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布施学佛网,这是一个能找到心灵归属的网站!
>
最新印光大师的文章
舍身饲虎 《印光法师文钞》:“菩萨之心犹如太虚、无不包括,欲利益众生,作种种方便,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不得以凡夫知见妄生测度,以彼已证法忍,了无人我之可得,唯欲...
佛法无一人不堪修,亦无一人不能修。但能念念知不修净业生西方,则长劫轮回,莫之能出。以兹自愍愍他,自伤伤他,大声疾呼,俾近而家人,远而世人,同修此道。其利益较之唯求...
「佛法者,无明长夜之灯烛,生死苦海之舟航。持身涉世,希圣希贤。穷理尽性,了生脱死。莫不资之以成始成终。良以如来说法,随众生机。机浅者,示之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
去年李云书居士,因其弟妇病重,来太平寺欲作佛事。我劝他打念佛七。其弟妇之病,经许多医生医不好,末后一医生悯其受苦难堪,令吃快活药以速死。云书因为设法求佛加被,故此...
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如长寿无病,家门清泰,子孙发达,诸缘如意,万事吉祥等〗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
末世凡夫,欲证圣果,不依净土,皆属狂妄。参禅纵到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地位,尚是凡夫,不是圣人。光极庸劣,无学问,而确有不随经教、知识、语言、文字所转之守。汝若肯信,...
一切法门,皆以念佛为其归宿。若唯务高深,谈玄说妙,则如数他人宝,自无半钱分,毕竟自己受用不著。 以业尽情空,方了生死。但能谈说,有何利益。须知见思二惑,即是生死根本...
须知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菩萨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故得有感即通,不谋而应。良由众生心之本体,与菩萨之心息息相通;以故凡遇极大险难,举念即获感应。又菩萨现身,...
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专阐观法,兼示生因,其唯十六观经。如上二经,法门广大,谛理精微。末世钝根,诚难得益。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
《印光法师文钞》:当今之世,世道人心,陷溺已极,只期自私自利,置道德仁义于不顾,几于无可救药。然天下不治,匹夫有责,倘人各兴起,负此责任,各各守分安命,知因识果,...
今食肉者,谓为吃了就度脱了,则是魔说(印光大师开示) 食肉一事,关系治乱升沉。欲了生死出轮回者,当凛凛于此事,庶有希望。密宗法门,不可思议,而今之传者学者,多失其宗...
人未有不为自身及与子孙谋者,而谋之之道,固宜参详。若为众为公,则其福泽绵长。为己为私,便如春露秋霜。倘或加以机械变诈,则何异服砒鸩以求长生,无不立见其死亡。且令神...
印光法师(图片来源:资料图) 由是念佛常行精进,遂觉居家如狱,身系若囚,设不摆脱,何能专心致志,乃谒师求出家。师曰:“汝有老母在堂,不可也。”废然返。及至二十五年,...
¡¡¡¡´ÓǰÉáÎÀ¹úÓÐÒ»¸öÆÅÂÞÃÅ£¬¼Ò¾³ËäÈ»¸»ÓУ¬È´ºÜã¥Ì°£¬Ã¿µ±³Ô·¹µÄʱºò£¬¾Í½ô±ÕÃÅ»§¡£ÓÐÒ»Ì죬Ëû¼ÒÅ뼦×÷âÍ£¬·ò¸¾Í¬³Ô£¬Öмä×ø×ÅÐ...
以念佛,人皆能念故。 念经、拜忏、做水陆,何以不及念佛?以念佛,人皆能念故。念经,则虽有百僧,念者难得有五十人。有不识字者不念,有识字口齿钝,其快如流不能随,亦不念...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经天纬地,范圣型贤。先王修之以成至德,如来乘之以证觉道。 故儒之孝经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佛之戒经云,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
重重灾病.总由宿业深.而现行不谨所致。人生欲得无病健康.必须极力节欲。欲事一多.则种种毛病悉皆发生。世人以行欲为乐.不知乐只一弹指顷.苦便一生常膺也。汝宜息心念佛...
汝母何以病不见愈,盖以宿业所致,殆转重报、后报,为现报、轻报,于此时以了之乎。 玄奘法师临终,亦稍有病苦,心疑所译之经,或有错谬。有菩萨安慰言:“汝往劫罪报,悉于此...
¡¶Ôö¹ãÓ¡¹â·¨Ê¦Îij®¾í¶þ¡¤¸´ÂíÆõÎ÷¾ÓÊ¿ÊéÒ»¡· ËùÑÔ³¤Õ«Äî·ðÍâÖ®Ó¦ÊØ¹æÂÉ£¬¼´ÊǶØÐÐТÓÑ£¬Îñ¾¡Â׳£¡£Öî¶ñĪ×÷£¬ÖÚÉÆ·îÐС£¾ÓÐ͝Äî...
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阴...
念佛宜念六字(即念南无阿弥陀佛)。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
常如此吃,必定短寿。 《印光法师文钞》:“吃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养人。吃十几程,脏腑必伤。常如此吃,必定短寿。饭一吃多,心昏身疲,行消...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
汝喜念金刚经,当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即为净土助行。然净土五经,其功德亦不亚于金刚经。所寄之经书,宜详阅光所作之序,则其大义可以悉知。再息心恭敬读之,则无边利益,自...
吾秦当洪杨未乱之先,兴安某县一乡民与其母,居家贫,佣工养母。后其母死,止己一人,便不认真佣工。一日昼寝,梦其母痛哭而来,言:「我死变做猪,今在某处,某人杀我,汝快...
利人一事,唯大菩萨方能担荷,降此谁敢说此大话。中下之人,随分随力以行利人之事,乃方可合于修行自利之道。 利人仍属自利。但不可专在外边事迹上做,当以持戒念佛,求生西方...
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
嘉梦频得,乃宿因现恳所感也。大寺院,即华严法会。但以未破烦惑,只见劣相,不见胜相。然亦颇不容易见此境界。 至于长者取水赐饮,乃文殊菩萨以甘露赐汝也。宜常勉力,庶不负...
复袁福球居士书 所言由佛学撮要,顿生正信,一以宿有善根,一以令严慈之熏陶使然。印光一介庸僧,于法道无所知晓,唯谛信净土,以期带业往生。有志愿相同者,随便酬答以自分之...
居士即俗修真,随缘进道。执持一句弥陀,当做本命元辰。抱着惭愧二字,以为入圣阶梯,圣地不厌屡登,录其迹以开人耳目。诚可谓为法忘躯者也。然以光愚见,似乎可以止步休歇矣...
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适奉手书,知贵地尚有儒佛心法,一肩担荷者,欣慰无似。至于誉不慧处,颇涉世谛俗套。夸鱼目逾宝珠,谓寸木高岑楼,令人惭惶无地耳。光一介庸僧,无法自给...
现当末劫,礼教云亡,欲挽回世道人心,必先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世间圣人所说因果,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作善降之百祥等语,辞简义赅,后人每习焉不察。出世间圣人所说...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迴脱之地步,亦难往生。以真证到能所两忘,根尘迴脱之实理,便可自力了生死,...
某夕有一女鬼,现苦相跪关前求救,自谓系某省某县人,夫某性毒辣,致我死于非命,至今含冤未升,夫某已来函请求皈依老法师,来信已在途中,明日必到,他若得皈依三宝为佛弟子...
念佛之人阅经读论,必先识得净土法门之所以。否则会正助倒置,只可种未来得度之益,决难现生即了生死,预会于诸上善人也。 念佛之人,先要识得净土法门之所以,然后遍阅经论,...
云南张拙仙次女出嫁时,婿家送双鹅行奠雁礼,彼即放生于华亭山云栖寺,已三年矣。彼二鹅每于晨昏上殿做课诵时,站殿外延颈观佛。今年四月,雄者先亡,人不介意。后雌者不食数...
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 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专修谓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於在家人,更为要紧。以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等法。唯此念佛一法,最为契理契机。老实头颛(zhuan1憨憨 的)蒙念佛,念到业尽情空时,父母未生前本...
我们所修持的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大家不要轻视了。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种种法门,无 非是观机而说,好比对症下药一般。如果自己的根机,和这个法门不相应,修起...
原文 凡发科发甲(发:产生,科:科举名目,甲:铠甲,指文武官员),皆其祖父有大阴德。若无阴德,以人力而发,必有大祸在后,不如不发之为愈也。历观古今来大圣大贤之生,皆...
问:为什么五大宗派都以净土为归宿? 答:而此五宗,无不以律为根本,净为归宿。此在佛世已然,况今末法时代乎。以净土法门,彻上彻下,三根普被,凡圣同归。上之则等觉菩萨,...
一切法门,皆须依戒定慧之道力,断贪瞋痴之烦惑;若到定慧力深,烦惑净尽,方有了生死分。傥烦惑断而未尽,任汝有大智慧,有大辩才,有大神通,能知过去未来,要去就去,要来...
唯我如来,洞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故令一切众生,勿作杀业。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是吾人过去父母眷属,皆于未来当成佛道。故《梵网经》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
大般若广约佛法众生法,以明心法,有六百卷之多。此经略约心法,以明佛法众生法。文仅二百六十字,而十法界因果事理,无不毕具。以约摄博,了无遗义。若约而言之,则照见五蕴...
人当临终,唯同声念佛为有益。若识心未去,沐浴举哀等,大有所妨。是以修净业人,须于平日,与眷属说其所以,庶不至误用亲爱。 至于七中,及一切时、一切事,俱宜以念佛为主,...
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皆由妄念所致。 《印光法师文钞》:“人在世间不能超凡入圣、了生脱死者,皆由妄念所致。今于念佛时即作已死未往生想,于念念中所有世间一切...
【师之耳提面命,开导学人,本诸经论,流自肺腑。故不拘贵贱贤愚,男女老幼,凡有请益,必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之实事真理,谆谆教诲,令人深生憬悟,...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于害己。杀人之父者,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者,人亦杀其兄。善事其亲者,其子必孝。善事其兄者,其子必弟,如...
人生世间,无论久暂,终有一死。其死不足惜,其死而所归之处,可不预为安顿乎?有力量者,自己预为安顿妥帖,则临终固不须他人为之辅助。然能辅助,则更为得力。无力量者,当...
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学习高僧大德是重要法门之一。近期我阅读了印光大师的一些资料,深为他的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所折服。 印光大师是近代著名的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1861—1...
《感应篇汇编》,其论议虽不及《安士全书》之十分透彻,然于诸善书中,未见及者,况能过乎?余五书,《佛学捷径》,《佛学基础》,《佛学起信编》,《佛学指南》,《六道轮回...
清心寡欲,摄心念南无阿弥陀佛,绵绵密密,长时忆念。久而久之,宿业消灭,善根增长,种种恶习,当皆逐渐消灭矣。又若习气深厚,尤当专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以菩萨救苦心切也。...
「你要晓得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别的罪有无且勿论。从小吃肉杀生之罪,实在多的了不得。要发大慈悲心,求生西方。待见佛得道后,...
印祖言,住持佛法之人,若不依佛制,即是魔类,况彼魔子是魔王眷属,完全不是佛法乎!今之此种,到处皆是,而无目之人,如蝇逐臭,乐不可支,亦只可随他去了,因彼势盛人众,...
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此二事,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欲顿消业累,速证无生,不致力于此,譬如木无根而...
权者,如来俯顺众生之机,曲垂方便之谓也。实者,按佛自心所证之义而说之谓也。顿者,不假渐次,直捷疾速一超直入之谓也。渐者,渐次进修,渐次证入。必假多劫多生,方可亲证...
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诵经拜忏做水陆往往会成有名无实。念佛则无一人不能念者。即懒坯不肯念,而大家一口同音念,彼不塞其耳,则一句佛号,固已历历明明灌于心中。虽不念,与念亦无异也。如染香人...
若欲研究,阿弥陀经有蕅益大师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极,为自佛说此经来第一注解,妙极确极。纵令古佛再出于世,重注此经,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不可忽略,宜谛信受。无量寿经有...
至如禅宗,若单提向上,则一法不立。佛尚无着落处,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真谛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显性体也。若确论修持,则一法不废,不作务即不食,何...
摄心念佛,为决定不易之道:而摄心之法,唯反闻最为第一。(三)复刘瞻明书...
若用禅家参念佛的是谁,则是参禅求悟,殊失净土宗旨。此极大极要之关系。人每欲冒禅净双修之名,而力主参究。则所得之利益有限,〖念到极处,也会开悟。〗所失之利益无穷矣。...
文钞原文: 欲摄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别种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则妄想自渐渐消灭矣。即默念,也要听。以心一起...
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著之心;魔境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修净业人,不以种种境界为事,故亦无...
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念佛要时常作将死、将堕地狱想。则不恳切亦自恳切,不相应亦自相应。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随缘消业第一妙法。 (印祖文钞增广卷二) 自励...
我们所修持的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大家不要轻视了。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种种法门,无非是观机而说,好比对症下药一般。如果自己的根机,和这个法门不相应,修起...
真信佛法之人,见一切僧,尚行礼敬,况于最初对所皈依之人乎。若亲身皈依,须磕数十头,跪一点多钟。即方便说,不升座,亦须磕十余头。然观汝书,语颇虔诚,且为原谅。而复为...
学了这么多年,搞清楚、搞明白了,该放下的得放下,不该放下的也要放下。先度自己,再发愿回向给众生,我真正有功德回向,回向不是假的,是真的。现在我们念一部经,念了几万...
静坐宜默持,出声亦可。一心不乱,在心专注与恳切耳。 问,学人现在于静坐时,出声持四字洪名,摄心切念。以心口分明,清楚执持,用耳谛听之法,稍觉轻安。欲修一心不乱,专行...
「又若执持名号,不问闲忙,不拘动静,行住坐卧,皆可修之。故知此经所示,乃至捷至径之法门也。」这是说念佛法门。念佛法门的殊胜,在这部经这个批注里面讲得很多、讲得很透...
窃以释道本源,原无二致。其末流支派,实有天殊。佛教教人,最初先修四念处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既知身受心法,全属幻妄,苦空无常,无我不净,则真...
素食餐馆利益众生 印光大师一生专弘净土,并孜孜不倦地劝导众生戒杀吃素:“窃谓放生,原为提倡戒杀吃素,人若毕生吃素,便成不放之大放矣。”大师曾作《宁波功德林蔬食处开办...
印光大师的开示:“无论在家在庵,必须敬上和下,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
薄荷 《清凉山志》中记载薄荷的故事:一位僧人在五台山遇到一个古怪的行脚僧,拿出一封信,要他交给薄荷,却没有留下地址。送信的僧人拿到信后,不知道该往哪送,十分好奇,于...
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求速往生。唯在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唯求速死,必定招起无量劫来怨...
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居尘不染,离垢不净。(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印光法师文钞》:体不变故,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居尘不染,离垢不净,在生死而不受轮回,证涅槃而不属寂...
守本分,修实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观抑郁和想自杀的烦恼可治也。 人生世间,贵守本分。凡一切人,发颠发狂,乃至常生悲观,常欲自杀者,皆系不修实行,欲得大幸福,...
当依佛法,令亲神识得益为事,不可徒为哀毁,令存亡两无所益。 接手书知汝母已于初二日念佛往生,不胜伤叹。虽然汝等既知佛法,当依佛法,令亲神识得益为事,不可徒为哀毁,令...
今人每务虚名,不修实行,此是学道之一大障碍。若不作假,则一滴雨,一滴湿。作假,则如梦中吃饭,无益枵腹。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一·复何希净居士书》) 名者,实之表。有...
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 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若...
佛光者,十法界凡圣生佛,即心本具之智体也。此体灵明洞彻,湛寂常恒。不生不灭,无始无终。竖穷三际,而三际由之坐断。横遍十方,而十方以之消融。谓之为空,则万德圆彰。谓...
印光大师 须知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论行住坐卧,常念佛号,或声或默,皆须听己念佛之声。倘能如是,则业...
编者按:《寿康宝鉴》,最初名《不可录》。印光大师非常看重此书,曾为此书撰写多篇序言,此为其一,原题《不可录重刻序》,有三宝弟子译为白话文,小编就细节处稍作润色。读...
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约世法论,何独不然? 故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夫积善,积不善,...
清苏州孝廉曹锦涛,精于岐黄,任何险症,无不着手回春。一日,欲出门,忽有一贫妇跪门外,泣求为其姑医病。谓家道贫寒,难请他医,闻公慈悲为怀,定可枉驾为治,曹公遂为往治...
昔(春秋)列国时,鲁(今山东省一带)有二勇士,各处一地,一日相逢,沽酒共饮。一曰,无肉不能成欢,当买肉。一曰,尔我皆肉也,何更求肉乎。乃互相割食,兼复割以互奉,以致于死...
佛在经里面常常给我们说,魔说法契机不契理,听魔说法,会叫你的心不清净,会给你增长烦恼;换句话说,魔说法是给你添麻烦,让你的身心得不到自在。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邪师...
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顿好。心里头除念佛外,别无一件事挂牵,则临终时,方可无挂无碍。若现在还是样样放不下、看不开,则临命终时,所有贪恋...
关中用工,当以专精不二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议感通。于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一心之后,定有感通。感通则心更精一。所谓明镜当台,遇形斯映。纭纭自彼,...
人生世间,数十年光阴瞬息即过,若或虚度,则欲再得此光阴,决无可得之时。人之成败,全在幼时,幼时若已空过,若至二十岁时,已经失其机会。汝父母俱以余为师,余于汝颇存希...
果能依此三法以行,决定可以消除宿业,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印光法师文钞》:“今列三要,以为成就临终人往生之据。第一,善巧开导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换班念佛,以...
或曰:阿弥陀佛,安居极乐。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一世界中念佛众生,亦复无量无边。阿弥陀佛,何能以一身,一时普遍接引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之一切念佛众生乎?答:汝何得以凡夫...
人之入道,各有时节因缘。《劝戒类编》载:福建浦城令赵某长斋奉佛,其妻绝无信心。适值五十生辰,买许多生命,欲杀而宴客。赵谓「汝欲祝寿,令此诸物皆死,于心安乎?」妻云...
持佛号时,杂念纷飞,此是多知多见,心无正念之现象。欲此种境象不现,唯专心痛念自己将欲命终,唯恐即堕恶道,励志念佛,了不起他种念头,久则自可澄清。(三)复丁普瀞书...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战兢自持,干惕在念,则亦难免不被所迷。试观古今来多少出格豪杰,固足为圣为贤。祇由打不破此关,反为...
静坐时掐,必致心难安定,久则成病。 《印光法师文钞》:“又有提倡掐珠记数者,此亦有利、有弊:利,则一句一掐,不轻放过,则心易归一;弊,则静坐时掐,必致心难安定,久则...
印光大师:受持金刚经,能转最重之后报,作最轻之现报 金刚经者.即有谈空.不堕空边。即空论有.不堕有边。空有两泯.真俗不二。生佛一致.事理圆融。行起解绝.直趣觉海。一...
勿以聪明骄人真实用功方好 观来书,词义均好,无可改,故不批。汝年二十一,能诗能文,乃宿有善根者。然须谦卑自牧,勿以聪明骄人,愈学问广博,愈觉不足,则后来成就,难可测...
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 复李慧实居士书二 汝之性情,专门在不关切要处讲究。譬如好古董者,满室古董,也有价真贵者,也有不值一二文,而自以为贵莫能酬价者。平时有客人来,引...
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隄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勇为,方与佛合。如是之人,决定往生。若不如是,则与佛相反,决难感通。(正)与陈锡周书...
ÓûÄî¼ÈÆð£¬ÎÞ·¨ÖÆÖ¹£¬²»Öª±£ÉíÖ®Ò壬ËìÓÃÊÖÒù¡£ ¡¶Ó¡¹â·¨Ê¦Îij®¡·£º¡°ºóÊÀÈËÒµÖØ£¬Çéñ¼Ô翪£¬Ê®Ò»¶þËê±ãÓÐÓûÄî¡£ÓûÄî¼ÈÆð£¬ÎÞ·¨ÖÆ...
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专修谓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
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为兼带,以持咒作正行。〖但须主助分明,则助亦归主。见正编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夫持咒法门,虽亦不可思议。而凡夫往生,全在信愿真切,与...
净土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其利益与普通法门,大不相同。古今多有依普通法门,论净土法门,由兹自误误人,而又自谓宏法利生者,不胜其多。其最初错点,在不察佛力与自力...
弥陀经当依蕅益要解。衷论诠释,多有任己见,违经旨处,不可依从。佛为九法界众生说法,岂可以己之智力不能,而遂断以决无此理。其一日七日之释,显是以己量九法界。若如是诠...
律,不独指粗迹而已。若不主敬存诚,即为犯律。 而因果又为律中纲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瞒因昧果,皆为违律。念佛之人,举心动念,常与佛合,则律教禅净,一道齐行矣。(正)复...
诸位欲得实益,当按佛菩萨祖师所说而修,决得真实利益。古德教人,只为人说用功法。谁将自己所见境界,搬出来示人。远公大师为莲宗初祖,至临终时见佛,方与门人言,我已三睹...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使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
至于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 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 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
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况以躁妄格外企望,或致起诸魔事,破坏净心。一心之后,定有感通,感通则心更精一。 接手书,知发大菩提心,誓证念佛三昧。刻期掩关,以祈遂此...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不能超出生死。故沩山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又云:初心从缘,顿悟自性,犹...
以大悟一法不立之理体,力行万行圆修之事功,方是空有圆融之中道。空解脱人,以一法不修为不立,诸佛称为可怜悯者。莲池大师云:着事而念能相续,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
原文 冒善甫既有此因缘,当劝其认真念佛,求生西方。以期永离众苦,但受诸乐也。若犹不肯发心念佛,求生西方,则民斯为下矣,佛也不能救。纵此生不即堕地狱,而后一二三四生堕...
经像之不能读不能供者,固当焚化之。然不可作平常字纸化。必须另设化器,严以防守,不令灰飞馀处。以其灰取而装于极密緻之布袋中,又加以净沙或净石,俾入水则沉,不致漂于两...
念佛一事,约现生得利益,必须要至诚恳切常念。若种善根,虽戏顽而念一句,亦于后世定有因此善根而发起修持者。故古人大建塔庙,欲一切人见之而种善根。此一句佛,在八识田中...
一、持咒不需知道咒语的意思,只需至诚恳切 持咒以不知义理,但只至诚恳切持去。竭诚之极,自能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议所能及者。(复张云雷书二) 二、持咒应作为念...
大丈夫生于世间,事事无不豫为之计。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问。直待报终命尽,则随业受报。不知此一念心识,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乡。三途一报百千劫...
一切众生,从淫欲而生。汝发心守贞修行,当须努力。倘有此等情念起,当思地狱刀山剑树镬汤炉炭种种之苦,自然种种念起,立刻消灭。每见多少善女,始则发心守贞不嫁,继则情念...
紫柏老人云,梦中作得主,则临终作得主,是梦境甚关紧要。乃上床欲睡,亦曾默念,至梦时,仍是纷乱与念佛无关,甚且有吃荤之时,或即觉,或不即觉,诚为可恨可愧。将何法以挽...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佛与众生,心行受用,绝不相同者,何也。以佛则背尘合觉,众生则背觉合尘。佛性虽同,而迷悟迥异。故致苦乐升沉,天渊悬殊也。若能详察三因佛性之义,...
世俗老幼男女,欲发展其事业,消灭其疾苦者,志心念佛,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 须知净土法门,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水银堕地,颗颗皆圆。不独于格物致知,穷理...
如来出世,说法度生,原欲一切众生,直下了生脱死,亲证无上觉道而已。但以众生根机不等,不能究竟畅佛本怀。只得随顺机宜,循循善诱。大根则称性直谈,为说佛乘,令其即生圆...
印光祖师开示“般舟三昧非今人可行,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说,其好高务胜耶?抑真为生死耶?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
【原文】 汝欲母往生西方,欲父身心康健,生享安乐,死归净土。当率其家属男女老幼,同皆认真念佛。以祈佛慈加被,消灭罪业,增长善根。何得但以百声千声佛号为事。世间为人做...
复汤昌宏居士书 接手书,不胜感愧,光何人斯,何堪如是过誉耶。虽然,同病者相怜,固不得不各道衷曲也。今之学圣贤者,但学其文言而已,于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处,盖忽略不究,此...
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是知念佛一法,乃上圣下凡共修之道,若愚若智通行之法。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
《印光法师文钞》 接手书,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
净土法门若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己智有不了,即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断不可有一念疑心,疑则与佛相背,临终定难感通矣。古人谓净土法门,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不能知...
最得益者莫过一心念佛,最贻害者莫过妄动哭泣。 《印光法师文钞》:“病人将终之时,正是凡圣人鬼公判之际,一发千钧,要紧之极。此时所最得益者莫过于一心念佛,所最贻害者莫...
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续编·卷下·净土指要·P592) 凡夫修行,当发...
今世汝吃他,来世他吃汝,怨怨相报,杀机无已。 《印光法师文钞》:“凡学佛之人更有应注意之事,即切戒食荤,因食荤能增杀机。人与一切动物生于天地之间,心性原是相等,但以...
菩萨固能满人之愿,人亦可慰菩萨之心。 求子三要: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第二,敦伦积德,以立福基。第三,胎幼善教,以克随流。此三要事,务期实行。再以至诚礼念观世音...
印光大师:邪淫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 《印光法师文钞》:“至于邪淫之事,无廉无耻,极秽极恶,乃以人身行畜生事。是以艳女来奔、妖姬献媚,君子视为莫大之祸殃而拒之,...
大觉世尊,愍诸众生,迷背自心,轮回六道,久经长劫,莫之能出。由是兴无缘慈,运同体悲,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顺机宜,广说诸法。括举大纲,凡有五宗。五宗维何,曰律,曰...
图快图多,随口滑读,故无效也。心中念得清楚,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方可谓为真念佛人。 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果能...
若欲化人,必须自己实行,人自生信。光所言实行,尚不专指能念佛而已。凡发心学佛之人,必须所作所为,高出平人之上。所谓高出者,谓能力敦伦常,恪尽己分。父慈子孝,是所应...
克论佛法大体,不出真俗二谛。真谛,则一法不立。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也。俗谛则无法不备。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也。教则真俗并阐,而多就俗说。宗则即俗说真,而扫除俗...
念佛记数,为妄心难制者设。此系随便念,何论呼之与吸。 念佛记数,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何定呼吸?汝系学炼丹运气之人,故稍见一二字相似于彼,即谓是彼之功夫。念...
「凡中外各国强弱不一,其受害固皆同等。非败者受害,而胜者得利。按实而论,被人杀者固可怜,专杀人者更可怜。彼止知目前,则胜者似乎得益。若并来生后世看之,杀人者比被人...
「佛以慈悲为本,汝既吃肉,即无慈悲之心。此语乃为汝真实修行者说。若泛泛悠悠之人,虽不吃素,亦可念佛。非吃荤者,就念不得佛,不可不知。」 ——辑自《印光法师文钞》复陈...
人生世间,贵守本分。凡一切人,发颠发狂,乃至常生悲观,常欲自杀者,皆系不修实行,欲得大幸福,事事如意,财色名位,皆在人上。倘前生修有痴福,得其所欲,则骄奢淫泆,无...
故知:了生脱死,入圣超凡,舍净土别无长策。念佛一门,须信愿行具足。信之既深,则发愿必切。发愿既切,则行持必力。但念弥陀,莫加他法。当以真信切愿,执持名号。都摄六根...
《净土释疑》是一本什么书? 《净土释疑》共五十七篇,词约而精,理深而著。令阅者无疑不释,有义咸服。从兹欲不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不可得也。 渭渔居士林师尚者...
“起”之一字,义当作“极”。唯其用力之极,方能得其真实利益。净土一法,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唯其具真信切愿,方有笃行。行之极极,一心可得也。 末法众生,有如安卧积薪之上...
随便吐痰擤鼻,是一大折福之事。清净佛地,不但殿堂里不可吐擤,即殿堂外净地上也不可吐擤。净地上一吐,便现出污相。有些人肆无忌惮,房里地上墙上乱吐,好好的一个屋子,遍...
吾人当真为生死发菩提心, 以深信愿, 持佛名号, 求生西方。不须别修他法。若仗自力修禅定, 欲了生死, 甚难甚难。以其须至业尽情空, 见思惑尽, 方出生死。佛在世时, 见思惑业断尽无余...
如来知诸众生唯仗自力了脱之难,故于一切法门之外,特开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但能信愿真切,即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教以念佛,若能念佛十声,或止数...
慧明居士整理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岂有他哉。无奈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不能直下畅佛本怀。因兹...
印光大师:信愿行三,具足无缺,决定往生! 《印光法师文钞》:“欲生西方,最初须有真信切愿,若无真信切愿,纵有修行,不能与佛感应道交,只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而已...
佛之孝亲,通乎三世,不亦广且远哉! 《印光法师文钞》:“佛法世间法本来不是两样,或有以佛辞亲割爱谓为不孝者,此局于现世、不知过去未来之浅见也。佛之孝亲,通乎三世,故...
女人临产,每有苦痛不堪,数日不生,或致殒命者。又有生后血崩,种种危险,及儿子有慢急惊风,种种危险者。若于将产时,至诚恳切出声朗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不可心中默念,以默...
因闻佛语,遂持长斋,可知宿因深厚。废弃前功,意欲出家,可知道眼昏朦。如来说法,恒顺众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尽人伦,内消情虑,使复本有真心,是名为佛弟子。岂在两...
保身广嗣要义 褚尚书在《广嗣》中说,古时候的男子三十岁才娶妻,女子二十才出嫁。就是要使其身体发育成熟,所以婚后一交合就受孕,生下的孩子体质健康,将来也得长寿。后世的...
法幢和尚,宿具灵根。初为真儒,后为真释,可谓不枉读书学道耳。世有真儒,方有真僧。彼无赖之徒出家者,固皆破坏佛法之魔王外道也。其语录皆痛快直捷,豁人心目。可以刊板流...
「近来兵匪各灾,相继而来。其根本,由于家庭无教育所致。学佛之人,必须各尽其分。所谓尽分者,务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此八种事,一人皆备。...
既知娑婆是苦,极乐是乐。应发切实誓愿,愿离娑婆苦,愿得极乐乐。其愿之切,当如堕厕坑之急求出离,又如系牢狱之切念家乡。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势力者提拔令出。 娑婆世界...
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及其实行之方法,必先从事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须以妇女为主体。盖世有贤母,方有贤子。伊古贤母,从事胎教,钧陶[1]于禀质[2]之初,化育[3]于未生以...
由此诸宗知识,莫不以此道密修显化,自利利他矣。至如禅宗,若单提向上,则一法不立,佛尚无著落处,何况念佛求生净土?此真谛之一泯一切皆泯。所谓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显性体...
原文: 某居士去年去世,彼先妄发大心,要在此世间度人。九年至山被光呵斥,似乎转念。故后,其子讣来,言睡三日,不食不语遂逝。看此光景,殆非往生之相。 是以欲求往生,当...
倘不知净土法门,纵令深入经藏,彻悟自心。欲了生死,尚不知经几何大劫,方能满其所愿。阿伽陀药(梵语阿伽陀,此云普治,普治一切诸病也),万病总治。此而不知,可痛惜哉。知...
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宗门语不说破,令人参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实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离念灵知者,了无...
子有四因者。 一者报恩,二者报怨,三者偿债,四者讨债。 报恩者,谓父母于子,宿世有恩,为报恩故,来为其子。则服劳奉养,生事死葬。必使生则亲欢,祭则鬼享。乃至致君泽民...
¡¡¡¡Ñ§µÀÖ®ÈË£¬·²ÓöÖÖÖÖ²»ÈçÒâÊ£¬Ö»¿ÉÏòµÀÉÏ»á¡£ÄæÀ´Ë³ÊÜ£¬Ôò×ÝÓöΣÏÕµÈÊ£¬µ±Ê±Ò²²»ÖÁÏŵÃɥ־ʧ´ë¡£Òѹý£¬ÔòʹýÇéǨ£¬±ãÈç×òÃ...
厌儒者假圣贤经传以欺世盗名、佛者假普度众生以诓骗钱财,有此志操,自强不息,必能正心诚意以为真儒;断惑证真以为真佛。厌之之心愈切,则修之之心愈力;修之之心愈力,则证之...
天下太平之根本 家庭教育 印光大师著 欣猒居士敬辑 修净居士敬录 目录 引言...1 附言...2 家庭教育...2 总论...3 分论...16 跋...43 引言 余辑印光大师文妙辟程朱语竟。复从事于家庭教育者...
第一、《增广卷·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1] 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
每日功课回向,一一当与法界众生。若此功课为此,彼功课为彼,亦非不可。然必又有普回向之愿,方为与三种回向相合。三种回向者: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
《楞严》一经,不知净土者读之,则为破净土之元勋;知净土者读之,则为宏净土之善导。何以言之?以自力悟道之难,净土往生之易。十法界因果一一分明。若不仗佛力,虽阴破一、二...
劝戒十则 一、莫犯处女 良家闺秀淑女岂容玷污,因为这涉及到她一生的名节,比性命都更重要。侵犯处女,她的六亲眷属都感到丢脸,定与你结下怨仇,和你纠缠不散;被害女纵使临婚...
淫念一生,诸念皆起,种种恶业,从此而起 《印光法师文钞》:“淫念一生,诸念皆起:邪缘未凑,生幻妄心;勾引无计,生机械心;少有阻碍,生嗔恨心;欲情颠倒,生贪著心;羡人之有...
某某来山,问及起居。言日阅禅录,常谈机锋。愚谓衰老之年,当勤念佛。即净为宗,方有实诣。请试论之。 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不能超出生死...
厌儒者假圣贤经传以欺世盗名、佛者假普度众生以诓骗钱财,有此志操,自强不息,必能正心诚意以为真儒,断惑证真以为真佛。 厌之之心愈切,则修之之心愈力;修之之心愈力,则证...
今日出家反不若在家居士之有益 《印光法师文钞》:“今日出家,反不若在家居士之有益。以法弱魔强,恶徒邪党常怀欺僧夺产之心。若处山林寂静之处,则小人竟为夺数升米、几件衣...
三代而下,世多邪说。而邪说之最足以害人心世道者,莫如淫词小说为甚。盖圣贤经传,唯恐不能觉天下之愚迷。而淫词小说,唯恐不能丧斯民之廉耻。以故小说出而淫风炽,淫词兴而...
《安士全书》实为末世最胜良导。尤惜阴居士极欲全国流布,俾大家同开眼界,由兹挽回世道人心,止息天灾人祸。现已募得一万余部,尚难广布。今寄上通告,并办法一张,祈阁下阅...
“各位道友、各位居士菩萨:受本寺方丈大和尚之嘱给各位讲经,我要讲的便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是修学净宗的依据。我所讲的这部典籍来源于蕅益大师之弥陀要解与莲池大师之弥陀...
「子舆氏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自真学失传,儒者皆以破斥因果轮回为志事。纵有知者,亦不敢出诸口。以是之故,老吾老,幼吾幼...
无所住生心,不住法而行布施,三轮体空,一道清净之义。此四句乃佛法纲要,看经修行者宜知之!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本文由:高防cdn http://www.558idc.com/gfcdn.h...
《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恐遭恶果,预先断除恶因。由是罪障消灭,功德圆满,直至成佛而后已。众生常作恶因,欲免恶果,譬如当日避影,徒劳奔驰。每见无知愚人...
契者,符合不异之意。觉即佛所证之无上觉道。现在以自利利他之菩提心,信愿念佛,念之久久,业消智朗,即与佛所证之觉道相契相合。故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
「而人之初生,资于母者独厚,故须有贤母方有贤人。而贤母必从贤女始。是以欲天下太平,必由教儿女始。而教女比教子更为要紧。以女人有相夫教子之天职,自古圣贤,均资于贤母...
又凡抄录文字,必须谛审精详,不可粗略了事。《弥陀要解序》经成时大师节略,语句便不圆润。而末后云:“不敢与二翁竞异,亦不必与二翁强同。譬如侧看成峰,横看成岭,纵皆不...
念佛功德,能消一切恶业。凡遇刀兵水火瘟疫虫蝗旱潦等灾,若能至诚念佛念观世音菩萨,必能逢凶化吉。女人临产生不下,肯至诚念观世音菩萨,决定即刻安然而生。平常肯念,更为...
普陀已来过几次,当在家息心念佛,不可常来。来则旷功、费日、耗财,于己、于他均无利益。未曾来过,一瞻菩萨道场则可。已经来过,便可在家供养、恭敬、礼拜。岂菩萨唯在普陀...
摄身岩者,以其峰峦陡峻,壁立万仞;至其巅者,向下望之,不禁战兢惕厉,身心悚然,妄想消灭,正念昭彰,即《楞严》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意。盖以身为总名,六属别目。...
光所知之小法,乃统包十法界一切诸法之法也。善导和尚云:“若欲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其契理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证实益。否则...
有位居士经常请经书送给别人。印光大师对她说:“你有这份心很好,因为请佛书送给别人是一件好事。但是有一件事比请佛书送人还重要。” 这位居士听了,用很疑惑好奇的眼光看着...
至于念佛也好,念观音也好,何必多此一种闲计校。光以末劫苦重,观音悲深,故每令人兼念,以期速获慈护也。然念佛亦非无感通,而念佛亦非不可兼念观音也。专兼均可,佛亦曾令...
有人问印光大师学佛的秘诀。印光大师则回答:“学佛的秘诀在于诚与敬。”诚就是真诚、不虚伪、不做作、不怀疑、有信心。所谓:“心诚则灵”。观世音菩萨在大悲陀罗尼经里说:...
惭愧是由对境生烦恼所引起的,有惭愧心的人在面对烦恼时,会依于法而检讨烦恼的因心与起处,从而看清自己的错误与无明,进而虚心地承认:“我错了,当改进,当忏悔,下次不可...
译文 昨天剑青居士来看我,带来了你的书信,不胜欣慰。世间礼教衰微,比如说婚嫁这件事,大多数人家都以杀生忙活为能事。殊不知男女居室,是伦常的开始,是最喜庆的事情。而办...
原夫诸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第以众生之根性不一,故如来之教法万殊。是以一代时教,随机演畅。法门虽...
接手书,知由病中蒙三宝力,化险为夷,方知生死了手,非一门深入,不克济事。 因研阅净宗各书,方知弥陀为我发愿立行,以期成佛。我违弥陀行愿,以故长劫恒沦六道,永作众生。...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文钞续编·复崔德振居士书五) “念经念佛,皆可超度亡人。但念佛可无间断。念经则不能如念佛不间断。又念经比念佛吃力,是以光每劝人念佛。”...
与陈锡周居上书 如来出世,说法度生,原欲一切众生,直下了生脱死,亲证无上觉道而已。但以众生根机不等,不能究竟畅佛本怀。只得随顺机宜,循循善诱。大根则称性直谈,为说佛...
31.盲聋喑哑等残疾人念佛能够往生吗?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生。佛说八难中有盲聋喑哑,谓其难以入道而已。果能专精念佛,虽聋子不能听经,及善知识开示。...
须知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念佛之要,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无论行住坐卧,常念佛号,或声或默,皆须听己念佛之声。倘能如是,则业消智朗,...
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一切诸善,无不弥纶。然有世出世间,大小本迹之异。 世间之孝,服劳奉养以安其身,先意承志以悦其心,乃至立身行道以扬名于后世。虽其大小不同,皆属色身...
念佛免灾减灾 念佛人但能真切念佛,自可仗佛慈力,免彼刀兵水火。即宿业所牵,及转地狱重报,作现生轻报,偶罹此殃。但于平日有真切信愿,定于此时蒙佛接引。若夫现证三昧,固...
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古今人不知随心造业随心转业之义。多少大聪明大学问人,弄得前功尽弃,尚且遗害累劫。若不修德,即亲身做到富有天下贵为...
天下事皆有因缘。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使。虽有令成令坏之人,其实际之权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现缘也。明乎此,则乐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矣...
问:昔有某居士问,皈依佛不堕地狱,捨身后不堕耶,抑永劫不堕耶。并问近来上海等地皈依者,半属操业不规青楼之女子,当时虽稍有愧格之念,过后仍守故业造罪,使皈依后永劫不...
吾昔谓汝与师[辰+殳]已能彻底信向净土法门。及观汝问徐君诸稿,则又欲持咒,又欲研究戒学。以密咒功德,净土中无此称述,便中心漾漾,毫无定见。汝是何等根机,而欲法法咸通耶...
接手书,知日诵精勤,欣慰无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影,亦非怨亲对头所现之影。以佛菩萨既现,必明了能见其面目等。怨家当现其可畏之相。此影殆宿生有缘之孤魂,冀其仗念佛...
接汝与明道师函,知第三子年已二十,忽尔夭逝,不胜慨叹。况汝教养多年,费若干精神钱财,心中能不感伤乎。虽然,切不可以自己一向热心公益,皈依佛法,何以不蒙佛佑,而为怨...
一心归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
而末世之中,人根陋劣,知识鲜少,悟者尚难其人,何况实证?如来知诸众生唯仗自力了脱之难,故于一切法门之外,特开念佛求生净土一门。但能信、愿真切,即五逆、十恶极重罪人,...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夫四种念佛,唯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
印公大师五色舍利 印光大师德相 印光大师与灵岩寺僧众合影 印光大师普陀山留影 印光大师留影(1940年农历九月初九) 1923年印光大师在佛教慈幼院筹备会成立大会与大众合影(前排左四为...
汝书说得亦甚有理。但光事体甚多,无暇详述。彼请问者,合则告之,违则令其别参高人。如市间店铺,各有专售之货。或一种货,亦可通商裕国,兴家立业;或多种货,亦不过通裕兴立...
拨置西方弥陀,以为心外取法,此参禅不得意人之通病。唯执有心不知有净土,与净土之教主也。意谓一切唯心,弥陀既在西方,即是心外取法。不知一切唯心,娑婆乃唯心之秽所感,...
说到念佛的正行,要各自随自己的身份而定,不能所有人都固定一个方法。如果没什么事务的拖累,就应该从朝至幕,从幕至朝,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大小便利,一切时,...
今春绍春来普陀,礼大士,详述其事。祈余作记,以发其潜德之幽光。 余按观无量寿佛经,净业正因有三。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此四种属世善。二受持三归,...
近世之人,多务虚名,不修实行。口虽念佛,心与佛违。譬如药忌并服,何能愈病。必须念念克治自己习气。心心忆念弥陀洪名。凡有与佛不合之念头起,则自责曰,汝念佛求生西方之...
至于《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此约平时说,非约临终说。以其既有五逆之极重罪,又加以邪见深重,诽谤正法,谓佛所说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及念...
重重灾病,总由宿业深,而现行不谨所致。 人生欲得无病健康,必须极力节欲。欲事一多,则种种毛病悉皆发生。 世人以行欲为乐,不知乐只一弹指顷,苦便一生常膺也。 汝宜息心念...
昨接来书,不胜叹息。汝十数年来,完全不在自己心地上用功,但于表面上强支持。人生世间,各有职分。汝上有父母,中有弟,彼等既不能依汝,只可任之。自己但为父母弟等,与所...
¡¸³Ö·ðºÅʱ£¬ÔÓÄî·×·É£¬´ËÊǶàÖª¶à¼û£¬ÐÄÎÞÕýÄîÖ®ÏÖÏó¡£Óû´ËÖÖ¾³Ïó²»ÏÖ£¬Î¨×¨ÐÄÍ´Äî×Ô¼º½«ÓûÃüÖÕ£¬Î¨¿Ö¼´¶é¶ñµÀ£¬ÀøÖ¾Äî·ð£¬Á˲»Æ...
色欲祸害极其酷烈,从古到今,因此亡国败家、丧身绝嗣之人,又怎么数得清!其次,因耽于色欲而摧毁刚健身体、昏聩清明志向,虽具有顶天立地、希圣希贤的资质,却堕落成碌碌无为...
印光大师对净业行人害怕不能往生的开示 印祖对不能往生之疑的开示: 复朱德大居士书(民国二十一年)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
但现在年纪尚轻,急宜韬晦力修。待其涵养功深,出而宏法,则其利溥矣。聪明有涵养,则成法器。无涵养,或所行所言有于己于法不相应而不自知者。此光区区愚诚也。(三编卷一复显...
极乐世界无有女人。女人,畜生,生彼世界,皆是童男之相,莲华化生。一从莲华中出生,皆与极乐世界人一样,不是先小后渐长大。彼世界人无有烦恼,无有妄想,无有造业之事。以...
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念佛,唯持名最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
罗台山之不往生堕福处,在于文字气习重耳。此习既重,则虽曰念佛,实念念在文字里做工夫。念佛工夫,只是支撑门面而已。此文人通病,非台山一人而已也。世智辨聪,佛谓为八难...
我以阐提出家,自己揣摩根性庸劣,罪业洪深。因此于禅宗和教下二种途径,一概不敢妄行染指。只对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这一法门,颇生信向。 十余年来,悠悠虚度光阴,丝毫没有得...
一、笃尽己分 1.女人本分在于孝亲相夫教子 所言尽职分,在女人分上,实有最大之关系,而且了无形迹。世之治乱,家之兴衰,悉由女人能尽职分与否耳。言女人职分,即孝翁姑,和妯...
念佛法门,乃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人、天、凡、圣、成佛之捷径。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小知见人,均谓是愚夫愚妇之法门。岂知华严会...
聪明人习气重问题多以及对治方法 原文 数日前,令甥崔澍萍来函,并将阁下与彼之函,亦并寄来,祈光为阁下寄各种书,已令寄矣。阁下一向有信心,而未遇通人,其所修持,乃外道...
居士既深信念佛。若未参承净业知识。又不广阅净土经论。则真信切愿,从何而生?纵能执持名号,只因不求出离,便成人天因果,受享痴福。因福造业,仍沉恶道。倘再路头不真,涉入...
前月十五接到汝书。以汝言孟由一到,即便登程,恐回书落空,是以不复。即午复接汝书,知孟由尚未归省。其所以稽迟不归者,殆不敢担由彼归而汝即走出之担子也。汝何不体我心,...
接手书,知某某夭殇,不禁长叹。观汝前之所说,似未通道理之知见。后之所说,颇合不怨不尤,自省自艾之道。祸福无定,损益在人。善得益者,无往而非益。甘受损者,无往而非损...
然善事固有大小不同,善书亦有浅深不等,欲令自他同登善域,宜择其善书之最精微显著者刊印流通。使天下后世之见闻此书者,皆悉改过迁善,希圣希贤,何异阁下遍提天下后世之耳...
江苏常州城外,有个地方名横林,那里池塘数顷,种植芦草,常有麻雀,飞来栖息。村中王某,作大鸟网,布置于芦草间,放鹰驱逐,麻雀惊怖,纷纷飞入网中,王某即收网回家,用大...
精进念佛之故,转重报为轻报。 《印光法师文钞》:“书中言念佛急进、中气虚极,此汝不善用心所致。夫念佛一事,当随各人力量,随便出声默念、大声小声皆无不可。何得一向大声...
李春潭观察使,于癸己年三月,押运粮船到怀宁县大长沟。他手下有兵役龚恺,夜梦一位须发苍苍的老翁对他说:“明天早晨,我有灾难,恳求你援手救我,来日自当图报。”梦境清晰...
【原文】 当此危险世道,宜放开心胸眼界,努力修持净业。所有吉凶祸福,悉不计虑,随缘应变。 纵大祸临头,亦当想及同罹此祸之人,不知有几千万亿。于无可如何中,尚有阿弥陀...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于在家人,更为要紧。 以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等法。唯此念佛一法,最契理契机。老实头颛蒙念佛,念到业尽情空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如来藏妙...
「春间见阁下出身富贵,少年老成。虽居沪上,志慕真修。意其家庭教育,当必有出于寻常富贵家之上者。今见令慈之纯孝苦节,岂但阁下亲炙休光为之转变,即千百年后,见闻其懿德...
印祖文钞中有一篇《示周余志莲女居士法语》,开篇第一句就是: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 感觉这是一句非常让人目瞪口呆、没有脾气、无计可施、毫无商量余地的话。如果是一...
《印光法师文钞》:“何以世间念佛人多,真能了生死者少。祗以念佛之人,无深信切愿,但求福报,希图来世富贵。不知希图来世富贵,譬如仰天射箭,力尽则还,非但无益,且有损...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世间医王。只能医身。纵令著手成春。究于其人神识结果。了无所益也。为人治病。则当于医身病时。兼寓医心病法。何以言之。凡属危险大病。多由...
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如是则尚能转烦恼成菩提,岂不能转忧苦作安乐耶。...
原文: 念佛发悲痛,亦是善相,切不可常常如是。若常令如是,必著悲魔。悲魔既著,终日悲痛,或至痛死。此种皆由不善用心所致。《文钞》之《复刘慧焯居士书》 当念佛时,愍彼...
教子女当于根本上着手。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忍辱笃行。以身为教,以德为范。如熔金铜,倾入模中。模直则直,模曲则曲。大小厚薄,未入模之先,已可预知,况出模乎?近世人...
《楞严》有何不可研究,但须以净土为主,则一切经皆发明净土利益经也。《楞严》开首征心如是难,则知末世众生,犹欲以研究了事者,其为自误误人大矣。而况二十五圆通,列势至...
《五灯会元》,各经房仿单俱无,无从购请。但不知阁下求此书之意,故不禁覙缕云:为真参实悟,洞明自心,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耶?抑欲学其一棒一喝,喝佛骂祖,但取口舌辩给...
娑婆世界,是一大冶洪炉。能受得烹炼,则非世界中人矣。不能受得烹炼,则烹炼之大冶洪炉,反为毒器,为苦具。是在各人能自得益耳。同室之人,固宜于闲暇无事时,委曲宛转,开...
至于止恶修善,刻实检察,虽莫善于功过格。然使心不主于诚敬,纵日记功记过,亦是虚文。功过格此间未有其书。若约予所见,但当主敬存诚,于二六时中,不使有一念虚浮怠忽之相...
凡人做事,当认真做,不可潦草塞责。况佛弟子为监狱之教诲师,有感化人心,成就正器之责任乎。语云:“君子思不出其位”,既膺此职,必期于令监犯革心服化为事,则功德大矣。...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当唯以翻阅研究净土为事。半日学解,半日学行,必期于彻头彻尾了无疑惑而后已。《楞严正脉》,且作缓图。纵亲见如来藏妙真如性,亦不能即了生死。见...
放生一事,以提倡戒杀护生为本。 凡入会者,俱宜吃素,方可以吃素之利益,与一切人说。纵不能人各依从,而人以贵会诸公,皆盛德君子,实行吃素,自然潜移密化,悉皆不杀生,不...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静室诵经等,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
扶球当名福球,以环球之祸,由于不知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之事理,遂致任自己野蛮心,行弱肉强食、互相残害之惨事。汝既皈依佛法,当以此事此理,由自行而渐及于他,俾一切内而...
译文 至于说出家做僧人,是如来为了佛法久住世间,和流通佛法而设立的。如果有人能够立大志向,发大菩提心,修学佛法,想要通彻觉悟生命的真谛、真如佛性,和弘扬戒、定、慧三...
《一行居集》,其刻字迹过细,少刷数千部。此蔚如诸人不仔细体贴处。其校对颇精细,不见错讹。其书诚为净宗之一大护卫。然亦有令人受病之处,今不得不为汝说,余人当从略耳。...
王幻如于宗门非无见处,但以不肯深研教理,兼亦绝未亲近知识,故只成一个宗门文字知见而已。其人于光绪廿一年乙未春至普陀,于法雨寺住持化闻和尚座下披剃,未受戒,居半载归...
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 伏以观音大士,誓愿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摄受。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令其即种即熟即脱。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良由大士无心,以众生之心为...
汝姊欲专一念佛,本无定章,若照平常念佛之章程,则五更起礼佛(多少拜,随己立)毕,念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或七遍,或二十一遍)毕,即念赞佛偈,绕念若干声,然后静坐半点...
《印光法师文钞》之《复罗智声居士书四》 世之聪明人,每每欲为千古尊崇之人,卒至学说偏僻,立异树奇,以致遗误后人,为圣道障。在当时则人皆推尊,其学说之毒气大发,则知此...
●问:如遇危急时,势不能一时兼诵各咒,应以何者应用之?答:遇极危急之灾难,但念观世音圣号,为最省心力,最有感应。(文钞续编·答曲天翔居士问二十七则) ●又菩萨现身,不专...
印光大师小时候,每年秋收过后,村里都要演戏酬谢神祗。由于人小个矮,年少的他趁着戏还没开演,背了条椅子,放到前台中央,等待看戏。还没等坐稳,耳边传来粗暴的声音:“这...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方可不负此番三宝加被之深恩耳。钟英宿根固深,智识不开。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何无知一至于此。...
推吾人恶死之心,巧行救济。 体天地好生之德,永戒惨伤。 【原文】 华荪职业,颇难修持。然有诚心,自有感应。今以一事为证,北京阜城门内大街,有一大荤馆子,名九如春,生意...
「三时系念,乃后人所著,冒中峰国师之名。此书有二种,派头大同,文字不甚同。乃平时提倡之派头,何可用以助念。助念须专一念佛。若至将终,并弥陀经亦不念,方可令命终人心...
简便窒欲法——毒蛇咬根观 【原文】“又当淫欲炽盛,情不能制之时。但将女阴作毒蛇口,如以阳纳蛇口中。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热恼,当下清凉矣。此又窒欲之最简便法也。...
堪舆家言,何可为准。若如所说,则富贵之人,永远富贵,何以高门每出饿殍乎。世之最有力能得好地好宅者,莫如皇帝,何皇帝每多寿短。自汉以来,无有过四百年者。贫人众苦交集...
译文 子女与父母,有四种因果。一报恩:因为父母对于子女,过去世有恩,以报恩的原故,今生投生来做他们的儿女。服侍操劳奉养父母,必定使父母活着欢心,父母死后祭扫怀念。乃...
「念佛念观音,均能消灾免难。平时宜多念佛,少念观音。遇患难,宜专念观音。以观音悲心甚切,与此方众生宿缘深故。不可见作此说,便谓佛之慈悲,不及观音。须知观音乃代佛垂...
净土法门若信得及,何善如之。若己智有不了,即当仰信诸佛诸祖诚言,断不可有一念疑心,疑则与佛相背,临终定难感通矣。古人谓:净土法门,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不能...
念佛之人,亦非不可持咒。但须主、助分明,则助亦归主。若泛泛然无所分别,一目视之,则主亦非主矣。 准提、大悲,岂有优劣?心若至诚,法法皆灵。心不至诚,法法不灵。一句佛...
文:慧寂 印光大师童年时,家里是与同姓聚族而居的。每到秋收完毕后,村里必请戏班子演戏答谢神灵,这是村里的惯例。一天,戏还没有开始,大师提前拿一把椅子放在戏台前面数十...
核心提示: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生于1861年。幼时读程朱儒书,对佛法持批判态度,后因病阅佛经,方知佛法广博精深。21岁时前往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礼道纯和尚出家,...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道以脱凡俗,若不注重于此四句,则如无根之木,期其盛茂,无翼之鸟,冀其高飞也。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嘉言录重排序 净土法门,理极高深,事甚简易。由兹天姿聪敏,知见超特者,每每视作愚夫愚妇之事,而不肯修持。岂知其为十方叁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究竟...
¹ÛÒôÓëÎÒÊÀ½çÓдóÒòÔµ ¡¶Ó¡¹â·¨Ê¦Îij®¡·£º¡°ÐëÖª¹ÛÒôÓëÎÒÊÀ½çÓдóÒòÔµ£¬ÄËÓÚÎÞÁ¿½Ùǰ¾ÃÒѳɷ𣬺ÅÕý·¨Ã÷£¬µ«ÒԴȱ¯ÐÄÖØ£¬²»Àë¼Å¹â...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当此等苦事发现之时,唯有放下万缘,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
人人善教儿女,天下自然太平。 《印光法师文钞》:“儿童从初开知识时,即与彼说因果报应及做人之道理,必使心有畏恶报而慕善报则不致犯上不肯依教而行,小时如是,习以成性,...
虔诚恭敬顶礼恩公师父上人!恭敬顶礼学院大德老师们!恭敬顶礼各位善知识!弟子提交学院修学报告,不妥之处请大德老师们斧正! 《印光大师文鈔菁华录》中大师有十篇重要内容。...
无论内症外症,病未十分复原,不可沾染房事。 《印光法师文钞》:“断欲一事,当以为治病第一要法。无论内症外症,病未十分复原,万不可沾染房事。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
【原文】 所言深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方可不负此番三宝加被之深恩耳。钟英宿根固深,智识不开。夜半念佛,见一金甲神,恐是魔试,便不敢念,何无知一...
心者,一身之主,万法之宗。顺之则速成菩提,逆之则永沉生死。一切众生,迷背本心,随逐妄境,起贪瞋痴,造杀盗淫。轮回于六道之中,汩没于三界之内。久经长劫,莫能出离。汝...
杨信芳女士:纪梦悼印光大师 (摘自《印光大师永思集》) 余十八岁时,肄业上海女子中学。有同学张孝娟女士,住西门路润安里,与余交谊最深。其母张太太,雅爱余,以亲女视我,故...
《弥陀经》当依蕅益《要解》。《衷论》诠释,多有任己见,违经旨处,不可依从。佛为九法界众生说法,岂可以己之智力不能,而遂断以决无此理?其一日七日之释,显是以己量九法界...
唐朝京兆尹(官名,长安最高地方长官)殷安仁,家财富裕,一直奉事慈门寺僧众。隋恭帝义宁元年,有远客在殷安仁家住宿,暗中偷取人家的驴,在殷家宰杀,临走将驴皮赠送安仁。 到...
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 《印光法师文钞》:“欲绝此祸,莫如见一切女人,皆作亲想、怨想、不净想。亲想者,见老者作母想,长者作姊想,少者作妹想...
疾病以形成脉及习气的形式,潜伏驻留于阿赖耶识中。疾病的发生是由于无明和我执所累积的有害业力。疾病会现前,则是由于烦恼、概念思维、风息(气)、或是神祗鬼魔等等影响。疾...
王弘愿居士虽则崇信密宗颇有效验。然始则错认消息,将有未得谓得之失。继由多阅教典,方知错认。次则现虽工夫得力,而虚火上炎,无法自治。光以此二事,断其密宗一法,不能普...
1、吾人欲了生死,实不在多,只一「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足矣!纵饶读尽大藏,亦不过为成就此事而已。 2、大家要晓得:仗自力修持,「自」有何种力?但是无始以来的「业力...
(一)无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杀所致。人人戒杀放生,则人人全其慈悲爱物之心,而刀兵劫运,亦自消灭于无形,此转移世运之绝大运动也,深望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
以信、愿、行三法为宗。 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 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 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 信阿弥陀佛,有大誓...
某某既有此因缘,当劝其认真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以期永离众苦,但受诸乐也。若犹不肯发心念佛,求生西方,则民斯为下矣,佛也不能救。纵然此生不即堕地狱,而后一、二、三、...
凡修行人,当在自己家中修,不必定到林中修。若皆到林中修,何有此大屋可容,人多则林中缴用多,诸人奔走辛苦,家中诸事,或有顾不到处,所有居士林,净业社,不过作一提倡之...
如来出世,说法度生,原欲一切众生直下了生脱死,亲证无上觉道而已。但以众生根机不等,不能究竟畅佛本怀,只得随顺机宜,循循善诱。 大根则称性直谈,为说佛乘,令其即生圆证...
「观音为救苦之人。倘人各志诚持诵,若或疫死,天地亦当易位,日月亦当倒行。若泛泛默念一句二句,即欲得起死回生之效,虽菩萨大慈,非不肯救济,但以彼心不真切,决难感通。...
参禅一事,不是小根基的修行人做得到的。即使大彻大悟,只要烦恼尚未断尽,仍然无法出离生死。现在的人暂且不说,就说宋代的五祖戒、草堂清、真如喆等禅师,他们的悟处,名扬...
●天灾、人祸,相继而至。当令家人,同念观音,以为预防也。(文钞续编复宁德晋居士书) ●普令一切老幼男女,日常在家念观世音,管保不遭灾祸,多获祯祥。(文钞三编卷一复宁德晋...
今欲皈依,并受五戒,必要认清净土法门宗旨,庶可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净土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
小儿从有知识时,即教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与天、地、鬼、神、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
梁代,四川青城山有位高僧道香,有大神通,但一直隐秘遮藏、并不显露。青城山每年都有例会,届时参与的民众都聚集着大吃大喝,杀生无数。道香多次规劝,这些人都不听从。 这一...
所示令亲之事,甚为希奇,可谓宿有善根。然又须兢兢业业以自修持,庶不虚此一梦。倘以凡夫知见,妄谓我已蒙三宝加被,已入圣流,从兹生大我慢,未得谓得,未证言证,则是由善...
保胎以绝欲为第一义。故保产心法,首戒交媾。文云,妇一有孕之后,切戒交媾。 所以昔人有孕,即居另室,不与共寝,恐动欲念也。大抵三月以前犯之,则欲念起而子宫复开,多有漏...
佛以“无我”为教。今人每每稍有知见,便目视云汉。是以知文字义理为佛法,而不知以修身净心,灭除我相,力修定慧,以期断惑证真为佛法也。 节选自印光大师:“复永嘉某居士书...
窃以释、道本源,原无二致。其末流枝派,实有天殊。佛教教人,最初先修四念处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既知身、受、心、法全属幻妄、苦空、无常、无我、...
至于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凭故。 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
印光大师:临终种种注意事项,【临终三大要】 举了两个例子 ◎临终一关,最为要紧。世有愚人,于父母眷属临终时,辄为悲痛哭泣,洗身换衣。只图世人好看,不计贻害亡人。不念...
「食为民天,何敢暴殄。宜与儿女及婢仆等说其所以。虽一粒半粒,亦不宜弃。人若抛撒五谷,必定来生无饭吃。今生亦有即得饥饿之报者。人若蹧践字纸,必定来生无目及愚痴无知。...
印光大师的遗教,即增广文钞、续编和三编的基本教义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而学习印光大师的遗教的入手处,也...
又徐蔚如居士裒集印光应酬笔札,两次排印于京,名《印光法师文钞》,二本,所代来者,已经散了。今春又令商务印书馆另编重排,兼令留板。而本馆又谓凡各处分馆皆为代售。现在...
念佛宜念六字。或先念六字,至将毕则念四字。始终念四字,颇不宜。以南无二字,即皈依、恭敬、顶礼、度我等义。人每图快图多,故多有念四字者。常闻有人主张专修之益,只令人...
慧佐之死,乃其父母祖母所致。其家生此聪颖之子,不告以保身寡欲之道,乃早为娶妻。又不说节欲之益,纵欲之祸。彼二青年只知求乐,不知速死。及已经得病,尚不令其妻归宁。以...
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 爱妻爱子者,只知妻子之好,不知妻子之恶。养成祸胎,或至荡产灭门者,皆由贪与爱之私欲所致也。若将此不合情理之私欲,格除净尽,则妻子之...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德相,但因妄相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智,即得现前。”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时的感叹。 历代祖师大德对此皆有深...
昨接来书,言及教女为齐家、治国之本,可谓见理透彻。周[1]之开国,基于三太。而文王之圣,由于胎教。是知世无圣贤之士,由世少圣贤之母之所致也。使其母皆如三太[2],则其子纵...
菩萨之心,犹如太虚,无不包括。欲利益众生,作种种方便,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不得以凡夫知见妄生测度。以彼已证法忍,了无人我之可得。唯欲摄受一切众生,入于如来大觉...
古人专重听经,以心不能起分别故。如有一人出声诵经,一人于旁,摄心谛听。字字句句,务期分明。其心专注,不敢外缘一切声色。若稍微放纵,便致断绝,文义不能贯通矣。诵者有...
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系普结孤魂缘者。小则蒙山,中则焰口,大则水陆,同是一事。常结孤魂缘,则常吉祥矣。 人不敢念者,意恐招鬼。不知鬼与人混处,无地无鬼,即不招鬼...
【原文】又女人临产,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决定会安然而生。苏州一贫家妇,生子死去,其夫到医院请西医来开肚皮,西医要二百元,方肯开。其家办不到,西医去。隔壁乃开医学馆之...
末世众生,根机浅薄,欲于教义、禅宗得真利益,甚难甚难!唯净土法门方可依怙。试观显荫之死,远不如愚夫愚妇。而显荫之所知,非愚夫愚妇所能企及,而愚夫愚妇之所得,又非显荫...
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 一切众生,从淫欲而生。汝发心守贞修行,当须努力。倘有此等情念起,当思地狱刀山剑树镬汤炉炭种种之苦,自然种种念起,立刻消灭。每见多少善...
复朱德大居士书 (民国二十一年)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
善导和尚系弥陀化身,有大神通,有大智慧。其宏阐净土不尚玄妙,唯在真切平实处,教人修持。至于所示专、杂二修,其利无穷。 专修谓身业专礼(凡围绕及一切处身不放逸皆是),口...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净尽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如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
《法苑珠林》上记载,唐高祖武德年间,隰州大宁地方,有农夫名叫贺永兴。有一次,邻家的牛,吃了他田里的农作物。贺永兴在盛怒之下 竟用绳系紧牛舌,猛力将舌拉断。可怜的牛,...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世间之乱,乃众生同分恶业所感,彼邪僻诸说亦然。世风之变,最初皆一、二人为之发起,治乱邪正,无不皆然。何可不于人力转变处讲,而专归于佛菩萨显神变...
劝预防灾祸念观音 天灾、人祸,相继而至。当令家人,同念观音,以为预防也。(《文钞续编》卷上《复宁德晋居士书》) 普令一切老幼男女,日常在家念观世音,管保不遭灾祸,多获祯...
问:小女现年廿二岁,矢志不嫁,吃素念佛,业已数年。今春其母亡过,伊哀思笃切,数日不进饮食。后经弟子嘱其为母念佛,以期莲品转高,伊自后对灵念佛,寒暑无间。惟其念佛至...
所言性、心、意之分别:心,多约体而言;意,即念虑,乃心之用;性,则约心体之不变动者为论。 若泛言之,心、性皆可通称,而意则必指其念虑而已。然心有真心,有妄心。言约体者...
核心提示:近代高僧印光大师被后世尊为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幼时读程朱儒书,对佛法持批判态度,后因病阅佛经,方知佛法广博精深。21岁出家专修净土,后阅大藏经,增修《...
谛观令子,恐是讨债而来。幸所负者少,故弱冠而去。当忏悔宿业,努力勤修。天必畀汝好子,光大门户。 况孔子圣人,中年丧子。颜渊大贤,壮岁夭亡。原宪赤贫,子路殉难。夷齐饿...
真境有限量,乃不识真境二字之妄计。世界无同异,唯圆证寂光者方见。生死、涅槃同一源,而迷、悟不同,故缚、脱有异。真、妄本无二体,而迷真成妄,则只见其妄,不见其真。若...
《印光法师文钞》:“不饮酒者,酒能迷乱人心、坏智慧种,饮之令人颠倒昏狂、妄作非为,故佛制而断之,凡修行者皆不许饮,并及葱韭薤蒜五种荤菜,气味臭秽,体不清洁,熟食发...
吾以汝究学心切,若常致书通问,彼此皆为烦扰。因问师[辰+殳]有无《教乘法数》等书,令请去,则有处查阅。《翻译名义》系释梵语名义之书,《释氏稽古略》系载历代佛门事迹之书...
译文 永明禅师等祖师的语录,对于念佛人有什么不适合的。你暂且认真念佛,《净土十要》这本书,常常认真阅读就已经足够了,其余的法宝善书,等到财力、智慧有余的时候,再请来...
前者大梦未醒,致有冲突,不胜惭愧。今梦醒矣,本欲无言,然恐阁下或有未喻,且略陈之。《孟子》云:“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此语极确切,而未明其所以然。佛说一切...
既生信已,必须发愿。愿离娑婆,如狱囚之冀出牢狱。愿生极乐,如穷子之思归故乡。若其未生净土以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缘,了无一念冀慕之想。即来生转女为男...
相晤已来,忽满六年。不但星霜屡更,即国历已非其旧。世相无常,诚可叹悼。接手书,知不废净业,洵足嘉美。而云“身心不安之至”,为境遇不嘉,致不安耶?抑或疾病缠绵,致不安...
修行之人,要息心静养。汝名静庵,何不顾名思义,一味无事找事,弄得一切人讨厌。自己胸膈膨胀,头晕神疲。再不自重,必致吐血。轻则便成废疾,重则或致陨命。反贻人谓汝学佛...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
今春令兄来书,观其词意,恳挚真切,(光)因不揣固陋,略为启发。至四月间又来一书,其讼过自责,询求出要,颇合克己复礼,亲师取友之行。(光)阅之,不胜庆悦,因亦缕析条陈以复...
就欲念佛求生西方,必须知因识果。身之所行,心之所念,须与佛合。若与佛悖,则纵能念佛,亦难往生,以感应之道,不相交故。若能生大惭愧、大怖畏,改过如去毒疮,立志如守白...
至言观身不观一切,唯观无缘。无缘者,即《随自意三昧》谓空无所有性。既无所有,故无从用其攀缘。若不从根本上一刀两断,则心缘纷纷,何能解脱?此数语简略之极,而意义宏深。...
◇事证◇ 福善案 1.曹鼐先生明朝宣德年间,曹鼐考中贡生后,授国子监学正(大学管事),他没去。改任泰和县典史(管公安的官员)。在捕盗时救得一很美丽的女子。晚上这女子愿意服侍...
「良辰美景,人逢之而色喜,动物遇之而心伤。人于此时,欢呼畅饮;动物于此时,魄震魂飞。人于此时,骨肉团圆;动物于此时,母离子散。人于此时,饰衣服贺新禧,珍馐草芥;动物于...
若约事别说,发愿当于朝暮念佛毕时(晨朝十念,亦先念佛后发愿),或用《小净土文》,若身心有暇,宜用莲池大师《新定净土文》。此文词理周到,为古今冠。 须知发愿读文,乃令依...
(战德克《歧路指归》印光大师 鉴定) 【问】平常都说极乐世界,有九品莲台。这是什么意思呢? 【答】凡是生到极乐世界去的,都不是肉骨凡胎,皆是从莲花里头生出来的。我们这个世...
文帝训饬士子戒淫文 文昌帝君说:上天常降祸于好色贪淫之人,而且其报应也特别快。愚人却像做梦一样的颠倒无知,不知畏惧。世人如果放纵自己的行为不加检点,那么灾殃随时都会...
缅想居士崇信大法,世德相承,固当报享康宁,何缘身膺笃疾?得非弥陀如来、观音大士,他心天眼,放大光明,借夫人之幻病,作同人之棒喝,俾于苦海,普拯沈溺耶? 敢祈深劝子媳,...
仲春来山,瞬息半载。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当求出路。毋使临终,悔之无及。每忆经云: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信心难生。四者幸备,尤当努力。如登宝山,要...
佛教你求生西方,你偏不肯求生西方,偏要求来生。你今活了几十年,不知经过多少回刀兵水旱饥馑疾疫等灾。若未遇佛法,不知出离之方。则莫有法子,只好任其死后轮回。今既遇佛...
《易》本圣人观象立法,示人以明明德、亲民之道,非徒只为卜吉凶已也。后世学者,舍本逐末,遂成艺术,可哀也已!试观每卦之大象,其语言多剀切详明。如《乾》卦,则曰:“天行...
禅宗一法,惟令人真参实悟。故所有言句,皆无义路。不可以凡夫知见,作文字义理领会。若非亲近明眼善知识,及用拌命死心一番工夫参究,必不能顿明自心。心既不明,必不解祖师...
《譬喻经》说:从前有夫妻二人,祷天求子,妇即怀娠,生四种物,一是旃檀米斗,二是甘露蜜瓶,三是珍宝锦囊,四是七节神杖。这个人叹道:“我本意是求子,没有想要这些东西。...
然净土书多,最要唯《十要》。《十要》中断疑生信,尤推《或问》、《直指》、《合论》,为破坚冲锐之元勋也。 其外《净土圣贤录》,历载诸菩萨、祖师、居士、妇女,及恶人、畜...
只知溺爱,不知教育,养成败类,互相残杀。 《印光法师文钞》:“学佛之人,必须各尽其分。所谓尽分者,务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此八种事,一人...
人之修福造业,总不出六根三业。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属身业,后意根属心,即意业。三业者,一、身业。有三:即杀生、偷盗、邪淫。此三种事,罪业极重。学佛之人,当...
......如是则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岂必屏绝尘缘,方堪修道乎?盖心有所主,不随境转,则即尘劳为解脱。所以《金刚经》屡屡令人心不住相。发心度尽一切众生,而不见能度之我、所度...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若不以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为依怙而常念之,则祸患之来,或所不测,及其卒遇,徒唤奈何。倘能预先持念,必有冥为转移。况生死到来,人各有此日,故宜...
知过必改,见义必为,如是之人,决定往生。 《印光法师文钞》:“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必为,方与佛合。如是之人,决定往生;若不如是,...
接手书。知居士慕道之心,极其恳切,不胜欣慰。但以校定安士书,及诸冗务,不暇裁复,故迟至今。贪瞋痴心,人人皆有。若知彼是病,则其势便难炽盛。譬如贼入人家,家中主人若...
一心归命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
印光大师著 凡夫居士白话译 印光大师的‘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把学佛修行的基础,很清楚明白的说出来,可以让在家众随时检点身心,步步踏实做去。则往后的修行,...
禅宗唯明自性,非吾辈钝根所能得其实益者。净土法门三根普被,未成佛前,皆当修习!我辈既不能断惑证真、仗自力了生死,若再不以念佛求生西方为志事,则纵有所修,皆归人天福报...
行邪淫者,报终命尽,先堕地狱饿鬼,后生畜生道中。 《印光法师文钞》:“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关风化,下关祭祀,夫妇行淫,非其所禁,但当相敬如宾,为承宗...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尔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急寻归路,免受沉沦之无上妙法耳。 生死大事,须当预办。若待临行方修,...
又悟开师宿根固深,好胜心切。始则专意禅宗,藐视净土。后预通公法会,从兹渐生信心。但负性狂妄,志愿则高不可扳。色力尪羸,行持则远难相应。去冬曾露本心,光遂深加呵斥。...
观世音菩萨,于往劫中,久已成佛,号正法明。但以慈悲心切,虽则安住常寂光土,而复垂形实报、方便、同居三土;虽则常现佛身,而复普现菩萨、缘觉、声闻,及人天六道之身;虽...
毒乳杀儿,比打胎溺女为多多。惜从古名医,均未言及。不知者均归咎于命,而不知其非命也。凡女人气性大者,其儿女多死。(生大气则死)纵不死,亦多病。(小气则病)女子从小,就要...
世出世间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间之事,不出因果二字。 众生沉九界,如来证一乘,于心性毫无增减。其所以升沉迥异,苦乐悬殊者。由因地之修德不一,致果地之受用各别耳。...
「念佛功德,不但能往生西方,并能消除奇灾横祸。凡怨业病,医不能治者,若至诚念佛,久之皆得痊愈。以医者只能医病,不能医业。惟念佛则身病心病,无有不治也。」摘自《印光...
古人有个譬喻·拿来解释·就把我们具足惑业的凡夫·比做一条虫·生在一根竹里最下的一节·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这个虫子·要想出来·只有两个法子·一个是竖出的·一个是横超的。...
古人尝曰:“天下不治,匹夫有责。”匹夫匹妇,何能令天下治平乎?须知天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有善教,则所生儿女皆贤善。家有贤子,则国有贤才。穷则自淑,化及乡邑。...
尔我世外人,何须贺节贺岁。阳历过年,何亦送片相贺,岂非无事生事?即尧历过年,亦不须贺。此世谛人情之俗套,如有因缘,随便提句亦可。特为贺岁数千里转致一片,则不如息心省...
又曰:“善教儿女,为治平之本,而教女尤要。”又曰:“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则其夫其子女...
况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现,而随业受生于善...
平生绝无信愿者,临终决定难仗佛力。既云善恶俱时顿现,且无论阿弥陀佛四字不现者不得往生,即现亦不得往生。何以故?以不愿生故。以不求佛,因不得蒙佛接引故。 《华严经》云...
接手书,及自知录,知居士与诸公慕道之心,至真且切。惜乎未知修行之懿范,遂将凭空妄造之胡说巴道,当作至宝,(指自知录)而欲流通,以企人人皆得此境。而不知其为引人入魔,...
问:学佛后境遇不佳该如何做? 印光大师开示:若境遇不嘉者,当作退一步想。试思世之胜我者固多,而不如我者亦复不少。但得不饥不寒,何羡大富大贵。乐天知命,随遇而安。如是...
原文】无畏三藏,饮食不净,言行粗鲁,而心地甚光明。律师爱其人而惜其行不洁,令宿门外。律师半夜扪虱投地下,无畏门外大呼曰:跌杀佛子。师大惊,呼入。无畏曰:凡百含灵,...
「夫心者,即寂即照,不生不灭,廓彻灵通,圆融活泼,而为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之本。虽在昏迷倒惑具缚凡夫之地,直下与三世诸佛,敌体相同,了无有异。故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今为汝取法名为慧全。能依佛智慧而修净业,即为慧全。 方可以自铨所应修之法门。并可以铨一切人,而为说此最为契理契机之法。 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何可谓不遵...
古语云:“聪明不能敌业,富贵岂免轮回。”生死到来,一无所靠,唯阿弥陀佛能为恃怙。惜世人知者甚少,知而真信实念者更少也。通州王铁珊,前清曾作广西藩台,其地土匪甚多,...
嘉梦奇特,必有嗣书香而绳祖武,出类拔萃之嘉男,赐自佛天也。不胜欣慰,贺贺!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是知智慧德相乃生、...
周木居士鉴:接手书,知生净信心,欲皈依佛法。然皈依佛法,必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力敦伦常,恪尽己分,生信发愿,念佛求生西方。并须戒杀、护生、吃素。如不能净素,亦当...
溺人之处。常有人溺。即所谓求替死鬼者。当于其处。立一木标。上用极厚白洋铁板。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字要大。要看得远,要能经久。可息此祸。以刻此字之人之悲心。感佛之慈...
《不可录》敦伦理序 天是伟大的父亲,地是伟大的母亲,一切男人女人,都是天地的子女,都是我们的同胞。既然都是同胞,就应当互相友爱,保护扶持,希望各得其所。这样做,就是...
《寿康宝鉴》序 世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子孙兴旺、事业发达、平安吉祥,没有人愿意多病夭折、子孙断绝、家道败落、凶危多难。此乃人之常情,三尺孩童也能明白。哪怕是最愚笨...
接手书,知发大菩提心,誓证念佛三昧。刻期掩关,以祈遂此大愿。光阅之不胜欢喜。所谓最后训言,光何敢当。然可不尽我之愚诚以奉之乎。虽固知座下用此种络索不著,而朋友往还...
刺血写经一事,且作缓图,当先以一心念佛为要。恐血耗神衰,反为障碍矣。身安而后道隆。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则是效。但得一心,法法圆备矣。 节选自印光大师:“...
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民二十九年庚辰季春作) 伏以观音大士,誓愿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摄受。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令其卽种卽熟卽脱。应以何身得度者,卽现何身而爲说法。良由...
若论念佛法门,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三法具足,决定往生。若无真信切愿,纵有真行,亦不能生。况悠悠泛泛者哉!蕅益所谓:“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
色欲的祸害,极其酷烈,从古至今,因此而亡国败家、丧身绝嗣的人,何可胜数!其次,因耽于色欲而摧毁刚健的身体,昏聩清明的志向,虽有顶天立地、希圣希贤的资质,却成了碌碌无...
北京阜成门内大街,有一大荤馆子,名“九如春”,生意很发达。一夕,经理梦无数人来向他要命,心知是所杀诸物。与彼等说:“我一个人偿你们许多人命,哪里偿得完?我从今不做...
子弟之有才华,有善教,则易于成就正器;无善教,则多分流为败种。今日之民不聊生,国步艰难,几于蹶覆者,皆有才华无善教者渐渐酿成之也。无才华,固宜教其诚实;有才华,益宜...
一、念佛功夫与往生的关系: 阿弥陀经,所说简略。然生者工夫功德,各有无量无边之差别。其往生品位,亦有无量无边之不同。言九品者,不过略指大纲耳。【若至一心不乱,则与观...
居士无我,乐受磋磨。但有误会光意之失,故首称“师尊”,不用“印光法师”四字。未免于光于己,皆所未安。夫印光一粥饭僧耳,称为法师,已经过分之极。然通途泛称,亦不能不...
又念佛固贵专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营谋,妄希富乐,实所不应。至于分内所当为者,亦须勉力为之,非必屏弃一切,方为修行也。若屏弃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养则...
念佛之人,不可效愚人,做还寿生、寄库等佛事。以还寿生,不出佛经,系后人伪造。寄库,是愿死后做鬼,预先置办做鬼的用度。既有愿做鬼的心,便难往生。如其未作,则勿作。如...
宗门中语,只好置之不论。若欲知其所以然之意,必须要有点悟处。否则纵看其书,亦如与外国人说话,完全莫名其妙。况年已及耆,而时世如此,何可以最可宝贵之时光,究此无头脑...
凡学佛之人,更有应注意之事,即切戒食荤,因食荤能增杀机。人与一切动物,生于天地之间,心性原是相等,但以恶业因缘,致形体大相殊异耳。若今世汝吃他,来世他吃汝,怨怨相...
复独山杨慧芳居士书一 了生脱死,是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念佛法门,是佛法中特别的一法门。此法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逆恶罪人,皆当修习。皆可仗佛慈力,现生往生西方。其功德力用...
求子之道 求子之道。人多背驰。汝欲得身体庞厚。性情贤善。福、慧、寿、三通皆具足之子。须依我说。方可遂心。世人无子。多娶妾媵。常服壮阳之药。常行房事。此乃速死之道。非...
昨接手书,知又得麟儿。喜甚。书中所说皆有道理。张奂伯教子女之事,乃知体而不知用,不可全取为法。至于幼时,又须以因果报应之事与净土法门之利益,于学堂回时谆谆训诲。则...
业通三世,凡夫则避之而不敢当其锋,圣人示生世间,则任业,如还债然。彼已超然于生死之外,不妨与世人示宿业今受,以息后世人之杀心。 汝如此会,真所谓以凡夫心,妄测圣人,...
谢恩光来山,持阁下书,展读之下,见其慕道心切,而愿力宏大,誓期深入,而不肯得少为足,欣慰无量。至于过赞(不慧),令人惭愧无似耳。阁下欲了生死大事,况复年临知命,来日...
蛤蜊蚌壳,皆有佛栖,惊人耳目,息世杀机。 未杀之前,均谓是畜;即杀之后,方知是佛。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佛视一切众生皆是佛,故《梵网经》云:“我是已成佛,汝...
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过在自己,非佛不慈悲也。 《印光法师文钞》:“唯念佛法门,仗佛慈力。若有真信切愿,至诚念佛,无一不往生者。然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痴无知,只...
第一句是“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你命很好,你的心也要好,心就是意业,就是思想。我们思想好了,行为和语言也会好,加上命本来就好,那就能富贵直到老。 第二句是“心好...
复沈授人居士书 接手书,知修持精勤,注意洁敬,欣慰之至。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益事,为助行。正助合行,则如顺水扬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
原文: 若夫妄念满腔,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由未真提正念故也。倘正念真切,则朋从于专注一境之正念矣。所谓调御得法,即寇贼皆为赤子。调御失道,虽手足亦作怨家。在凡夫地,...
学道之人,道念重一分,则凡情轻一分,此必然之势也。然未断惑之人,常须努力。若一放纵,旧病定至复发。见、思惑断尽者,才好任运腾骧,无须制束摄持也。 人家欲兴,必由家规...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此未达理性,而但依事修持也。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
人们在看了《济公传》后,留下一句济公活佛口头禅:“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但都没有说出济公活佛所说的后两句:“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所以都是误解的济公活佛慈悲...
彼曰,禅净有无,略知旨趣。四偈玄文,请详训释。余曰,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
◇立誓◇ 发誓持戒 从前周裕先生曾聚集同社善友,用戒邪淫单的方式劝大家戒邪淫。每人各领一单,分别劝十人,发誓戒淫者在单上填上自己的籍贯和生辰八字,并签名按手印。然后...
●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了生脱死者,名为通途法门。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为特别法门。 窃维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
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系普结孤魂缘者。小者蒙山。中则焰口。大则水陆。同是一事。常结孤魂缘。则常吉祥矣。人不敢念者。意恐招鬼。不知鬼与人混处...
汝今之欲求即生西方,此念头也好,然亦只任己之因缘。若特起一种之决烈心,必期于即去,则便成著魔之根,后来之祸,何堪设想。《中庸》云:君子素其位而行,素患难行乎患难。...
念佛必须摄心,念从心起,声从口出,皆须字字句句,分明了了。又须摄耳谛听,字字句句,纳于心中。耳根一摄,诸根无由外驰,庶可速至一心不乱。大势至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三编卷二复卓智立居士书四 接手书,备悉。汝所附问之事,实为贵地沐佛法之渐。以贵地人以橘为出产,倘能以至诚心持大悲咒,咒净水一百八遍。然后持此水向橘树洒之。随行随念咒...
中国之贫弱,由于不依礼义,依礼义何至贫弱?试问贫弱之因,何一不是贪赃受贿以利外人乎?汝未认清病源,便谓药不见效,可谓智乎?外国之强,以国小,不同心协力,不能自立。中国...
儒佛之本体,固无二致。儒佛之工夫,浅而论之,亦颇相同,深而论之,则天地悬殊。 何以言之,儒以诚为本,佛以觉为宗。诚即明德,由诚起明,因明致诚,则诚明合一,即明明德。...
「人生所遇善恶诸境,各有宿因。宿世有怨,见即怀瞋。宿世有恩,见即生爱。妇女无知,任性纵情,以致不能转怨为亲,令宿业消除也。明理之人,既知一见生瞋,当对治此瞋,偏以...
若欲作大通家,须从通途佛学而论,则《起信论》、《楞严经》最为切要。当专攻之,以为自利利人、上求下化之本。然其道理宏深,得大通且不易,况由通而亲证乎?其余大乘经论悉当...
至于阅经,若欲作法师,为众宣扬,当先阅经文,次看注疏。若非精神充足,见解过人,罔不徒劳心力,虚丧岁月。若欲随分亲得实益,必须至诚恳切,清净三业。或先端坐少顷,凝定...
「欲靠食物滋养,食素人宜多吃麦。食麦之力大于米力不止数倍。光吃了面食,则精神健壮,气力充足,音声高大。米则只可饱腹,无此效力。麦比参力尚高数倍。有钱人服参,乃是钱...
接手书,知日诵精勤,欣慰无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影,亦非怨家对头所现之影。以佛菩萨既现,必明了能见其面目等。怨家,当现其可畏之相。此影殆宿生有缘之孤魂,冀其...
昨接汝书,不胜慨叹。汝学佛者,何得以自己知见,测佛境界,测之不得,遂生疑惑乎?夫证真如者,则三际坐断,十界平沉,有因缘故,亦可于一念现无量劫,于无量劫作一念,念、劫...
求子之道 復张德田书 求子之道,人多背驰。汝欲得身体庞厚,性情贤善,福慧寿叁,通皆具足之子,须依我说,方可遂心。(求子叁要。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第二,敦伦积德,...
病与魔皆由宿业所致,汝但能至诚恳切念佛,则病自痊愈,魔自远离。倘汝心不至诚,或起邪淫等不正之念,则汝之心全体堕于黑暗之中,故致魔鬼搅扰。汝宜于念佛毕回向时,为宿世...
卖香这件事,最容易培福,也最容易造罪业。制造粗劣、不洁净的香,装璜标新立异,把佛菩萨像印在说明书上,以及印在香盒上,又把佛菩萨像夹在香珠眼中。无知的人,竞相购买,...
甲、警人命无常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广长舌,普为尔我一切众生说人命无常,荣华不久,急寻归路,免受沉沦之无上妙法耳。【杂著】四一 ●生...
居士既能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佛土净也。然既知非,又肯发露忏悔,必须改过迁善。若不改过迁善,则所谓忏悔者,仍是空谈,不得实益。 至谓欲心不贪外事...
有位居士写信给印光大师,他提出猛兽、毒蛇、蝗虫之类都是害虫,危害这些虫可以说是为民除害。大师针对此言论,进行了严厉的驳斥: 猛兽、毒蛇、蝗虫之类都是因为感应到人心凶...
灵岩山寺,不打水陆,不放焰口,专一念佛。 明学长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五条规约。 记者问:印光大师制定了五条共住规约,对当今和将来佛教的发展有何意义? 明老答:灵岩山寺是...
「往生咒梵文,学之亦甚好。但不得生分别心,谓此略文为非。一起此念,则一大藏所有咒,皆生疑心,谓为未合佛意。须知译经之人,皆非聊尔。何可以他译不同,便藐视之乎。千馀...
汉献帝时,曹操为丞相,专其威权。凡所作为,无非弱君势,重己权,欲令自身一死,子便为帝。及至已死,曹丕便篡。而且尸犹未殓,丕即移其嫔妾,纳于己宫。死后永堕恶道,历千...
「昨接葛信,知令严于前月二十八西逝,不胜慨叹。令严宿世固有栽培,故于今生,白手成家,财发巨万,寿逾古稀,儿孙满堂。平生乐善不倦,护持三宝。若有信愿,当即往生西方。...
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 《印光法师文钞》:“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皆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
「小儿从有知识时,即教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及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令彼知自己之心,与天,地,鬼,神,佛,菩萨之心,息息相通。起一不正念,行一不...
律不独指粗迹而已,若不主敬存诚,即为犯律。而因果又为律中纲骨。若人不知因果,及瞒因昧果,皆为违律。念佛之人,举心动念常与佛合,则律、教、禅、净一道齐行矣。 节选自印...
令友某君,对于佛学种种情见,及复阁下书,虽数百言。只因因果、空有、事理、性相混乱,致于《金刚》于净土,悉皆不依佛祖诚言生信,妄自违理究理,欲为出格之大智慧人,不肯...
《印光法师文钞》:“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种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
「报通三世者,第一现报。谓现在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如士子习举业,现身得功名。此凡眼能见者。第二生报。谓今生作善作恶,来生享福受罪。如祖父重斯文,子孙方发达。此...
印光大师(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 ★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之祸,动辄丧身殒命,而人多乐於从事,以身殉之,虽死不悔者,其唯女色乎!彼狂徒纵情欲事,探花折柳,窃玉偷香,灭...
《礼记·月令篇》记圣王于仲春[1]:“先雷三日,奋[2]木铎[3]以令兆民[4]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奋木铎以令兆民者,令地方官声铎以告百姓也。容止...
所见之境有一分,不可说一分一,亦不可说九厘九,过说亦罪过,少说亦不可。何以故,以知识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为断耳。此种境界,向知识说,为证明邪正是非,则无过,若...
《复康寄遥居士书二》:“荤,正指葱韭薤蒜之物,故从草。梵网经明五辛大蒜,葱,(即韭)慈葱,(即葱)兰葱,(即小蒜,薤即是此。)荤物,此方只有四种。西域加兴渠,故名五辛。亦...
复王子立居士书三 无量寿经中,有三辈。观无量寿佛经,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恶业之人,临终遇善知识开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龙舒死执三辈即是九品,此是错误根本。故以下辈作...
数载未唔,时常忆念。今秋令兄枝芬赴乡试,持书来山,方悉居士近来操持。又言家门不幸,丧其爱子,旦夕忧思,不能置怀。予欲详陈事理因果,以录遗期迫,不能住宿,故略言之。...
一、印光大师劝人要通达净土教理(除了老年人最好一心念佛外): 善导和尚说,若论学解,一切法门,都应当学。--净业社开示法语 问:前年蒙慈示,谓弟子年近半百,不可研经,只可...
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 《印光法师文钞》:“切劝病人,放下一切,一心念佛。如有应交代事,速令交代,交代后便置之度外,即作我今将随佛往生佛国,世间所有富乐眷属...
古之圣贤,无不战战兢兢以自操持,故其心不随富贵穷通所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今之人于日用云为,父子、兄弟、夫妇之间,尚不能一一如法。稍有知见,便妄企作出格...
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也。...
印光大师(1861~1940)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
在家人不随众,各人念佛。坐、立、绕、跪,皆无不可。但不可执定一法,若执定,则人易劳而心或难得相应。当斟酌其自己之色力及工夫,而取其合宜行之,则有益矣。 若常途通行,...
「昨日当家师以汝书交光,光阅之,知强盗来抢汝物,一无所失。对房老太婆,抢去一箱及诸衣物。此即三宝加被之明证。但当勉力念佛及念观世音菩萨,何可妄生怖畏,欲移他处。你...
梁敬叔先生《劝戒录》上记载,斋青太守的祖先退庵先生,居家乐于行善,常以医药济人,生平戒杀放生。每当祭祀或宴客,他家所用肉类都是市场买来的现成净肉。 有一天,朋友送退...
印光大师文钞原文 聪明人,均属矜夸,暴露,尖酸,刻薄,其心绝无涵蓄。其人非坎坷终身,必少年夭折。汝宿生多幸,培此善根,当极力培植,庶可有成。聪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欲,...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
四觉观 (此观若修成,就会深刻地了解到,彼此的身体都不过是丑陋粗劣的臭皮囊罢了。这是随境消除贪淫的方便法门。) 凡夫淫欲念,世世常迁徒。宿生为女时,见男便欢喜。今世得为...
来书所说,皆从自己身心习气上究竟,不胜欣慰。然在凡夫地,不能无病,亦不能任而不治。其治之之法,最省力,最得益处,在以病为药。以病为药,则病不为累矣。 即如爱子女之病...
欲说净土修法,若不略陈诸法仗自力了脱之难,此法仗佛力往生之易,则不是疑法便是疑自。若有丝毫疑心,则因疑成障。莫道不修,修亦不得究竟实益也。由是言之,信之一法,可不...
贪、瞋、痴心,人人皆有。若知彼是病,则其势便难炽盛。譬如贼入人家,家中主人若认做家中人,则全家珍宝皆被彼偷窃净尽。若知是贼,不许彼在自家中停留一刻,必须令其远去净...
汝病既重,但当一心念佛,求佛接引往生西方。此心若诚,必能满愿。至于所有罪业,不必以此为虑。以果能极力至心求生西方,即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譬如大石,装于船中,即可...
只求心不外驰,念念与佛号相应。若或心起杂念,即时摄心虔念,杂念即灭。切不可瞎打妄想,想得神通,得缘法,得名誉,想兴寺庙。若有此种念头,久久必至着魔。若不与汝说破,...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不断惑业,得出轮回。即此一生,定登佛国。末世众生,根机陋...
「又其次女出嫁时,婿家送双鹅行奠雁礼,彼即放生于华亭山云栖寺,已三年矣。彼二鹅每于晨昏上殿做课诵时,站殿外,延颈观佛。今年四月,雄者先亡,人不介意。后雌者不食数日...
当熟读《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此名净土三经,专谈净土缘起事理。其余诸大乘经,咸皆带说净土。而《华严》一经,乃如来初成正觉,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接手书,并闽佛化社书,及大纲大事记。备悉此社尚正当,但尚欠专注净土一门,以期即生便出离此娑婆世间也。其章程中,尚不能决断。其女部研究学期中,则可以知其社人尚是泛学,...
祈专志净宗,勿被密宗现身成佛之语所动。现身成佛乃理性,非事实。若认做事实,则西藏、东洋之佛不胜其多。且勿说平民,即班禅之心行作为,佛气尚无,况说成佛乎?以彼于民不聊...
所说的甚深利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应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这样才能不辜负这番三宝加被的深恩。钟英宿根固然很深,但智识不开。夜半念佛时,见到一位金甲神,因为怕是魔,...
须知欲子女贤善,非积德积功,利人利物不可。且勿谓我无钱财,不能积德利人。须知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遇父言慈,遇子言孝,遇兄言友,遇弟言恭,凡遇一切人,令各尽己职...
凡修行人,必须以念佛为正行,以持咒诵经,及作种种利益事,为助行。正助合行,则如顺水扬帆,在此生死苦海,速得入于萨婆若海矣。若不生信发愿,求生西方,泛泛然念佛持咒等...
原文 所问略为说之,不能畅叙。 (一)既有佛堂,彼何须又在寮房供佛。今人多半是粗心浮气,殿堂上尚肆无忌惮。正念诵礼拜时,尚敢出下气,则寮房之放肆,更不堪言。若寮房供佛,...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