佛的时间最长,他听到的最多,是“听闻第一”。现在要收集佛的教言,必须靠阿难。但是,阿难必须要成阿罗汉才行。迦叶尊者知道阿难没有成就。于是想办法给阿难定了五种罪,把阿难赶出了僧团。阿难心里很失落。佛在世的时候,阿难多有面子,多威风啊!佛圆寂了,迦叶尊者给他定了那么多罪名,还把他赶走了,他心里很痛苦,真正生起了出离心,然后跑到山里修行。阿难听闻得最多,只是没有修,所以现在一修就成阿罗汉了。

  那个时候是正法时期,证悟成阿罗汉是非常容易的。佛在世的时候,阿难为什么没成阿罗汉呢?他在行为上常不依教奉行。尽管很多时候,他也是为了大众,也是为了僧众,也是为了众生。比如,佛当时规定女众不允许出家,但是佛的养母(姨母)和眷属都想出家修行,佛当时不同意,但是阿难强烈要求,最后佛答应了。佛的教法住世的时间也因此缩短了五百年。阿难经常这样。所以佛在世的时候,他没有成就。

  第二佛莲花生大士有个弟子叫诘摩加。有一天,莲师通过神通,让大家现见了普巴金刚的整个坛城,要做普巴金刚的灌顶。这个时候,坛城所有的尊众都显现了,非常庄严殊胜。莲师问诘摩加,你今天是选择在本尊面前受灌顶,还是选择在上师面前受灌顶?其实这也是考验。诘摩加选择了在本尊面前受灌顶。就是因为差了这么一点点信心。后来他没有得到莲师的摄受。莲师把他交给了益西措嘉空行母。

  那诺巴在依止帝洛巴上师的时候,有一次那诺巴要回那烂陀寺,帝洛巴告诉他不要回去,但是那诺巴不听。没办法,上师帝洛巴只能告诉他:回去可以,但是绝对不能当那烂陀寺的护门班智达。那时候外道多,外道大师来了就要辩论。那烂陀寺各有护持东门、南门、西门、北门的班智达。他回去后,大家都强烈要求他当护门班智达,他没办法推辞,就接受了。当时来了一个外道跟他辩论。共有三次机会,但前两次他都失败了。那时的辩论不是一般的辩论,若是辩论失败了,整个宗教以及所有弟子都要归对方,后果非常严重。后来,他开始祈祷上师,晚上就见到了上师。上师告诉那诺巴,他之所以无法取胜,就是因为当初他违背了上师的教言。然后帝洛巴让那诺巴辩论时把他观想在头顶上。第二天,他按照上师所说的去做了,于是胜利了。

  玛尔巴依止那诺巴的时候,有一次做胜乐金刚的灌顶,当时那洛巴通过神通把胜乐金刚所有的本尊都显现在玛尔巴面前,让玛尔巴选择。玛尔巴想,自己每天都能见到上师,上师每天都能给自己灌顶,见本尊多不容易啊,我应该在本尊面前受灌顶。后来那洛巴说,以此缘起,你的法脉可以通过弟子传下去,但是你的后代就无法延续了。

  这样的公案很多。所以,令善知识欢喜是很重要的。“于我常生欢喜心”,就要依教奉行,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没有商量的余地。我们有一句俗语:“上师所说即是法,上师所指即是东。”上师所指的方向不是东也是东,没有“这不是东,是南或者是西”这种说法。指哪都是东,说什么都是法,以这种心态,以这种行为依止上师善知识,才能获得上师或善知识的摄受。不是上师不摄受你,是你的心根本达不到一心。达不到一心,就得不到上师的摄受。

  什么是上师的摄受?给你摩顶,给你念咒,这不叫得到上师的摄受。无论是通过上师的威力,还是通过上师的加持,让你的心坚定,让你的心不动,这是得到了上师的摄受。为什么说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依止善知识的目的就是这个。自己的心要定。若心漂浮不定,不是一心,就不能成就。一心才有成就,心不动了才有成就。如同用两个尖的针无法缝制衣服,同样,以两个心修行就不能成就。心能够成为一心,心能够定下来了,依止上师善知识的目的就达到了。

  无论是依止上师善知识,还是消业积福,我们修任何法都是为了心能定下来,能变成一心。其实没有必要想那么多,也没有必要分别那么多。一通一切通,心通万法通。所谓心通了,就是心里没有障碍。一就是一切,当下就都是圆满的。我们学佛就是要回归自性,即心定下来了,成一心了。心本地是明;如果回归自性了,光明就显现了,一切就OK了。

  无论在哪里学、修,主要是靠一心,这是很重要的。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心不用动,一切都会过去的。如果心不定,处处都有违缘,处处都是障碍。心定下来了,也许一切的显现都和你无关。无论是修法的时候,还是依止上师的时候,都要一心一意,不要攀太多的缘。这就是“于我常生欢喜心”,这是从显宗角度讲的,密宗里还有更多更严的要求。大家都学习过《上师五十颂》,里面也有很多依止上师善知识的方法。

 

上一篇:达真堪布:好好睡觉也是修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