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道论》讲记(二)
达真堪布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在这里给大家简单地讲一下《三主要道论》。它是宗喀巴大师写的,也是宗喀巴大师所有的著作当中最最重要、最最珍贵的一部论典。它的内容主要是三要道,指的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和证悟空性的智慧。就是昨天讲的所有佛法的核心,也可以说是所有佛经的精华。
如果能够掌握这三个要义,我们就一定能达到解脱成佛的目的。如果没有抓住这三个核心,你在表面上即使做得再多,学修再精进,也不会得到任何成就。所以说这三个核心非常重要。
不贪三有之安乐,为使暇满身具义,
勤依佛悦之正道,具缘者当喜谛听。
昨天讲的是立誓言,今天讲劝说。就是宗喀巴大师劝请有缘的众生来谛听、学修这个法。在这里,不是劝请所有的众生,也不是劝请所有的人,而是劝请有缘的众生。其它的众生也可以说不是有缘的众生,在这里也没有劝请他们来谛听。
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宗喀巴大师有分别啊?是不是舍弃众生啊?不是这个意思。我们经常讲,佛度有缘人,无缘的众生不会得到法益。所以在这里,主要讲具足缘分,尤其强调与此法有缘分。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算是有缘分的众生呢?要具备三个条件的修行者或者信徒,才可以学修这个法。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这样的人和这个法有缘,这个法才能和他的相续相应,否则也不会有太大的意义。
那什么是有缘的众生呢?要具备“不贪三有之安乐,为使暇满身具义,勤依佛悦之正道”这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不贪三有之安乐”。三有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叫三界。属于三有的法都是世间法,“不贪三有之安乐”就是不贪世间的安乐与利益。如果对世间法有粗重的贪欲,或者有严重的贪念,就不能学修佛法,也不能来谛听这个法,更不能真正学修这个法。
对世间的贪欲、贪念,是修行上最大的一种障碍。现在很多人为了世间这些暂时的利益,东奔西走,奔波忙碌,根本没有空闲来谛听、学修这个法。因为他对世间的贪念、贪欲心太重了,他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名闻利养等等这些世间法。很多人都是这样,根本没有心思修行,也没有这个空闲,所以,这样的人再劝请也没有用。
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这里要驱除这个障碍。真正想谛听、学修这个法,真正想得到解脱与成佛,一定要断掉对世间的贪念,不能太贪恋世间这些名闻利养等暂时的利益。
其实这个说难也难,对于我们这些凡夫来说很难。但是说不难也不难。我们现在还是不明理,还是不知道事实的真相。若是真正明白了,就像我经常跟大家讲的一样,我们真正有发心、有修行,世间的这些利益,不用特意求,也不用特意修,自然而然就会有。我们的发心、修行就像火,你把火点上,世间的利益就像灰,自然而然就有。所以说对世间不能有太多的贪念,也不能有那种特别粗重的贪欲。这个一定要注意!
第二个是“为使暇满身具义”,让暇满的人身具足意义。大家要真心思维,人身非常难得,不是一般的难得。我们既然得到了就要珍惜,不懂得珍惜人身的人,不懂得珍惜暇满人身的人,不是此法的法器,也不是有缘的众生。所以这个也很重要!
真的懂得暇满人身珍贵,这样的人才是此法的法器,才算是有缘的众生。我们现在不知道什么叫暇满人身,还不了解它真正的作用,不知道它的珍贵,也不会启发它真正的本能。所以我们现在不学修佛法,以吃喝玩乐来虚度这个人身,以这个人身来承办世间暂时的利益。——就像拿真正的如意宝来做一些无益的事情,拿金子换馒头,拿珍宝换牛粪一样。这是最愚笨的人,也是最可惜的人。
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个人身,以人身来承办解脱的利益,承办众生的利益,这才是真正的珍惜人身。懂得珍惜人身的人才是具有缘分的人。
在这里,宗喀巴大师也是劝请这样的众生来谛听这个法,来学修这个法。这样的话一定能得到法益,一定能够解脱,能够成佛。
第三个就是“勤依佛悦之正道”。对正法、对佛法有欢喜心,有坚定的信心,这是佛悦。佛悦之正道是什么?就是让我们解脱的方法,就是让我们通达彼岸的大道,就是佛法,就是正法。若是没有希求正法的心,对佛法没有坚定的信心,就不是真正的法器,也不是此法的法器。所以在这里没有劝请这样的人来谛听!
因为没有缘分、没有福报、没有根基的人来谛听、来学这个法,没有用,没有意义。他们不能得到佛法、修法的利益。这样不但没有功德,反而还会有一些罪过。因为他们也不懂这些道理,对此法也没有信心,还容易生起邪见;或者容易对此法进行诽谤。这样还不如不让他们来谛听,还不如不让这样的人来学修。
就像我们刚才讲的,能具备这三个条件、具备这三个功德的人,才是此法真正的法器,才是真正具足缘分的有缘众生。
在这里我们要反省,要考虑,要观察:自己是不是此法的法器?是不是有缘的众生?今天我们虽然来到这里,在表面上听闻、学修这个法,实际上有没有具备这三个条件?如果没有具备这三个条件,如果你的相续还没有成熟,因缘还没有具足,你不会得到此法的法益,也不会得到这些功德和利益。
所以,我们一定要仔细观察。若是自己真的还没有成为此法的法器,没有真正成为有缘的众生,我们应该想尽办法,尽快让自己变成此法的法器,让自己成为与此法有缘的众生。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法益,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和功德。不要怀疑此法,都要反省自己,观察自己。
接下来正式讲《三主要道论》。《三主要道论》第一个是出离心,第二个是菩提心,第三个是空性智慧。证悟空性的智慧也可以说是般若智慧。
第一个,出离心。首先是发出离心之理由,我们为什么要在自己的相续中建立出离心呢?
无有清净出离心,求有海乐无寂法,
贪执世间束缚众,故当首先寻出离。
“无有清净出离心”。若是在自己的相续中没有建立真正的,清净的出离心,没有千真万确的出离心,无法能够逃脱三界。
“求有海乐无寂法”。“寂”是寂灭、灭尽,或者说是断掉。“海乐”是苦海的安乐。也就是属于轮回的,也可以说是人天、世间的这些安乐与福报,无法能够灭尽或是断掉对世间的贪欲或者欲求。
“贪执世间束缚众”,若是没有断除对世间的贪念与贪着,就不能解脱。对世间法的贪念,令我们在轮回中流转,并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若是没有出离心的话,无法能够断除、灭尽对世间的贪执。若是没有断除对世间法的贪执,不能解脱束缚,不能解脱痛苦,也不能脱离轮回。所以,我们要想尽办法,首先在自己的相续中建立出离心。
我经常跟大家讲,若是没有出离心的基础,没有出离心的摄持,我们所修的法再高也没有意义,都属于是世间法,不会得到任何成就,只能得到人天的一些安乐与福报,无法能够逃脱轮回、解脱痛苦。所以对于一个修行人,对于一个渴望解脱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大事。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学修出离心,先发清净的出离心,然后再进一步学修其它的法。这才是有次第的修行,才能真正得到法益,才能真正解脱、成佛。这就是要发出离心的理由。
人生难得寿无常,修此可断今生执,
无欺业果轮回苦,修此可断后世执。
第二个是生起出离心的方法。在这里讲的跟我经常给大家讲的一样,出离心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出来的,也不是你想发就能发出来的。不管是出离心、菩提心,还是证悟空性的智慧,都是通过正确的方法修出来的。
有的人说:“我也想发出离心,但是实在发不出来;我也想把这些贪念都断掉,但实在断不掉。”是啊,如果没有一个正确、善巧的方法,不可能发出出离心,也不可能断掉贪念。
那什么是正确的方式、方法呢?就是修习人身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些共同四外加行。为什么叫共同四外加行呢?因为这是显、密共同的教法,也是大、小乘必修的教法。
你彻底懂得了人身的价值,懂得了诸法的本性是无常的,尤其懂得了寿命是无常的;然后了解了轮回,知道轮回里只有痛苦没有安乐;最后明白了佛讲的三世因果“前生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来世苦;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这些道理,才会产生真正的出离心。
刚才宗喀巴大师讲了,你懂得了人身的价值,懂得了诸法无常、寿命无常的这个道理,才可以断掉对今生的贪执。你懂得了什么叫暇满的人身,懂得了暇满人身真实的意义,然后你不会再去贪着、追求这些暂时的利益,也不会再去承办这些暂时的利益。你一定会抓紧时间、全力以赴地学修佛法,依靠暇满的人身让自己在今生彻底了脱生死,了脱所有一切的痛苦。这样,就能断除今生的贪执。
如果你懂得了因果不虚的道理,即使今生受再大的痛苦,你也不会觉得痛苦。因为你是懂得因果的人,你是深信因果的人,这些都是自作自受——也可以说是消业、还债的一个机缘。你懂得了这些道理以后,你不会觉得苦,也不会觉得累,也不会再贪执世间的这些安乐,或者人天的福报。
然后知道六道轮回充满了痛苦,离不开痛苦的本性,超不出痛苦的范围,没有丝毫安乐。你懂得并深信了这个道理以后,你不会再想得到人天、世间的这些安乐。佛讲轮回如苦海,轮回如火坑。你把这个道理彻底弄明白,真正深信了以后,不可能再对这个有贪执,这样才能断除对世间的贪执,才能产生真正的出离心。
现在很多人虽然也学佛修行,但是连最基本的条件、最基础的修法都没有,出离心也没有生起来;然后就念佛求往生,打坐修禅,念咒修本尊。这都是一步登天,不可能成就的。因为不明理,修行不按次第,不依教奉行,不如理、不如法。虽然学佛修行很多年,但是没有丝毫变化,没有一点点的进步,这就是盲修瞎炼么!
所以,如果真心想解脱、真心想成佛的话,首先一定要在自己的相续中,建立清净的、稳固的、没有丝毫虚假的出离心。有时候我们也有一点点出离心,但都不是真心实意的,不是从骨髓里发出来的出离心。这样不管用,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心态没有太大的转变,命运没有太多的改变。
真心渴望解脱的人,首先一定要发出离心,一定要好好修出离心,一定要修出清净的出离心,然后再进一步地学修。这样基础才扎实,才稳固,这样才能够达到我们最终的目的。
今天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吉祥圆满,扎西德勒!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