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布施学佛网,这是一个能找到心灵归属的网站!
>
最新印光大师的文章
念佛一事,行住坐卧均可念。若用心事,则不便念。不用心事,一路做事,一路念佛,两不相碍。 念佛一事,行住坐卧均可念。若用心事,则不便念。不用心事,一路做事,一路念佛,...
因果净土,为成佛之根本。以知因果,则不敢自欺欺人,作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修净土,则虽是具缚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末世学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与修净土。以知...
印光大师:世间最大之功德,莫过于善教儿女 天下不治,匹夫有责。求其世道荒乱之源,唯是家庭无善教之所酿成也。凡富贵家子弟,多不成器者,总因骄惯不教之所致也。吾常谓:教...
心与佛相应,有真信愿,决定往生。 问,修行有得好境界者,或梦到西方,或面见弥陀,或闻异香,或见莲花。湘省王季果居士常有见到。乃念佛十年,并无瑞相发现,设临终亦如此,...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明朝宣德年间,曹鼐[nài]考中贡生后,授国子监学正,他没去。改任泰和县典史。在捕盗时救得一很美丽的女子。晚上这女子愿意服侍他,曹鼐立刻告...
修持须活泼泼。虽死心念佛,稍带翻阅经论,亦非不可。但不可倒置。 修持非钉桩摇橹之行,须活泼泼地。虽死心念佛,稍带翻阅经论,亦非不可。但以主行作稍带,则成无所依倚之修...
学固宜学,断断不可起优劣胜负之念,则利益自不可思议矣。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 《往生咒》梵文,...
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其心中但具愿生之念,即是常时回向。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只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后行之。念佛当从朝至暮不间断...
人若怕鬼,当积德行善,则鬼便敬而护之。怕鬼之人,当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所有之鬼,通成卫护之人矣。此鬼唯恐不多,越多越好,用怕作么? 鬼比人当多百千倍。人若怕鬼,...
人生世间,凡有境缘,多由宿业。既有病苦,念佛修善,忏悔宿业,业消则病愈。向鬼神祈祷,即为邪见,即为违背佛教,不可不知。 世人有病,及有危险灾难等,不知念佛修善,妄欲...
通宗通教之后,尚或有错因果事。因果一错,则堕落有分,超升无由矣。且勿谓此理浅近而忽之。如来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 因果一法乃世出世间圣人,烹凡炼圣之大...
如来智慧,无法不包。 如来智慧,无法不包。在众生分上,只是理性而已。切勿错认。(《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二十二第1951页答周文珊居士问) 【文章原创作者:滨海网页设计...
信者,诸佛现前劝慰,令修余法,不为所动;愿者,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生修习;行者,真实依教起行,老实一心念佛。 念佛之法,当都摄六根,将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
复丁福保居士书七 相别数月,企慕实深。适接来函,并所注二经,如觌法颜,感愧无极。光以业障深重,目等生盲。虽常时忏悔,业仍如故。谨将普贤行法经二序,各阅一遍。大心之序...
制心不令外驰,久久自会成片。 念佛不能纯一,必须制心不令外驰,久久自会纯一。成片者,纯一无杂之谓也。(《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三第488页 复马契西居士书四) 【文章转...
公门人修行当须尽己职分,以除暴安良保护人民为志。再加以诵持经咒,信愿念佛,则必蒙佛天护佑。无事则军威远镇,有事则承佛天力,克制敌军,则是护国将军,救世菩萨矣。 完全...
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誓愿度生。其中第十八愿说:“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
印光大师:淫念一起,各种恶念都生,如幻想心、迷妄心、贪恋心、嫉心、妒心、谋夺心、杀心等等,牵缠不休,因此,邪淫最污染人的心地,故绝不可邪淫。 骘是定的意思,上天冥冥...
众生根性不一,能常素,则令其常素。否则,令持十斋、六斋,食肉边菜耳。此乃为不能吃常素之方便法,非实义也。吃素,原为悯彼痛苦,养我仁慈,油(指动物油)与肉,有何分别...
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及,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增广文钞卷一书一第八五页“复周智茂居士书”) 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
凡事皆须推情度理,方得其宜,守经达权始可适中。故知妇女月经时礼佛诵经,亦不妨,但宜少礼,多在己室念佛耳。礼时当加倍致诚恭敬。 光精神不给,诸凡健忘,前书问妇女月信期...
人断气后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热,则生人道。肚腹独热,则生饿鬼道。膝盖独热,则生畜生道。脚板独热,则...
无心听者有大功德。若留心听,功德更大。至诚恳切常念,往生有份。 念佛一事,约现生得利益,必须要至诚恳切常念,若种善根,虽戏顽而念一句,亦于后世定有因此善根而发起修持...
「怨业病,勿道(道,音到,言也)世医莫能施功,即神仙亦无从拯救。汝果能生大惭愧,改往修来。以志诚恳切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彼宿世怨业,初则由佛号而即速远避,继则...
若终日常念,固宜小声念、金刚念、默念。以朗声常念,必至于伤气。未证法身,必须调停得中,方可唯益无损耳。朗念费力,默持易昏,散持虽亦功德难思,较之摄心净念,何啻天渊...
观音菩萨,常在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处,显大神通,演说妙法。无奈众生迷背错过,辜负慈恩。倘能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自于一切时一切处,常蒙覆被矣。 普陀已来过几次,当在家息心...
心清月现,各现浅深不同。唯佛方为究竟清现。 心清月现,何可死执以论。须知凡夫有凡夫之清现,声闻有声闻之清现,菩萨有菩萨之清现,唯成佛方为究竟清现也。若如法说,其余一...
念佛一法,最易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杀,亦能念,念即得益。是知最危险之时世,当以念佛为主,何可改向之念佛为念经乎?地藏菩萨救苦心切,然比阿弥陀佛临终接引...
色欲这件事,是全世界人的通病.不单单是中下等根基的人被色所迷,即使是上等根基的人,若不战战兢兢地把持住自己,时刻提醒自己,那么也难免不被其所迷.试看古往今来,多少出格的英雄...
光绪十六年冬,大师一肩云水,行脚于东北白山黑水之间,领略了关外的冰雪世界。次年返回北京,住圆广寺。 一天,大师与一位法师从西直门外向圆广寺方向走去,碰到一个要饭的,...
念佛阅经,悟二空理,证实相法,得大彻大悟,非博地凡夫之所能为。蕅益大师示居名字,智者示居五品,南岳示居十信。虽三大师之本地,皆不可测,而其所示名字、观行、相似三位...
光则早晚必按朝暮课诵直念。先则日礼数百拜,近数年来事多,只二时功课。冬则日过百拜,夏则只数十拜。亦只拜释迦,弥陀,净土三经,及诸大乘经,观音、势至、清净海众,尽虚...
有信愿,则决定肯认真修持。肯修持,则即可得往生之益。 净土法门,乃极难极易之法门。说其难,则大彻大悟、深入经藏者,尚不信。说其易,则愚夫愚妇,至诚恳切念,即能临终现...
学愚夫愚妇老实念佛。如是信,如是行,则利益大矣。 但修净业人,著不得一点巧。倘或好奇厌常,必致弄巧成拙。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为有实益。若...
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 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明心见性也。有净...
看破色欲,不欠风流孽债!【印光大师力荐连载】 「《太上感应篇》中说“见他色美,起心私之”,只这一念就已经造下了罪业。起心尚且不可,更何况是造成事实,甚至习以为常呢?...
末世学佛所宜注重者, 在知因果与修净土。以知因果, 则不敢自欺欺人, 作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修净土, 则虽是具缚凡夫, 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诸余法门, 皆须烦恼断尽, (三界内...
养人不止一谷,治病不止一药。由有各法门,方显此法门之妙。 问,净土法门,既能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我佛当日,何以不专谈净土,俾万法归一,一路同归,竟尔兼谈各宗,反启后...
诸恶业中,唯杀最重。然则食肉吃素一关,实为吾人升沉、天下治乱之本。故念佛行人,当以戒杀吃素,以此功德,作往生助行。 恶业之中,唯杀最多,唯杀最惨。欲得世道太平,人民...
看书与念佛两不相同。念佛是正行。念佛之要,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只长听自念之佛声,则得之矣。 一心念佛,又不可专事阅览。念佛是正行,行路等何必看书,只好...
人天乘而兼菩萨乘、佛乘者,其唯净土法门乎?惟此净土法门,乃能出三界,了生死。 窃维佛法有五乘:(一)人天乘。人乘持五戒,得生人道;天乘行十善,得生欲界天。加四禅四定...
若欲靠食物滋养,食素人宜多吃麦;食麦之力,大于米力,不止数倍。光吃了面食,则精神健壮,气力充足,音声高大;米则只可饱腹,无此效力。麦比参力尚高数倍,有钱人服参,乃...
大悲咒咒水治病,当发至诚恳切心,方有灵验。为人治病不得贪名贪利,唯欲救人病苦,则便灵。贪名利或破戒,则便不灵矣。凡事无一不以至诚为根本者。 若念佛人以大悲咒、观音圣...
初心专礼 专一的礼拜阿弥陀佛,这是专精一致。千万别认为,专门想一尊佛,不如想多尊佛的功德大。要知道,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佛的功德,阿弥陀佛...
「为父母者,于子女幼小时,当教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尤重者必在于胎教。孕妇果能茹素念佛,行善去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身...
于断疑生信,不无少补。此不慧数十年痛心疾首者,于此以发挥之。万不可以今人所说为的,致辜负永明大慈悲心也。 《净土决疑论》,系民国三年狄楚青居士以端甫回籍,十三期报料...
末世众生,障深慧浅,修余法门,了生脱死,诚为甚难希有之事。唯恃信愿,皆可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 末世众生,业障深厚,善根浅薄,心智狭劣,寿命短...
参宗研教全仗自力,谈何容易。信愿持名了生死,才是道理。 佛法的最要问题,就是了生死。若论了生死之桩大事,很难很难。我们凡夫,根机劣,知识浅,而且五浊恶世,邪师外道甚...
念佛人临终亲见佛及圣众亲垂接引,何得此种死执著。生西当以信愿为本,若遇危险念观音,有信愿命终决定生西方。或只专一念弥陀,有苦厄亦必解脱。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
狂妄者,谓我本是佛,何须念佛;心净则土净,何须求生净土。愚痴者,谓我系凡夫,何敢妄想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不知自己一念心性,与佛无二无别。 故令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
善导和尚说,如果要学解,那么从凡夫的地位到佛的果地,一切的法都要学。若要学行,就该选择契理契机的一个方法,投入全部精力,专门去修行,才能很快的证得实益,否则,从劫...
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三途一报百千劫,悲哉。 欲求了生死之法,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最为第一。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则可悲者...
儒以诚为本,佛以觉为宗。儒佛之本体,固无二致。儒佛之工夫,浅而论之,亦颇相同,深而论之,则天地悬殊。世人不知其同而不同,不同而同之所以然,故致纷纷诤论,各护门庭,...
欲消灭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都摄六根,净...
殊胜法门愚人不知。或恐提倡净土法门,人或藐视,谓其无智慧,故不敢耳。须知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据说一切法门中之特别法门。愚夫愚妇心无成见,则易生信。汝能信得及,许汝...
于医治时,兼令念佛。仗佛力故,必有奇效。 凡有大病,非医能闻者。于医治时,兼令念佛。仗佛力故,必有奇效。于己于人,均有利益。(《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七第992页...
今当末世,众生根劣障重,知识稀少,若舍净土,无由解脱。永明禅师恐世不知,故特举料简以示来兹。诚迷津之宝筏,昏衢之明灯也。 又永明禅师,为修行人确示要道,开出《四料简...
近世百数十年来,修净土往生者,当比前更多,岂可不加纪录,而令其湮没乎哉?故余姚杨慧镜居士,特为搜辑,命名为《近代往生传》,祈予作序。 迨法流东震,远公大师,倡于庐山...
死之已后,尚未受生于六道之中,名为中阴。中阴者,即识神也,俗所谓灵魂者。中阴受生,疾则一弹指顷,即向三途六道中去,迟则或至七七并过七七日等。三界诸法,唯心所现。众...
念佛法门,乃是教人求生西方的法门。汝既念佛,不求生西方,又要求来生,是不遵佛教。此是佛教人必定要依之法,汝不肯依,故名破戒违法。 至于念佛,能按时念亦好。否则,镇日...
今既不发愿,亦岂有信?信愿全无,故不能与弥陀宏誓感应道交。故有真信者,必有切愿。 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净土耳。须知去却信愿念佛,与宗家之参究无异。若得往生,...
摄耳谛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行住坐卧,均如是念、如是听。大声、小声、心中默念,均如是听。 念佛之法,各随机宜,不可执定。然于一切法中,择其最要者,莫过于...
此种愚人不知因果。不知世间盲聋喑哑残废无依之人与牛马猪羊或为人服役、或充人口腹者,皆此种自以为有福有智之人,所得其福智之真实好报耳。念佛人之人,须具决烈之心,任彼...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岂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耳。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若人人知...
南无,此翻恭敬,归命顶礼等。阿弥陀佛,此翻无量寿,亦无量光。 南无阿弥陀佛,乃西方极乐世界教主之号。 汝何不知《阿弥陀经》云:“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金刚经》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何以故?以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故。《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三世如来,皆供养法...
具缚凡夫,心多昏散。若不假身口礼诵之力,则欲得一心,末由也已。 念佛虽贵心念,亦不可废口诵。以身口意三,互相资助。若心能忆念,身不礼敬,口不持诵,亦难得益。世之举重...
净宗行人,常当如子忆母,一句佛号,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常当惭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 至于修持法则,常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
念佛可了生脱死,当知感恩。能认真念佛,即为报恩。 念佛是人生一件最要事,非因亲丧方念,平时便不念。亲丧乃系为亲起见,实即以亲死,引汝等同证永动不死之一大事也,当知感...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难免没有魔来。魔有内魔,有外魔;外魔易退,内魔难降。如不能降,必要着魔;不但修功走失,亦且危险甚虞。若论降魔,约有四...
单执自性弥陀,而不念西方弥陀,纵令其真悟,尚未能即了生死。 有唯心净土,方生西方净土。若自心不净,何能即得往生。纵逆恶罪人,以十声念佛即得往生者,由念佛之净心,感生...
信愿行三,为净土纲要。都摄六根,为念佛秘诀。竭诚尽敬,妙妙妙妙。知此者,更不须再问人矣。 十余年前与吴璧华书末云:“有一秘诀,剀切相告,竭诚尽敬,妙妙妙妙。”《楞严...
佛视众生犹如亲生儿女,儿女不依父母之教,父母无可奈何。众生若肯改过迁善念佛,佛决定于彼临终亲垂接引也。 若其人未发心念佛前,曾作诸恶,今既念佛生大惭愧,痛改前非,则...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名为阿伽陀药,万病总治,乃药王中之药王也。 大觉世尊,名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所用之药,其数无量。戒定慧三,摄尽无遗。以故此三,名为药王。若能...
详示净土庄严,如来法力,菩萨功德。凡见闻者,悉愿往生。其特点,文义显豁直捷。真能上继匡庐,下启天台、西河、长安等。 天亲菩萨广造诸论,宏阐佛乘。复宗《无量寿经》,作...
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念佛行人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
问:世俗专认念佛为送死,念观音为保生,以故修净土未精者,及年未老者,临终多因恋世,念观音。助念者,往往徇其意,或从其家属之意,因亦助念观音,不念佛。果病愈,固无憾...
以仗自力通途法门之义,疑仗佛力特别法门之益,而不肯信受。佛说难信,盖即指此。 须知净土法门,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可以与通途法门并论。若不明此义,以仗自力通途法...
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 既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
果能如是,又能以此自行,复以化他。则病者愈,弱者健,愚者慧,诸凡顺遂。家纵贫不至有祸,亦不至冻饿。可谓真佛弟子矣。 又修净业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
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善境不可欢喜,但摄心正念,必有所得。念佛人切勿欲得境界,以免成障碍也。 念佛所见之境,恶境不可怖畏,但摄心正念,其境即消。善境不...
佛法不离世间法,念佛人以世间法为己任,则基址坚正。又果具真信切愿,当必往生上品。 须知佛法,原不离世间法。凡诸社友,必须各各恪尽己分,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倡妇随...
此之十念,比平常十念,其猛切有天渊相殊之势,故得往生也。以地狱极苦所逼,其一闻佛名,乃以全副精神为之称念。除此念外,绝无他念。 谤法之人知曾谤法,后知改悔,则得往生...
佛恩之广大周遍而无有穷尽也。譬如杲日,为照世故,出没无住。亦如船师,为渡人故,往来不停。我等纵使粉身碎骨、肝胆破碎、以致献出生命,佛恩永劫难报! 甚矣佛恩之广大周遍...
念佛悲痛是善根发现之相,切不可常常如是,否则必著悲魔。凡有适意事不可过于欢喜,否则必著欢喜魔。须至诚恳切念佛可防止。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志...
喑者无声,哑者不会说话,但能心中默念,亦可现生亲得念佛三昧,临终直登九品。何可云此等人不得往生?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生?佛说八难中有盲聋喑哑,...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或了无恭敬,则虽种远因,而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矣。 与徐...
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何得妄说闲谈。 问,念佛自知不得力,欲加课非但无力,且无时间。如长此以往,恐生西少把握,而此志又决计欲生,究用何法,能万分可靠? 答,得生...
一心念佛,极力至心求生西方,即可感通佛力,仗佛慈力,带业往生。须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此三不可思议,若无信愿念佛之志诚心,则无由发现。...
爱之以道,令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信愿念佛,则爱便为净业助行矣。 问,古德云,爱不重不生娑婆,爱之宜除,固是理所必然。乃儿孙之间,利害之际,总不能漠然忘情...
明理之人,决不以食为是。好食者,巧为辩论,实则自彰其愚。 鸡卵之食否,聚讼已久。然明理之人,决不以食为是。好食者,巧为辩论,实则自彰其愚。何以故,有谓有雄之卵,有生...
盲聋喑哑也能往生 译文 只要是人,都可以做佛。怎么能说盲聋喑哑不能往生呢?佛说八难中有盲聋喑哑,说这些人难以入道罢了。果然能专精念佛,虽然聋子不能听经听善知识开示。...
莲华化生。以念佛力因,生后见佛闻法,必定圆成佛道。十方世界,唯此最为超胜。一切修持法门,唯此最为易修,而且功德最大。 极乐世界无有女人。女人、畜生,生彼世界,皆是童...
1、莫讶一称超十地。 须知六字括三乘。 2、如来拯济无方,广度众生须度我。 吾辈竛竮没寄,不念弥陀更念谁。 3、依宏誓愿,建折摄之法门,但肯一心持名,自尔潜符实相,俾四圣六...
生死到来,人各有此日,故宜常作临终想。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若不以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为依怙而常念之,则祸患之来,或所不测,及其卒...
净土法门,若果信得及、守得定,随已所乐,诸大乘经论,皆当读诵。倘此道尚未究明,一涉博览,或恐舍此取彼,则欲了生死,难之难矣。有谓光禁人读大乘经者,此乃不知利害,妄...
金刚经》,发明净土之处甚少,每日虔诵一遍已够。汝于专精念佛外,可将《净土五经》,川流不息读之。《净土五经》,其功德亦不亚于《金刚经》。 汝喜念《金刚经》,当以此功德...
凡一切念佛不念佛人,临终俱宜念佛以助,切勿另诵别种经咒。人之临终,只可念佛,不宜持咒。 又人之临终,只可念佛,不宜持咒。以念佛令彼听,彼虽不能念,听见佛声,心即清净...
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愿真行。否则不名真信。 第一要有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愿真行。否则不名真信。(《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卷十六第775页复琳...
光《文钞》中,顺人情,令过二小时后再举行,尚属太早。以恐人情耐不得,实则宜四五时方好。尚有经一日者,为尤好。 将亡人令面向西方,面前供一尊接引佛,作随佛往生想。一直...
复王子立居士书二 一无量寿经有五译。初译于后汉月支支娄迦谶,三卷,文繁,名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次译于吴月支支谦,有二卷,名佛说阿弥陀经。以日诵之经,亦名佛说阿弥陀...
至诚恭敬,心系佛号,久久当静闹一如,则无惊厌魔事发生。 念佛极愿寂静,颇不合宜。有此厌喧之病,现已发现病相。若仍如此,久后则无可救药矣。当静闹一如,在静亦不怕有闹来...
念得分明,听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 吾人当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不须别修他法。若仗自力修禅定,欲了生死,甚难甚难。以其须至业尽情空,见思惑...
欲知此义,须深明佛力自力大小优劣,则一切疑惑,泮然冰释矣。夫佛与众生,心性虽同,若论力用,天地悬殊。良由众生具足无量烦恼恶业,功德智慧,不能 显现。佛则具足无量功德...
1、何必问是谁,此道于今昭日月。 但能常系念,佛心无处不慈悲。 2、决志求生,效昔贤将错就错。 一心忆念,至今日人云亦云。 3、因戒生定,定慧圆明菩提本。 由教入净,净禅贯...
生死心切,诚敬真挚,则专兼均可。否则一切皆难得利益矣。 修行用功,固宜专精。然凡夫妄想纷飞,若不加经咒之助,或致悠忽懈怠。倘能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之痛切,则于一行三昧...
座下宿根深厚,聪明过人,不几年,于宗、于教、于密,悉已通达。恨光老矣,不能学座下之所得,唯望座下从兹真修实证,则台、密二宗当大振兴矣。但现在年纪 尚轻,急宜韬晦力修...
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世间善人,尚不饮酒食肉,况为佛弟...
汝不察光意,遂谓一任随便。眼前随便者,决非信愿真切之人。使信愿真切,决不至泛泛然随便。一任随便,往生也就无分了。 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
真无生忍,实非小可,乃破无明证法性,最下者为圆教初住菩萨,即别教之初地也,谈何容易。 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
持佛号时,杂念纷飞,此是多知多见,心无正念之现象。欲此境象不现,唯专心痛念自己将欲命终,唯恐即堕恶道,励志念佛,久可自己澄清。(复丁普瀞居士书)...
病在缺乏正信。然须老实头念佛,并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使一切人相观而善。所谓以言教者讼,以身教者从。如此则不至被别宗知识之所摇惑。 汝既于净土生...
修净业人欲依佛法了生死,必须敦行世间伦常,以为贤人善人。否则纵学佛法,亦难得真实利益。以根本既缺,便难完全得佛法之真利益也。 须知佛法,原与儒教无异。凡佛弟子必须要...
今之学佛人,真者亦多,伪者亦颇不少:口口谈空,步步行有。如优人作戏,苦乐悲欢,做得颇像,究其实,了无真情,皆假装耳。此种人何能令人景仰? 吾人学佛,当常努力。凡一切...
历观传记高人,咸皆视经像如视活佛。其敬畏之迹,虽忠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何能仿佛一二。因其恭敬之极,故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 古人修行,皆能证道,今人修行,少见...
乾隆辛巳年间,河南省境内黄河决堤,陆地水深一丈多(约为现在3米),民间的村舍房屋,有一半被淹没。在陈留县有一户曹姓人家,家宅完全沉没在水里,三天三夜,村里人都认为这...
今丛林念佛堂,皆先念《弥陀经》,经完,念《往生咒》,或三遍或一遍。然后举《赞佛偈》。至偈毕,接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即绕念。须从东至南至西至北绕,此...
流通佛法,大非易事。翻译经论,皆非聊尔从事。故译场之中,有主译者,译语者,证义者,润文者,岂敢随自心裁,传布佛经。王龙舒大弥陀经,自宋至明末,人多受持。由云栖[1]以...
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时,或有忽现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著,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
《安士全书》,为善书中之冠,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内容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 三种书,虽教人修世...
一得往生,则定慧不期得而自得,烦惑不期断而自断。亲炙乎弥陀圣众,游泳乎金地宝池。仗此胜缘,使带业往生者直登不退,断惑往生者速证无生。 若依念佛法门,生信发愿,念佛圣...
神祇乃业报所感,可云职司。地藏菩萨,以弘誓大愿,在幽冥度脱众生,何可云职司乎?不知佛法,纵判也不能了知。已知佛法,用不著判。 问,地藏王菩萨,为奉行佛法之人,在阴曹...
摄心之法,莫先于至诚恳切。当摄耳谛听。无论出声默念,皆须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默念虽不动口,然意地之中,亦仍有口念之相。)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
欲生净土,当净其心。欲净其心,非持佛净戒不可。念佛人如能严持佛戒以清净身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迨至临终,感应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故有欲现生亲得实益,临终决...
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等法。唯此念佛一法,最为契理契机。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于在家人,更为要紧。以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等法。唯此念佛一法,最为契...
末世众生无力断惑,不依净土法门,谁能现生了脱?故对于普通人,宜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及净土法门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而常讲,似易有益。 然以光愚见,对于普通人,宜以因果报应...
在家居士,功课亦可照禅门朝暮功课做,亦可随自意立。须知所有功课,均以念佛为主,经咒为宾。 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若都是久修者,不妨依《禅门日诵》而念。若初心...
临终见佛,乃自心所感之佛,不得只归于自心,而谓无佛来迎之事。 问,有云见佛者,乃心佛,非西方佛。若然,则往生时,心佛现前乎,抑弥陀佛来接耶? 答,临终见佛,乃自心所...
光并非拒人研究他宗。禅宗、相宗、密宗,无一宗不好。然吾人以博地凡夫之资,欲于现生了百千万劫难了之事,当筹度已力之大小以修,且莫妄充通家。此法尚未真得,又去钻石他宗...
劝家中眷属,同生信心,同常念佛。以备彼等于父母,及诸眷属之有命终者,为之助念。否则,不但不助其正念,反令起嗔恨爱恋等念。可不哀哉。 又念佛之人,必须劝家中眷属,同生...
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 窃维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
人积善与积不善,因也;余庆与余殃,则果矣。又既有余庆余殃,岂无本庆本殃。本庆本殃,乃积善积不善之人来生后世所得之果,当大于余庆余殃之得诸子孙者百千万倍。凡夫不得而...
「善人家富,便要学窦燕山、范文正,戒奢克俭、行善布施。就是家贫,也能笔舌劝人向善。发心要真、要坚,用力要勤、要久。凡做善事,必要功德圆满,方能感格天神;趁早去做,...
将一个死字,挂到额颅上。 汝将死,快念佛。心不专一,决堕地狱,饿鬼畜生尚难求,勿妄想人天福果。 汝将死,快念佛。志若真诚,便预莲池,声闻缘觉犹弗住,定克证等妙圆乘。...
密宗一法,不能普被三根,不如净土法门之千稳万当。盖契理而不契机,则不能感应道交。所谓说法不投机,便是闲言语矣。 王弘愿居士,虽则崇信密宗,颇有效验。然始则错认消息,...
净土法门,绝无口传心授之事。任人于经教著述中自行领会,无不得者。莲宗九祖[1],非各宗之一一亲传,乃后人择其宏净功深者而称之,实则尚不止九十也。光出家后,发愿不收徒众...
吾人不做伤天损德事,怕甚么东西。念佛之人,善神护佑,恶鬼远离,怕甚么东西。当此危险世道,宜放开心胸眼界,努力修持净业。所有吉凶祸福,悉不计虑,随缘应变。尚有阿弥陀...
净土一法,因法门广大,而其修法又极简易,被称为难信之法。若能于此法深生信心,虽是具缚凡夫,其种性已超二乘之上。由是言之,信之一法,不可不急急讲求,以期深造其极。...
印光大师:观世音菩萨像赞 遍尘刹国悉现身,尤怜娑婆世界人。 不到众生皆成佛,莫息寻声救苦心。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下·观世音菩萨像赞》 【本文由:香港云服务器 http:...
因是种因,果是结果。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义。又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种善因必得善果,种恶因必得恶果。 因果为入道之初门。修净土者,不信因果,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
在家人念佛,须称量自己之精神气力,宿昔善根,或大、或小、或金刚、或默,坐立绕跪,皆无不可。若常途通行,宜先绕,次坐,次跪。绕跪皆觉辛苦,宜坐念。坐念若起昏沉,宜绕...
「治国平天下,自齐家始。所以治国平天下的权力,妇女操一大半。妇女注重母教,教子循规蹈矩。童而习焉,长而行焉。良好的人格,便肇源于孩提之时。所以妇人之相夫教子,职任...
「明朝江苏无锡人孙继皋,在某大户人家教书。一日,主人的妻让婢女送一杯茶来,杯内放着一枚金戒指,孙假装不知,叫婢女拿回去,当天深夜,婢女在房门外扣门,说主母到了,孙...
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无信愿求生,则不能仗佛力了生死。生死不了,轮回无有出期。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
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堕三途恶道,长劫受苦,了无出期。 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若念人身难得,中国难生...
自后若昙鸾[1],智者[2],道绰[3],善导[4],清凉[5],永明[6],莫不以此,自行化他。昙鸾著《往生论注》,妙绝古今。智者作《十疑论》,极陈得失,著《观经疏》,深明谛观。道绰讲...
是以光每为一切人说,必须敦笃伦常,恪尽己分,闲邪存诚,克己复礼,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茹素,信愿念佛,决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此自行,以此化他。世出世间之利益,...
四十八愿,系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说。由时事不同,故摄否有异。 至于《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此约平时说,非约临终说。以其既...
深穷实相,以期悟证,及禅宗看念佛的是谁,并各种话头,以期亲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者是。此于四种念佛中,名为实相念佛焉。 念佛一法,乃佛教之总持法门。但有专念自佛,专念...
在家人功课可按丛林做功课次序,也可随意自立章程,然不可有几起几落之紊乱无章也。又自己修持,但取诚敬,跪、立、坐、绕,各随其便。若欲如法,诵《弥陀经》宜跪,立诵亦可...
食为民天,何敢暴殄。虽一粒半粒,亦不宜弃。弃之得饥饿之报。遭践字纸,必定来生无目,及愚痴无知。食牛,固宜切戒。以牛于人有功,食之更加罪过。 汝本回教,能信奉佛法,皈...
「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
佛经中凡有称佛名处,无不皆有南无,故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若始终不念南无,便为慢易。 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
人心本善,随习而转。随于无信人,则便毁谤佛法。随于有正信之人,则便修持净业。故劝人修净土,当以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为劝之。彼肯依从,则再为说净土法门。俾其同念...
世间法和出世间法,都是以诚为本。诚就能得到圣人的感应,不诚就没有感应。譬如月亮在天空高高的悬照。月影显现在江河湖海中。水如果浑浊不平静,月影就难以显现。这是因为水...
如人人知因果报应,则举心动念,皆有所畏惧,而不敢肆纵。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少时栽培成性,其至长成,欲令其曲,不可得也。 因果为千圣不...
念佛之人,各随己分。专念佛号亦好,兼诵经咒并广修万行亦好。但不可了无统绪,必须以念佛为主、为正行,余皆为宾、为助行。正助合行,则如顺水扬帆,利益甚大。 凡修行人,必...
提神过甚,心火上炎所致。当一心静念,均可日见消灭矣。 顶门痛痒,皆提神过甚,心火上炎所致。当一心静念。普为一乡宣说,常在稠人中念。则此种惊怖心痛痒事,均可日见消灭矣...
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 又宜念四字佛号。初起时,念几句六字,以后专念阿弥陀佛四字,不念南无,以字少易念。病人或随之念,或摄心听,皆省心力。(《新...
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者,舍净土一法,则绝无希望矣。须知净土法门,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水银堕地,颗颗皆圆。 净土法门,超胜一...
是未曾真实摄心,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如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楞严经》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
言耳根发音,乃用功人自得之各别境界。善知识何可预先发表?若发表则得益者少,受损者多。如《自知录》然,专门表示境界。实则此之境界,尚是理想。 汝之清磬摇空,乃静极所现...
须知密宗要旨,在三业相应。果三业相应已久,便可从心所欲。未到心空而妄欲得者,或至著魔。此密宗一大关系也。 诺那来上海太平寺,言及密宗亦以往生西方为事。而阿弥陀长寿陀...
《净土五经》,《净土十要》,《弥陀要解》,《安士全书》,《感应篇直讲》,《印光文钞》,《寿康宝鉴》。以上经论善书,皆为净土法门所提倡。 《净土五经》,为净土法门之根...
人生世间,所资以成德达才,建功立业,以及一才一艺养活身家者,皆由文字主持之力,而得成就。字为世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圣贤道脉,得之于...
戊戌年稿。教行理三,唯约教论。今以教理约教,行果约机,谓依教理以起行,行满方克证果也。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
圣贤人必有圣贤之母,洞彻弥陀心印的自在圣者夏莲居居士之母潘太夫人端坐生西,足以想见莲公身份之不平凡。且此事迹赖净宗祖师印光大师方得以流传,更令人觉得殊胜而不可思议...
刺血写经一事,且作缓图,当先以一心念佛为要。恐血耗神衰,反为障碍矣。身安而后道隆。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则是效。但得一心,法法圆备矣。(正)复弘一大师...
报通三世者,现生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谓之现报。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谓之生报。今生作善作恶,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万生,或至无量无边劫后,方受福受殃...
1.当月经时,可少礼拜,念佛诵经均当照常。 女人从十二三岁.至四十八九岁.皆有月经。有谓当月经时.不可礼拜持诵.此语不通情理。月经短者.二三日即止.长者六七日方止。...
真信佛法之人,见一切僧,尚行礼敬,况于最初对所皈依之人乎。若亲身皈依,须磕数十头,跪一点多钟。即方便说,不升座,亦须磕十余头。然观汝书,语颇虔诚,且为原谅。而复为...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四句,最难领会。诸家所注,各摅所见。依光愚见,色当体不可得,空岂有空之实际可得乎。下二句,重释上二句之义。实即色与空,均不可...
学道之人不可偏执,偏执或致丧心病狂。 《印光法师文钞》:“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
佛法浩瀚,薄地凡夫欲於现生了生脱死者,除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外,别无有能满其所愿者。世有多少聪明特达之士,专以研究大乘经论為志事。而於此最简便最圆顿之法,反浅近视之,...
【白话】 太触目惊心了啊!世间的人习惯了做残忍的事情,什么事都用杀生来举行仪礼,却不知道这么做是不对的。一切的众生,与我们一样生存在天地之间,同样有(父母亲)赋予的...
《净土》杂志2014年第3期 文/慧观 推广素食的方法 素食的好处诸多,学佛之人理应善巧方便令家人也获得利益,印光大师开示:“当孝顺父母,无违无逆。委曲宛转,劝令入道。断荤吃...
(佛顶骨舍利) 言舍利者,系梵语。此云身骨,亦云灵骨。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 此殆心与道合,心与佛合者之表相耳。非特死而烧之,其身肉骨发变为舍利。古...
「然溺人之处,常有人溺,即所谓求替死鬼者。当于其处,立一木标,上用极厚白洋铁板,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字要大,要看得远,要能经久,可息此祸。以刻此字之人之慈心,感佛...
净土十要,乃蕅益大师以金刚眼,于阐扬净土诸书中,选其契理契机,至极无加者。第一弥陀要解,乃大师自注。文渊深而易知,理圆顿而唯心。妙无以加,宜常研阅。至于后之九种,...
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实益,由不注重信...
吃素不难,难在不贪口腹之欲 吃素不难,贪口腹而欲吃素则难。三净肉及肉边菜,乃为下根人所立法也。《复丁普瀞居士书》 若谓在商场中诸凡不便,此系口腹之心未忘。若不图美味...
念佛所重在往生。念之至极,亦能明心见性。非念佛于现世了无所益也。〖念极情忘,心空佛现。则于现生之中,便能亲证三昧。见正编与徐福贤书。〗昔明教嵩禅师,日课十万声观音...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大师为近代之高僧,众所钦仰。其一生之盛德,非短时间所能叙述。今先略述大师之生平,次略举盛德四端,仅能于大师种种盛德中,粗陈其少分而已。 一、略述...
持诵经咒,贵在乎诚。纵绝不知义,若能竭诚尽敬,虔恳受持,久而久之,自然业消智朗,障尽心明,尚能直达佛意,何况文字训诂与其意致。否则纵能了知,由不至诚,只成凡夫情见...
佛法要义,在无执着心。若预先存一死执着得种种境界利益之心,便含魔胎。若心中空空洞洞,除一句佛外,别无一念可得,则庶几有得矣。(三)复明道法师书...
湖南马舜卿,系回回,回回之皈依者,唯此一家人。彼夫妇与五儿女,皆函祈皈依者。民十八年秋,来信言:彼妇生五儿女,初二次尚平安,三次即血崩,四五次更甚。今不久要生,倘...
窃闻净土者,乃究竟畅佛本怀之法也。高超一切禅教律,统摄一切禅教律。略言之,一言一句一偈一书,可以包括无余。广说之,虽三藏十二部之玄言,五宗诸祖师之妙义,亦诠不尽。...
净土法门,乃一代时教契理契机之特别法。下自五逆十恶,上至等觉菩萨,皆当修习,皆可即生超凡入圣。其余所有一切高深玄妙之法,多是契理,而绝不能普契上、中、下、三根之机...
此系普结孤魂缘者。小则蒙山,中则焰口,大则水陆,同是一事。常结孤魂缘,则常吉祥矣! 人不敢念者,意恐招鬼。不知鬼与人混处,无地无鬼,即不招鬼,谁家无鬼乎!鬼比人当多...
接汝与明道师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尔夭逝,不胜慨叹。况汝教养多年,费若干精神钱财,心中能不感伤乎。虽然,切不可以自己一向热心公益,皈依佛法,何以不蒙佛佑,而为怨...
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能常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
如歌利王之割截身体,后为最初得度之憍陈如。此种如太虚量之大菩提心,何可以凡夫小知小见测量。须知未得法忍之凡夫,心中当慕菩萨之道,其行事当依凡夫常理。否则便于住持法...
言取舍者,此约究竟实义为难。〖难者,反诘问也。〗不知究竟无取无舍,乃成佛已后事。若未成佛,其间断惑证真,皆属取舍边事。既许断惑证真之取舍,何不许舍东取西,离垢取净...
傲慢习气,实为入道之障 习气存时,自己有所不知。如官僚派之习气,唯无此派者知之。自己有此派之习气,虽他人说之,自己尚不知其何所指。学道之人,须去习气。傲慢习气,实为...
你要晓得,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别的罪有无且勿论,从小吃肉杀生之罪,实在多的了不得。要发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见佛得道后,...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 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 凡佛菩...
中阴者,即识神也。非识神化为中阴,即俗所谓灵魂者,言中阴七日一死生,七七日必投生等,不可泥执。中阴之死生,乃即彼无明心中,所现之生灭相而言,不可呆作世人之死生相以...
印祖道风 惜字 文字为世出世间一切言教之本。惜字所以重文,重文所以重道,大师对于这点也极其重视。末学从前对于惜字的怀疑,曾受到过大师的呵斥,现在字纸充斥得太多了,实...
顾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只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世富贵。不知希图来世富贵,譬如仰天射箭,力尽则还,非但无益,且有损也。即如今世念佛,...
江西吉安吴南浦居士,本宿根深厚,自少经商沪滨,心存慈善。奈全不知佛法,反目信佛为迷信。其室人张氏,虽具信心,而又不识邪正,从而相劝,亦难启发。民国二十年,被匪绑至...
所以都是误解的济公活佛慈悲济世的好意与善意。引用印光大师的开示,供诸位师兄莲友详知。阿弥陀佛。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
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此约平时说,非约临终说。以其既有五逆之极重罪,又加以邪见深重,诽谤正法,谓佛所说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及念佛往生...
顶圣眼天生,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 《印光法师文钞》:“人气已断,通身冷透,唯头顶独热者,则必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也。若眼及额颅处独热,则生天道。心处独...
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系普结孤魂缘者。小则蒙山,中则焰口,大则水陆,同是一事。常结孤魂缘,则常吉祥矣!人不敢念者,意恐招鬼。不知鬼与人混处,无地无鬼,即不招鬼...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均可渐得矣。 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窃谓徒悲究有何益。须知生死,大事也。信愿念佛,大法也。既知死之可悲,当于未死之前,修此大法。则死不但无可悲,且大可幸也。何以故,以净...
出声念,则可念六字;心中默念,字多难念,宜念四字。从日至夜,睡着则任他去,醒来即接着念。以念佛为自己本命元辰,决不片时放舍,庶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往生西方矣。(...
世人因不讲尽谊尽分之道,福善祸淫之理,而酿至天灾人祸,频频降作。若皈依三宝,受持五戒,遵行十善,以净身口意三业。生信发愿,念佛圣号,则天下太平,人民安乐也。由是言...
劝父母吃素念佛,求生西方之为究竟有益之孝。世间习俗为亲谋者,属皮毛上事,尚有加亲之罪。如以肉食奉养为孝,实为扳亲堕落。 汝书与四十元,俱收到。汝之为母之诚,可谓至诚...
汝欲令慈往生西方, 超凡入圣, 当竭力供养, 至诚顶礼。何可止一香炉, 而灯烛时花, 一概不用乎。且汝于起首一日礼拜, 以后何可不以礼拜为事乎。当于每早礼佛三拜, 或多拜。念弥陀经...
念佛一事,约现生得利益,必须要至诚恳切常念。若种善根,虽戏玩而念一句,亦于后世定有因此善根,而发起修持者。故古人大建塔庙,欲一切人见之而种善根。此一句佛,在八识田...
是一心境界。此种境界,殊不易得。不可妄会。 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者,乃念到相应时,虽常念佛,了无起心动念之相。(未相应前,不起心动念念,则不念矣。)虽不起心动念,而一...
【原文】 令严临终,神识清爽,念佛而逝,可生西方。然无论已生未生,为人子者,固当常为礼拜持诵。以期未往生,则即得往生,已往生,则高增品位。又此之礼诵,非特有益于亡人...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受持读诵,修因证果者乎。今幸遇如来所说大乘显密诸经,方知衣珠固在,佛性仍存。回思从无始来,未闻佛说。虽则...
要让念佛的人,各个尽自己的本分。比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己这样做,还劝别人也这样做。那么,无知的...
我们所修持的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大家不要轻视了。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种种法门,无非是观机而说,好比对症下药一般。如果自己的根机,和这个法门不相应,修起...
不修身而念佛,亦有利益。于决定往生,则百千万中难得一个。雄俊惟恭,乃其幸也。所撰两句,是而未切。宜云:智断烦情超苦海,〖烦,即烦恼。乃通指。情,则专指淫欲。〗立坚...
放生之举,事虽为生,意实为人。(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一、不要在佛菩萨诞辰放生 光一向不主张于佛菩萨诞期及各朔望好日期放生,此事已成铁案。 捕生者特为放生者多捕,则买...
译文 凡是能够考取功名的人,都是他的祖上有相当大的阴德所致。如果没有阴德,而单单只是通过调整阴宅、阳宅,以及别的方面人力来取得富贵荣华,必定会有大灾祸报在自身或者子...
仗自力则举世难得一二,仗佛力则万不漏一。 《印光法师文钞》:“一切法门皆须自力修持到业尽情空时方可了生死,否则任汝功夫深、见地高、功德大,倘有一丝一毫烦恼未尽,则仍...
皈依之名甚易得,皈依之实极难修。 《印光法师文钞》:“皈依之名甚易得,皈依之实极难修。须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五戒,并须去心中幻现之贪瞋痴,修性...
周居士苦恼于亲戚关系,大师向他开示: 人生在世,首先要利益别人。你的亲戚孤儿寡母,实在可怜,他们正是你种福田之处。你不可心怀烦怨,这样才是行菩萨道。倘若心中怨烦,则...
念观音,不独邀净友念,当于村中及近村宣告,无论老幼男女,通皆吃素,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大家各人在各人家里,一路做事一路念。于行住坐卧中常念,决定可以不遭瘟疫。前年各...
《印光法师文钞》:“菩萨内外俱舍,了无贪惜,内而头目髓脑,外而国城妻子,无一法生贪著,故能于生死中独得解脱。彼受施者由菩萨愿力摄持,或于即时,或于后世,无不亲蒙利...
一呼一吸念佛一句,则无碍。 问,随息一法,尊钞颇极提倡,但未说明如何念法。《宝王论》云,此法大有恃怙,亦只云称佛名号,随之于息,仍未详如何念法。惟《饬终津梁》云,随...
印光大师:回向之义,大矣哉。回向之法虽不一,然必以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成就。若生净土,无愿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别...
吾常谓世间有二种人,最易劝人为善念佛。第一看相者。见好相,令极力修持,保全好相。见坏相,令极力修持,则相当变好。二是行医者。汝行医肯发心利人,实为便利。人当病苦临...
——《一函遍复》的契机性 印祖有个善巧方便,很多来信就是问修行嘛,所以就把这修行的主要纲要、原则,写成一封长信印出来。那这封长信里面有关如何修持净土法门以及如何在生...
二空,即我空、法空。我空者,谓于五阴色受想行识中,了知若色若心,〖色即色法,下四即心法。〗悉皆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别离而灭,了无主宰之实我可得。法空者,于五阴法,了...
学佛。唯有看破、放下才能向上提升,提升不上去的都是放不下。为什么放不下?没有真正看破。 “看破”最好的方法,印光大师教我们,把“死”字贴在额头上就看破了,真正想到“...
今彩大师:俗姓方,江西雩都县人。宿有善根,少即戒杀吃素。至三十后,深厌五欲多苦,三界无安,遂出家于福建长汀县报恩寺。具戒后,专志苦行,于赣州光孝寺执香灯,精洁虔恭...
仗佛慈,或于小险中得蒙被佑。若夫大险祸来,不能独不受劫而死,念佛人当承佛力生西方。纵不生西方,亦生善道。决不与不念佛之人同堕恶道也。 现在时局危险万分,无论老幼男女...
编者按:印光大师乃是一代高僧,《印光法师文钞》则堪称佛门小百科,这部经典作品之中世出世间法都具备,世间各种学问都能从中找到相应说法,包括怀孕、产子、育儿。小编几个...
汝父因病思食肉,以不知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故任意杀食。若知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则此贪味之心,直下消灭乌有矣。 吾秦当洪杨未乱之先,兴安某县一乡民与其...
「李登十八岁时考中解元,后来五十岁了还不及第,就拜见叶靖法师问原因。法师祈祷专管科举的文昌帝君指示,帝君命令官吏拿籍簿出示说:“李登初生之时,玉帝赐玉印,让他十八...
念佛的方法,要用印光大师的办法。印光大师是中国净土宗最近的一代祖师,他所教的当然最适合现在人的根性。他念佛不用念珠,念佛最重要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上所说的...
°´¡¶¸ßÉ®´«¡·Èý¼¯¡´·¨ÕÕ´óʦ´«¡µÔÆ£º ´óʦÓÚ´óÀú¶þÄ꣬ÆÜÖ¹ºâÖÝÔÆ·åË£¬ÂÅÓÚÖಧÖУ¬ÏÖÊ¥¾³£¬²»ÖªÊǺÎÃûɽ¡£ÓÐÔøÖÁÎą̊Õߣ¬ÑÔ±ØÊÇ...
数日前接汝书,即为汝寄续文钞一包,相片夹于书首页。汝子之死,事系医误。实为引汝念佛往生,超凡入圣耳。且莫悲哀,当庆幸。汝净土各经书都看过,当不致犹与无知识之女辈相...
一、不要在佛菩萨诞辰放生 光一向不主张于佛菩萨诞期及各朔望好日期放生,此事已成铁案。 捕生者特为放生者多捕,则买而放者亦多有因放而捕来耳。 然人情多好名,此各日放生则...
都摄六根,为念佛最妙之一法。念时无论声默,常须摄耳谛听。此乃合返念念自性,与返闻闻自性之二义 而兼修者。返闻单属自力,返念兼有佛力,则为益大矣。心念属意,口念属舌,...
儿女眷属轮班念佛,借此令尽孝思,令种善根。此法无令中辍,其利益不可思议。凡有信心人,欲成就父母往生之道业者,皆当以此告之。 然太夫人年已八十有三,当常劝谕,令其信愿...
复杨树枝居士书四 (民国二十年) 光无状,自光绪七年离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业障未消,道业未成,无面目以回本乡。虽前承陈柏生、刘雪亚二督师,函劝回秦,但自愧实...
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 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今依俗语而标题也...
唯恃信愿,不论断证 1、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
一则一事不肯操作,二则多食血肉诸品 《印光法师文钞》:“富贵人多病:一则一事不肯操作,血脉便不周流。二则多食血肉诸品,若遇一有毒者,则其祸不小,或致殒命;即无毒之物...
临终蒙善知识开导,令生信心。又为助念佛号,令彼随大众音声,或出声念,或心中默念。果能如法助念,无一切破坏正念等事,亦可往生。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众生心力...
虚云老和尚1952年12月21日在印光大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今天是印光老法师生西十二周年纪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在这里聚集一堂,饮水思源,追念师父。在佛法的道理上...
复陈士牧居士书七 接手书,不胜欣慰。汝父之法名,与孙辈首字同,宜改作法和。和者,合也。乃效法观音菩萨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下合十方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之意。祈令真实生信...
“念佛成片”是印光祖师提出的概念 1.光近来得一摄心念佛方法,若已成片,固不须此。若未成片,此法实易为力。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法语开示) 2、良由惟仗自力,不求佛加,丝毫...
教子女,当于根本上着手。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忍辱笃行。以身为教,以德为范。如熔金铜,倾入模中。模直则直,模曲则曲。大小厚薄,未入模之先,已可预知,况出模乎。近...
复屈翰南居士书 手书备悉。游石屋洞记,大有心融妙理虚空小,道契真如法界宽之概。然此是文字边事,切勿专学此派。当如子忆母,以念佛求生西方,庶可实证。此刻专以此为事,则...
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
即是敦行孝友,务尽伦常,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居心动念,不干邪僻,并及虚伪。与人做事,克尽厥职。遇有缘者,劝令入道。 须知为佛弟子,凡所作为,必须超过世俗所行,方能自...
相晤已来,忽满六年。不但星霜屡更,即国历已非其旧。世相无常,诚可叹悼。 接手书,知不废净业,洵足嘉美。而云身心不安之至,为境遇不嘉,致不安耶。抑或疾病缠绵,致不安耶...
民十九年,苏州一后生,年廿四,名郭振声。在苏州景德路,开合法纸店。陪其本家一老人,来报国寺皈依。光与彼说,现在是一个患难世道,当常念佛及念观音圣号。彼廿四岁大胖子...
念佛一法,如阿伽陀药。梵语阿伽陀,华言普生,亦云总治。以普生总治一切病故。念佛一法,能除八万 四千烦恼,亦复如是。所以念佛法门,包罗万象。一切诸法,无不从此法界流。...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一定的。修行到功夫深了,难免有魔来。魔有内魔,有外魔;外魔易退,内魔难降。如不能降,必要着魔;不但修功走失,亦且危险甚虞。若论降魔,约有四种...
灵岩规矩,系光所立,与天下丛林不同。常年功课,与打七同。有请打七者,不过多加三次回向而已。此法实为办道应酬佛七之第一法,为从来所未有,故人多乐于灵岩打七也。 灵岩规...
发真实心,真为了生死。念佛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万句亦如是。又须善于用心,勿致过为执著。 念佛欲得一心,发真实心,为了生死,不为...
念佛之时,必须摄耳谛听,一字一句,勿令空过,久而久之,身心归一。听之一法,实念佛要法,无论何人,均有利无弊,功德甚深。不比观想等法,知法者则得益,不知法者多受损也...
禅宗每云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明心见性,乃大彻大悟也。言见性成佛者,以亲见自性天真之佛。名为成佛,乃理即佛与名字佛也,非福慧圆满之究竟佛也。此人虽悟到极处,亲见佛性...
印光大师一生为我们所示现的,要挽救世间的劫运,就是靠因果教育。印祖在《文钞》中常常提到这个问题。由此可知,印祖在世无论对什么样的人,都是以因果来劝导,种善因必得善...
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佛法,虽为出世间法,实在世间法中做出。见三编复周伯遒书。)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
须知仗自力,则恶业有一丝毫,便不能出离生死,况多乎哉?又无信愿,念至一心,无量无边之中,或可有一二往生。决不可以此为训,以断 天下后世一切人往生净土之善根。何以故?...
「安徽商人王志仁,三十岁尚无子。有相士告诉他说十月份他有大难。王一向觉得该相士的话很准,于是急忙往苏州清理帐务,然后准备回家。傍晚到河边散步,恰巧见到一名妇女投河...
临终舟楫(附录) 佛制亡僧焚化,原为令其离分段之假形,而证真常之法身也。故自佛立制以来,僧众奉为常规。奈法道陵夷,延久弊生。如今释子,率以焚化了事,不依制度。每有以...
倘肯志诚念佛,求生西方,生前殁后,均有不可思议之利益。昨一女弟子来,为一姓汪女弟子带些食物。言汪氏前两月,一日初黑,忽来二十余强盗,各持手枪来抢。其屋楼上下住七家...
「徐信善和杨宏是同学好友,曾一起去参加考试,住在同一客店。有一天,他们遇到一位很有修行的高僧,僧人说:“杨宏将来大富大贵,而徐信善却贫穷一生。”就在这天夜里,杨宏...
须知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议,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议。此三不可思议,若无信愿念佛之志诚心,则无由发现。有志诚求生西方之心,此三种不可思议大威神力,即得显现。如乘大火...
持咒却魔。初修行时,小小魔关,容易打破;等到道力渐深,藏在八识里面的多生根本习气,被功夫逼迫出来,或慾念横飞,或妄心乱起,力量甚大,非比寻常,修行人惟此末后一关,...
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亦现慈善光华之相。彼固无心求相貌容颜之好,而自然会好。 造业之人,其心地龌龊污秽凶恶,其面亦随之黯晦凶恶。彼固唯...
世有毕生念佛,临终被不知佛法、不识大体与临终助念之义之子孙落井下石,破坏其正念,以致不得往生。悲哉!哀哉! 往生西方,注重信愿。仗佛力故,虽素不信佛者直至临终,一经...
印光大师:好高骛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 古人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生死难了。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所不幸者,自愧业深障重,无力断...
须知西方极乐世界,莫说凡夫不能到,即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馀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
常结孤魂缘,则常吉祥矣!鬼唯恐不多,越多越好! 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 此系普结孤魂缘者。小则蒙山,中则焰口,大则水陆,同是一事。常结孤魂缘,则常吉祥矣! 人不敢念...
至谓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头上,挂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
古语云: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实念者更少也。(正)复包右武书二...
现在信佛之人不为少矣。然而信不专一,非佛亦信。知见多乖,非佛为佛。前者不真,后者为不正。不真不正,虽名信与佛,实与不信无疑,其危害且有甚于不信者。乃就所谓真且正者...
编者按:永明延寿大师,五代宋初高僧,倡导禅净双修,集禅门法眼宗第三代宗师与净土宗六祖为一身,编撰成《宗镜录》,又著有《四料简》《万善同归集》等,影响深远。印光大师...
川中每出异人,有刘某者,皈依宝一法师,宝一庵中有湖南二女居士。刘为伪撰自知录石印若干送人,专门以大菩萨所得不思议境界,为此女人所经历之境界。意欲由此抬高其师之声价...
一弟子罗济同,四川人,年四十六岁,业船商于上海。其性情颇忠厚,深信佛法,与关絅之等合办净业社。民国十二、三年,常欲来山归依,以事羁未果。十四年病膨胀数月,势极危险...
诸佛以八苦为师,成无上道。是苦为成佛之本。又佛令弟子,最初即修不净观。观之久久,即可断惑证真,成阿罗汉。则不净又为清净之本。北俱卢洲之人,了无有苦,故不能入道。南...
真性在未证前,随恶缘则成烦恼,而仍不变。随善缘净缘而成菩提,亦不变。譬如真金打做马桶夜壶,虽日盛粪,而金性仍然不变。打做佛像菩萨像,虽极其贵重,而金性仍然不变。世...
净土法门,乃如来普度众生之特别法门也。如来愍念众生,示成正觉。俯顺群机,循循善诱。大根则令其悟一心之具造,断惑证真,以直趣菩提。小器则令其明三世之因果,趋吉避凶,...
念佛利益,多于诵经拜忏水陆多多矣。何以故,经不识字者不能诵,识字快如流水、稍钝口舌,亦不能诵……拜忏水陆,可例推。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一句佛号,历历明明灌于心中…...
1、【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 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复张云雷书二) 2、【持咒应...
以阁下之才论,当依光所说,其为利益大矣。否则择一寂静隐晦之处,力修净业,将从前所得之学问文章,抛向东洋大海外,作自己原是一无知识之人,于不生分别心中,昼夜六时,专...
《印光法师文钞》:“吾人学佛,若不认真从伦常居心动念处讲究,则自己工夫亦难得益,他人见闻或生闲议。是以须要从伦常上讲究,从起心动念处体察,则本立而道生。世人见闻,...
1、超过你的人固然很多,但不如你的人也不少,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2、只要能不饥、不寒,何必羡慕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如是则转烦恼成菩提,还有什么烦恼可言呢...
若至诚恳切念佛,求生西方,无论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脱死。唯有不生信,不发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无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
问:最后一个问题说,印光大师说,清朝雍正皇帝是乘愿再来的大菩萨,是否代表他所做的一切事都是正确无误?即使他最后杀了自己的儿子,希望避免王位争夺的祸害,都是善巧方便...
至若女人有信心者,即令在家修行,万万不可令其出家。恐其或有破绽,则污败佛门不浅矣。男若真修,出家更易。以其参访知识,依止丛林也。女若真修,出家反难。以其动辄招世讥...
复韩觉安居士书二 契者,符合不异之意。觉即佛所证之无上觉道。现在以自利利他之菩提心,信愿念佛,念之久久,业消智朗,即与佛所证之觉道相契相合。故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
世有愚人,于父母眷属临终时,辄为悲痛哭泣,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不计贻害亡人。凡修净业者,当成全人之正念,及预为眷属,示其利害。俾各知所重在神识得所,有在世情场...
人生世间,寿夭穷通,皆由宿因所致。而有大善大恶者,则亦有转祸为福,转福为祸之种种不同。以故圣贤皆注意于修持,佛法亦注重于忏悔也。能忏悔往愆,聿修厥德。则一切受用,...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读此知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乃华严一生成佛之末后一着。实十方三世诸佛因中自利,果上利他之最胜方便也。(正)复包右武书二...
当今之世,纵是已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别有所提倡也。使达摩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时节因缘,实为根本。违悖时节因缘...
¡¡¡¡¸´³£·ê´º¾ÓÊ¿Êé°Ë ¡¡¡¡Ê®·¨Ãû£¬ÁíÖ½ÊéÖ®¡£±ËµÈ¶àÓÐÈëÍ¬ÉÆÉç¼°ÀíÃŵȣ¬½ñ¼Èð§ÒÀ·ð·¨£¬²»¿ÉÓÖ×öÒÔǰ֮ÍâµÀ¹¤·ò¡£·²ÊôÍâµÀ£¬¾ùÊØ...
欲得世道太平、人民安乐,必须大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 《印光法师文钞》:“恶业之中,唯杀最多,唯杀最惨。欲得世道太平、人民安乐,必须大家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方为根本...
《印光法师文钞》涵盖了印光法师的各种思想,财富观即是法师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法师认为钱财是身外之物,不宜看得太重。法师自己则对财富看得很淡,他自己所得之财都分施大...
悟者,了了分明。如开门见山,拨云见月。又如明眼之人,亲见归路。亦如久贫之士,忽开宝藏。证者,如就路还家,息步安坐。亦如持此藏宝,随意受用。悟则大心凡夫,能与佛同。...
古人修行,皆能证道。今人修行,少见明心。岂人根之不等耶,抑亦敬慢之所致耳。历观传记高人,咸皆视经像如视活佛。其敬畏之迹,虽忠 臣之奉圣主,孝子之读遗嘱,何能仿佛一二...
华荪职业,颇难修持。然有诚心,自有感应。今以一事为证:北京阜城门内大街,有一大荤馆子,名九如春,生意很发达。一夕经理梦无数人来,向他要命,心知是所杀诸物。与彼等说...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年,到五台县,遥见白光;循光往寻,至大...
世人独知念佛身后益,其知身前利益多多。昔明教嵩禅师,日课十万声观音圣号,后于世间经书,悉皆不读而知。又如世人由于不知临产劝念之益,致许多母子受无量苦,或致殒命,无...
死字当头挂 某居士自认为对治习气的决心十分诚恳迫切,可总也见不到除烦恼的效果,为此请教大师。大师说:“要问什么原因,就是你出离生死的心还不够真切。”他一听可不干了:...
明朝崇祯年间,常熟进士蒋畹仙,偶然寄住在昆山同榜登科的周明远家。这年大饥荒,一般的家庭,连夫妇、父子都不能相互照顾。 当时有一位姓郭的,想把自己的妻子卖了,但是又因...
「唯念佛法门,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愿,至诚念佛,无一不往生者。然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无知,只求来生人天福报,或不生惭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义等事,心与佛...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
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尽报投诚,乃吾人所...
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即今日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 故常显不思议事。 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 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 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 凡佛菩...
ÊqÒæ´óʦ¡¶¼ûÎż¡·£¬Ôغþ±±Ò»ÉúÔ±£¬È¨ÀíÎåµîÑÖÂÞÍõÊ¡£Ò»Ò¹ÖÁÒõ¼ä£¬¼ûÒ»²¾£¬ÔØÆäÆÞµÁɱÁÚ¼¦£¬Á¬Ã«Ò»½ïÊ®¶þÁ½£¬ÒòÕÛÆä²¾½Ç¼ÇÖ®¡£Ð...
汝心里除念佛外,不使有一点别的念头,连汝这个身子,也不预计死后作只么样安顿,连孙子重孙等,都要当做素不相识之人,不管他们长长短短,只管念我的佛,一心盼着佛来接引我...
印祖开示:世人多矣,心行各异,纵不能全皆感动,即感动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不止一人乎。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复愚僧居士书》 感言:印祖的思想是,...
恭录《印光法师文钞》 注重躬行,检点身心 少年学佛,必须要敦伦尽分(即实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深信因果,及与轮回。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万修万人去之最直捷稳当法门。必须先要将此法门之所以然,了然于心。若有馀力,再去研参一切经论。各种法门,均可为此法门之助。(续)致罗世芳书...
谦以待人,放下人我心 我以谦往,彼必以和来,大率家庭不和,都因不关紧要之小事较量而起。能放下人我心,自可不和而和矣。 分内供养当勉励为之 又念佛固贵专一。然居士上有父...
有人问印光大师学佛的秘诀。印光大师则回答:“学佛的秘诀在于诚与敬。”诚就是真诚、不虚伪、不做作、不怀疑、有信心。所谓:“心诚则灵”。观世音菩萨在大悲陀罗尼经里说:...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则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
你要晓得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别的罪有无且勿论。从小吃肉杀生之罪,实在多的了不得。要发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见佛得道后,度...
苦乐吉凶皆自己罪福所感,非从天降,亦非人与。 《印光法师文钞》:“苦乐吉凶皆自己罪福所感,非从天降,亦非人与,是以君子聿修厥德、素位而行、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是故经...
一句佛号绵绵密密,常时忆念,凡有忿怒、淫欲、好胜、赌气等念,偶尔萌动,即作念云:「我念佛人,何可起此念乎?」念起即息,久则凡一切劳神损身之念,皆无由起,终日由佛不...
念佛欲得一心,必须发真实心,为了生死,不为得世人谓我真实修行之名。念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万句亦如是。能如是,则妄念无由而起...
一句佛号,包括一大藏教,罄无不尽。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止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去此两种,则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与否...
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须断绝房事,方可速愈。欲灭宿现杀业,必须戒杀吃素。又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必可速愈,且能培德而种善根。 倘怨业病...
念佛一法,唯死得下狂妄知见者,方能得益。任凭智同圣人,当悉置之度外,将此一句佛号,当做本命元辰,誓求往生。纵令以死见逼,令其改辙,亦不可得。如此方才算是聪明人,方...
由其大小不二,权实一如,故上自等觉菩萨,下至逆恶凡夫,皆须修持,皆得成办也。 净土修持,随机自立。既无幽深莫测之闷,亦无艰难困苦之烦。且又不费钱财气力,不碍职业营生...
素食的好处诸多,学佛之人理应善巧方便令家人也获得利益,印光大师开示:“当孝顺父母,无违无逆。委曲宛转,劝令入道。断荤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脱生死。父母若信,...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卷上 复鲍衡士居士书(民国二十年) 重重灾病,总由宿业深,而现行不谨所致。人生欲得无病健康,必须极力节欲。欲事一多,则种种毛病悉皆发生。世人以行欲为...
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由迷真逐妄,背觉合尘。全体转为烦恼恶业。因兹久经长劫,轮回生死。如来愍之,为说诸法。令其返妄归真,背尘合觉。使彼烦恼恶业,全体复成智...
劝人念佛修行,固为第一功德。而不劝父母,自己修持,便失真实孝亲之义。故下而妻子兄弟,上而父母祖妣,皆当劝之。一则可悦亲心;二则一人念,未生信心之人,便觉无有兴趣,...
有一天,印光大师收到一位周颂尧居士的来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有一个疑问,想请求老法师慈悲开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经多年。佛经中说:信佛之人,为十方三世诸佛之所护念...
凡夫随机利生行菩萨道,须悉知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及信愿行俱能不被一切知识异说所夺,此后可随分随力行之。 祈且依印光《文钞》所说而行,待其悉知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及信愿行...
云栖大师立法教人,皆从平实处着手。依之修持,千稳万当。断不至得少为足,著魔发狂。王耕心入道之要,未能十分明了,便任意操笔,肆开大口,抹煞一切。虽有宏法之心,实任坏...
深信佛言,了无疑惑,方名真信。切不可以凡夫外道知见,妄生猜度,谓净土种种不思议胜妙庄严,皆属寓言,譬喻心法,非有实境。若有此种邪知谬见,便失往生净土实益;其害甚大...
念佛亦有助于事业 印光大师 须知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论行住坐卧,常念佛号,或声或默,皆须听己念佛之...
世人病苦,多属宿世杀业所感。无论何病,若能恳切至诚,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决定可以消除宿业,增长善根,病自可痊。即令寿尽,则死后当生善道,不致堕落...
愚痴之人不知因亲丧杀生,令亲受杀报。凡眼不见,谓为行孝;天眼视之,比杀亲为更可怜悯。何以故,以所杀生多,令亲与自己及宾客,生生世世,相为酬偿,可不哀哉。今之为人子...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此未达理性。而但依事修持也。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
人以恶感,天以灾应。护国息灾,以平时大家茹素念佛为好。愿力相接,则邪气消而正气长。人人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国家得护而灾殃自消矣。然临时虔敬而求护息,亦有相当之...
印祖语录 今之口谈大乘,自命悟道。谓我即是佛,何必更去念佛。烦恼即是菩提,何必断烦恼。淫怒痴即是戒定慧,何必断淫怒痴。由是之故,出言则高于九天之上,行事则卑入九地之...
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及,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 (增广文钞卷一书一第八五页“ 复周智茂居士书”) 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
众生之生死不了,皆因有我。使其无我,则贪瞋痴,杀盗淫,从何而起。由妄认此四大假合之我,遂将常乐我净四德之真我,全体埋没。此所以世道人心,日趋日下。杀人盈野盈城,而...
念佛有很多种方法,我大略地说一说我平常用功的方法,我最用摄心念佛、用计数念佛,我计数念佛是跟印光法师,印光法师的《文钞》里面教我们用三声三声四声,我认为这位祖师是...
至于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再加以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则佛力法力,自心信愿功德...
“《观经》五逆十恶,将欲命终,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此不论僧俗男女,但能教彼念佛者,即名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止十声,或不及十声,直下命终,亦得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此之...
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
【白话】 人生在世,谁都避免不了疾病和死亡。当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应该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如果气力跟不上,就只念阿弥陀佛四个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往生西方。除了这...
染之则徒劳无功,小则无而为有,大则以凡滥圣,非徒无功,其罪有不可尽言者。 一日念佛三十万,则是意根舌根俱利。然不可徒羡其所念多,当致力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已。又今...
宋德中居士问:上海功德林,佛经流通处之图书目录,其第八十三页,有焚化硃书金刚经之功用八种。德中以此项举动,有违佛旨,功少罪多,特请大师解释。 印光大师回复:佛经重在...
一般人念佛,都有“念好、没念好”的观念,认为到什么样的程度就是念好了,没有到就是没念好。如果说以此要求自己更加努力念佛,精进念佛,专心致志,更加仰靠阿弥陀佛的本愿...
每日功课,专门念佛,与打佛七无异。凡念经、拜忏、放焰口、做水陆、讲经、传戒、收徒、传法等,通不行。 灵岩念佛,于江浙可算第一。每日功课,与打佛七无异,打七但加早、中...
除求知识证明外,俱说不得,说之则以后便永不能得此胜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关。 汝切须慎重,所见之境有一分,不可说一分一,亦不可说九厘九,过说亦罪过,少说亦不可。何以故...
净土圣贤录,历载弥陀因中行愿,果上功德。及观音,势至,文殊,普贤,马鸣,龙树诸菩萨,自行化他之事。次及远公,智者,暨清初诸大祖师善知识往生事迹。及比丘尼王臣士庶妇...
梁启超为印光法师文钞题签题词 民国八年秋,徐蔚如居士刻印了《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冬天回上海的时候,朋友知交索请这本书的人很多,但书很快就散尽了。于是决定重新编辑,在...
真信切愿,持名佛号,往生西方极乐国土,方是吾人究竟安身立命之处。 固当唯精唯一,执持弥陀圣号,真信切愿,企其往生西方。持之久久,心佛一如。不离当念,彻证蕴空。妄想执...
中国近代四大高僧之一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文钞》:“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须断绝房事方可速愈。至于断欲一事,当以为治病第一要法。无论内症外...
或曰: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汲汲于不相关涉之异类,其缓急轻重,不亦倒置乎哉。答曰:子未知如来教人戒杀放生之所以也。夫人物虽异,佛性原同。彼以...
一句佛号无一人不能念,且利益超胜。念极超凡入圣,闻声即种善根。故当普劝修持。 以一句阿弥陀佛,即佛所证之无上菩提觉道。吾人若能以此名号自熏。久而久之,即能与佛气分相...
平素不念佛人,临终善友开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临终若被无知眷属,预为揩身换衣,及问诸事,与哭泣等,由此因缘,破坏正念,遂难往生。以故念佛之人,必须令家...
此之心性,具无量德。不变随缘,随缘不变。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由迷悟之不同,致十界之差别。即此十界,一一无非心具心造,心作心是。求生西方,即真无生。以生乎心具心造心...
惟我释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且不仅报答多生之父母,并当报答无量劫来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不仅于父母生前而当孝敬,且当度脱父母之灵识,使其永出苦轮,常住正觉。...
《印光法师文钞》中曾力斥此类事,有一位居士说他儿子是燃灯佛再来,印光法师严厉批评: “汝以业力凡夫,造此谣言,诬谤古佛,欲求世间瞎眼汉,谓汝是佛之父母。若当道有通佛...
念佛不分圣凡。圣指三乘,即声闻、缘觉、菩萨。凡指六道,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但天以乐故,不能念者多。三途以苦故,不能念者更多。修罗以瞋故,亦不能念。...
一心在念,不在念的声音,何可云碍? 问,时而金刚,时而默持,时而记数,时而随息等,不知于一心有碍否。 答,一心在念,不在念的声音,何可云碍?记数,亦只可动时记。静坐...
只能通达经论、悟明心性而烦恼没有断,依旧难逃轮回。 《印光法师文钞》:“若不专修净土,纵能深通经藏、彻悟自心,生死到来还用不著。何以故?若不念佛求生西方,必须断尽烦...
行邪淫者,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后生畜生道中。 《印光法师文钞》:“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关祭祀,夫妇行淫,非其所禁,但当相敬如宾,为承宗...
汝侄之不知努力做人,乃从小失教所致。小时失教,大了便难成器。汝际遇如是,但当仰念汝父母,汝兄之故,勿生烦恼,认真念佛,求佛加被于彼,俾开知识,自可做好人矣。若自己...
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念四字,发愿礼佛,皆云不必,则完全一门外汉。只知自己做功夫,不知求佛慈悲力。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彼只在行上讲究。而行又去却礼拜...
上海何王氏者:本一无知无识之妇女耳。自二十九岁,得闻净土法门,遂皈依三宝,吃素念佛。深厌娑婆浊恶,决志求生西方。三十年来精进不懈,于今民国十七年年五十九岁,至六月...
临终欲不昏沉,必须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临终何能清白。朱荣鑫事,若非虚说,决定可以往生。一因其宿有善根。二因全家助念。助念之事,利益甚大。若不为助念,便成破...
《净土圣贤录》辑录往生净土诸传近千余人。首弥陀,以示立此法门之教主。次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以示阐此法门之圣众。次往生比丘僧、尼、王臣、士庶、女人、物类,以示...
至诚恳切,口称佛号,身礼佛足,必致其如在之诚则可矣。 礼佛仪式,极忙之人,不便特立。但至诚恳切,口称佛号,身礼佛足,必致其如在之诚则可矣。(《新编全本印光法师文钞》...
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然亦不至过甚。多有只图快、图多,随口滑读,故无效也;若能摄心,方...
È»ÄçÈËÖ®´¦£¬³£ÓÐÈËÄ磬¼´ËùνÇóÌæËÀ¹íÕß¡£µ±ÓÚÆä´¦£¬Á¢Ò»Ä¾±ê£¬ÉÏÓü«ºñ°×ÑóÌú°å£¬¿ÌÄÏÎÞ°¢ÃÖÍÓ·ðÁù×Ö¡£×ÖÒª´ó£¬Òª¿´µÃÔ¶£¬ÒªÄܾ...
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端身正坐,如对圣容,亲聆圆音,不敢萌一念懈怠,不敢起一念分别。从首至尾,一直...
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印光法师文钞》:“买物放生,与布施同,须善设法。勿立定期,勿认定地,勿议定物,随缘买放,生得实益。若定期、定...
人之入道,各有时节因缘。既因文钞而知佛法,从事修持,即是皈依。(观此文钞菁华录亦然。编者敬注)不必又复行皈依礼,方为皈依,不行皈依礼,不名皈依也。但愿汝能依到底,...
一代高僧印光大师(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观音菩萨托梦,指点杨女。(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三女来到觉园,闻法皈依。(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大师如期圆寂,百日之后遗体荼毗...
原文 岁在丙午,予掩关于慈溪之宝庆寺。谢绝世缘,修习净业。值寺主延谛闲法师,讲弥陀疏钞于关傍。予遂效匡衡凿壁故事,于关壁开一小窦。不离当处,常参讲筵。从兹念佛,愈觉亲切。佛...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志诚。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此也是善根发现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凡有适意时,不可过于欢喜,否则必着欢喜...
古人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乃真语实语,非抑将相而扬僧伽也。良以荷佛家业,续佛慧命。非破无明以复本性,宏法道以利众生者,不能也。以后求出家者,第一要真...
有净业正因,再加以正信心自念,眷属助念,何虑不生。所不生者,由情爱一起,正念即失。勿道功夫浅,即功夫深,亦不能生。以凡情用事,与佛圣气分相隔故也。(三)复章缘净书...
《印光法师文钞》:“世人食肉已成习惯,当知无论何肉均有毒,由于杀时恨心怨气所致,虽不至即时丧命,然积之已久则必发而为疮为病。年轻女人若生大气后喂孩子乳,其子必死,...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战兢自持,乾惕在念,则亦难免不被所迷。试观古今来多少出格豪杰,固足为圣为贤。只由打不破此关,反为...
常怀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 《印光法师文钞》:“聪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欲,当常怀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举一动,天地鬼神诸佛菩萨无不悉知悉见。人...
人生在世,先须以利人为心。汝之寡姨孀娣孤侄等,可怜可悯,正是汝培植福田处。不得意存烦怨,则正是行菩萨道。倘心存烦怨,则不但与菩萨道不合,且与自己天职性分不合矣。至...
〖以下论心性〗夫心者,即寂即照,不生不灭。廓彻灵通,圆融活泼。而为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之本。虽在昏迷倒惑具缚凡夫之地,直下与三世诸佛,敌体相同,了无有异。故曰:心佛众...
有位居士写信给印光大师,他提出猛兽、毒蛇、蝗虫之类都是害虫,危害这些虫可以说是为民除害。大师针对此言论,进行了严厉的驳斥—— 猛兽、毒蛇、蝗虫之类都是因为感应到人心...
这一段典故记载在《印光大师全集》里面的〈永思集〉,也就是说,有一位居士,在民国二十五年的冬天大吐血,那个时候他的生命只在呼吸间,很可能当下就会断气,但是他「一不慌...
须知水陆飞潜诸物,同吾灵明觉知之心。但以宿业深重,致使形体殊异,口不能言。观其求食避死情状,自可悟其与人无异矣。吾人承宿福力,幸生人道,心有智虑。正宜敦天父地母,...
士农工商之职业者,常念佛号,不但了无妨碍,且能启发心灵,精于本业。古之建大功、立大业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也。 须知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
弥陀衷论,若经若论,皆有功于净业行人。亦有启后人妄作排古之端,其过殊非浅浅。当取其闭关专修之法。其所谓自匡庐创建莲宗以来,无一识经义者,其亲证三昧,唯一省一大师。...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印光法师文钞》:“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则皆可证道。即今之世,...
大觉世尊,善治众生身心等病,善使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心病者何?贪瞋痴是。既有此病,则心不得其正,而逐情违理之念,炽然而起。此念既起,必欲遂己所欲,则杀盗淫之劣心,...
能成就他人往生,待至自己临终,必大有成就自己往生者,切勿以不关己而忽之。平常当与家中眷属,说其临终助念之利益,与预先洗澡换衣,并对之哭泣之祸害。当请一本饬终津梁,...
译文: 明朝崇祯年间,辛己年(阳历一六四一年)当涂县官圩这个地方,有一个瘫痪的山东人到了这里,他用手代足爬行,在街市上讨饭,街上的行人很多都很讨厌他,瘫子虽然残疾,...
印光大师特別告诫修道人,断除欲望,用不净观。《安士全书》里面有一部「欲海回狂」,特別提倡用不净观的方法。人为什么会起爱欲?男的见到女的会被那个假相所迷惑。这个美色...
拜经需至诚恭敬。能观则观,否则竭诚致敬,蓦直拜去,亦自功德无量。还可以供经佛前,专一礼阿弥陀佛,为专精一致。 所立拜经规矩,理固无碍。若依事相论之,若笼统通拜,当念...
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续)净土指要...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捨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若论大...
经常称念观音菩萨,就能解脱淫欲。(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对美色的欲望,是全世界人的通病。不仅中等和下等根器的人,容易被美色所迷惑;就是上等根器的人,若不努力约束自己...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书曰,惠(随从)迪(道理)吉,从逆凶,唯影响。又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
「劝父母吃素念佛,求生西方之为究竟有益之孝。世间习俗为亲谋者,属皮毛上事,尚有加亲之罪。如以肉食奉养为孝,实为扳亲堕落。 汝书与四十元,俱收到。汝之为母之诚,可谓至...
作者:印光祖师(净土宗第13代祖师) 阳光师姐编注:印光大师为净土念佛法门第13代祖师,是西方三圣之一的大势至菩萨再来,民国时代著名的四大高僧之一。《楞严经》中《大势至...
善教儿女,俾彼悉皆为贤人,为淑媛,实为敦伦之大者。以儿女既皆贤善,则兄弟姊妹妯娌儿孙,皆相观而善。从兹贤贤相继,则贤人多而坏人少,坏人亦可化为贤人善人。天下太平,...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渐见消灭。消灭则心归于一,归一则神气自然充畅。汝不知念佛息妄...
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
孝亲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与我,实为一体。 我爱自身,应孝父母,能不辱身,便是荣亲。 友爱 兄弟姊妹,手足骨肉,痛痒相关,休戚与共。 兄爱弟敬,和和睦睦,相推相爱,...
近代高僧印光大师(1861~1940)和谛闲大师(1858~1932),一位是中兴净宗的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一位是传天台教观第四十三世法嗣。两位大师佛法上互相探讨、修持上互相激励,在弘...
见美女时,做狼虎看;见黄金时,做粪土看。此中享了多少清福。 让他说话,我只闭口;让他指点,我只袖手。此中省了多少闲气。 我施彼恩,不求他报;他结我怨,不与他较。此中...
湖北大学教授 徐瑾《弘化》2008年第6期 世人皆以为印光大师专弘净土,而排斥禅宗。窃以为并非如此:印祖三十年闭关修行,早证念佛三昧,出世度人,专弘净土,亦密护禅宗。 我们...
他心通有种种不同。且约证道者说,如澍庵无论问何书,即能一一诵得清楚,一字不错。其人素未读书,何以如此。以业尽情空,心如明镜。当无人问时,心中一字亦不可得。及至问者...
印光实有人所不得而己所独得之诀,不妨由汝之请,以普为天下之诸佛子告。其诀唯何,曰诚,曰恭敬。此语举世咸知,此道举世咸昧。印光由罪业深重,企消除罪业,以报佛恩。每寻...
言舍利者,系梵语。此云身骨,亦云灵骨。乃修行人戒定慧力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此殆心与道合,心与佛合者之表相耳。非特死而烧之,其身肉骨发变为舍利。古有高僧沐浴而得舍...
一、笃尽己分 1.女人本分在于孝亲相夫教子 所言尽职分,在女人分上,实有最大之关系,而且了无形迹。世之治乱,家之兴衰,悉由女人能尽职分与否耳。言女人职分,即孝翁姑,和妯...
不宜掐珠,掐珠则心难静息,或致受病。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最妙之制心法。 问,念佛时跏趺对像坐,口念耳听,手数珠,心想无量光佛,以冀三密相应,乃昏散仍不能免。将从容...
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接手书。知居士近来修持亲切,自讼寡过,希圣希贤。非徒博一修行之虚名而已。欣喜无量。夫欲学佛祖了生死,须从惭愧忏悔止恶修善而来。(惭愧忏悔止恶修善,...
所谓逆境,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顺利的环境。逆境,可以是大自然的莫测风云,也可以是人际间的是非恩怨;可以是轻视偏见,也可以是打击陷害;可以是飞来的横祸,也可以是人为的...
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实念者更少也。故知教人念佛,功德无量。知念佛利益者,皆多生多劫善根所...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若非宿有因缘,佛经名字,尚不能闻,况得受持读诵,修因证果者乎。然如来所说,实依众生即心本具之理。于心性外,了无一法可得。但以众生在迷,不...
又修净土者,当提倡因果。在上智之人,固本乎伦常,了知其所当为,与其所不当为者。对中下之人,若不将因果之说,详细剖明,报应事迹,昭然揭示,何以警其操行,而束其身心。...
看经论,及各典章,不可急躁,须多看。急躁不能凝静,必难得其旨趣。后生稍聪明,得一部经书,废寝忘餐的看。一遍看过,第二遍便无兴看。即看,亦若丧气失魂之相。此种人,均...
修净业人,着不得一点巧。倘或好奇厌常,必致弄巧成拙。此所以通宗通教之人,每每不如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为有实益。若肯守此平淡朴实家风,则极乐之生,定可预断。否则不生...
人生最悲惨的事情就是死,可是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避免死。因此,要想自利利他的人,不能不早点考虑这件事。其实,这个“死”字,本是假名。是由于前生所招感的一期报身结束,...
诸恶业中,唯杀最重。普天之下,殆无不造杀业之人。即毕生不曾杀生,而日日食肉,即日日杀生。以非杀决无有肉故,以屠者猎者渔者,皆为供给食肉者之所需,而代为之杀。然则食...
印光大师说他为什么要弘扬净土念佛法门,其中有一点是:感觉到这个时代众生的业障太重。他就说到一个例子。原来印祖在北京圆广寺挂单的时候,有一天他就跟一个道友出来。在街...
敬请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消灾得福!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悲心无尽,慈誓莫穷。故复于十方世界,现菩萨及人天凡圣等身,以施无畏,而垂济...
为今之计,子女当能言语、知人事时,即于家庭先令认字块(女子虽不必令其造大学问,断不可不识字、不通文理。母尚宜胎教,若识字通文理,则所生子女,便易为学矣)。每一块纸...
随己身分而立功课。但决定不可不依信愿念佛,回向往生一法耳。能专念佛,不持咒,则可。若专念佛,破持咒,则不可。况往生咒,系净土法门之助行乎。 修行唯随己身分而立功课,...
王恭抄经 唐代定州中山有位僧人修德师,在深山修苦行。受持《华严经》生起信心,发心抄写经文。为此特地花三年时间建造了一座清净院落,种上树木香花,又另外搭筑净台,在台上...
故于有缘者前,每谆谆言之。念佛必须摄心,念从心起,声从口出,皆须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须摄耳谛听,字字句句,纳于心中。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庶可速至一心不乱。大...
所言念佛妄想多,当一心念,摄耳谛听,字字句句,勿令空过,久而久之,心自归一。此念佛最妙之法也。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听即都...
净土法门,以深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不可发来生及生生世世之愿,有此愿,便不能决定往生矣。一切法门,亦有现生即了生死者,然不过千万之一二耳,故须发生生世世之愿。汝谓尽...
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相传是大势至菩萨再来。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均为好友,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
1、念佛时必须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一句如是,百千万句亦如是。能如是,则妄念无由而起,心佛自可相契矣。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依此而行,决无歧误。(增广...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捨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夫所谓...
学佛之道,在于实行。若只张罗门面,不修实行,则亦只得门面之空名而已。既欲往生西方,自利利人,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
念佛人有病,当一心待死,若世寿未尽,则能速愈。以全身放下念佛,最能消业,业消则病愈矣。若不放下,欲求好,倘不能好,则决定无由往生,以不愿生故。此等道理不明白,尚能...
「人情如水,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理事如堤。长江大河去堤圩,决定横流;人情若无因果轮回,而犹以礼自闲者,千万人中,难得一二。孰不以任意纵情为乐乎哉?欲天下国家好,非...
忠之一字,义贯万行。人若存心以忠,必能孝亲敬兄,睦族信友,矜孤恤寡,仁民爱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矣。何也,以忠则不欺,不欺则尽分。尽分则属己分中事,自必务乎实行。...
若大通家,则禅净双修,而必以净土为主。若普通人,则亦不必令其遍研深经奥论,但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已。此人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
1.提倡吃面食 先后天衰弱,当以善于保养为事。若欲靠食物滋养,食素人宜多吃麦。食麦之力大于米力不止数倍。光吃了面食,则精神健壮,气力充足,音声高大。米则只可饱腹,无此...
世人稍遇灾殃,不是怨天,便是尤人,绝无有作偿债想,生悔罪心者。须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稂莠则不能嘉谷,种荆棘则勿望收稻粱。 作恶获福者,宿世之栽培深也。若不作...
念佛之法,重在信愿。信愿真切,虽未能心中清净,亦得往生。何以故?以志心念佛为能感,故致弥陀即能应耳。如江海中水,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
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然亦不至过甚。多有只图快图多,随口滑读,故无效也。若能摄心,方可...
今世汝吃他,来世他吃汝,怨怨相报,杀机无已。 《印光法师文钞》:“凡学佛之人更有应注意之事,即切戒食荤,因食荤能增杀机。人与一切动物生于天地之间,心性原是相等,但以...
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春天,印光大师的一位知交某法师有一个小沙弥徒弟,非常顽皮,调皮捣蛋。玩香棍,爬院墙,上树掏鸟窝,什么调皮事都干。身边的师父们都管教不了他。一天,...
修行之人,不愿血脉相续。庞居士,男不婚,女不嫁。彭二林,一生宏法修净业,其妻生二女,无子,亦不娶妾,亦不令侄子过继。以彼志在往生西方,不愿续由淫欲而生之子孙也。吾...
守本分,修实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观抑郁和想自杀的烦恼可治也。 人生世间,贵守本分。凡一切人,发颠发狂,乃至常生悲观,常欲自杀者,皆系不修实行,欲得大幸福,...
Äî·ðÖ®ÈË£¬ÓÐÈý±¦¼Ó±»£¬ÁúÌ커ÓÓ£¬´Ëϵһ¶¨Ö®Àí£¬¶Ï²»Ö»òÓÐÐéÍý¡£È»ÓÚ×ªÖØ±¨ºó±¨£¬ÎªÏÖ±¨Çᱨ£¨×ªºó±¨ÎªÏÖ±¨£¬×ªÖر¨ÎªÇᱨ£©Ö®À...
今人多不知因果,光绪二年,吾乡凡出头散赈之人家,无不灭绝及遭大祸者。以拿救命之钱粮,自己受用 ,坐视饥民饿死。纵令散施,皆作大弊,用遮面孔。此等人,天地间岂能容其生...
三皈五戒,为入佛法之初门。修馀法门,皆须依此而入。况即生了脱之至简至易,至圆至顿之不思议净土法门耶。不省三业,不持五戒,即无复得人身之分。况欲得莲华化生,具足相好...
七月之信,以无关紧要,故未即复。学道之人,以理自度。岂须一一问人,方才可行乎。光之长隐,以精神不给。所言开导,仍自有其方。近所排印各书之板,交于世界居士林,令彼流...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为六斋。加初一、十八、二十四、二十八为十斋。遇月小,即尽前一日持之。又正月...
人生世间,善恶各须辅助,方克有成。虽天纵之圣,尚须贤母贤妻,以辅助其道德,况其下焉者乎。以故太任有胎教,致文王生有圣德。故诗赞其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然...
祝寿、婚嫁、生日、庆典、开张、奠基、祈福、求子、求愿、免灾、忏悔、超度、病痛为什么要助印 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开示 众生沉沦于苦海,必赖慈航救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
杀、盗、淫、妄四条乃是性戒,无论受不受戒皆不可犯。 《印光法师文钞》:“在家人以五戒为根本:五戒前之杀、盗、淫、妄四条乃性戒,无论受戒不受戒皆不可犯。但未受戒者犯之...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火烧,无所救援之想及将死,将堕地狱之想。则心自归一,无须另求妙法。故经中屡云,思地狱苦,发菩提心。此大觉世尊最切要之开示...
病有能医者,有医不能医者。能医者,外感内伤之病也。若怨业病,神仙亦不能医。念佛,便能令宿世怨家,仗佛慈力,超生善道,故怨解释而病即痊愈矣。外感内伤,念佛亦最有益,...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世间医士只能医身,纵令着手成春,究于其人神识结果了无所益也。 汝既皈依三宝,发菩提心,为人治病,则当于医身病时兼寓医心病法。 何以言之...
至于丧祭,通通都用素菜,不要随俗改变。即使不识时务的,说不能这样,也任他讥笑罢了。丧葬之事,不可过分铺排张罗。做佛事,只可念佛,不要做别的佛事,并让全家通通恳切念...
受戒一事,若男子出家为僧,必须入堂习仪,方知丛林规矩,为僧仪则。则游方行脚,了无妨阻。否则十方丛林,莫由住止。若在家女人,家资丰厚,身能自主。诣寺受戒,亦非不可。...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
若理事未能大明,一闻理持,便觉此义深妙,兼合自己懒惰懈怠、畏于劳烦持念之情,遂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只成空谈矣。愿以圆人全事即理,为一切人劝,则利益大矣。 又今人...
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 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
印光法师开示:然欲一一如法,实难做到。是宜极力提倡戒杀吃素,以为根本解决之法。其于放生略为举行,以期人各体会放之之意而已。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三复罗智声居士书...
为什么念佛还有恶报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愧,生大怖畏,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则若宿业、现业,皆仗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为之...
〖以下论理事〗〖以下论理事〗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断无有无因而得果者。亦断无有作善业而得恶果者。见正编劝爱惜物命说〗众生沉九界...
念佛一事,最要在了生死。既为了生死,则生死之苦,自生厌心;西方之乐,自生欣心。如此则信愿二法,当念圆具。再加以志诚恳切,如子忆母而念,则佛力、法力、自心信愿功德力...
余在对日抗战时,曾一度返苏州,时印光和尚在灵岩山。寺僧皆散,一伙头工人随侍。初夕,印光赏以数百文,晚饭后,伙人告,当回家。印光言:汝今夜仍当返。伙头言:既回家,当...
人生无常。一息不来,即属后世。此时纵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亦无用处。若不及早修持净业,待到此时,方知虚受此生。故应丢掉文人习气,发大菩提心,于公私之暇,实行愚夫愚妇...
念佛之心,专注于佛名号,即摄意根;口念得清清楚楚,即摄舌根;耳听得清清楚楚,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则眼、鼻、身亦摄矣。六根既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唯佛是念,方...
印光祖师、嘉祥法师:念佛人临终,由己之净心伏住烦恼,故感佛力接引。 印光祖师:净土既是唯心所造,当云唯心,不当又言净土。又言所造。既是唯心所造之净土,何得祗是唯心,...
若是已断见思,已了生死,乘大愿轮,示生浊世,上宏下化,度脱众生者,则可。若或虽有智愿,未断见思。纵能不迷于受生之初,亦复难保于毕生多世。以虽能宏法,未证无生,情种...
恭录《印光法师文钞》 居家处世,见人有不如法,既无威德,足资制服,又不善劝谕,使令感悟,只好忍耐随任,忆念观音,以祈慈佑得乎,并恳开示幸甚。 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即...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瞋、痴,令其净尽无馀,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如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
文/释昌莲 印光大师自小沐浴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深受其益。所以他在后来的弘法生涯中,极为注重家庭教育的倡导。其家庭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因果、母教、胎教三大内容。他认为,...
安士全书,觉世牖民,尽善尽美。讲道论德,越古超今。言简而该,理深而著。引事迹则证据的确,发议论则洞彻渊源。诚传家之至宝,亦宣讲之奇书。言言皆佛祖之心法,圣贤之道脉...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戹之事?观音菩萨随机示导,岂有不接引生西之理?生西当以信愿为本。若遇危险念观音,有信愿,命终决定生西方。或只专一念弥陀,有苦戹,亦必解...
所谓护身符子,亦只至诚礼念阿弥陀佛而已。 而观音大士,悲愿洪深,寻声救苦,随感即应。宜于朝暮礼念佛外,加以礼念大士,则冥冥之中,必蒙加被,自可转祸为福,遇难成祥,而...
果能依我所说而行,决定可生极乐世界。 《印光法师文钞》:“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
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渐见消灭;消灭则心归于一,归一则神气自然充畅。汝不知念佛息妄,...
山西闻喜县,一弟子叶滋初,骑骡行于大岭间,一边高峰,一边深涧,雪冻成冰,骡滑而跄,遂跌下涧,半崖有一株大树,恰落到树之中间,得以无虞,否则粉身碎骨矣。此树何由而有...
凡诵经、礼佛、念佛、拜忏各佛事,必须身心恭敬。 学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裤,以心常如在佛前也。吃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养人。吃十...
印光大师:吃素学佛的人应当永远断除酒肉宴席,接到别人的邀请,初委婉以“肉食不干净,自己是吃素的人,肠胃接受不了”拒绝,对方如果不知趣继续勉强,即是无理!对无理之人...
当至诚恳切念佛及观音圣号,当可即愈,而不复遗传矣。念佛一法,尚能超凡入圣,况遗传病有不即愈乎? 遗传之病,亦宿业所感。当至诚恳切念佛及观音圣号,当可即愈,而不复遗传...
佛之愍念众生,前自无始,后尽未来,上自等觉菩萨,下及六道凡夫,无一人不在大悲誓愿弥纶之中。譬如虚空,普含一切。森罗万象,乃至天地,悉所包容。亦如日光,普照万方。纵...
蛤蜊蚌壳,皆有佛栖,惊人耳目,息世杀机。 未杀之前,均谓是畜;即杀之后,方知是坲。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故《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
然佛法宏旷,唯成佛方可歇手。欲决得往生,正不妨恳切念佛,常行追荐。即佛经所谓虽知罪性本空,而常悔先罪,不说已得清净。 太夫人盖非常流,固不得以常格律之。其往生可必,...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 复陈莲英女居士书 念佛法门,如如意宝珠,能随人意,雨一切宝。但能恳切至诚念佛,自然消除罪业,增长善根。超度先亡,俱生西方。何不可云仗佛慈力,往...
综观二十年间决择问学,备历艰险。竟能从儒入佛,即俗修真。简去自力,专宗净土。可谓三生有幸,一道同归者也。幸甚慰甚。夫人宿世果种善根,且无论为学求道,可为出世大事之...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