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布施学佛网,这是一个能找到心灵归属的网站!
>
最新佛教知识的文章
孝养父母是宝。就说第一个孝,孝是不是宝?大家想想看,孝是不是宝,是不是?再仔细想一想,孝是不是无价之宝,是不是?大家识货了,要掌声鼓励一下! 孝是无价之宝,各位,要...
古人说:夫人情莫不爱其子。人没有不疼爱子女的,这是人的天性。 古人又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疼爱子女就要为他们做长远打算。 父爱如山,深邃而内敛,孩子的成长需...
太多的女孩子在一步一步地朝性这个话题走近,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到一点一点的接近实践。女孩在面对性的时候,往往是不冷静的,在他靠近你身体的那一刻,也许你的脑子已经空白了...
怎么样才能让家人朋友都进入佛门? 我们佛弟子得到佛法的好处以后都会有一个心愿,就是很想让家人朋友都来学佛,都得到三宝的加持。如果周围的人不信佛,其实是很正常的,那你...
善士问: 在这个世间上,有的父母认为养儿育女,只要有衣给他穿、有钱给他用就足够了。可是有些孩子,并不是父母给他很多钱,他就很快乐,是否也有这样的例子? 星云大师答:...
随着科技的发达,技术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互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频繁。微信、微博、探探、陌陌以及各种网络直播软件的应用,让彼此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在方便大家交流沟...
因为先生学佛导致家中气氛不佳,连朋友、旅游、联谊,皆受影响,他常以业障、前世因果劝说,让我们心生畏惧。自认自己是善良之人,但两人常因价值观不同而口角,该如何解决?...
佛教经典里,有哪些佛化家庭的事例吗? 佛教向来很重视家庭关系,在《长阿含经》、《心地观经》、《大般泥洹经》、《大宝积经》、《优婆塞戒经》等经典中,都有佛陀对家庭伦理...
指责中长大的孩子, 将来容易怨天尤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 将来容易好斗逞强。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 将来容易畏首畏尾。 怜悯中长大的孩子, 将来容易自怨自艾。 嘲讽中长大的...
做善事的人,不仅他的宗族亲戚爱戴他,朋友乡党尊敬他,即使是鬼神也在冥冥之中帮助和保护他。作恶事的人,不仅他的宗族亲戚讨厌他,朋友乡党责备他,即使是鬼神也在冥冥之中...
人们都渴望过着美好的生活,家庭中事事都如意,事事都顺利。不顺利的家庭生活是有原因的。 贪着色欲有着重要的因素。大家都喜欢有圆满的生活,也即是大众所说的离苦得乐。离苦...
一个居士,虽然皈依了三宝,但他仍是在家的俗人,既是俗人,就该照着俗人的生活轨范去生活,而且要比没有信佛的俗人生活得更积极、更和谐、更美满、更有朝气、更有活力。唯有...
感情问题,从佛法立场来看,势必从生命现象的角度分析;因为感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譬如中国人讲的五伦,就是讲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感情,...
现在孩子都比较自私,该怎么引导? 作为父母要想引导自己的孩子,那我们就要知道怎么样是正确的方向。作为父母如果自己都不好好学习,都不知道朝哪个方向是正确,那你觉得怎么...
居士问: 孩子上高三,原来学习还行,到了高二下半年,受同学影响,非要出国学习,我们觉得不合适,然后他就各种闹,混网吧夜不归宿,我们各种办法用完无效,听师兄说可以求观...
在学佛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单顾自己不顾家庭,那是不可以的。当我们了解到佛法以后,要把家庭搞好令大家和睦,也要培养自己怨亲平等的心。假如真的爱护妻与子,也要去爱护其...
如何经营幸福的婚姻? 幸福,是一种充满快乐与满足的感觉。这是需要夫妻双方去共同努力,共同经营的一种美好成果,这也是天下,所有年轻人的共同目标。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双...
孝道一直以来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佛法教育的大根本,一切福慧皆由孝字得,一切佛法皆由孝字生。 佛教把孝分为两种:一种是世间的孝道,一种是出世的至孝。 世间的...
有一种记忆可以很久,有一种思念可以很长, 有一种爱叫做母爱。少年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青年的时候,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盲目的爱。只有当生命的太阳走向正午,人生有...
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样子?幸福就像一个万花筒,透过玻璃,每个人看到的都不同。与其说幸福是偶得的鸿运,倒不如说幸福是生...
为家里的病人做功德,有必要告诉他吗? 《地藏经》上说为病人做诸功德后,如是三白病人,遣令闻知,这是为了让病人知道,已用其所爱之物代其修诸功德。当然,不一定三次,也可...
如果有人问我:你对现在的婚姻满意吗?我的回答是:满意,非常满意。但如果有人四年前问我,我的回答一定是:不满意,很不满意,并且非常痛苦!为什么四年之隔,回答会迥然不...
我们是不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对越是陌生的人,越是毕恭毕敬。而对越是亲近的人,却常常满脸抱怨。对他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我们总是万分感激;对家人给予的各种关怀,却常常视...
问题: 夫妻一同学佛,但是修的法门不同,如何处理? 畅怀法师: 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你欢喜这个法门,我欢喜那个法门,各个不同。如果修适合自己根性...
近些年来,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也放宽了,允许老百姓生二胎。那之前呢?在计划生育期间,有很多家庭只生了一胎。要么生了个男孩,要么生了个女孩。 现在政策放宽了之后,假如之...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时,请跟随我们先做一个有趣的测试:环顾一下你的居室;如果你不在家,请回想一下不久前你离开家时房间的样子:地板上有没有积满灰尘;沙发上是否有堆积如山...
感情的交流,以公理正义为原则;语言的沟通,以体谅包容为雅量;人我的相处,以不违情理为自然;金钱的运用,以量入量出为正常。 夫妻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夫妇之道有三等,你是...
原文: 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在婚恋、择偶上会有很多的问题,所以,现在的相亲节目、情感类的节目特别火,还有因此催生的分手大师,挽回大师等等。 作为一个年轻人,你们所遭受的情感问...
俗语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从男女的相亲、相爱,进而结为夫妻,成立家庭,负起了生儿育女、抚养教导之责,这是大部分人对生活的共同选择。 有些夫妻十分幸运,彼此一见钟情...
善士疑问: 师父我家里事,很困忧,能帮我化解吗?我大儿子是来讨债的,淫欲心太重,不愿工作,工作也不顺利,打工两年,玩三年,也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出来工作了,从来...
孩子要高考了,我能为他做些什么? 每年一到高考,就会有千千万万的父母,希望孩子可以考上好成绩,而受了不尽的紧张与煎熬。他这一紧张就会着急,一着急,就会给孩子带来更大...
1.向父母忏悔,增加孝心 人人都有父母,向父母认错,可以获得父母的欢心,向父母忏悔,可以增加对父母的孝心。我们可以向父母忏悔自己不够努力用功,学业没有进步;可以向父母...
2000年,由巩俐主演的电影《漂亮妈妈》,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小的轰动,使得单身妈妈一度成为人们谈论、关心的焦点。 有资料显示:英国每3个孩子就有一个孩子是单亲家庭的子女,美...
会来当你孩子的人,可能是透过与你的亲子关系来解决累世的纠缠。累世纠缠各有不同,假设你有两个或三个小孩,其中有一个小孩和你的累世因缘比较助缘,你会发现这小孩很贴心,...
自从遇到地藏七学佛后,佛菩萨一路护持,先是解决了我的工作问题,让我找到轻松而且工资相对同行还高的工作,还帮助我成了家,在这里我想把自己成家的历程,跟同修们分享,没...
《地藏经》云: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以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
在家学佛朋友要感谢自己的家人、眷属,大家今天来这里听闻佛法,在这边修的功德,等一下要发微信回向给他,你说我太感谢你,做太太的要感谢先生,做先生的要感谢太太,做儿女...
恭敬父母,尽心孝养 养儿方知父母恩,为人父母者,更能体会父母的生育之恩,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为人父母者,孝顺父母,更能让子女以你的孝行,作为学习的榜样。 恒以善法,...
为什么把孝敬教育看得如此之重,是因为现在的很多父母把它看得太轻。 也许是对孩子的爱太强烈、也许是望子成龙的心太急切,父母进入了这样一个爱的误区:只要孩子好、只要孩子...
菩萨在哪里?菩萨就在每个人的心里。我们要把每个人当成菩萨,达到《金刚经》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如果每一个念头都具有慈悲的、宽容的、智慧的心,我...
佛法,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解决方案,这是每个人都可以用的。伴侣之间互相关爱,这一互相,又没戏了。你为什么不关爱我呀?都是我付出,你知道我多不容易吗?本来七夕挺浪漫的,...
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追求,这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那学佛人也希望过更幸福的生活。我们讲修行,修行就是为了把生活的质量提高,不行的把它修正过来,这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夫妻,就是相识一辈子,相处一辈子,相爱一辈子。也会吵架,也会争执,也会忍耐,也会和好。夫妻本是世界上最该包容对方的人,也是最该携手到最后的人,但总有些事情就像刺,...
问题: 我家人学佛后说要万缘放下,对儿女不顾这样做对吗? 常暘法师: 佛法讲万缘放下,不是说对家庭的责任都不顾了,这是完全不对的。 万缘放下指的是什么?是指我们心里面要...
我打小就比一般人敏感,天生就会那么一点(也只会这么一点),我怕人把我当不正常,比如当小白鼠围观骂斥,所以很老实闭嘴。 孝顺父母的气蕴 算命我是不懂的,我小时候自然懂...
善信问: 顶礼师父!阿弥陀佛!看别人家庭都幸福,为什么我摊上不负责的老公还有待我不平的婆婆? 觉火法师开示: 告诉自己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的心就好受多了。你看别...
善士疑问: 我小的时候计划生育,父母因为是工薪阶层,所以有了我不能有别的孩子,母亲有两次意外怀孕,都很悲痛地打掉了孩子。我的父母都是三观很正的非常善良的好人。现在妈...
善信问: 顶礼师父!阿弥陀佛!和家人吵架后,意气用事就想出家可以吗? 觉火法师答: 出家一法,佛菩萨都非常随喜赞叹,也是诸功德中最殊胜的。倘若意气用事就是情绪冲动,古...
无论是对于古代还是现代,一个家庭中孩子的教育一直是人们最为重视的问题,但是很多家庭都会因为理念的不同产生或大或小的矛盾,甚至有的家庭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状态。其实在过...
爱情是源于男女双方之间互相爱慕、吸引而生的情愫,随着情感不断加深而有爱恋的结果。为了更好地爱护对方,为了有个归属的家,也为了满足人本能的欲望,于是便会进一步结为夫...
读书是智慧聪明,但人过得好不好,就要看福德了。有些人很会赚钱,学历也好,婚姻却不好。有的人,学历不高,相貌平平,不会赚钱,却嫁个好老公,这里头都是命。如果懂得看相...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爱人让步,为合作伙伴让步的人,是缺乏胸襟的人,最无能和不可交的人。试问一个连自己人都斤斤计较的人可交往吗! 长不大的人最重要的标...
古代民间女子若是婚姻不好,尤其是夫死再嫁、寡居等,很多都会被加上克夫的名头。当下社会,在民间习俗中,依然有父母在子女谈及婚嫁时会请人测算八字,要是两人八字不合或八...
有时候,儿女会为了父母亲几句严厉的话,一辈子愤愤不平。 我受不了,为什么老爸这么说我? 有时候,仅仅是为了自己感觉父母亲对自己照顾不够周全,而反目成仇。 又有时候,仅...
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那是核心重点。甚至于古代帝王以孝治国,他们冶理国家都是推动孝道。有了孝道,家庭就能和睦。家和万事兴,他的事业就能兴旺,就能好。 家庭是国家的...
居士问: 网络上、朋友圈里,经常能看到有关离婚的因果报应的文章。似乎不管在婚姻中遇到了任何问题,都不能离婚,否则各种恶报便会接踵而至。 那到底佛弟子到底能不能离婚呢...
发财,是一般人共同的愿望。大家都希望发财,但是假如钱财多了,是不是真的就很幸福、快乐呢?不尽然也!有很多人钱财越多,烦恼越多,是非越多。世间上,人为财死的例子,不...
老公经常做错事,我该怎么办? 其实很难从事物对错上来讲这个问题, 作为佛弟子更多的应该是从因果上来讲述这个问题 。佛法是从人性的角度,从长远目光的角度,从修行的角度来...
佛经上说:男人,女人到世界上干啥来了?是了缘来的。无缘不聚,无债不来。咱们做女人的啊,多数都怨恨丈夫,不怨恨丈夫的少。男人也许会说:我媳妇还恨我啊,我还不知道呢。...
如果您是佛教徒,可以选择佛教的结婚仪式。 一般以佛教形式进行婚礼,新娘可穿龙凤褂,旗袍而新郎可穿中式长袍或一般西服,有很多名人选择佛教婚礼,因此成为时下热点。以下是...
亲爱的爸、妈: 您们好!随着春节日渐逼近,我把自己出家前后的岁月作了一个深入的反思,又把是否还俗的问题,反反复复思惟了无数遍,现将深思熟虑的结果,向二老作一个汇报和...
有时候儿女会为了父母亲几句严厉的话,一辈子愤愤不平。我受不了,为什么老爸这么说我?有时候,仅仅是为了自己感觉父母亲对自己照顾不够周全而反目成仇;又有时候,仅仅是为...
善信问: 顶礼师父!阿弥陀佛!可能是自己更年期到了,情绪控制不好,有时对公婆看不顺眼,怎么办? 觉火法师开示: 所谓的更年期是生理和心理的一种反应;对于在家居士如何协...
1戒:在外人面前争吵 夫妻在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但要注意,不在大庭广众面前争吵。有些问题在众人面前争吵,不但不能解决,反而会火上浇油。双方都要面子,在众人面前争吵,...
改命,永远是从孝顺供养父母开始的。佛说:什么是戒,孝顺父母就是戒,如果没有佛,就把父母当做佛来侍奉,你一念孝顺,供养一次父母一丁点东西,这样的福德就超过你供养一百...
学佛的人,必须各尽自己的本分。所谓尽本分,就是务必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父顺,主仁仆忠。这八种事,一个人都能具备。上有父母,自己就处在女子的位置。下有儿女,自己...
要改变命运,要找到源头。有的人,小孩不听话,除了叛逆期的十六七岁时,其他时候的不听话,这时要问问自己,在孝道上有没有亏欠。如果不孝父母,生个孩子也就会生病,不听话...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其重要性没有什么两样。它和学校教育是相辅而行的。一般人对于教育的认识,只以为教育是学校里的事,因此有许多父母,对于家庭教育便忽略过去了。有的父...
家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充满亲情和爱情的港湾;她带给人安全,她带给人希望,她带给人无限的温暖和回忆。一个正常的家,会让人依依不舍;一个不正常的家,会让人如...
从我们生下来,父母就精心呵护着我们成长,辛勤地养育我们成人。无论刮风下雨,日晒雨淋,父母都为我们吃再大再多的苦,也不会让我们受苦。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知识,学习...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先生的问题,儿女的问题,发牢骚,发一圈牢骚,认为自己帮不了他们。你帮谁呀?得先帮帮自己,帮帮自己不要发牢骚,先让自己这个牢骚的念头给消除掉。 客观...
很多福报都被嫌弃没了,最可怕的还是自己不知道。嫌弃就是看不起人和物。总是挑三捡四。比如婚姻来讲,相亲超过三次,嫌弃别人超过三次。那就很难找到更好的了。为什么?一个...
作为子女该如何孝顺父母? 我们该如何对待父母?其实佛陀在《佛说善生子经》里面讲得非常详细:又,居士子!夫东面者,犹子之见父母也。是以子当以五事正敬、正养、正安父母。...
死亡是我们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当父母临命终时,身体会遭受到病痛的折磨,心中会产生对世间的贪恋,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这是为人子女无法替代,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事情。 解决这个...
我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家庭,排行老三,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我以前不懂事,曾经因为父母生育这么多孩子,给别人留下重男轻女的话柄而感到自卑。 现在长大了,...
古人重德不重色,跟现在人不同,现在是重色不重德。说真的,真正重德的女子她一定不重色,她也不重才。有一句话大家可能都听过,但是都有错解,叫做「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
佛经上说:男人,女人到世界上干啥来了?是了缘来的。无缘不聚,无债不来。 咱们做女人的啊,多数都怨恨丈夫,不怨恨丈夫的少。男人也许会说:我媳妇还恨我啊,我还不知道呢。...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是温暖的、可爱的。尤其所谓一家之计在于和,一个家庭最难能可贵的是和谐的气氛。但是和谐并不是你想要就有,它必须是在家里成员共同营造下才能拥有。...
文钞原文: 倘自幼任性而惯。且无论无天姿无善教。即有天姿有善教,亦只成得个文字工人,儒门败类而已。世有才高北斗,学富五车,而其所作所为,皆仗此聪明,以毒害生灵,毁灭...
问题: 我爸舍不得布施和放生,如何让家里人多做善事? 本源法师: 度家里面的人,要看福报的,如果你在你家中有大福报,你说的话他们都会听;如果你没有这个福报因缘,还是要...
建立了信任以后,相对来说就好办了,按照佛的价值作为我们的价值了,就叫价值统一了。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真正的去按照佛法,去依教奉行,去修行了,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学...
婆媳关系说难相处也难相处,说好相处也好相处,人与人的相处,无论相聚一小时、一天或一辈子,都是过去生中的业缘,如果没有缘,对面也不会相逢。佛不是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由母亲承当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的模式下,这个命题不无道理。需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家庭教育中父爱的缺失,并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与父亲疏远或者隔绝的孩...
现代人的寿命比古代人长,一天走的路,看的书、写的文章,一天的任何生产都比过去增加很多,不过还是觉得时间不够分配,不够使用。 现代人所用的各式各样工具也都非常便利,速...
本来,生儿育女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而今的社会却由于种种原因,不孕不育的发病率高到15%,也就是说100个家庭当中,便有着15对父母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宝宝,于整个家庭来讲,这...
一切佛的万德庄严,你都得学,都得修,都得去思维。虽然修不到,你也要去想,想久了自然而然这个种子就种下去了,到时候自然而然就慢慢具备这种能力。时时刻刻,在在处处,你...
佛法传到中国,禅宗祖师,马祖道一和百丈怀海禅师根据中国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开启了佛教的农禅并重的禅门习惯,并有了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传统。 他们身体力行的劳动不仅让...
如果说一个人精明,那你会联想到什么?计较、贪小便宜,处处费尽心思为自己去把利益最大化? 但其实,最精明的,是那些懂得不计较、不比较的人。 《法句经》中说:无乐小乐,...
现实生活中有苦有乐,但佛陀却说人生是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佛教所说的苦包含了苦苦、坏苦与行苦三重含义,苦苦是身心直接感受到的苦,坏苦是指转喜为忧,由乐变坏之苦;行...
问题: 我平时工作比较多,但我喜欢参加义工活动。有时候,我很难平衡做义工和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请法师开示,应该怎样做慈善,怎样平衡与工作生活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
仔细回想自身是不是有这样一种怪象:对外人可以保持客气包容耐心,但对家人却控制不住暴躁苛刻不耐烦等坏情绪。老话俗称窝里横。这是一种装吗?为什么我们会如此矛盾? 其实这...
佛法视角来看,夫妻间的争吵是魔怨,被各自的心魔牵着鼻子走,双方都要修心;「心魔」,你一旦识破了就没事了,识不破就被他折磨的很苦。「魔性」就是情绪、执念,心不清明,...
你有多大的业力,就一定要培多大的功德福报。 师父只是助缘,最重要的还是要看自己,看自己的业力、看自己的福报、看自己的心念 诸佛菩萨不代众生背业,师父亦不可能去代大家...
生活里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每个人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人生如水,水有逆流也有顺流,所以人生有欢乐也有痛苦。我们很容易沉浸在现有的快乐中,...
当今社会人事繁杂,因此,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处事态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具体表现在: 1.遇事不抱怨 世间之事终究不离业力与因果,明白这一点,遇事就不会抱怨,且能...
曾经我处于戒油子的状态,破戒连连,疯狂掏空自己,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充满了绝望和无助,深深的无力感,看不到任何希望。一会信誓旦旦,一会疯狂找不良视频,这是两个我,如...
《吉祥经》云:自制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槃法,是为最吉祥。经中所说的八正道,正是指导我们为人处世乃至解脱成佛的八种正确方法和途径。若能认真学习、思惟与应用,不...
现代社会,许多人都感受到各种不同的压力。由于压力,又产生了各种心理负担和心理疾患。其实,人的忧愁、恐惧、恐慌、怖畏、绝望,都是没有理由的,只是自心的一个投影罢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近年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各类广告、微信朋友圈里,被精修过的照片,放大了颜值的重要性,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有些人,尤其是女性,对于自己的...
我对他不错,为什么他会这样对我?这样的场景和对话,经常在我们的生活中上演。面对他人的不理解甚至是伤害,常常让我们生起烦恼。本期《师说》弘恩法师从佛法缘起的角度,为...
抱怨,是在损害自己的福报。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生活中,许多人都会有抱怨的习惯,殊不知抱怨的恶果很重,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麻烦。 古人云:以德报怨。当你生起了...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
习气的力量这么强如何改变? 我们人有习气,有执念,那这种力量是怎么来的?我们都知道久习成性,也是我们不断培养起来的。我们年轻的时候可能很多习气不会那么重,执念也不会...
农历九月三十是药师佛的圣诞吉日。这位能够消灾延寿的药师佛得到了民间的普遍信仰。 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俗称大医药王佛,可消灾延寿降吉祥,得富贵,一切顺遂。 但是...
问题: 都说因果循环,我做善事,做一个坚守原则的老实人,但是世间的苦楚为什么就是不肯放过我?世间有报应,为何总是看不见? 佛慧法师: 不是善人无善报,恶人无恶报,而是...
我们的一切烦恼都是因为中了贪嗔痴这三毒太深而引发的,贪排在第一位,实在是因为太普遍了。远离贪执之心,这不仅仅是放下对名闻利养的无休止追求,更可以在平常生活工作中,...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
我们在世间有很多追求,但无非是为了获得幸福人生。 我们为寻求谋生技能而上学,为获得生存财富而工作,为建立情感依赖而成家,为造就健康身体而锻炼。这些虽也关系到我们的人...
恬淡,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恬静淡泊。古人认为:恬静养神,弗役于物。意思就是说,恬静可以养神,使人不拘于外物。恬静讲的就是一种退的处世态度,万事不萦于怀,保持这种心境的...
不起毁谤恶法,常行慈悲本法, 修身修口修心,供养广结善缘。 ──《须摩提经》 常言道:「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做人果真如此困难吗?未必如此!如果凡事都要为自己据理...
世界有成、住、坏、空,人生有生、老、病、死。在诸行无常、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我们要对身边的缘存有珍惜感。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也许在今天看来轻而易举的事,明...
一、心中有佛是佛缘 佛缘,是心与佛的交流。学佛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修佛是修心,佛无处不在,修佛不在表像,而在内心。 佛不是要我们崇拜他,模仿他,表...
(有一个姑娘失恋以后到庙里来要出家,师父和她说出家要考察一年以上,你能吃苦,是真信仰,以后才能谈出家剃度。像她这样不能收。) 经书上讲: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她发心的...
我们做每件事时,都要检讨自己的心行。不是为了做事而做事,更不是为了自我表现而做事,而是为了服务大众,自利利他。所以我们要低调而非高调地做事,认真领会悲、智、和、敬...
我努力成为父母心中的我,可我很累想放弃,这是不孝吗?被父母与自己的关系困扰很多年了,努力过互相沟通,每一次都无功而返,还被他们的言语和态度所伤,让自己好不容易坚强...
随着生活脚步的持续加快,内卷内耗等网络热词频频映入眼帘,一种无声的压迫感席卷人们:生活中缺乏本该有的轻松自如。应运而生的,是人们渴望与自我达成和解的松弛感,松弛感...
济群法师说过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管不住自己的人,总爱去管别人,以此转移管不住自己的遗憾。是这样的吗?我们去管别人的时候,都是有道理的,都是为他好,都是一...
自知,佛法叫觉悟,觉悟的本义就是见我心,有能力看见自己的心。自知,其实就是一个人生定位的问题,知道什么该坚持,什么该放弃,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保持觉醒,及时觉悟,...
慈悲修慧,慈什么意思呢? 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给别人快乐,叫慈。 见到别人有痛苦,帮助别人拔除,叫悲。 修慧就是要多增长智慧。 听经闻法、亲近善知识、向同修请教,都可以...
我们人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个选择向善向上,就是走向光明;一种就是走向堕落。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是增上的,要往上走。所以我们就要找到一些方法来让我们的生命...
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眼光,心眼儿就会小,心量就会狭窄。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不懂得取舍的道理,只想得到不想付出。嘴上说的永远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跟结党营私的事,还见...
问题: 师父,我最近刚转到一个新的部门。我很努力,特别在意领导的看法,但有些时候领导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不是完全能由我决定的,这让我感到压力很大。我该怎么办? 佛慧法...
问题: 弟子皈依有几年了,做什么事都不顺利,一事无成。弟子常想,这是诸佛菩萨在考验我,这是我的逆增上缘。可是总不顺利,这让我对佛法感到心灰意冷。请问法师,弟子应该怎...
追逐感觉,是痛苦的根源。许多人总是抱怨:为什么人生有这么多的不如意 ,人家生活得那么好,我却这么悲惨?我拥有这么多,怎么还是不开心?开心的事越来越少,郁闷的事越来越...
世间上,最难的是做人和处事。人活了数十载,往往做人不得其分,处事不得其法。尽管有很多的道理告诉我们如何做人,怎样处事,若我们只知理论,不能起而行,也是徒劳无功。那...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有许多烦恼的事,而且很容易把我们不好的情绪发泄给周围的人。我们只在乎自己受到了委屈,却忽视对方的感受,因此不自觉地伤害了别人。 所以当我们...
出家学佛修行,如何才能得道呢?要在恭敬中求,没有别的方法。佛法只有在恭敬中才能得道。你不恭敬,学得再多也没用:对三宝不恭敬,无论你有多少财富、多少资源、多大福报,...
学佛人对两件事要保持谨慎,否则很容易造成麻烦。不止是学佛修行人,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如此。 1、对自己的善行要守口如瓶 对于我们的善行,应当是我们本心使然,不为沽名钓...
生活中,大家每天都免不了要接触许多的人和事,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也总会碰到自己喜欢或讨厌的人与事,当它们符合自己的认知时会心生欢喜,当它不符合自己的认知时则会心...
善士问: 师父,学佛以后,如何处理世间和出世间的关系? 妙江法师答: 各位学员,各位同修,皈依以后,这就是你们的家园,这就是你们的校园,这就是你们学处。当然,你们这叫...
《璎珞本业经》云: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 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就是五戒。 这五条戒律是释迦牟尼佛为在家居士制定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多亲近真正的师长益友,同时,也需要远离以下这六种人或事: 远离非正命 佛教的八正道里郑重地提到了正命,就是如法的谋...
问题: 换新工怕实习期不过,办理证件怕路上寄丢失,身体患病不知道应该是否按时吃药。因为按时吃药感觉死得更快,降糖,降压副作用很大了。 生活太失望了,加上皮肤病白癜风...
给亲人朋友真实利益的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想给身边有缘人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分为两种,一种是叫世间的利益,一种是出世间的利益。世间的利益就是给予身边的人名利,在世俗...
善信问: 阿弥陀佛!顶礼师父!师父,假如有人问:你幸福吗?怎么回答才好? 觉火法师答: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要知道生活在一起和一定要幸福是两回事。 学佛人要清楚的两件事...
日常用语中的一些词汇竟来源于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数万条词语,而让你想不到的是,有学者做过专门研究,就在我们日常用语中大约有30%的词汇都来自佛典,可我...
问题: 师父,身边的人总是做一些让我生气的事,真不知道怎么说他们才好,我该如何摆脱这种烦恼呢? 有恩法师: 遇到这个问题,你可以换个角度去想想,身边的人为什么总让你生...
漫漫人生路,需要愿力、勇力、智力、忍力。《佛遗教经》中,佛陀教导弟子摄心离嗔:当知嗔心,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并说: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
印祖有一笔名常惭,一生自称常惭愧僧。常思己过,对不起自己叫惭,对不起别人叫愧。印祖说,抱着惭愧二字,可作入圣阶梯。 为什么呢?常怀惭念能生善,常具愧心可止恶。故能转...
说起发脾气,大家都很难合理管控自己的情绪。无论遇到大事小情,发火、生气乃属常事。从小到大,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年龄段,拥有着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都会有克制不住自己...
傲慢的人是因为有傲慢的资本吗? 在社会上,确实有很多贡高我慢之人。有一点点学问的人,就认为自命不凡。其实学问多了又怎么样呢?徒增分别念而已。 有一些人长得漂亮,就目...
佛说世界的起源 缘起论可以说是整个佛教的理论基础。它所回答的是有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怎样形成和变化的问题。具体到人生过程是如何形成和变化的问题上时,缘起论也会相应地...
放下是我们念佛人一生一世的功课,所以说宋代的杨杰居士说,爱不重,不堕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 所以说我们现在有很多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喜欢的物。这么多喜...
肯定人家,人家才能够成为我们的朋友,如果我们否定人家,人家一定是跟我们是做仇人、做对头。许多人都知道自己要什么,要人家是如何如何,家庭里面,太太希望丈夫要变,变成...
常言道:苦海无涯,回头是岸。很多人认为,苦海是人生之苦,其实不全然,这个苦海是我们的认识之苦、觉悟之苦。因为认识能力和觉悟能力的不足,我们在生活中感到如苦如涩,但...
很多时候,我们光想着要得到很多,却又往往忽略了脚踏实地的付出。 可是,没有付出,又哪来收获呢? 想让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就先付出汗水和精力,去细心浇灌。 想要拥有一段和...
佛、法、僧三宝,名虽有三,然体性同一。一切佛像为佛宝,一切经卷为法宝,一切出家比丘(尼)为僧宝。唯此三宝能流传、维持佛法于后世。 僧人传承佛陀衣钵,在这个没有佛住世...
问题: 我现在做生意已经不说妄语了。如果对方相信你,没理由骗他;如果对方不相信你,就会去调查,说妄语会起反作用。虽然我已确信这一点,但做事时还是会因过往惯性产生纠结...
我们都想要了苦,要离苦得乐,那么 真正的苦来自于哪里呢?其实就来自于我们内心的烦恼,你内心里产生了烦恼,就自然会觉得苦了。 之所以有烦恼,无非是外在的人和事没有按照...
问题: 我十分迷茫。 妈妈瘫痪十年了,孩子大了在外打工,年迈爸爸眼睛肿瘤。 十年前我选择了父母留在家中照顾她们,当时没想过以后的日子会怎样,只想照顾脑出血的妈妈。 十年...
问题: 我祖辈在农村,节约惯了,虽然现在生活水平高了,但做事时总是度量有点小,舍不得给予,怎么让自己大度一点? 济群法师: 首先要有同理心,能对别人的苦乐感同身受,然...
讲到吉祥人生的道德实践,这就落实到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上了。这四个偈子,我把它作了一个概括: 第一个偈子: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讲职业道德;...
很多人都觉得忍辱就是忍气吞声,一切的冤枉、侮辱、毁谤、打击,都要全部忍受,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然事实并非如此,忍辱不是说什么都逆来顺受,一味的死忍着。这样的死忍...
每个人的人生,都过得不一样。 有的人一生积极进取,成就硕果累累,却还在不断提升和学习。 有的人一生庸庸碌碌,终日懒散不堪,羡慕着别人辉煌人生的同时,又觉得平凡可贵。...
若被人诽谤,切切不可分辩。我常见有人被诽谤,就分辩解释,多受了亏。你不分辩,一谤便罢,更无余患。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1936年冬,弘一法师由鼓浪屿日光岩移居厦门南普陀...
观自在,即是欣赏自己自自在在也! 这是观自在的直接解释。 自在觉性,人人本来具有。 能观自在者,其内心世界是充满着活力与欢喜的; 是不会感觉到有恐怖不安的思想的; 其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有人时常对过去的一切放不下,不停地回头张望,留恋难舍。平常遭遇一些不愉快,便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若碰到高兴的事,更是回想追忆,不忘春风得...
古大德常说,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常常说别人是非的人,常常就是那些挑拨离间的人,他们破坏了人跟人之间的和睦气氛,造成了人跟人之间关系的紧张。 弘一大师在讲说自己不...
大乘佛法是以利益安乐众生为信仰的,所受的苦是应当受的,这样才能了知众生的苦,而视一切众生如母,以此受而念一切,行一切皆是为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所做一切的善是觉悟的善...
大千世界,世事无常,很多事情,我们根本无法控制;很多人心,我们难以琢磨透彻。 经历了人走茶凉,看透了人情冷暖,也就渐渐懂了: 这一辈子,无论是苦是乐,是悲是喜,是得...
一、口德 得饶人处且饶人: 1、直话:可以转个弯说。 2、冷冰冰的话:可以加热了说。 3、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要顾及别人的自尊。 二、掌德 赞美别人,学会鼓掌: 1、每个人...
每个众生都有佛性,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正得,所以学佛就是学觉悟,学放下妄想执着。觉悟就要有觉悟的样子,要让自己的心放光,把烦恼、纠结、郁闷、不公平、抱怨、发牢骚从心...
问题: 中午与同事一起吃午饭时,看到他们将剩饭剩菜倒掉,我就会莫名觉得有股罪恶感。 想着等大家都吃完收拾碗筷,倒掉前,我可以再吃几口,可又老觉得有点尴尬。 我自己一人...
出家,与在俗世间不同,不是像报名上学转学,想转就能转的。出家就是终生的,就像过去的祖师大德,生生世世,永远是为三宝。出家人又叫僧宝,佛、法、僧这三宝。啥叫宝?宝就...
他今年59岁,再过几天就60岁了。去年在上海离别时,曾对我说:后年我60岁,如果有缘,当重来江浙,顺便到白马湖晚晴山房去小住一回,且看吧。他的话原是毫不执着的。凡事随缘,...
从初次接触佛法,到一步步走上出家的路,从高高在上的自傲和两指不沾阳春水的清闲到谦逊和亲力亲为的刚强,从小资的公子哥儿到一个愿意吃苦的小和尚 佛门青年才俊佛慧法师说,...
今天想和各位莲友们分享一下我的求职经历,中间很波折,但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带我见证三宝的力量,心中感觉和三宝更亲近了。 去年我从上家单位辞职,当时是裸辞,在家休息了...
《五灯会元》中有这样一则公案: 某个夏天,沩山禅师问弟子仰山,这段时间在做什么事? 仰山说自己耕了一块地,还播上了种子。 沩山禅师听后,说仰山这段时间没有白过。 仰山也...
我们的六根有一个习性,好像总是处在饥饿状态,总想看点什么、听点什么、吃点什么、摸点什么、想点什么,它好像永远不能满足,你要不断地给它喂,这是学佛人所面临的一大考验...
你付出多少,就得到多少,越努力你获得的回报就越多。前提是有效的付出,正确的努力。 戒色一定要认真,千万不要敷衍了事,敷衍是对自己极其不负责任。戒油子草率地应付戒色日...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许多挫折和低谷。 每当人们遇到困难或是烦恼时,都会喜欢到寺院里走一走、拜一拜,祈求能够得到佛祖和观音菩萨的帮助。 拜佛,固然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更好...
人生犹如一场旅行,每个人都是旅途中的行者。人生苦短,应学会善待自己。 善待自己并非放纵行乐,而是要不负此生!为此,我建议大家: 1、勿争强胜 常言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
修行人从哪里能够看得出他的修行功夫来?从相貌上看,从体质上看。特别是念佛功夫得力,相貌就改变了,这是真的,是历来证明了的。 你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圣号,心中充满阿弥陀...
这篇文章对那些曾经犯了邪淫的人但是又想彻底戒除,并且想弥补曾经因邪淫而损失的福报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想真心戒除邪淫的有缘人请耐心看完,肯定获益匪浅,并且能增加戒除...
生苦: 每个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记了。以人类来说,生时的众缘逼迫,就是苦。 老苦: 我们的身心衰损,朽坏,生出种种的苦受,直到晚年境遇的孤单、寂寞与凄凉。 病苦: 身体的...
傲慢的个性与不服输的敌对都是修福修慧具足因缘的障碍。虽说有些傲慢的人有以前的因缘会在三宝门中得到感应和见到瑞相,但是他不一定正见而都是邪见,会在修行的氛围当中以傲...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目的何在?意义何在?价值何在?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把这三桩事情疏忽了,我们这一次到人间就白来一趟,古人所讲的醉生梦死,糊里糊涂来到世间,也糊里糊...
弟子问: 法师,怎么样发出真正的慈悲心? 一如法师答: 修学佛法,慈悲心非常关键,我们讲的净宗十六字诀里边,真为生死,第二句是发菩提心,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呢?菩提心...
问题: 如何忘记过去曾受过的重大挫折?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济群法师: 忘却痛苦的方法有二: 一是培养正面情绪。情绪有负面和正面之分,哪种力量更强,就会将我们导入相应...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恐怖是怎么招感来的?恐怖是业,贪求名利,贪求财富,患得患失恐怕得不到,得到又怕失掉。 你的身、口、意三业,跟欲界、色界、无色界三业跟三界的果报是...
有人问:我活的好像到了前进不了,也后退不得的地步,您说该怎样调整心态? 我答:这种情况,不论出现在事业中,还是学习上,既然还得硬着头皮干,不妨专门找个时间让自己静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的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奢侈品越来越多的被人们熟知和接受。不仅有一个疑问,是不是人人都必须要有一个奢侈品?有人有文玩、珠宝;有人有...
生而为人,要懂得去付出,懂得为人生去规划,去做目标。要把美好留在心间,留在人间。 安于现状不往前走,人生失去了斗志,前程就是渺茫的。只有不间断地去进取、学习,努力、...
若人少行恶,广修无量善, 如以一把盐,投之大恒水。 ──《劝发诸王要偈》 在《劝发诸王要偈》里,有四句偈,「若人少行恶,广修无量善,如以一把盐,投之大恒水」,这要告诉...
你是否曾因自己过去的碌碌无为,而感到忧愁难过? 你是否曾因别人拥有的辉煌成就,而羡慕不已? 于是,在人生的路上,总是逼迫自己义无反顾地向前走,不停地追赶别人的脚步;...
以德报怨是一种宽容,可以化解一切怨恨。所以,我们要用宽容感化怨恨的心灵,而不要生怨恨之心,因为以怨报怨永远没有尽头,不能解决问题,更不能化敌为友。一个人如果能够对...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什么是忍?中国人对于忍有特殊的理解,通常认为,所谓的忍是忍辱。我们常说忍辱负重,没有忍辱,就不能负重,...
小白:小龙,我昨天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啊。你懂的,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小龙:你这么说,好像不原谅你,就显得我很小气。 小白:嘿嘿,你最大度,咱们握手言和吧。小龙:不...
人这一生,能活个八九十岁。而小的生物,像微生物那更短,一天几十遍,一天几十代就过去了。所以众生寿命有长短,心长天也长,心短天也短,心善世界也善。所以有人抢这抢那,...
每一段路都值得认真去走。去领悟无常又将赋予你什么。不知秋风几度落,但见流水不回头。人生百岁,艰难时总觉度日如年。得意时不觉人间冷暖。无论得失,时光的车轮总是不停,...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持戒严谨,淡泊无求,一双破布鞋,一条旧毛巾,一领衲衣,补丁200多处,青白相间,褴褛不堪,还视为珍物。素食唯清水煮...
我们的内心如同一块土地一样,要想长出各种殊胜的果实,土地必须肥沃,不能有杂草。肥沃的良田需要大量的善根来滋养,如果我们的内心没有深厚的善根,就如同一块贫瘠的地,什...
当年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后,开口便说:善哉,善哉!大地众生悉具佛性,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什么是佛性?佛性就是觉性。 觉性又是什么?觉性就是众生觉察宇宙、人生实相...
刚亲近道场当义工时, 听到有师兄对着我说随喜赞叹师兄的护持道场。说实在这对初学佛法的我,不知道为何要随喜赞叹?也还真听不懂佛言佛语,白话一点感谢或感恩,我能听懂,但...
汝虽于净土法门,颇生信心;然犹有好高骛胜之念头,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妇自命。 弘一法师《晚晴集》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过:不要轻易和人发生争执,争来争去不仅会伤了彼...
人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皆系于心,心若坦然,又有什么是真正过不去的呢?心如莲花不着水,又如日月不住空。身在红尘之中,事来则应,事过则无。用豁达释放纠结的过去、用...
人在世间总会遇到种种烦恼痛苦,许多人想了很多办法,无论是逃避还是争斗,总是难以根治,而烦恼多了,性格变得烦躁,身心难以安乐。究其根源则在于众生常有好争胜负之心,胜...
善士问: 怎么克制住自己的胡思乱想,让自己在纠结烦恼中平静下来?感恩,阿弥陀佛! 宽见法师答: 这问题太大,整个佛法三藏十二部基本上都是在说这件事情。如果我们问题问得...
法演禅师教导我们说:好话不可说尽。佛法中讲要随喜赞叹,但是也不能偏离事实。比如,可以随喜赞叹别人的某个发心跟行为,但是绝不是将对方吹捧得完美无缺。否则,就有巧言令...
佛法中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说法;《老子》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有言:凡人之智,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敬畏是人心中生发出来的对天地万物尊敬而不敢...
庄子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时间匆匆,岁月无情,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的一生不过是弹指一挥间。 若我们时常沉溺在过去的时光中无法自拔,只会浪费了当下...
有些人说话有口无心,不经大脑,说出的话往往伤害了身边的朋友,该怎么改善呢? 有人说:我只是急性子,说话有口无心,不经大脑,并不是真的想伤害人。此种情况是否是算是起嗔...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由无数的因缘积累而成,不单单只是眼前一两个因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因果,现在所遭遇的,是过去的果;现在所做的,会成为未来的因。 俗话说得好,种瓜得...
善信问: 顶礼感恩师父!感恩一切众生!当我们还没来得及懂得人生的真正意义时,岁月已匆匆划过,而我们终将会暮年。感觉能无欲无求地度过此生挺好,心也会平静,可是做起来不...
问题: 阿弥陀佛,师父好!弟子在生活中,经常起非常恶的念头,这些念头让自己觉得很有罪恶感,非常难受。请问师父该如何对治恶念呢? 永真法师: 阿弥陀佛,人的念头就像四十...
问题: 我一般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会习惯性地憋在心里,越憋越难受,可是我也找不到其他方法排解,希望师父能给我一些建议,谢谢。 有恩法师: 谁都会有产生负面情绪的时候,但...
心静,才能心安;让心静下来,你才能读懂自己、看清未来。学会静心,让我们在瞬息万变的无常中,保持清醒和独立。人生难得一心静,多检视自己,少评价别人,用心感受差异,静...
问题: 师父,您好! 我整天怀疑自己的面孔,觉得哪儿不对,不敢见人不敢跟别人说话,整天紧张。这怎么生活,非常希望得到您的开示,让我找到真正的我。 谢谢! 佛慧法师: 周...
习是练习,劳是劳动。现在讲讲习劳的事情:诸位请看看自己的身体,上有两手,下有两脚,这原为劳动而生的。若不将它运用习劳,不但有负两手两脚,就是于身体也一定有害无益的...
佛说人体的构成 五蕴是佛教教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有时也指一般的物质和精神现象,但主要还是有关人或人的身心现象构成要素的一种理论。 五种聚合 早期佛教以说明人生现象为...
问题: 师父,看到别人很好的生活,说实话我总忍不住产生了嫉妒心。 我知道这样不好,可又不知道怎么办。 请问我能通过哪些方法减少或去除自己的嫉妒心? 有恩法师: 日常生活...
我首先深深的忏悔自己生生世世以来所犯的邪淫,接下来把我的经历分享给大家,愿天下人都能远离邪淫,同时也能与真心相爱的良人在一起。 我很小的时候大概5岁左右,家里的哥哥...
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你的好对别人来说就像一颗糖,吃了就没了,而你的不好就像一道疤痕留下了,会永远的存在,这就是人性!如果有那么一个人,因为你的一点好,就原谅你所有...
今天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北宋法演禅师的《人生四戒》里的势不可使尽。这些都是我们处世做人应该有的心态跟观念。 势不可使尽,这里的势可以有两种理解,第一是时势,第二是权势。...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重复着旅行,有的人选择轻装上阵,有的人却习惯了负重前行。轻装上阵的人自然会有闲情逸致欣赏沿途的风景,负重前行的人则往往自顾不暇,车马劳顿,何言...
人自从来到这个世间,就预示着将度过与苦为伴的一生。在生命之路上,出生时遭受分娩的危险与痛苦,成长中被可能出现的病痛折磨,期间还会伴随着可能遇到的种种意外事故,还有...
问题: 师父,我有时候会经历一段不想努力,不想工作的时光,整个人陷入颓废的状态,什么都不想干。 感觉自己是个没有上进心的人,这样是不是很不好? 有恩法师: 你也意识到了...
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涅槃前,弟子问佛陀四事。其中一问:佛在世,我等依佛为师。佛灭后,我等依谁为师?佛陀只说了四个字:以戒为师。 这就是说,要善于用制度管人、律己。可...
楞严经把生命分成二个根本:一个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就是我们心中的妄想;一个是涅槃功德的根本,就是我们真实的心性。如果我们还找不到涅槃功德的根本,那就永远不可能成就真...
日常生活中,要如何立身处世,建立群我关系呢?《缁门警训》的这段偈颂,提供我们很好的参考。 「不见他非我是」为人处事,不要老是计较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好;也不要太过夸...
①布施: 在佛教中,布施的功德非常大,是最能表达佛教慈悲精神的手段。只要与社会人群打交道,佛教就鼓励布施,它被列在六度之一,是修行证果的重要途径。在家的居士一般资产...
问题: 师父,您好! 身边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没有人找我,怎么样战胜自己孤独寂寞的内心?想让自己静下来,不再徬惶下去。 这么多年自己老是会情不自禁的去爱上别人。在十年...
简单生活,更自在。 一个地方住久了,很多人都会觉得房间越来越拥挤,其实就是累积的杂物不断侵占了居住空间。用每个平米所付出的房租或房贷,来堆放两三年都用不上的杂物,算...
贾平凹接受采访时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就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不管坏事、挫折或者是好事情,尤其不好的事情到来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而能改变的是你面对它的态度...
为什么要广结善缘?因为你不知道头顶上哪片云朵会下雨。不花钱,能不能做到广结善缘呢?在《杂宝藏经》中,佛陀说,有七种善缘,不需花费一分钱,还能获得无量的福报。 一、眼...
为什么说世间的快乐是有漏的? 如果一个人缺乏般若智慧的话,那他世间所拥有的一切快乐背后是隐藏着痛苦的。有漏就是不究竟。就像人吃好吃的很快乐,但是当你吃饱以后再让你吃...
宰相肚里能撑船。你对人宽容,归根究底,就是对自己的宽容。小肚鸡肠,你不放过别人,到头来也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心结让你愁肠百转,心结让你同别人仿佛隔了一堵墙。人,最难...
前不久重阳节时,与各位长者相聚在清凉小院,可谓其乐融融、法喜充满! 古人说长寿者有三不知:不知世事、不知生死、不知有身。前段时间看到朋友圈谈及此话题,借此机缘也想谈...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了名,有人在梦中娶了娇妻、生了爱子等等,这些是好梦;也有人在梦中破财、遭贬、遭灾、离婚甚至被杀,这些是坏梦。 不管...
请教师父: 如何劝说爱说脏话的亲友?感恩师父,阿弥陀佛。 法广大和尚: 个性不同、成长经历及生活环境不同,各人身份及关系不同,等等,采用的劝说引导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
为什么说富贵修道难? 富贵的人群对修道这个目标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多,很难成就,所以说富贵修道难。 富贵的人有两个特征:第一个,他一生当中因为福报大比较快乐,所以他感受...
人们的误区:认为每个人都需要改变,但是,需要改变的不是我。事实上,不要企图改变任何人,只有先改变自己,再慢慢影响身边的人。 有些佛教徒,总想用自己的知见去纠正别人的...
供养最殊胜,以七宝无价宝供养显发恭敬具布施。但是不是攀比供养比富贵,是虔诚随缘随份恭敬虔诚不分别供养。要用供养的因缘度众生使令众生生善种善根,不让他人在你供养的因...
晴天时爱晴,雨天时爱雨。这句话看起来简简单单,做起来却没想象中容易。 晴天时,阳光明媚,一切都是美好的样子,但也有人嫌弃太阳的燥热。 到了雨天,阴沉沉的天气,湿漉漉...
善信问: 阿弥陀佛!顶礼师父!能不能用什么方法将过去的记忆抹掉,我不想老是活在过去。 觉火法师答: 阿弥陀佛!记忆的影像就是我们内心对人事的执着相,你越是在意它,就是...
天人福报各个不同,所以同样的食物,每个人所感受的味道也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如果老是感到外面境界不对劲,便应当观察,是否自己的心出了问题?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这样只...
善为大铠,不畏刀兵, 善为大船,可以渡水。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有四句偈说得很好:「善为大铠,不畏刀兵,善为大船,可以渡水。」 「善为大铠,...
善士问: 阿弥陀佛,师父好。弟子听了8月8日(观音菩萨成道日)您对大众的开示,到最后的时候,真有些临命终的感觉:孩子们的哭闹、母亲的心理波动、持续不断的佛号这是清醒的...
古来常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爱语是人人喜欢需要的,伤人的话人人厌恶。佛在《法句经》中告诉我们:摄护语忿怒,调伏于语行。舍离语恶行,...
在《围炉夜话》中,有这样一段话: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 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对人对事不能忍受麻烦,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对任何事情都抱着肯...
一切都是心法。我们刚开始接触佛法,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一定要去拜佛。我要拜释迦牟尼佛,去全国最有名的寺院、找最庄严的佛像、皈依最好的法师,我要在这样的地方学习佛法,...
佛陀说人生充满苦,即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阴炽盛苦。 生苦 人从来到人间的最初一刻,就是充满苦。《涅槃经》云:初出,至...
如是因,必得如是果。造作杀生业,必得短命、多病等苦;造作偷盗业,必得贫穷、其财不得自在等苦;造作邪淫业,必得妻不贞良、不得随意眷属等苦。 造作恶口业,必得多被诽谤、...
1、认识自已 就清净本然的心性而言,众生与佛无二无别,每个人在轮回中迷失,如镜蒙尘,修行即除垢,尘尽光生。 2、了解自己 要知道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凡夫,因此不能狂妄自大,...
请问法师: 弟子从学佛以来,就一直深受种种人事上的刺激打击,跟精神上的各种挫折磨难,不知道是弟子没有修行还是业障特别深重? 广行法师: 阿弥陀佛!关于您的这个问题,广...
《大珠禅师语录》中,记载过这么一句话: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说的就是人生修行中最重要的两件事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不要让自己时常想得太多。 诚然,人生的许多烦恼,...
当我们需要校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时,请避免陷入负面情绪,您可以跟随以下四大招,来一步步解决困难,把烦恼转化为成长的契机。 1、直面困难 当困难来了,...
阿弥陀佛,大家好!又是一天相互学习鼓励的时候。 雨加雪驱散了晚秋的最后一抹金黄,向世人宣告:冬天来了。 今日立冬。根据古籍记载,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是冬季的开...
生与死,是生命世界愉悦与痛苦的两大极端感受。每当一个生命来到世间时,总是充满着勃勃生机,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与希望,沉浸在无边的喜悦情绪中。可是,当一个鲜活的生命突...
其实你在台上,台下什么人都有。 有人羡慕你,也有人想跟你抢位置,想挑战你、妒忌你、贬低你。 见到不同的人,你还能一心不动吗? 这也要有很多年的修养啊! 要不然很容易就被...
问题: 师父好。 我是一个未入门的佛学门外汉,是个外卖员,未婚,二十八岁。 外卖员订单时常受到天气影响。天气不好订单就会很少,我也会跟着感到很焦虑。 同时,因为生活压力...
大家都知道,娑婆世界的众生刚强,难调难伏。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就是这个样子,就是这么个个性,难调难伏,这不是我说的,是佛说的。 那么这个众生要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呢?就要...
人来到这个世间的意义,就是让你去尝受各种苦难,让你明白、了悟人生真谛。 你只有真正感悟到众生的苦,才能有真实的悲心流露。不然身为学佛人不经历任何苦痛,一路畅行无阻,...
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 弘一法师《晚晴集》 弘一法师在《晚晴集》中抄录过莲池大师写的这样一...
善士疑问: 师父,出家有烦恼吗?出家没有烦恼的话,我有想法出家。做销售如战场,业绩好了人把我压的喘不过气,好累。我想清净自在。 恒传法师答疑: 出家不是随便说说,动这...
善信问: 阿弥陀佛!顶礼师父!为什么得道的人很自在而我们不能? 觉火法师答: 阿弥陀佛!是啊,同样是心,我们的心用来向外求攀缘造业,而圣人向内求功德庄严。 两个不一样的...
如何戒除恶习? 六步戒色修身法(简称戒色六法),是明空老师及其公益团队众多义工在长期戒色修身实践和帮助戒友过程中总结提炼的出一套戒色修身体系,其来源主要是源自大德善...
中国人经常说「有缘千里来相会」,这个缘用我们现代话的解释就是条件的意思。也就是说当条件还没有成熟的时候,我们不要急于求成,我们要等待时机成熟之后再去进行努力。「只...
请教法师: 现实社会如果不全力以赴,几乎获取不了好的生活,甚至也是不求上进的表现。但修行又让人学会看破,放下。那么如何判断做一件事再做下去已经是在执着了,而应该到此...
生活中,没有人不苦,只是不喊疼,不要总是逢人便诉苦,更不要怨天尤人,生活是自己的,快乐要自己找。真正厉害的人,不爱埋怨,善于活在当下,靠自己努力奋斗。 任何事物都不...
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邪淫之人,如堕深渊,无尽痛苦,毁伤身心。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一旦生了邪念,动了邪淫,便是种下了堕入魔道的恶因。 淫欲之事,乐少苦多,...
人生路上,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身边的人也来来往往。 经历了人走茶凉,看透了人情冷暖,也就渐渐懂了: 时光一去不复返,人心也不会一成不变。 都说,情靠人建,心靠交换。...
别说初学佛的人难以放下,就是学佛比较久的人也不一定能放下万缘。无量劫以来,种种的缘跟我们的牵缠如油入面,哪能说放下就能放得下的。我们要尽量做到放下,怎么做到放下?...
问题: 师父,有个跟我很好的朋友,最近家里遇到了一些事,很不开心,我很想安慰她,但是不知道怎么说才好。 自己真是嘴太笨了,师父,你说我该怎么做才好? 有恩法师: 安慰人...
如何化解面对亲人突然过世的痛苦? 这个问题就像谈恋爱一样,形形色色的都有。通常失恋很痛苦,但有的人分开了可能还很开心,像解脱一样。真正的感情很好的人,恩恩爱爱有情分...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困境。 但很多时候,我们第一反应往往是希望依赖别人的力量来度过面前的困境。 或是贵人,或是佛陀,亦或是观音菩萨。 殊不知,即使别人愿意拉你一把,你...
某日,一男居士走进客堂,看起来忧心忡忡,说想跟师父聊聊。待师父进来,男居士对师父说道: 师父,觉得自己很努力了,但还是经常出事。 师父: 你做什么工作? 善士: 烩面片...
电视的荧光幕什么都没有,电视一开,什么都有;电影的银幕上白白的,电视荧光幕也是,所现的影像有,都是如梦幻泡影。 实际也是如此,人生就是一场戏,好比电影电视的演员,导...
现在的新新人类,一头栽进时代潮流中。 以为只有求新、求变,才是好的。 任何过时的传统,都必须加以扬弃。 如果有任何人,还把持著旧观念,都会被同侪嘲笑。 然而,事情的真相...
念佛利益殊胜无比,只要用功,必定可以渐入佳境! 各位,念每句佛号都勿离欢喜,持之以恒,必定渐入佳境! 念每句佛号都勿离欢喜,持之以恒,必定渐入佳境! 念每句佛号都勿离...
世间有八种风普通人无法抵御,除非是修行人,那就是佛所说的世间八风,何谓八风?就是称、讥、苦、乐、利、衰、毁、誉。这八种风,能吹得没有定力的人,昏头转向,不知东西南...
第一句:知足常乐 不是常说知足常乐吗?乐什么,就是乐我们的心富,虽没有多少财产,收入也没有在职的高,但我们心无牵挂。人是有思想的,思想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第二句:...
修持慈悲,以和悦容颜迎人。然而,遇见虚伪、奸诈、染污的众生,你还会心平气和的和悦吗? 万不得已时,还是需要以金刚手眼护法利众的。然而,人人都要面子,不会承认自己做了...
在弘一法师的世界里,一切都好。白衲衣、破卷席和旧毛巾一样好,青菜、萝卜和白开水同样好。咸也好,淡也好,样样都好。能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它的全部滋味,能以欢愉的...
修行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当我们日复一日做着修行的功课时,是否已慢慢被修行的形式所麻醉,而忘失了修行的本义? 是的,我们学了很多,会念长长的经文,会持诵复杂的咒语,会双...
问题: 有句话说: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感觉一般人比较容易做到。这和佛法讲的是不是符合? 济群法师: 首先,我觉得这几个字非常好,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但问题是,...
邪淫的危害有哪些? 自己先把最关键的东西说出来:邪淫危害巨大。发大愿大力行善去恶,忏悔改过,孝敬父母,并且每天例行。种善因,得善果,饮食清淡,每天锻炼。自己邪淫10多...
佛家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六道中,人的寿命不长,得人身的机会非常难得。人身的获得是多劫多世修积善业的结果。 六道中,除了人道之外,寿命都很长...
问题: 师父,佛法中常讲要善待他人,但我遇到了一个矛盾的情况。 对于别人的请求,我基本很难拒绝,因为一拒绝就觉得自己不善良了。 可是有些忙帮了,我自己心里也不太情愿,...
有些人在成长之路上遇到困难与挫折后,会不自觉地与人比较,并开始不断否定自己,认为自己的容貌不好看,学业成绩差,家庭不和睦,亲人关爱少,没有人爱自己,从此失去信心,...
我们何以要修行? 在浊世中种种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似乎和我们印象中修行的样子没有关系,看起来和正常的生活离得很远。其实修行就在红尘中,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也...
不论是某公司周年赠礼,亦或者以治病为由骗钱的大师,生活中的骗子形形色色,而其中最厉害的骗子,我们几乎每个人都上过他的当。本期讲堂,我们来揭露这位最厉害的骗子我。...
我们需要多听取意见,然后好好思维:为什么他认为这样好?他是基于哪个方面考量的?这个模式适合哪类人?其它模式适合哪类人?不是每种模式都可以百分之百地从别的地方复制过...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生活失意而遁入空门,这不免让人觉得佛教是消极避世的。现在的许多佛系生活,就是贴上了佛教的标签,把不思上进、懒惰消沉包装成佛教生活态度,自误误人...
有人问:怎样面对生病? 下面就这个话题谈谈我的一点认识,给大家作个参考。 我们知道,无论贫富贵贱,人生必须面对的三大问题,就是老、病、死的问题。佛陀在《无常经》中告...
善信问: 阿弥陀佛!顶礼师父!如何知道一个人有大福报? 觉火法师答: 阿弥陀佛!福有三种:持戒福,布施福和修定福。 这三点都具备了,说明福报深厚。哪怕是具足其中一点,也...
问题: 师父,我总觉得自己比不过别人,越想越伤心,怎么办? 有恩法师: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问,为什么要和别人比?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就像月亮有月亮的光芒,太阳...
善士问: 师父,《普贤行愿品》里面说恒顺众生,我们在生活里面修行也好、做事也好,怎样去面对众生?怎样去恒顺他们?因为毕竟每一个人因缘、因果是不同的,作为修行人我们怎...
格局越大越不纠缠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非常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改正自己的错误,升华自己身上,心无旁骛地朝着目标...
我们都曾经听过这个故事: 在一座独木桥上,一只白羊与一只黑羊同时上桥,它们互不相让。白羊说,你给我让开,黑羊也说,凭什么我让,要让也是该你让,双方僵持不下。其中一只...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如果一想到不如意的事便唉声叹气,那么仅剩的一二件开心的事,也会在不知不觉中离你远去。 唉声叹气,是一种负能量,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赶走身边的...
一、习惯成瘾阶段 刚开始戒色时,会很困难,无论是念头、习惯还是行为都控制不住,人也很颓废,又想着尽快戒色。于是在自我的拉扯和煎熬中,一边半信半疑一边做着功课,很有可...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唐 契此和尚(又称布袋和尚)是从现实劳动中退步插秧的情境来阐述参禅的境界。 诗中描写农夫插秧的情景,...
有人问:学佛难不难?回答:不难。为什么?学佛就是学回家。 提问:可是,为什么就有那么多人觉得那么很难?回答:因为他们不想回家? 佛法本来是种很贴近人个性的教育,针对...
每个人的心都是由无数个当下的举心动念串连而成,它如河流中的水一样不断汇积,流向前方,其产生的巨大能量足以摧毁阻挡它的一切障碍。众生的心念在强大业力惯习作用下,牵引...
如果我们内心不认同别人的批评,先不要急着辩解并非这样。我们心里若充满着自己的想法,那别人讲的话,有可能只听了个大概,甚至很多意思都听不见。 我们要学会放下自己的见解...
佛法中,有所谓信、愿、行三资粮,无论信、愿或行,都必须先有决心。 佛法上说: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上求佛道是修行的最终目标,必须有决心去求;度化众生是行菩萨道的必经过...
世人遭遇的种种苦,其形成的原因,不外我与物、我与人、我与身、我与心、我与欲、我与见、我与自然的关系不调和。这一切都起因于我们心中有了种种分别、执着、妄想,因此才会...
善信问: 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感觉劝别人念佛很难,怎么办? 觉火法师答: 阿弥陀佛!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众生根基习性万千,所以法门也就无量。也就是说,法是平等,...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不满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某个程度了,伸手...
善士问: 师父,学佛了,在生活中,会有许多应酬,像喝酒之类的,该怎么把握? 妙江法师答: 你们呢,在家庭,在社会上,士农工商,各有各的行当,形形色色,干啥的都有。这个...
人们常常慨叹世事艰难、人心不古,其实娑婆世界就是如此,故名堪忍,要出离就必须坚决地去除所有习气烦恼。 《佛遗教经》中,佛陀教导弟子莫生骄慢,质直其心。 1、不起骄慢...
不嗔,嗔习最不易除,一念嗔心,能开百万障门。可不畏哉! 弘一法师《改过十训》 什么是嗔?嗔包括一切及各程度的郁闷、烦躁、生气、排斥、反感、厌恶、嗔恚、吝啬、嫉妒、追悔...
有一种美丽要用心去感受,有一种幸福要认真回味,有一种感情我们将隐忍于怀,久久不愿讲出来,那就是平淡。因为平淡是真诚,平淡是深沉,平淡是安静;平淡不是平,平中有醇美...
问题: 阿弥陀佛!请问师父!作为部门负责人,面对品行陋劣、偷奸耍滑的员工,是该宽容忍让,还是该用企业制度加以约束? 隆宣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学佛是要圆满我们的智慧,...
弟子问: 法师,阿弥陀佛!寺院里来的动物,我们应该怎么样的一个心态对待他? 一如法师答: 至于说来我们寺院的虫子蚂蚁啊,蛇啊,这些虫子蚂蚁啊不要伤他,他们也是众生之一...
愿生净土的佛念不能没有,随着生活事情的繁琐应对和忙于工作,甚至所做利他的事情的建立,一定要在早上起床和忙完一天所做事情的时候,或是在所做事情阶段之间的时候一定要念...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容;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弘一法师《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有一句著名的偈语: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容;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大师一生都在身体力行地践行着...
消灾免难消去顺逆境带来的灾,顺境容易以自我为主,而我所生怨心而造种种因境,顺我执自我为本的种种业。逆境不知忏悔,而因现前受自造业的种种反扑而烦恼,更以苦舍苦,更造...
烦恼源于无明。唐朝代宗曾与不空三藏国师讨论佛法,在座的丞相鱼朝恩问国师:佛说一切众生都原有佛性,那么无明从何而起?不空三藏说:你不配问这个问题!鱼朝恩听了大为不悦...
人们往往把运气的好坏归因于偶然或者天意,遇到好运时庆幸欢喜,遇到霉运时垂头丧气,却很少思考好运和霉运从何而来。 事实上,运气也是一种必然,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那...
我执在佛法中指对一切有形与无形事物的执著。《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茶杯,你如果一直举着它,虽然...
不仅是天天在念佛就算修行了。因为修行就是用佛法的道理来修正我们的身、口、意三业上的错误。我们身、口、意三业,也就是行为、言论、思想意识。这三业中,以意业为主要。所...
有些事,化简单了,它就简单,可是要复杂化了,它就复杂。佛教就是把复杂的生活变成简单,这就叫解脱;把简单生活变复杂了,那就叫凡夫。 本来很简单就一个吃的穿的住的,就这...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 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 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
自古以来,人人都爱享福,人人都怕受苦。可世人常言,福祸总相倚,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福与祸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福有享尽之日,苦也有受尽之时。于是便有了诸如苦尽...
善士疑问: 请问怎么才能真正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没学佛以前觉得脾气不好是性子直,学佛以后觉得这是修养不够。感谢师父开示! 恒传法师答疑: 脾气性格,很多都是宿世的业力牵...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
问题: 我是一个残疾人,现在在一家小企业里工作。作为一个残疾人活在这个社会太累了,即使我再努力,似乎也得不到认可。不仅要抵御病痛,还得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总觉得或...
我们在与人发生争执时,经常会因为情绪波动,说了伤害对方的话,为表歉意,我们也许会说:对不起,我无心讲的,请你不要介意,但这句话其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所谓无心应该是...
放下热闹,生命的富足来自独处。独处意味着生活在当下,深入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假如做到了这一点,你将不会被卷入过去,或者被对未来的思虑所吞没。你要珍惜生命剩下来的每...
以前,农村有个习俗,每当柿子成熟的季节,农民不会把柿子全都摘光,总会留下几颗柿子在树上,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农村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柿子熟了一定会留下一些在树上,...
问题: 弟子在平时,比如做菜的时候,有时候会不自由主地想起经文来,这时候是不是可以念出来还是不能念?弟子怕念出来会不恭敬。 本智法师: 我们在炒菜的时候,或者在做别的...
在美国遇过一个很富裕的居士,我跟他们讲八苦。他说:师父整个晚上都讲苦谛,但是我的人生没有苦。我回答他:也许你现在还没有,不过未必以后都没有,你就先种下这样的因缘,...
现在我有一个习惯,每次有人来要皈依三宝,特别是那些没接触多少佛法的,我都会对他说,你皈依以后,要学要行。具体的行持,可以用十念法先持名念佛。同时知见上也要先打好一...
这个念佛方法出自《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个方法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势至菩萨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当中排列在第二十四,属于根大圆通。七大的排列是:地、水、...
请问师父: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怎样把五戒十善落实到现实生活工作中去呢? 广行法师: 你可以先把《十善业道经》认真地读一读。只要把十善业道做好了,五戒自然就在里面了。本...
大家要爱学习,要勤学习,还要善于学习,这三个方面都不可或缺。只要爱学习的人就会勤奋学习,只有不爱学的人才不愿意把自己的注意力、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注入到学习佛法上面去...
问题: 念佛时不计数,计时间行吗?比如念佛一小时当成佛号五千声。 宏海法师: 可以。 你可以试一下,最快的速度一分钟能念多少声,算下来一个小时能念多少。然后你可以把数字...
问题: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请问师父,有的师兄在共修分享的时候,明明知道他一定是讲错了,是当场打断他的话、还是等他讲完下来以后再通过交流纠正呢? 明朗法师: 对于...
问题: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为宗,对于初入佛门的人,怎样才能生起深信、切愿? 能弘法师: 净土法门要生起深信、切愿,那一定得学净土的法。对于信根强的人,要给他讲阿弥陀...
问题: 请教法师,《文钞》中印祖教导,念佛比例按照每天阿弥陀佛圣号一万声,观世音菩萨圣号五千声。我目前每天念佛打底是一万声,有时时间多些,是应该补上观世音菩萨圣号,...
善士问: 师父我不会打坐怎么办?打坐不久腿就麻了。 弘庵法师答: 打坐腿麻很正常,多做,血脉通了就好,没有二法,只有坚持。 【文章出处:抗攻击防御ddos http://www.558idc.com/krgf...
在家做定课的你也许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坚持。在家如何能坚持做定课?有没有什么窍门帮我们坚持下去? 坚持做定课有很多好处,长期坚持做定课,可以培养我们的专注力,从而引发...
居士被卷入道场的是非这中,一般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师兄之间因琐事不各或观点的对立,一种是对师父的怀疑,特别是见到师父让你不满意的言行。 是非就会充斥到道场的每个角落,...
念佛时经常出杂念,怎么做才能一心念佛? 念佛时出杂念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凡夫众生都是有杂念的,你能感觉到有杂念存在,这本身就是一个进步。 在杂念当中你不要急,杂念、妄...
据〈六祖坛经〉载,因韦刺史向惠能大师提出: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的问题,六祖曾为开示无相颂,以示修行之道,并强调: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
问题: 学了佛还是烦恼很多,怎样才能远离烦恼? 本智法师: 如果说在修行的过程当中烦恼起来了,我们是凡夫,正因为烦恼起来了,我们才要对治它;它不起来,我们还没办法对治...
不邪淫戒为居士在家五戒之一,不邪淫指即除了夫妻之间的正常男女关系外,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均称为邪淫。 邪淫又称为欲邪行,为十恶之首。今天我们就...
有善友问:学佛过程中妄念太多,应如何对治? 妄念就是我们心中所起的各种妄想杂念,众生贪执于眼、耳、鼻、舌、身、意所对应的色、声、香、味、触、法(意识之法尘影相)等六...
修福修慧有什么次第吗? 我们大乘的佛教都是讲要福慧双修,那这个福慧到底有怎么样的一个次第?那 首先肯定要修福,最重要的福就是修到你能遇到三宝,你能遇到正法,还有能遇...
居士问: 师父,您好。修行就要观照自己的内心,明明知道自己的有些想法是不如法的,也知道错,也有心忏悔,还是会不时产生这样的想法,弟子内心很纠结。 容通法师: 这就是习...
居士问: 阿弥陀佛顶礼法师!代老菩萨问,受菩萨戒后,以前购置的真丝衣服,羊毛衫,羊毛被,羽绒被,蚕丝被,席梦思床等是不是都不能再使用了,应如何处置,请法师慈悲开示。...
学佛修行要如法如律,正信正行,僧人要守持出家的戒律,居士要符合在家的要求,不能错位,否则也是一种颠倒。 在家居士特别要处理好家庭、事业与学佛之间的关系:年轻时,以家...
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了 见性,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若不能立刻见性,就要先修自己的心,如何修心,行为能安住你的心!所以,要先归摄自己的行为,把自己的行为守住了,你的心...
世间有几种事物不可以轻视: 第一种,星星之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摧灭整个宇宙; 第二种,国王的小太子。他虽然小,但动他一根手指头,后果不言而喻; 第三种,龙子不可...
在中国的家庭里面,有很多信仰佛教,家里面都供奉着佛像、菩萨像、财神等供像,以祈求家人平安,财源广进,万事吉祥。 可是,也有很多人在将神像神灵请回家之后,便三天打鱼两...
问题: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您在课堂上强调共修的重要,请问师父是不是自己一个人用功就不需要了呢? 明朗法师: 这里面也不是的, 两者是不可偏废的 。共修对于初学者来...
有人问:怎样在生活中践行佛法? 我答:善用其心。比如说话,若能心怀慈悲说爱语,大家听了就欢喜舒服。 据说有两个旅游观光团,同时来到一段路况很坏,到处都是坑洼的路面。...
问题: 顶礼法师,佛法并非宿命论,而是转化缘起。很多的时候逆来顺受不是纵恶吗?只想着养自己的道,令恶人肆无忌惮地造恶,这是不是自私呢?若如此,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也要...
问题: 我三皈依两年多了,一直想要受五戒。可是听其他同修说,受了五戒以后,万一不小心踩了蚂蚁或者随手拍死了蚊子等,犯的罪比受五戒之前更重,还要下地狱。这位同修说的对...
《瑜伽师地论》所讲的闻法当起的五种想: 一、珍宝想。 人生难得,佛法难逢。能够得到人身,又能够听闻佛法,实在是难遭难遇。所以当我们听闻佛法的时候,应作珍宝想。佛法就...
能为世间贤人善人,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只有按照佛陀开示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能在佛法的修学上,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否则就不能真实做人,也绝不可能真诚学佛。人格不...
水陆法会无法现场,好遗憾,有直播吗?人在外地,来不了现场来,怎么办?很想来寺院一同诵经,但家里有老人孩子走不开很想念法师们的唱诵,但年纪大了,家人不放心我一个人出...
问题: 精进居士每日应该做哪些功课、定课?如何实修,可以让自己快速提升智慧?感恩法师指点,阿弥陀佛。 法广大和尚: 精进的学佛居士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时间、习惯及爱...
问题: 法师,学佛求法为什么要有恭敬心呢?我们不恭敬,难道就求不到法吗?网上公开的资料随便看,随便抄就行了,我们何必要去恭敬佛、法、僧三宝呢? 行愿法师: 佛法,从恭...
请问法师: 您讲烦恼即是菩提,是诸佛菩萨才能够到的水准。我们现在的水平,烦恼是烦恼,菩提也是烦恼。因为满眼都是是非分别,没到悟道的地步,以为是对,依然是错,必须老老...
问题: 在家里的佛堂里面怎么样摆放供佛更如法?请师父开示。 能弘法师: 在家里的佛堂不大,但是有的人在家里供佛,佛像摆得很多,供养具乱放,佛堂一看就乱乱的。佛菩萨都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功课,都有自己不同的作业。佛教让我们要念咒,即使不懂其中的意思,依然要每天背诵,这是有深远意义的。咒语是属于佛的语言,不懂也很正常。 我建议有疑...
学佛后,有人希望通过在寺院里做义工,来为自己培植福报,求得佛菩萨更多的加持,让自己的人生更顺畅、更好。 可是,也有人因无闲暇做不了而焦急。 做义工本来是你情我愿的事...
我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在五浊恶世中还能遇到佛法。有时候想到这些,我们佛弟子还觉得很自豪,以为释迦牟尼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按照不同的判教方法,分为三乘教法、五乘教...
弟子发问: 师父好,关于每日禅修时间,昨天师父开示说稳定,比一次坐很长时间更重要。 弟子想问的是,如果有下面两种修法,哪种会是更好的安排呢? 假若弟子每次坐40分钟是绝...
善根,又作善本、德本,即 产生诸善法的根本 。善是指身口意三业的善法而言。根,有能生的义。《十住毗婆沙论》云:善根者,不贪、不恚、不痴,一切善法皆从此三生。可见,善...
怎么样从着相修行到离相修行? 我们多数人学佛一开始是由那种信仰式的学佛,然后再提升到智慧式的学佛。学佛应该正确的理解是学习佛法,向佛学习。法就是佛陀成佛的方法,依照...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很多人都可以畅怀自己对万事万物的认知。然而智慧有别,认知有深浅,多种见解不能统一。为了消除对事物认知的偏差,人类始终走在追求真理的路上 众生处于生...
有些善友学佛很长时间,却始终无法找到修学的路径,要么以为修福行善就是学佛,要么以为诵经持咒就是修行。但是,这些都只是修学的方法之一,不是学佛的目标。因为我们学佛是...
八风吹不动什么意思?八风吹不动的意思 八风吹不动是指心不随「境风」所动,即对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八种情绪不为所动,不受这些影响,心中如如不动,也就是忍受...
得闻正法不易,在知道了修行的方法后,还要自己亲自行持,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行持不仅仅是念一句佛号,读两本经典,而是要知道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有个相应的结果。如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在街边小店、餐厅或者其他非寺院场所看到半身的佛像,甚至佛头塑像。虽然此类塑像多以工艺品、艺术摆件之名出售,但也有人会请购后放在自家的佛龛供...
佛陀化现世间,为度不同根机的众生,故说八万四千法门以疗心,并结集为经律论三藏,诵持经典当从中明解自己的心性,远离贪执,以入正道。 六祖在《坛经》中说:一切修多罗(佛...
简单地说,修行就是按照佛法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要反思自己曾经的过错,要修正自己的心、口、意等。 佛教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但最终的目的都是破邪显正,去妄存真。因为佛...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古代就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说法。但是随着祖国改革开放、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许多人却也忘失了勤俭节约...
玄奘精通经、律、论三藏,被称为三藏法师,即唐三藏、唐僧。 他13岁时就出家为僧,并且在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从长安出发,开始游学于长安、洛阳、益州、荆州、赵州、扬州等地...
在家居士如何开始修学? 开始学习佛法,首先要学习 《地藏经》 。《地藏经》讲因果,知道了因果,你把这个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源看清楚了,就不会产生执着贪念,你就会对娑婆世界...
『世尊』是佛的十种名号之一。佛的十种名号分别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的十种名号是对佛的通称,比如『释迦牟...
善士疑问: 师父吉祥,徒至诚顶礼遥拜恩师,与师父结缘后,修学也有了些进步,师父为众奔波操劳、百忙之中仍念念不忘我们四众弟子,借此机缘请教一个有关修学的问题:对于我们...
般若波罗蜜第一次读这五个字的人会觉得拗口。 般若波罗蜜刚开始接触佛法的人会觉得发懵。 究竟什么是般若?虽然不明白,感觉应该很厉害。是的!般若不是用文字和语言能描述得...
布施结缘时,是不是也要看对象如何? 佛教讲求智慧,一个正信的佛教徒要懂得佛法,明白轻重、是非,要权衡利害。在还没有到达无分别智慧的时候,必定还是有是非、好坏,需要去...
供香之前,应先洗手、漱口,端正威仪,恭敬合掌,眼观佛菩萨光明圣像,思惟佛陀及一切圣众功德,一心诚敬供养,犹如佛菩萨现在眼前一般。 接着,举起所供之香令至齐眉,至心称...
一、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 往生的原理,是具足信愿,万修万人去。要探究平日不顾因果的行为是否对往生无碍,首先要看看是否与信愿相违。 关于信,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中说:...
四如意足是什么? 四如意足是基本的佛法,是四种定境,又名四神足或四如意分,是三十七道品的第三科。三十七道品是修道的重要资粮,共有七科,也可称为七个阶段或七个层次,依...
居士请问: 南无阿弥陀佛!请法师开示,在家居士受了菩萨戒,犯了根本戒,念佛能往生吗?怎样忏悔才能清净? 一如法师解答: 阿弥陀佛,这个受了菩萨戒犯了根本戒,你问的是能...
庐山东林杂诗① 慧远 崇岩吐清气②,幽岫栖神迹③。 希声奏群籁④,响出山溜滴⑤。 有客独冥游⑥,径然忘所适⑦。 挥手抚云门⑧,灵关安足辟⑨。 流心叩玄扃⑩,感至理弗隔。...
问题: 关于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弟子现在越来越觉得,要生起真正而深刻的厌离之心是非常的难。在逆境时,生起厌离心还稍易点;一旦境遇转好,便会对世间的一点一滴留念不舍,...
有的人遇到困难,会到处求签问卦,希望可以改变命运;也有的人认为自己天生命运坎坷,便认命而活,得过且过。这样的人遭遇挫折时,不去努力,而只会悲天悯人:都是命啊!随缘...
犯戒的情况就是: 第一,过了正午以后吃东西;第二,吃的东西就是一般的食物主食、副食;第三,已经吃了,吞咽下去了;第四,是在没有疯狂的情况下吃,也就是在大脑清楚的情况...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居住在东欧和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开始从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入侵恒河流域,占领印度,并且创立了野蛮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把人分为了四等,即婆...
静坐的时候可以出声念佛吗? 可以。 静坐的时候,如果出声念佛,还是可以拿念珠,不会伤气。如果默念佛号,在那里掐珠念佛就不大好。最好的方法是你静坐的时候出声念佛,可以...
所谓三藏的三字,是指经、律、论而言,此三者包藏一切法义,故名三藏。凡释迦牟尼佛所说的话,后人把它记载下来的叫做经;佛为了管理徒众,为弟子们制定了不许杀生、不许偷盗...
善士问: 顶礼师父!阿弥陀佛!如果我们购买比较贵的服饰就是消福报,是这样不?难不成修道人就得过清贫的日子,穿着朴素的服饰? 觉火法师答: 阿弥陀佛! 在物质生活上,我们...
拜佛时为什么要翻掌接佛? 翻掌,代表我决定要转变自己的心境,来迎接佛的光明;代表我要翻转凡心,成为佛心,接受佛的教导。这是恭敬,是我们的观想,我们拜佛行最敬礼;我们...
问题: 惭愧弟子学佛好几年了,一直持诵《无量寿经》,可出离心不切,佛号提不起来,麻烦法师指导,感恩。 宏海法师: 确实很多求生西方的行者,出离心还是不过关,佛号提不起...
善人和善根人,什么叫善根人他曾经修过行,曾经见佛闻法持戒,这就是他的善根,他有这个善根就有相续,今生闻到佛法、听到佛号他会感到很亲切,会马上产生相应,这就是一种善...
我们有皈依和没皈依,有什么不同呢?当我们发真诚心皈依,获得了皈依体或者戒体,就会提醒自己:我已经是佛弟子了,这些不好的事情我不能做。这就是我们心里面有这些心的作用...
佛法说万法皆空,应该怎么理解? 在我们的概念中,总以为空和有是对立的,意味着没有。 但佛法所说的空并不是没有,而是指事物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其存在是由条件决定的。比...
持戒的总原则是什么? 少欲知足。少欲则少烦恼,知足则常乐。 凡夫会犯过就是多欲,有了还要更多,不能知足,那就会造恶业。少欲知足是持戒的总原则,要轻重等持。 微细的戒你...
所谓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出家人是无为的,因为要同空性相应,所以才能解脱。当然,因为空性是无为的,所以看到花开花落、缘聚缘散、生死交替,即勇于面对,又无动于衷! 为什...
这次就在这篇文章中略作说明下,在家居士早晚功课须知: 一、宜简不宜繁 在家居士,家庭工作与修行皆要兼顾,实属不易,理应权衡,不可于某一方面投入过多精力,而影响到其他...
问:我的朋友已皈依三宝,成为佛教徒,但是仍追逐世间物质享用,也没有守五戒,这样皈依有何作用呢?皈依代表的意义又是什么? 答:皈依是为了学习佛法,以佛为学习的榜样,经...
在家人每天应该怎么修行? 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佛即成。 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家,其实在修行的路上,就是做人 。 在家人要把人做好,事业就顺利;出家人把人做好,那接引...
马鸣菩萨又称作马鸣比丘、马鸣尊者,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灭度五六百年以后出世的一位大乘论师。根据《马鸣菩萨传》记载,他是胁尊者的弟子,最初在外道当中出家,才识过人,能言...
在家供奉佛像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有条件的居士可以单独安排一间房间作为佛堂,没有条件的居士如要供奉佛像,应避开卧室、厨房及厕所,选择干净、敞亮的地方安置供桌。...
随喜就是当你看到别人在作善事时,内心会生起欢喜心,或以身业去辅助别人成就善业,或以口业去赞叹别人的善业。 随喜可以対治我们的嫉妒、嗔恨心。随喜的对象称之为功德,所谓...
我们常常说:做人最好不要占别人的便宜。一直以来大家一听到占便宜这个词,有时候就会露出鄙夷的神色,但是我们忽略了它另外一层含义,有优越的条件去做事情。当然我们身为佛...
赵州和尚的德号叫从谂(cng shěn),他生活的时间是公元七七八年到公元八九七年,活了一百二十岁,正是中国的 中晚唐时期 。由于赵州和尚年龄大,在禅学方面造诣很深,并且树立...
学佛有什么次弟吗? 学习佛法有没有次第?其实这个也很重要。我把它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要亲近善知识 ; 第二步,要听闻正法 ; 第三步,如理思维 ; 第四步,法随法行 。...
在极乐世界中,无论是诸佛菩萨,还是声闻、天人都具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此世间,三十二相是第一福德之相,只有转轮圣王才拥有;而在极乐世界,众生不但拥有三十二相,还...
生命世界里,总有许多人因为比他人多了些财富和资源,高了些地位和名利就轻视他人,但这并不是令人骄慢的资本和理由。因为世间生命虽形态各异(六道众生皆有不同),美丑不同...
居士问: 念佛诵经定要回向吗,如果不回向有功德吗? 一如法师答: 念佛诵经一定要回向,念佛诵经的功德回向起什么作用呢?有二个方面: 第一,把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做往生...
为何说念佛法门于在家善信,十分合机? 善人修净业正因,基址巩固,所以念佛能够得到真实利益。在家人身在俗世,事务过多。而念佛一法,最为方便。可以在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
什么是戒律?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 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 律强调...
可以在家供奉地藏菩萨吗? 地藏菩萨誓愿救拔一切众生,包括地狱众生,加之《地藏经》中对于地狱的种种描述,让一般人认为地藏菩萨专门接引亡人,不宜摆在家中,一般人也不能拜...
舍利子是什么? 舍利是梵语?arīra的音译,是印度人死后身体的总称。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均称为舍利;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则称为舍利子或坚...
佛法,是佛教导众生之教法,亦即出世间法;佛所得的法,即缘起之道理及法界之真理等;佛所知之法,即一切法;佛所具足之种种功德,均称为佛法。 印证佛法,唯三法印 世间上每...
【学佛QA】什么是「法布施」?一般人也做得到吗? 答: 修行有正行和助行,通常以持戒修定为正行,布施是助行。修行菩萨道的利他行,如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
有很多人谈到这个放下,他内心里面就很纠结,师父你老是说让我放下,我怎么能放得下呢?我的孩子,我的父母,我的单位,我怎么能放得下呢?放下不是说你放弃,放下是让你慢慢...
问: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答:不。 佛教的宗旨虽在解脱生死,出家虽是解脱生死的最佳途径。 但是,出了家的如不实修或修不得法,未必能够解脱生死;不出家的如能修持,也未必不...
没有皈依的人,念佛能往生吗? 这要分两种情况来看:没有举行皈依的仪式和你内心里没有真正皈依的这种心态。 如果仅仅是没有举行皈依的仪式,你真的有一种要跟阿弥陀佛靠拢、...
如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佩戴念珠的人。对于很多非佛教徒来说,念珠更多的是一种饰品,不但美观大方,还可取趋吉避凶的用意;对于佛教徒来说,佩戴念珠是为摄心禅定念佛。 念珠梵...
善士问: 受了菩萨戒,若不小心犯戒了,该怎么忏悔? 悟显法师答: 你要拜佛门的这些忏仪,常用的就是拜八十八佛,能忏一切破戒的罪,念楞严咒能灭一切破戒罪,纵然是你未受戒...
在中国的学术界,普遍认为佛教是在两汉之间传入中国的,并且普遍认为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经过西域中亚各国,从陆路传入中国,二是经过印度洋、南海,从海路传入中...
问题: 远在佛陀时代,由于民情风俗,并没有硬性规定佛弟子们非吃素不可,而是可取三淨肉食用。为何《涅槃经》却记载:「食肉者,断大慈种;行、住、坐、卧,一切众生闻其肉气...
寺院是汉语对佛教的宗教场所的通称也可以说是雅称,因为在口语中,它也往往被称为寺庙。 如果考虑到历史上,寺院在文献中的别称可就繁多了。梵刹、伽蓝、道场、佛刹、净刹、精...
在家居士应该怎样修? 修行来讲,它跟在家和出家是没有区别的。就是在家人和出家人,他唯一的区别在于戒律上面的区别,而不是在修行法门上的区别,法门上来讲是一样的。我修净...
出离心是什么意思呢?出离的心就是于事当中不挂碍,这样才可以精进、有修为、有作为,无有挂碍的修出离心。 面对家庭没有挂碍,面对自己的爱好喜乐没有挂碍,面对自己所执著的...
五戒和菩萨戒是否可以一起受? 五戒和梵网经菩萨戒可以一天中受,先受五戒次受菩萨戒。 如果犯了戒在佛前忏悔,是否可以恢复戒体? 犯戒不一定失戒体,要看犯了什么戒。不要自...
卧如弓,佛制四大威仪,卧时皆右手枕头,左手搭膝,两腿相迭,不得掉举,不得仰睡,仰睡名修罗睡;不得左手枕头右手搭膝,此名畜生睡;不得覆睡,覆睡名饿鬼睡;不得伸两脚睡...
《佛遗教经》中,佛陀教导弟子:欲求寂静无为安乐,当离愦闹,独处闲居。当舍己众他众,空闲独处,思灭苦本。安于寂静,是修行者最重要的功课。 1、珍惜寂静 现代生活五彩斑斓...
寺院晚课有哪些内容? 晚课又叫晚殿,一般是在每天傍晚时分念佛诵经,但因每个寺院的规定不同,其时间也有所变化。晚课内容主要是念诵《佛说阿弥陀经》、《礼佛大忏悔文》、《...
居士问: 自己往生以后,缦衣、海青,还有用过的陀罗尼被都比较旧了,很难结缘出去。家人也不学佛,也不愿意保存,处理起来确实很困难,该怎么办呢? 天因法师: 海青是汉服,...
弟子问: 顶礼法师!南无阿弥陀佛!恭请法师慈悲开示,什么是发愿?什么是切愿?南无阿弥陀佛! 一如法师答: 这是愿的问题,我们在讲愿的时候讲过,信愿行是往生极乐世界的三...
问题: 佛教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放」是其中的一种修行方法。请问在禅堂里打坐用功,身心要放轻松,那么放松对修行有什么帮助? 星云大师: 说到「放的修行」,可不只是放松...
农历九月十九是观世音菩萨出家日。千百年来,无数人因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而化解灾难、解脱困境。九法界众生凡有所求,但能一心称念菩萨圣号,菩萨即以千眼照见,千手护持,令...
念佛人之间如何相互称呼呢? 念佛人互相之间称莲友,意思是像莲花一样的朋友。 必须是没有贫富美丑之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爱我恨我、逆我顺我,也都能够随缘随分帮助,...
在佛教中,瑜伽的意思是什么? 瑜伽源自古印度文化,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支。而我们现在所说的瑜伽,主要是指一些可以修身养性的方法。 瑜伽是一种通用的身心修持术,...
事实上,《梵网经菩萨戒本》同于净土法门,即不是单一的佛力,也不是单一的自力,是将自力与佛力融为一体,是合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一乘圆教,契理契机,念佛与受...
最初,梁武帝并不信仰佛教,但是当他登上了王位以后,他就改奉佛教了。当时,他下旨舍道事佛,并且要求群臣百官都返伪就真,舍邪入真。梁武帝推崇佛教可谓是不遗余力,在他的...
佛教信仰中,对于初入佛门的大多强调要多听闻经教义理,这本没有错,因为闻法是成就佛法智慧的重要方法。但是,又有许多人认为修行解脱道才是最重要的。 其实,听闻佛法的过程...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这十六字是念佛法门的一大纲宗。 如果学佛的人,真为生死的心不发,那么,对他所说的开示教理,都将成为戏论,不起作用了。因为世间...
请问师父: 我在念阿弥陀佛的同时,手里拿着念珠,还放着随身听,听四十八愿等,因为这样我才不打瞌睡。请问师父,可以这样吗? 明朗法师: 从得到真实的利益方面来讲, 我们要...
在日常生活和影视剧作品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放下屠刀就真的能立地成佛了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佛教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
网上有一句很火的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与你说话时,你却在低头玩手机。 如今身处互联网时代,手机俨然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东...
常有善信在线上询问生理期的女性、孕妇能否入寺,今略作回复。 印光法师曾开示有谓当月经时,不可礼拜持诵,此语不通情理可少礼拜,(宜少礼,不是绝不作礼也),念佛诵经,均...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最低要求是什么? 信愿持名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 ,但是这个概念很笼统,那我们怎么样来调伏我们的心地?后面还有两句话叫: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你...
文殊菩萨,在《无量寿经》、《涅槃经》中,均译作妙德菩萨,谓此菩萨与诸佛所证的微妙三德相同,所谓三德,系指法身德、般若德及解脱德。又据《称赞净土经》及《大日经》,称...
居士问: 请问师父,我家里人都不信佛,也很反对我学佛,很多时候想参加师父讲座听课或法会都必须跟家里人撒谎说是单位有事,不然就肯定遭到反对和责难。可是,这样一直说谎对...
什么是清规?所谓佛教制度就是在佛教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目标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和正式的佛教规范体系。针对佛教制度而言,这里的一定目标就是佛教所追寻的涅槃...
佛法初学者的身心安住在哪里,才最利于修行? 一个人适合哪个道场,一个看业力,一个看愿力。心中无大愿,你以为自己在选择道场,其实是业力的驱使,万般都是业,半点不由人。...
你了解自己的根性吗?我们在娑婆世界的修行可谓举步维艰,饱受了五浊恶世的侵害、亲朋好友的阻挠和自己的左顾右盼太多的染污、太多的障碍、太多的不利因素,我们不小心就会坠...
弟子生不起来惭愧心和忏悔心,请法师开示。 忏悔法门在佛法的修学里边是入道的法门。有惭有愧是忏悔的前提,是我们的圣法财。无惭无愧,说俗话就是不知羞耻,自己没有羞耻心,...
为什么佛教常用莲花呢?对于这个问题,就我所了解的来谈谈: 人们常把莲花的特点,归纳为: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 在佛教的经典中,多借用莲花的这些特点,来赞誉菩萨...
对于一位在家居士来说,家庭、公司和社会都是最好的实修对境。我们首先要闻思佛法,把殊胜的教言铭刻于心,同时还要在生活中实修实用,让这些教言深入骨髓,成为习惯,最终变...
信佛的人在修行过程中会有种种障碍,心生忧虑、疑悔。疑和悔是修道最大的障碍,是烦恼中最有力量的。 我们对一件事情,不晓得是做好、还是不做好,比如说,在一个好的道场或佛...
问题: 师父,有的时候有恶念,没有去做,忏悔就可以了吗? 道悟法师: 你讲的这种恶念其实基于众生的欲望,众生的欲望而产生这种邪念。我相信恶念来讲,和邪念是不一样的。恶...
出声念与默念都是通过念诵,专注当下、清净心念,与经书、佛号所记载的诸佛菩萨大愿相应,依此大愿修正我们的言行、念头,逐渐向诸佛菩萨靠拢。 阿弥陀佛在开示念佛法门时也未...
学佛重在修心,修行重在过程,特别要记住几点: 1.忍辱柔和 凡夫修行有没有进步不要问别人,自已最知道。别人有错会不会发火?别人骂你会不会生气?修行就是要缩小自己,调伏自...
修习八正道,可以养成一个人的正当的思想和正当的行为,过着如法如律的生活。所以在佛的教诲中,指导我们修学的方法,最切实际受用的,当推这八正道。 第一正见: 阐明一个人对...
师父,怎么念佛能一心不乱? 念佛一心不乱,它是一个功夫的进步。 这种功夫的进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我们不可能最开始接触净土信仰、修学念佛法门的时候,就能够达到...
唐朝是我国佛教繁荣的时期,宏伟的佛教寺院,精湛的佛学著作,规模空前的译经事业,还有谆谆善诱的高僧。在当时,一个人发心想要出家,要经历怎样的程序?出家后又要遵守怎样...
年纪轻的人学佛,难免会被问及这样的问题:你怎么年纪轻轻就学佛了,是不是遇到什么打击,心里想不开?或是年纪轻轻就学佛,好有善根和福报啊,家里都信佛? 常有人说年轻时干...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癹旋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做比丘。 这是一首赞叹出家比丘威仪的偈颂,在...
居士受哪些戒需要半月诵戒? 凡受五戒、在家六重二十八轻戒、瑜伽菩萨戒、梵网菩萨戒,皆应半月半月诵戒。 半月诵戒的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四分律》:「大德僧听!今十五日众...
当我们去寺院参观或礼佛朝拜时,每到殿堂门口有时候会有人友善地提醒:不能踩门槛哦。突然听到时,我们的双脚常瞬间不听使唤,什么?不能踩吗?先左脚还是右脚?慌乱之下一脚...
人生中经历过一次生死的体验,大概就会明白,精进修行,慎勿放逸,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而不精进的修行,对于佛弟子来说,是多么的可怕。 有人觉得只要皈依了,只要成了佛弟...
你要修习佛法,就要真正的去做,单单念经还不够。经文多次讲到建寺造塔造像,你要发起这个心,这也是护持三宝的心。如果你单念经而不做布施,那说明佛法还没有真正进入你的生...
问题: 我们在行布施的时候,应该抱持著什么样的心态? 星云大师: 布施的时候,要心存一个不寄望对方回报的心念。真心的去救人济世,真心的帮对方的忙,即使是捐捨出去,也不...
居士问: 感恩大法师,您今天早上不是带我们忏悔吗,我看见忏悔里面有一句,见闻随喜。那见闻随喜为什么要忏悔?我进入佛门也不是很长时间,但是我觉得跟师兄们在一起,做了让...
1、善士问: 家人不支持,反对我学佛怎么办? 法师答:那是你没有学好。学好了,家人欢喜得很! 2、善士问: 那怎样是学好? 法师答:处处没有自己,处处理解、帮助别人。 3、善...
念佛这桩事,总得不缓不急,否则易出毛病。当初释尊有一弟子,擅弹七弦琴,此人学佛后很是用功,不肯休息。在一般人见之自然甚好,但释尊视之则不对。因凡事得取中道,不用力...
善士问: 发展佛教不只是出家人的事情,在家信徒也可以做。在家信徒可以从事哪些弘法事业呢? 星云大师答: 在家信徒协助佛教发展的例子,在过去也很多。例如:你做救济事业,...
为何世间行善功胜极乐? 修学净土的善友们都知道往生极乐是修学的最高目标,希望自己能够早得往生,不受世间诸苦。但是,佛又告诫在此世间修学善法远胜于在极乐世界。 如《佛...
问题: 受八关斋戒的时候,如果身体不太好,晚上要吃药,喝中药的时候没有沉淀,只有药汤,这样服算犯戒吗?假如要吃药片或者药丸之类,应该怎么做才如理如法? 能弘法师: 受...
世人眼中死是生命的终结,生命由出生到死亡就像线段有始有终;佛教则认为生命是一个圆环,历经出生、成长、去世、投胎,循环往复,构成三世轮回,而往生便是一期生命的结束,...
随喜主要是指见他人行善、修行有所成就或者离苦得乐,心中升起欢喜心。随喜布施的功德,甚至比有钱人捐献财宝更有功德,随喜的功德是广大不可限量的。 其实随喜是一种很方便的...
或许你曾在寺院附近被人搭话:小伙子有佛缘啊,要算一卦吗?小姑娘你有旺夫相啊,想求姻缘吗?或者说你印堂发黑要帮你逢凶化吉,报价50元就能算出你几年的运势等,说得神乎其...
如何制定学佛目标? 我们每一个学佛之人要踏上成佛之道,从凡夫到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当我们制定学佛的目标有理论上的目标跟事修上的目标,理论上的目标我们的终极目标一...
常有善信问是否能请人代为诵经祈福。 此举当然可以,但如能自己亲身去行则更能获益。就好像和同学一起听课,学到了同样的知识,但一方经由写作业,再次运用所学、夯实基础,一...
修净土法门,我们都会念佛。但念佛是为了求什么呢?我们很多时候会说为了求平安吉祥。很多人到庙里拜拜、念念,说为了家里都好,也为了自己消灾免难。还有人问,我跟阿弥陀佛...
大家都知道,汉语中有个名词,叫做走江湖。这个词最初出于佛教,是由禅宗的人说出来的。走江湖一词揭示了中唐以后禅宗发展的一个现状。 当时,江西、湖南两省的禅宗非常兴盛,...
问题: 师父好!居士在家里,做早晚功课,念什么经好呢!要像寺院的早晚课一样吗? 义辉法师: 在家居士可以根据自己修行的法门来制定早晚课,不一定要像寺院僧团的早晚课一样...
四谛是佛教教义最基本的内容,即苦、集、灭、道。苦谛是痛苦的现象;集谛是产生痛苦的原因;灭谛是消灭痛苦后到达理想境界的结果;道谛是消除痛苦的途径。谛的意义就是真理。...
问题: 弟子学习的途径为自学和网络听法师讲经,每日定课都有发愿回向师长善知识。也许是机缘不到吧,虽有发心但至今未受三皈五戒。我这个状态是不是盲修瞎练,求法师指正。...
极乐世界的清风与娑婆世界的有所不同,娑婆世界都是狂风暴雨,虽然也有清风送爽的时节,但是这些所谓的清风都是众生的业力所感召的。而极乐世界的清风却是从阿弥陀佛的无漏心...
很多人都知道修行之人要修放下,那是不是就一定要放下名利地位,甚至放下家庭亲人?其实也并不全是这样,名利地位若来自于实至名归,并且不以身份地位自居即可。作为在家居士...
在唐末五代时期,社会出现了动荡,对中国的佛教也造成了打击。在唐朝的安史之乱后,唐朝以前那种对外开放的勇气和信心都不复存在,国家的综合实力也衰退了,佛教自然也受到了...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八正道里讲到了正命这个词,所谓正命就是如法的谋生手段,谨慎选择从事的职业。 首先,遵纪守法就是底线。为了自己的长远考虑,也应当远离那些通过造作杀生、...
波罗蜜声,梵语波罗蜜的全称为波罗蜜多,翻成中文的意思是到彼岸, 即从生死轮回的此岸到达超越生死的彼岸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期间,针对众生的不同根性,讲解...
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两千多年了,但是出家和在家的佛门弟子们诵经打坐念佛起初时并没有固定的早晚课诵本。 自晋朝至唐宋,虽有早晚课诵,但不统一,汉传佛教各宗派各门派之间并不...
什么是正法? 不偏不邪的究竟法即是正法 。正法是每个人具备的真如佛性,只要我们能开采内心的能源宝藏,则信仰是正法,道德是正法,因果是正法,慈悲是正法。 将正法念念摄持...
戒定慧能否明心见性? 戒定慧能否明心见性? 当然可以! 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我们对佛陀的一切的教言都不应该有疑。疑是啥意思呢?疑是根本烦恼啊!你看...
与和尚一词一样,尼姑这个词也是中国人的俗称,并不合乎佛制的要求,所谓尼姑,是指佛教的出家女性。本来在印度以尼(ni)代表女性,有尊贵的意思,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专用...
问题: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对于自己善知识的信心,常常处于起起伏伏中,敬请师父开示:如何才能对善知识具足永恒不变的信心? 明朗法师: 起起伏伏也是正常的,这是需...
佛教的一味禅是指如来禅、祖师禅等纯一无杂的最上乘禅。又有正传一味佛法之意。为杂修不纯之五味禅的对称。 《禅宗正脉》卷二:僧辞。师问:甚么处去?曰:诸方学五味禅去。师...
问题: 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弟子选择哪个法门修行是最好的呢? 广行法师: 我们人的一生寿命不过几十年,最多也不过一百年,就是投资,也要投到收益丰厚的项目上。同样思维,...
鸠摩罗什(公元344~413年)是西域龟兹国(今天的新疆库车县)人。他在幼年时期,跟随母亲出家。他最开始修学的是小乘佛教,后来修行大乘佛教,尤其擅长般若。在东晋后秦弘始三年...
现在弘扬净土法门的人很多,如何分辨正法与邪法? 在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之下,弘扬净土的书籍或者音像带确实特别多。总体来讲是好现象,说明信佛学佛的人越来越多,社会人士渴望...
照顾病人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些什么? 不当讲的话不能讲,要鼓励他,让他欢喜。 另外,要顺从他的意思,他要坐、要睡、要吃什么,都随他的意,就是有哪样食物不能吃,你也要找...
正信正行的学佛者必须了解四依法。 1、依法不依人。 佛陀告诉我们用三法印来识别正法,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无论说法者名声、地位如何崇高,所说的法只有符合三法...
1
2
3
4
5
6
7
8
9
10